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勃
(中交路橋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由于橋梁基礎的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促使橋梁基礎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人工挖孔樁是采用小型機具人工開挖成孔,機械安裝鋼筋籠并澆筑混凝土的方式之一[1]。人工挖孔樁的操作十分簡單,具有機具設備簡單、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場地小、速度快、工程造價低、施工質量可靠等特點,在施工時,對周邊環(huán)境建筑物影響小,所以在山區(qū)橋梁的施工過程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
本文所闡述的高速公路橋梁樁基施工是貴黔高速公路的TJ2標段,項目區(qū)域位于貴州高原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是大婁山脈的東南段,海拔高程大致為550 m~1 200 m,地形高低差異明顯。其中包含主線、百花湖互通區(qū)。主線開始于K7+000~YK14+350,路線的總長度為7.35 km。起始點K7+000在貴陽市的觀山湖地區(qū),沿線依次經貓?zhí)哟髽?、新田大橋、百花湖互通區(qū)、破巖大橋、木老沖0號、3號、4號的中橋、木老沖1號、2號的大橋、白巖1號、2號的大橋最終抵達本標段的終點。合同段中主線有大橋7座,中橋3座;百花湖互通區(qū)共有5條匝道、1條L匝道橋,有較大的地形起伏,主線以橋梁為主。以地質狀況及地形地貌為依據,通過綜合的考慮與分析最終決定采用人工挖孔樁。
施工用到的設備、工器具簡單,可以形成固定的作業(yè)系統(tǒng)是人工挖孔樁施工方法的主要特征。施工人員的數量定量化;施工的操作過程較為簡單,工藝不復雜;占地面積較小,土石方開挖量和棄土量比較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低;地質條件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在施工的過程當中要及時勘查地質狀況;工程造價比較低;不過安全風險比較大,應該制定較為規(guī)范的安全制度。
人工挖孔樁的應用范疇如下:其基礎樁的直徑或最小邊寬度宜≥1.2 m。挖孔的深度一般宜≤15 m,不過地質條件良好時可適當放寬。適用于無水無地下水或地下水比較少的勤土,粉質勤土里含少量的砂、砂卵石、漿結石,特別適合在黃土層中使用,在巖石地質里也有著應用。
(1)整平土地。在正式開始施工之前,應該對施工的現(xiàn)場展開整平處理工作,把表面的雜物清理干凈,施做施工平臺;
(2)樁位的放置。樁位放置的高度對高速公路的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規(guī)定孔口應設置高出地面至少30 cm的護圈,以防止施工時物體掉入孔內,危及操作人員的安全;
(3)孔口的開設。其包含孔口的開挖和澆筑孔口的混凝土。當孔口在開設時,應該測量出孔口的大小與深度,在一定的范圍內澆筑孔口的混凝土,保證孔口的質量,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問題。當孔口開設完畢以后,應考慮提升支架的安裝問題,以方便之后的施工;
(4)測量放樣。在施工放樣時,應該嚴格按照圖紙設計坐標進行。在保證孔洞的位置合理后,對樁基中心點位做好十字護樁。并用砂漿或者混凝土為其加固,以便在開挖的過程中實行對樁位的校正工作。
當進行挖樁孔時,首先檢測孔口位置是否正確,使用全站儀復核,并在孔口位置設置標高控制點,當符合標準之后便可展開正常的開挖施工作業(yè)。其施工工藝為:場地的整平工作→測量并放樣→提升架安裝→準備施工所用的儀器與工具→挖掘→清理。
覆蓋層一般通過風鎬配合人工的方式成孔,同時進行護壁工作,如果巖層需要爆破,通常選用淺眼松動的形式完成,但要嚴格控制炮眼深度,硬巖深度應該控制在0.4 m左右,軟巖深度控制在0.8 m左右,其炸藥使用量需根據要求來控制,一般不超過炮眼深度的1/3,注意藥包不可裸露。所設置的炮眼斜插方向、位置、數量等,要根據巖層斷面的方向設置,四周斜插主要進行挖邊,中間一組負責完成掏心。完成孔內爆破以后,需要及時進行排煙工作,其孔壁不需要特意開展修光處理,不過需反復檢查傾斜度及樁徑。
