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另一面的風景
——從唐弢、張恩和的交往談起

2020-12-13 10:48:59張重崗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魯迅研究狂人現(xiàn)代文學

張重崗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在現(xiàn)代文學研究領域,常常為人稱道的是學者的性情趣味。第一代的唐弢、王瑤、李何林和賈植芳等先生,裹挾著開拓者的氣質(zhì),以各自的人格學養(yǎng)建立了學術的流脈。稍晚一輩的學者如樊駿、張恩和等先生,以追隨者的身份,備嘗學科初創(chuàng)期的甘苦。樊駿先生被稱為現(xiàn)代文學的守門人,呵護著學科的成長;張恩和先生的回顧與反思,則勾勒了現(xiàn)代文學另一面的風景。

與個人化的學術研究相比,圍繞唐弢、王瑤、李何林和賈植芳等先生的交往,在學術氣息之外又增添了濃濃的人間情味。

唐弢、張恩和二位先生的交往,是有意味的例子。其中既有私人的情誼,也關涉到現(xiàn)代文學史的編寫、對魯迅的詮釋、現(xiàn)代文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拓展、文學研究者的自處與處世等問題。這些問題,從個人化的視角出發(fā),進入到了現(xiàn)代文學整體狀況的反思之中。

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形成,與文學史的書寫有極大關系。張恩和先生親歷了這一段歷史,在遺稿《〈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編寫的一些情況》中記述甚詳。由于現(xiàn)代文學史的編寫經(jīng)歷了兩個轉折的時期,遺稿中透露的一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厘清文學史編寫的頭緒,如教材編寫宗旨的演變、編寫成員的構成等。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在編寫過程中的起伏,與當代歷史的進程是同步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當代史的一面鏡子。文學史的編寫,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的反浮夸風。高校教材在1958年至1960年間的“教育革命”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起了中央書記處的注意,總書記鄧小平要求限期解決。1961年4月,周揚受命作了部署,拉開了全國高校文科教材編寫的序幕。按照各高校的分工,現(xiàn)代文學史教材具體由北師大中文系負責,主編則請社科院文學所的唐弢先生擔任。至1962年9月政策變化,文學史的編寫工作受到影響。至1964年夏,上半冊的征求意見稿趕印出來,此后逐漸停滯。直到1976年之后,擱置了十四年之久的編寫工作得以重新啟動。1978年9月,唐弢重建編寫組。至1980年底,現(xiàn)代文學史的編寫出版工作終于全部完成。

由于這一機緣,當時任職于北師大中文系的張恩和先生,有機會近距離接受唐弢先生的指導。編寫組采用的是專家分段把關帶徒弟的方式,特別有利于年輕學者的成長。再加上張恩和先生所承擔的魯迅思想、雜文和創(chuàng)作主張等章節(jié)的撰寫任務,與唐弢先生的志趣相吻合,無形中拉近了二人之間的距離。

張恩和先生圍繞魯迅所寫的幾篇文章,是在與唐弢先生的思想互動過程中完成的,具有重要的學術史價值。在現(xiàn)代文學史撰寫期間,唐弢先生設定了撰寫的原則:一是要寫出時代背景和氣氛,二是要寫出作家個性、作品風格,三是要含評于述、寓論于史。對于這些原則,張恩和先生謙稱,雖然盡力理解和融化,但仍留下不少缺憾。不過,他于1963年所寫的第一篇魯迅研究論文《對狂人形象的一點認識》,則在一定程度上化用了上述原則。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抓住了一個矛盾,即狂人的狂言囈語與作者的反封建思想之間的沖突,以此切入《狂人日記》的話語策略和小說美學。就話語策略而言,魯迅借助狂人的特殊心理及其日記,將真理隱蔽在狂話的背后,以暗示的方式激發(fā)讀者的反抗之心;就小說美學而言,在發(fā)狂的人物和清醒的讀者之間,在狂言和真理之間,搭建起溝通橋梁的是雙關的話語和比喻象征的手法。這樣的狂人形象,與尼采借助察拉圖斯忒拉傳達自己思想的方式有近似之處。這篇文章回應當時學術界關于狂人是戰(zhàn)士的平面化理解,回到小說的本身,從話語和美學的視角給予解釋,得到了唐弢先生的首肯。

