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研究

2020-12-11 09:17:20白徐芳楊浩
法制與社會 2020年1期
關鍵詞:家庭暴力

白徐芳 楊浩

關鍵詞家庭暴力 反家暴法 救濟機制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暴力在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就存在,歷史悠久。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由于文化傳統(tǒng)、歷史遺傳等眾多原因,它并不被社會所關注。“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家庭觀念及熟人社會人情往來,男尊女卑等觀念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屬私德評價范疇,它的存在不受法律管制。隨著婦女權利運動和性別平等觀念的發(fā)展,家庭暴力才被普遍關注,反家暴問題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今社會發(fā)展急需解決的一個關鍵步驟。

一、家庭暴力的基本理論

1999年11月,聯(lián)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消除對婦女的暴力國際日,“給婦女—個沒有暴力的世界”這句口號為反家暴運動吹響號角。但家庭暴力并不僅是針對婦女的暴力。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現(xiàn)象頻發(fā)。在家庭暴力中,中國家庭暴力發(fā)生率為29.7%-35.7%,受害者多半為婦女,而老人,兒童和男性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所謂“暴力”,在法律層面被解釋為泛指侵害他人人身、財產(chǎn)的攻擊行為。而“家庭暴力”的概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2條中有明確規(guī)定,即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jīng)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當然,在該法的末尾處特別規(guī)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guī)定執(zhí)行?!币布矗彝ケ┝Σ粌H僅限于家庭成員。

(二)家庭暴力的范圍

1.主體類型

《反家暴法》將家庭暴力的主體固定為“家庭成員之間”及‘鎵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焙螢椤凹彝コ蓡T”?在學理上沒有明確的解釋,參照相關法律上關于“近親屬”的規(guī)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民法通則》中近親屬被認定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刑事訴訟法》則縮小為:“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可見不同的法律對于同一名詞亦有不同的見解。

而筆者認為:對于家庭成員這一規(guī)定,應當采用一般人的理解,并不僅限于《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近親屬的范圍,共同生活的非近親屬亦受到《反家暴法》的保護。同樣,成年子女即使不和父母居住在—起,不共同生活,一旦發(fā)生暴力行為,也應當視為《反家暴法》中的家庭成員。

何為“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從法本源上解釋,可將非婚同居關系納入《反家暴法》的調整范圍之內,這體現(xiàn)了我國法律的制定與社會實踐的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做法。

2.行為類型

我國《反家暴法》中之規(guī)定了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兩種行為類型,并未將立法廣泛討論的性暴力納入法律規(guī)定的范疇。

身體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是指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實施的身體侵害行為,這種暴力由于其直接性,也是最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被制止的暴力行為。精神暴力,又稱冷暴力,是指從精神層面對被害人施加暴力及造成被害人精神痛苦的行為。精神暴力的隱蔽性顯著。但由于精神傷害很難有固定的認定標準,除非由于極大的精神痛苦而受害人重傷或死亡的后果,否則很難認定。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人安全感的重要載體,只有家庭的進步發(fā)展才能促進社會的整體發(fā)展,但是隨著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達,信息傳播速度之快令人應接不暇,家暴事件的發(fā)展和媒體的喧染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對信息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關注,若對于家暴事件的處理不當,即會對社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家庭暴力的危害具體如下:

1.受害者的人身權、人格權及生命健康權的侵害

我國憲法保護個人人權、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家庭暴力行為無論是身體暴力或是精神暴力,都體現(xiàn)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情感、經(jīng)濟、性上的試圖控制。這些行為的對象無論是婦女、兒童、老人,還是其他對象,都會摧殘身心健康,侵犯受害者人身權、人格權等專屬性權利,這違反了我國憲法規(guī)定。

2.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與家庭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未成年人的家暴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據(jù)調查,遭受或者目睹家暴的孩子,會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陰影和心理扭曲,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甚至在以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也會因原生家庭影響而繼續(xù)影響下一代成長。

3.阻礙和諧社會構建

馬克思在《家庭、私有制、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就強調了,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必要細胞。民安國昌,民安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的穩(wěn)定。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即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過渡時期,家暴影響家庭生活質量及社會和諧。對家庭暴力行為的防控符合“和諧社會”“美好中國”的愿景,穩(wěn)定的家庭是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四)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

1.歷史文化根源——男權文化和夫權思想

五千年歷史文化遺留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并未根除,這樣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認知。盡管我國法律明文規(guī)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則,但實質平等與形式平等還有很長距離,男權思想和夫權文化根深蒂固。正是由于這種思想的泛濫和某些程度上的被認可,男性將女性看成家庭生活的附屬品、保姆的觀念仍然存在,尤其是生育對女性的“系統(tǒng)性剝奪”使得女性的地位長期受到歧視和壓制。在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日漸增強的今天,大部分女性有了自主意識,擁有自主決定權,在這些權利訴求與男性夫權思想發(fā)生沖突之時,女性就可能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經(jīng)濟原因——經(jīng)濟收入不平衡

