【摘要】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語文具有一定的人文主義精神和育人價值,但是語文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在平時不斷地進行積累。所以作為教師,應當注重掌握一定的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積累習慣,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也將對此進行深入探究,期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積累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084-02
Strategi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Chinese Accumulation Habits
(Jinanyuan School,Ganzhou District,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SUN Ming
【Abstract】As one of the basic disciplin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Chinese has a certain humanis‐tic spirit and educational value,but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is not accomplished overnight,but it requires us to continue to accumulate in peacetime.So as a teacher,we should focus on mastering certain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pupilshabit of accumulating Chines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This article will also explore this in depth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eachers.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Accumulation habits;Training strategies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轉(zhuǎn)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是新課標教學大綱提出的具體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從平時的生活中不斷積累語文知識。
一、小學生語文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一)學生沒有主動性
語文積累習慣的養(yǎng)成,雖然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В举|(zhì)上還需要學生能夠配合,主動參與積累當中。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由教師進行主導,學生只能夠機械地配合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并沒有足夠的主動性,一旦教師沒有及時進行管控,學生就立刻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現(xiàn)狀,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師在帶領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并沒有注重增添知識的趣味性。對小學生來講,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語文知識沒有足夠的趣味性,那么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根本無法養(yǎng)成習慣。其次,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場地就是課堂、教室,這就導致學生將語文積累與課堂聯(lián)系在一起,在平時的休閑時間以及課余生活當中,沒有主動學習語文知識、進行自我積累的意識。
(二)積累領域的局限性
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由于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并不牢固,并且自身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并不是很高,教師有著很大的課業(yè)壓力,對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教材是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知識都是教材當中的,所以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往往以教材為主,缺少對課外知識的滲透。
二、小學生語文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對小學生語文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利用,還需要滲透課外知識,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并且增添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這需要我們從課內(nèi)和課外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找出具體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課內(nèi)積累培養(yǎng)策略
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利用好課內(nèi)積累素材和資源,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這需要我們從學文、朗讀和背誦三個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1.學文。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qū)⒄n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抄寫下來,并且進行朗讀,同桌之間互相朗讀給對方聽。通過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文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動筆進行輔助,并且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教材中“日積月累”部分的內(nèi)容利用起來,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文字和詞語知識,再將這些句子背誦下來,讓課文的學習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并且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伴隨著學習不斷深入,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2.朗讀。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和形式,對于朗讀的學習,要學會滲透自己的感情,作為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將感情滲入課文當中,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積累語文知識。由于課文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點,所以在帶領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也應當選用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自讀、互讀等,在朗讀的過程中,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共鳴,深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積累習慣。
3.背誦。在背誦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讓學生利用好時間,背誦語文知識內(nèi)容。也應當注重增添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在每天早晨的固定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大聲朗讀和背誦語文古詩詞,讓學生在不斷地背誦當中進行積累,這樣持續(xù)下來,學生就能夠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內(nèi)容,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二)課外積累培育策略
伴隨著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基礎的教材內(nèi)容已經(jīng)無法滿足實際的教育需求,課外教學的開展已經(jīng)成了一種必然,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推薦了一些適合課外學習的素材。在實際的課外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帶領學生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和知識,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并且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外學習的樂趣,這需要我們從課外閱讀、社會實踐和班級三個方面開展活動。
1.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的開展,需要足夠的課外閱讀素材,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構建班級獨有的閱讀角,將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對學生進行開放,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課間休息時間、自習時間,閱讀這些課外書籍。對于課外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應當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設置每周的課外閱讀標兵,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將優(yōu)美的詞句進行抄寫,在閱讀過程中真正獲得提升,也可以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通過種種形式,幫助學生構建舒適的課外閱讀氛圍,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不斷實現(xiàn)自我提升。
2.社會實踐活動。生活是獲得知識的首要途徑,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注重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夠更有靈動性??梢詭ьI學生集中到公園、養(yǎng)老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并且讓學生使用文字將活動記錄下來;也可以讓學生利用“五一”假期、“十一”假期自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當中獲得自我提升,雖然學生記錄出來的文字內(nèi)容比較簡短,但是這些知識是他們自己積累和發(fā)現(xiàn)的,所以學生的感悟也會更加深刻。
3.班級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會活動,也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相關教育部門舉辦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主持、表演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qū)W到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在活動結束之后,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感悟進行相應的記錄,讓學生在各種班級活動當中不斷地實現(xiàn)自我提升,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周海英.小學生語文積累習慣養(yǎng)成的探究——低年級小學生語言積累[J].學周刊,2015(16).
作者簡介:孫明(1973.11-),男,漢族,甘肅張掖人,本科,高級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