正是受到這些觀點的觸動,唐弢先生在十八年之后寫作《論魯迅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評論》1982年第1期)時,特別強調(diào)了“狂人就是狂人”的論斷:“魯迅要我們相信:在生活中,狂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狂人,他說的話句句都是瘋話,時而閃耀出一些生活的歷史的真理?!辈熏F(xiàn)實主義的原則,建立在形象的真實性的基礎之上:“在全部描寫中,魯迅始終嚴格地遵循現(xiàn)實主義的原則,繪狀狂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努力保持其瘋瘋癲癲的形象,使這個形象的真實性不受絲毫的損害?!蓖ㄟ^對魯迅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強調(diào),唐弢先生回應了當時魯迅研究界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從社會性質(zhì)出發(fā),聯(lián)系魯迅的政治思想,再解剖小說人物的研究偏誤;二是從象征主義或意識流的角度,論斷魯迅小說的特質(zhì)的學術錯覺。

唐弢、張恩和共同署名的論文《論魯迅早期“為人生”的文藝思想》,與上文均寫于1981年。該文由張恩和先生執(zhí)筆,延續(xù)了現(xiàn)實主義的論述主軸,意在扭轉研究者偏重魯迅早期浪漫主義思想的取向。文章的思考路徑,仍是從魯迅思想本身出發(fā),找到立論的出發(fā)點。這就是1933年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所說的小說寫作宗旨:“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睘榱藦娬{(diào)后者,唐弢先生特別把論文的題目改為《關于“為人生”并且“改良這人生”》,但可惜遭到改動。這些歷史的斑駁痕跡,一方面呼應了“回到魯迅去”的學術動向,另一方面隱含著作者對于現(xiàn)實的文學態(tài)度。

在魯迅研究中,涉及到兩個相關聯(lián)的方向:一是魯迅的內(nèi)化,二是魯迅的歷史化。張恩和先生在《我的魯迅研究》(《上海魯迅研究》2019年第1期)一文中,強調(diào)了魯迅內(nèi)化的問題。他說:“魯迅研究之于我,從開始閱讀魯迅進到作為教學研究工作,再進到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又說:“我一向認為,研究魯迅不應簡單地將他當作歷史、當作一般作家研究,而應該把他當作一種精神上的對話者或引領者,以他為精神偶像?!边@是一種主觀精神的融入,胡風的主觀戰(zhàn)斗精神把這種取向推向了極致。雖然區(qū)別了魯迅和一般作家,但對精神深度的禮贊本身就是對文學和思想的尊重。對于有思想深度的對象,若缺乏精神的融入,即便調(diào)動全部的知性力量,終究是隔了一層??梢哉f,內(nèi)化論拈出了魯迅研究的核心精髓,也顯示了人文科學區(qū)別于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特質(zhì)。

主觀的融入并不是同一化,而是與魯迅共同面對歷史處境,由此帶出了魯迅的歷史化問題。張恩和先生對魯迅詩詞的解析,既能深微地體察魯迅的心境,如1977年發(fā)表的《對魯迅〈秋夜有感〉詩的理解》《論魯迅兩首和屈原有關的詩》;又能把魯迅的詩情置于歷史情境之中作深度詮釋,如《〈湘靈歌〉探究》討論魯迅與長沙事件之間的關系,把魯迅的精神取向與歷史的進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魯迅的歷史化,力圖在內(nèi)在的層面處理魯迅與歷史之間的關系,而非外在地把魯迅當作歷史以離棄這一精神的遺產(chǎn)。唐弢先生晚年念念不忘的《魯迅傳》,面對的正是這一問題。汪暉先生在《回憶我的老師唐弢》中談到此事,說唐先生最終沒有完成他的《魯迅傳》,原因之一在于評價魯迅要講的是現(xiàn)代史:“怎么評價太平天國?怎么評價義和團運動?怎么看待辛亥革命?怎么講五四?如何看待國共之爭,怎樣敘述左翼內(nèi)部的矛盾,又應該從哪里出發(fā)解釋魯迅在這些問題上的復雜態(tài)度以及文學的、非文學的呈現(xiàn)?”對魯迅研究來說,嚴峻的問題在于如何放置魯迅所面對的這些歷史事件和矛盾沖突。這在魯迅時代是問題,在唐弢時代是問題,在今天依然是問題?;蛘哒f,它們不單是歷史的事件和矛盾本身,更是對我們自身及構成我們的世界的追問。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思路和格局,經(jīng)此得以傳承、轉換和重新開啟。

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定位、轉型和開拓,是學者們在20世紀80年代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如何思考轉型期的難題,考驗著文學史家的才識學力。唐弢先生作為新文學璀璨時代的見證人,在此刻的言行舉足輕重,展現(xiàn)了開闊的心胸和知人論世的史家品格。