同樣,“男尊女卑”的思想還體現(xiàn)在社會工作方面,大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考慮到女性要照顧家庭生活,會更傾向于招聘同等條件下的男性,甚至從事同樣崗位的職員,男性的工資會高于女性,這就造成了家庭經(jīng)濟收入的不平衡。當然,在現(xiàn)代生活中,有很多女性在養(yǎng)活自身的前提下,生活獨立且自信,但男權文化下的話語權仍不高。

3.社會根源—社會控制力缺乏

家庭暴力長期以來被視為“家庭私事”,認為是“家庭糾紛”,家中的事應由家中的人處理,外人不得干預。“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親朋好友“勸和不勸離”、鄰居認為“還是別離的好”、單位領導說“家和萬事興”、公安、司法機關不出人命就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各機構互相推諉,使家庭暴力成為“鄰居不勸,委員會不問,單位不理,執(zhí)法機關管不到”的“四不管”的真空地帶。女性受害者認為家暴是屬于家庭隱私,如果公開不僅丟了自己的顏面,還會激化矛盾使得家庭破裂,她們在面對家暴行為的時候也通常會采取隱忍的態(tài)度,而不愿意向外界訴說或請求相關幫助,即使向社會尋求幫助時,公權機關往往也用“一個巴掌拍不響”來推諉管轄。姑息縱容使得家庭暴力更加肆虐。

4.法律根源——保障機制不完善

熟人社會的中國,具有鄉(xiāng)土性特征,無論是實踐上還是程序上,對于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研究都起步較晚,在2015年《反家暴法》出臺之前,我國雖然有相關法律條文規(guī)定了對家庭暴力行為的禁止,但是并沒有專門一部法律進行詳細規(guī)定和措施制裁。由于法律出臺較晚,雖然產(chǎn)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仍需要一定時間的普及與廣泛宣傳,很多公民沒有意識到家暴行為是一項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在面對家暴行為的時候,并不知道應當如何保護自身、保存證據(jù)。且我國法院對于大部分家庭暴力案件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則,成立單獨的家事法庭的法院很少,當事人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渠道也不自知。我國的家暴事件仍然頻發(fā),其惡劣影響也在長期存在。

二、反家暴法的立法亮點及其不足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該部法律首次對家庭暴力的概念、表現(xiàn)形式及處罰方式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規(guī)定,家庭暴力實現(xiàn)了從“家務事”向“公共事務”的實質性轉變。

(一)我國的立法亮點

1.創(chuàng)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我國《反家暴法》第23-32條是立法亮點,其明確規(guī)定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性質為行為保全,即法院依申請將受害人與家暴行為隔離開來,并對相關侵害行為采取的強制措施。

同時,人身安全保護令也突破了前期試點時的限制,規(guī)定了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亦可單獨申請,不以離婚、繼承、贍養(yǎng)、撫養(yǎng)等訴訟請求為前提條件,且除了當事人的近親屬,公安機關、婦聯(lián)、居委會、村委會和社會救助機構都可以代為申請。

2.制定強制報告制度及公安告誡制度

《反家庭暴力法》第14條規(guī)定了強制報告的責任主體。此外,為了體現(xiàn)責任主體報告義務的強制性,第35條還特別規(guī)定違反強制報告制度的主體的處罰措施。家暴行為的隱蔽性造成了報告難的局限現(xiàn)象。這要求有關機關及時介入和干預家暴案件,尤其在針對婦女、老人、未成年人、無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家暴案件中,這一特征更為明顯。設立強制報告制度,為有關機構接觸和了解家暴案件提供信息渠道,能及時將家暴行為遏制在特定階段,避免進一步損害受害者合法權益。

2015年11月27日,湖南省長沙市砂子塘派出所發(fā)出的全國首例家暴案件告誡書正是《反家暴法》第36、37條規(guī)定的公安告誡制度的具體體現(xiàn)。

3.建立反家暴庇護中心

根據(jù)反家暴法規(guī)定,縣級或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可以單獨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機構設立臨時庇護場所,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臨時生活幫助。警方應當履行主動通知義務并協(xié)助相關部門進行安置。此類庇護中心的設立,為承受家庭暴力的人提供了生活和法律上的保障,救助受害者,避免他們無家可歸。

(二)現(xiàn)行法律的不足

1.家庭暴力損害賠償制度缺乏

在法律實踐中,法院只受理以離婚訴訟為前提的損害賠償請求。這意味著離婚損害賠償以離婚為前提要件,而并非所有的家暴案件均會離婚?;閮燃彝ケ┝υ斐稍俅蟮娜松頁p害也難以獲得賠償,尤其是夫妻分別財產(chǎn)制情形下,那些試圖維持婚姻又希望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的受害方無法依據(jù)該條追究施暴方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這顯然不夠彌補家暴受害人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

