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華,丁 瑩
(1.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2;2.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心腦血管病在發(fā)達國家被稱為“頭號殺手”[1],而頸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塊是中老年人群血管病常見的病理改變,血管病變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有報道頸AS斑塊引起的腦卒中占所有腦梗死的20%左右[2]。因而防治AS斑塊對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具有重要意義。頸動脈硬化病理基礎能很好地反映全身動脈病變情況,且頸動脈彩超方便、廉價、無創(chuàng)的特點使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頸動脈作為觀測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據。2016年4月—2018年8月,筆者采用血管軟化丸聯合西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60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河南省中醫(yī)院傳統(tǒng)醫(yī)學診療中心和腦病科就診的輕中度頸AS斑塊形成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平均(66.57±8.22)歲;病程平均(90.77±30.77)月;其中硬斑塊16例,軟斑塊28例,混合斑塊16例;頸動脈輕度狹窄20例,中度狹窄40例。對照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平均(65.57±8.30)歲;病程平均(84.40±39.32)月;其中硬斑塊14例,軟斑塊26例,混合斑塊20例;頸動脈輕度狹窄26例,中度狹窄3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超聲醫(yī)學》[3]中關于AS斑塊診斷標準制定。動脈內膜-中膜厚度(IMT)≥1.0 mm(分叉處≥1.2 mm)者診斷為IMT增厚,提示動脈硬化明顯;局部IMT厚度≥1.5 mm時,診斷為斑塊形成;斑塊呈低回聲或等回聲者診斷為軟斑塊;斑塊呈強回聲或斑塊淺層線狀強回聲伴后方聲影者診斷為硬斑塊。
參照參考文獻[4-6]的標注擬訂。頸動脈直徑狹窄<50%,且收縮期峰值流速(PSV)<125 cm/s,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VD)低于40 cm/s,為輕度狹窄;頸動脈直徑狹窄≥50%~≤69%,PSV≥125 cm/s~≤230,EVD 40 cm/s~100 cm/s,為中度狹窄;頸動脈直徑狹窄≥70%~≤99%,PSV高于230 cm/s,EVD≥100 cm/s,為重度狹窄;頸動脈無血流信號,為閉塞。
①符合頸AS斑塊診斷標準,且屬于輕中度頸動脈狹窄患者;②年齡≥40歲,≤80 歲;③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者;④近2周內未使用相關藥物。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或臟器功能衰竭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婦女;④對試驗所用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給予鋁鎂匹林片(Ⅱ)(由廣州諾金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067,每片含阿司匹林81 mg,甘羥鋁11 mg,重質碳酸鎂22 mg)口服,每晚1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由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258,10 mg/片)口服,每次10 mg,1 d 1次。治療期間注意血糖、血壓的控制及戒煙限酒,同時注意飲食調節(jié)等。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血管軟化丸[由河南省中醫(yī)院制劑室生產,豫藥制字Z20120074(鄭),水丸,80 g/瓶,藥物組成:陳皮、半夏、茯苓、萊菔子(炒)、山楂(炒)、建曲(炒)、連翹、郁金(醋炒)、枸杞子、三七、珍珠等]口服,每6 g/次,3次/d。
兩組均治療24周后判定療效。
治療前和治療24周各檢測1次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IMT、AS斑塊數量、面積及動脈狹窄程度。并行血、尿、糞便常規(guī)加隱血試驗,肝、腎功能及心電圖。
見表1。
表1 兩組頸AS斑塊患者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指標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頸AS斑塊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變化對比 分,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屬于中醫(yī)學“瘀血”“痰濁”范疇,多由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或情志失調,致脾失健運,肝失疏泄,氣、血、津液紊亂,痰阻血瘀,發(fā)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管軟化丸為河南省中醫(yī)院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李鯉教授多年研制的經驗方,方中山楂清除肉食脂濁,降脂、降壓、抗血小板聚集;建曲為辣蓼、青蒿、杏仁等加工后與面粉或麩皮混合,經發(fā)酵而成的曲劑,能調中健脾和胃,擅化酒食陳腐之積;炒萊菔子下氣消脹,化痰消食;陳皮、半夏、茯苓化痰利濕,健運脾胃,有消癥功[7];連翹具有抗炎作用[8],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郁金促進膽汁分泌,善除脂濁,且可疏肝行氣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三七化瘀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健脾、疏肝補腎、化痰散瘀之效。本研究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均能明顯改善頸動脈IMT、斑塊面積、斑塊數目和動脈狹窄程度指標(P<0.01),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未出現不良反應。本研究揭示了血管軟化丸干預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機制,提出了從化痰祛瘀法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新思路,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防治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