這里試舉出唐弢先生關于“學術無門戶”的見解,一窺現(xiàn)代文學研究在學術思維上的開放性和自主性,體味其中所含藏的變與不變的哲理內(nèi)涵。在《哀悼王瑤先生》一文中,他提到由朱自清、聞一多先生開創(chuàng)的“沒有一點門戶之見的實事求是的淳樸學風”,講的是王瑤和自己門下弟子之間的相攜相助,同時也是對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的期望。他對海外現(xiàn)代文學研究動態(tài)的關注,同樣體現(xiàn)了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正是基于此種態(tài)度,他對夏志清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他的回應更有價值,在對話中拓寬了歷史理解的思路。

關于晚年的唐弢先生對海外學界的看法,汪暉、黎湘萍先生所作的記錄具有極大的價值。他們注意到,唐弢先生一方面留意海外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很強的自主性意識。汪暉先生從“文學與政治的相互生成”的角度來理解唐先生的文學觀,與夏志清從歐洲浪漫主義文學中產(chǎn)生的文學觀區(qū)分開來;并把這一區(qū)別置于歷史觀念的演變,即20世紀文學的性質(zhì)與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概念的關系之中來把握。在《晚景照人夢依稀——悼念唐弢先生》中,黎湘萍先生記述,唐弢先生非常關注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文學,強調(diào)文化和文學的同根同源性和相異樣態(tài)有著同等重要的價值,其中飽含著文學史家對國家統(tǒng)一的期待。

并非巧合,張恩和先生在同一時期的論文《從民族文化學的角度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思考》(《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1期),試圖把現(xiàn)代文學解釋為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素質(zhì)的觀照。他借鑒勃蘭兌斯關于“文學史是靈魂的歷史”的說法,把中國現(xiàn)代文學放置到民族文化的大系統(tǒng)、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在他看來,現(xiàn)代文學表現(xiàn)為外來沖擊、民族屬性兩方面的張力。該文回歸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從審美意識、藝術情趣、文化形態(tài)、語言和文學形式等角度疏通文化連續(xù)性的一面。這一時期,張恩和先生在趙樹理、郭沫若、郁達夫、張?zhí)煲?、丁玲等作家身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對作家思想復雜性和藝術才能的闡釋,如郭沫若的魯迅觀、郁達夫小說的特質(zhì)、張?zhí)煲淼摹爸辛魃鐣泵鑼懙?,顯示了論者敏銳的觀察。這些觀點,與唐弢先生開放的自主性視野形成了有意義的呼應。

在學者們的記述中,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幾位開山大師風神迥異。錢理群筆下的“王瑤的煙斗”、王富仁筆下的李何林先生“那純鋼一樣的靈魂”、陳思和筆下“把人字寫端正”的魅力型教師賈植芳先生,個性均十分鮮明。與這幾位先生相比,唐弢先生是較為厚重謙和的一位。同為唐弢先生的受教者,樊駿先生著眼于文學史和學術史以觀“特殊的這一個”,張恩和先生體會深切的是其淵雅溫潤的仁者人格,汪暉先生有所觸動的是在變動時代有所不為的狷者心態(tài),黎湘萍先生更有共鳴的是開闊的學術胸襟和對自由心態(tài)的期冀。對于豐饒的人格性情的品味和體察,好比辛勞間隙的茶飲,為學術探究帶來了無盡的滋味。對后學來說,不僅可藉此潛入前人論述的留白之處,也為學術奧妙的領悟開啟了另外一扇窗戶。

猜你喜歡
魯迅研究狂人現(xiàn)代文學
魯迅研究中的“大問題”與“小問題”
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綜論》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42
《魯迅研究文集》
文學自由談(2020年3期)2020-01-02 18:06:55
《魯迅研究年刊》的傳播與影響
名作欣賞(2018年17期)2018-01-28 14:38:29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南方周末(2017-09-28)2017-09-28 20:27:46
李書福 從“狂人”到“網(wǎng)紅”
中國汽車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xiāng)土敘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端木蕻良:草原文學在現(xiàn)代文學中發(fā)聲
游戲狂人
IT狂人周鴻袆
鋒繪(2013年5期)2013-04-03 07:37:16
嘉鱼县| 成安县| 周宁县| 麟游县| 永兴县| 翁源县| 依安县| 册亨县| 西平县| 读书| 东阿县| 福清市| 宕昌县| 伊春市| 平度市| 延安市| 邯郸市| 综艺| 怀仁县| 灌南县| 灌云县| 德清县| 阿荣旗| 普兰店市| 什邡市| 琼海市| 达州市| 成武县| 灵石县| 余庆县| 安阳县| 太保市| 临洮县| 咸丰县| 邢台市| 丰县| 绵竹市| 罗平县| 左贡县| 宝兴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