2.相關部門職責分工不細

現(xiàn)行反家暴法有關人身保護令的監(jiān)督和保障機關規(guī)定不詳盡,這影響了人身保護的實操效果。人身保護令的運行離不開公安機關的介入,上文提及的全國首例家暴案件告誡書出具過程中,即體現(xiàn)了公安機關的公權威懾智能。而現(xiàn)行《反家暴法》對公安機關作為人身保護令的抄送和協(xié)助機關的規(guī)定大大降低了人身保護令的實效和威懾力。同時,現(xiàn)行法有關人身保護令中各機關的職能劃分太過籠統(tǒng),應重視公安機關、居委會、村委會的協(xié)助在熟人社會的中國的重要性。應當盡快出臺有關人身保護令的實施細則,細化各部門的職能。

此外,對家暴案件的干預,應明確公權介入家暴案件的時間、方式、力度做詳細規(guī)定,緩解法不入家門的執(zhí)法困境,強化公權機關的主動性。

三、完善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以受害者權利保護為核心

(一)增加對施暴者的刑事法律責任

司法實踐中,當暴力行為達到致傷致亡的程度時,刑法機制才會介入進行一定的懲罰,這使得那些處于灰色地帶的家暴行為尤其是隱秘暴力行為逃脫法律的制裁。刑法應當呼應反家暴法,增加對施暴者的刑事法律責任,明確按照受傷等級劃分定罪、按照施暴次數(shù)定罪的法律制度,充分利用刑事法律的威懾性,讓具有家庭暴力傾向者對于刑罰制裁心生懼意,抑制家庭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二)設立家事法庭,強化對受害人的法律保護和救助措施

反家暴法的施行需要加強審判隊伍專業(yè)化建設,應探索建立有關婚姻家庭暴力的專門法庭,設立家事法庭,并做好民刑對接。法官有關家暴案件的培訓(法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綜合培訓)對案件的處理亦尤為重要。目前,全國已有多家法院設立家事法庭,進行家事審判改革,家事法庭的設立使得家事案件法官能在調查案件時兼顧人情和法律的平衡,使判決有利于緩和雙方當事人的關系,而此類作法亦并非和稀泥,這在家暴案件中尤為重要。

(三)強化相關機構干預家庭暴力行為的法律義務與責任

英國反家暴立法機構設置的特色可供我們參考,英國警局中設置的反家庭暴力處和受專門訓練的反家暴官員,在地方派出所中基本都有社區(qū)安全科,它是反家庭暴力處的基層單位。此外,英國為家庭暴力問題還構建了專門的觀察機構,家庭暴力更是可以作為獨立訴求。

在我國,婦聯(lián)、居委會作為通常和家庭、婦女聯(lián)系最緊密的相關機構,在家庭暴力的預防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參考英國立法,強化公安機關,法院對家暴案件的主動干預,還應強化基層組織的智能。當家庭暴力事件投訴之時,街道辦事處或居委會、村委會應當及時將投訴登記備案,對于案隋嚴重的投訴,應當通知相關部門,進行事前的預防。

(四)建立相應的訴訟機制

設立家庭暴力的公訴制度。當相關部門發(fā)現(xiàn)家庭暴力的存在,并嚴重侵害到受害方的權益時,檢查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同時,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涉及到性侵犯的家庭暴力也可以自行選擇自訴。自訴和公訴相結合,不僅可以很好的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也可以保護到公民的隱私。

猜你喜歡
家庭暴力
《就像一塊裹尸布》中的家庭暴力探析
價值工程(2017年4期)2017-02-16 11:48:54
對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為的刑法學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4:50:51
論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影響
警務處置中家庭暴力的認定
“警察干預家庭暴力問題”課程體系建設
淺談《反家庭暴力法》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7:52:59
從首例家暴案件分析我國《反家庭暴力法》
商(2016年13期)2016-05-20 10:10:12
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維護婦女與兒童權益
轉型時期《反家暴法》的法理分析及其實施困境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1:14:18
淺論非婚同居暴力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0:53:27
香河县| 广丰县| 兴文县| 淳化县| 逊克县| 阳泉市| 中宁县| 会昌县| 满洲里市| 云和县| 元阳县| 鸡西市| 什邡市| 天祝| 绥化市| 大庆市| 娄烦县| 包头市| 德惠市| 邵武市| 慈溪市| 繁昌县| 临西县| 拉萨市| 云阳县| 会泽县| 象州县| 来宾市| 沂南县| 舒兰市| 阳山县| 涞源县| 达州市| 永吉县| 长顺县| 土默特左旗| 乌兰县| 合肥市| 周宁县| 郎溪县| 公主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