在人工挖孔樁施工的過程中,如遇到土層的土質較差,應該依照一定的要求做好開挖支護工作[2]。通常狀況下,可運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進行護壁,具體的施工方式依照實際施工情況設計。上級和下級兩者之間應該用梯形的模式搭建,在接頭處搭建鋼筋。在施工時,如遇到含水層及其之下的混凝土護壁時,因為地下水不斷滲漏并且順著井壁下流,會給施工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作業(yè)過程中要保證混凝土的抗沖刷能力。如果巖層孔深較淺,且條件較為良好,就無需進行護壁,反之必須進行。同時,混凝土強度必須和樁身混凝土同標號,且每進尺0.9 m~1.2 m設置支護,其厚度一般≥15 cm。如果挖孔時出現(xiàn)滲水的情況,立即展開支護處理;若挖孔內的滲水量比較大,需進行抽水工作。如果孔內水量比較大,且土層較為松軟,可以采用對角開挖的形式。
由于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限制,吊車等設備無法進場作業(yè),所以在孔口處設置支架,一邊制作一邊放下。其方法及步驟如下。
(1)加工鋼筋配料。依照樁基的設計、實際深度,確定鋼筋籠的加工長度;
(2)搭設鋼筋籠制作、下放支架。所搭設的下放支架高度設置為2.5 m,其搭設鋼管規(guī)格為壁厚6 mm,直徑110 mm,而制作鋼筋籠支架高度設置為6 m,搭設鋼管規(guī)格為壁厚3 mm,直徑48 mm,支架搭設位置為孔口處的混凝土基礎之上,其工作平臺的設置為每2 m一設;
(3)在下放前進行相應的檢查。其檢查內容包含:下放鋼管支架、手拉葫蘆、鋼絲繩、加強箍筋與主筋焊接情況及鋼筋對接套筒的安裝情況等;
(4)下放鋼筋籠。在加強箍筋與主筋的對稱位置上加設吊點,利用手拉葫蘆將其吊起,之后下放,下放時應保持對稱。下放過程中每2 m需將鋼筋籠掛于孔口,下放時必須嚴格控制其高程、垂直度、平面位置等;
(5)鋼筋籠的接長。對完成下放的鋼筋籠進行加長處理,并重復以上步驟,直到鋼筋籠長度滿足設計長度為止。
混凝土澆筑方法有2種,分別為干灌注和水下灌注[3],這時則要根據具體的施工情況來選擇:當孔內水的上升速度較小(參考值<6 mm/min)時,直接采用串筒干灌;當孔內水的上升速度較大(參考值>6 mm/min)時,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灌注,具體分析如下。
(1)混凝土干灌注
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7 cm~9 cm間,從導管式串筒自由傾落,分層振搗厚度不超過0.3 m,混凝土灌注連續(xù)進行。
對于混凝土干灌注每次混凝土澆筑的高度應不超過0.5 m,并用插入式振搗器分層振搗密實,每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下一層混凝土,并對上一層混凝土進行充分的二次振搗;
(2)灌注水下混凝土
清孔滿足各項指標后,即可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罐車運輸,根據各樁位現(xiàn)場情況選擇地泵泵送入孔或直接灌注,需注意的是,坍落度控制在8 cm~12 cm間。
灌注水下混凝土時,混凝土灌注導管采用內徑Φ300型螺紋接口管,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F 50—2011要求,在混凝土灌注前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長度測量標碼等工作,并經監(jiān)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下放導管,導管底口至樁孔底端的間距控制在0.2 m~0.4 m。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數量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0 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的公式,計算不同樁長和不同條件下的鉆孔樁首批灌注混凝土所需方量?,F(xiàn)場設料斗,料斗存混凝土方量超出首批混凝土方量,確保能夠連續(xù)灌注后,再進行首批混凝土灌注施工。現(xiàn)場技術員會同監(jiān)理員測定首批混凝土灌注深度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混凝土灌注施工。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人工挖孔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施工方法不僅具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等特點,還具有方便質量控制、成型效果較好等優(yōu)點。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對地質資料詳細解讀,在此基礎上,嚴格遵循相關要求,將質量安全做到位,從而提高技術應用的水平,保證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