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玓 武斌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以書法教育為載體傳承并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在書法學習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成為許多學校的選擇,并積極開展了探索與實踐。
翰墨校園
位于大明湖畔的山東省濟南市花園小學,在“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辦學愿景的引領下,著力打造“大書法教育”特色,充分挖掘育德、啟智、審美、健體等功能,使“翰墨課程”形成體系,學校文化建設以翰墨書香為主線,建立了翰墨長廊,展示名家作品、師生書法、歷屆書法小名士作品,走進花園小學,能感受到墨香迎面。探索多年的書法教育,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特色品牌,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書法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校、山東省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校、濟南市硬筆書法教育示范校等,書法教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翰墨課程
學校根據(jù)書法藝術特色開設了知墨(故事與傳承)、讀墨(學會讀帖)、書墨(書法練習)、賞墨(書法賞析)、趣墨(書法游戲)課程體系。根據(jù)學生訓練實際,學校書法課程教學分學段制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為把書法教育落到實處,在書墨課程中強化基礎練習:將硬筆字、毛筆字兩種形式相結(jié)合,確保課程科學有效地實施。同時,采取科學、行之有效的練字法——四步練字法(臨帖法、摹帖法、讀帖法、背臨法),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評價、創(chuàng)造等能力,在讀墨課程中,教師以古代優(yōu)秀書法字帖為范本,拓寬學生的眼界,帶領他們走進歷史淵源厚重的書法世界,感受書法的魅力。趣墨課程中開發(fā)了書法魔方、書法折紙、玩轉(zhuǎn)書法系列玩具,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書法的魅力。
學校不斷嘗試將書法藝術的元素融入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學校組織設計的“太極書法”表演及書法模特展示,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孟教育的開元,到21世紀教育的開放,將學校書法校本課程,不漏痕跡地貫穿其中,將傳統(tǒng)與時尚進行了完美結(jié)合,先后參加民俗展演、文化演出及消夏晚會,廣受好評;學校傳統(tǒng)書法活動“師生書法揮春”,每年都被賦予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主題。“百福迎新春”,孩子們書寫一百個不同字體、不同形式的“福”字,組成一個巨大的“福”字,師生齊書“春”,幾百張不同字體,不同形式的“春”字,使學生在揮毫潑墨中感悟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百虎鬧春”書法主題活動,師生現(xiàn)場運用“楷、草、行、隸”等不同書體進行書寫,表達了對祖國的祝福。
翰墨研學
山東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shù)寶貴的書法篆刻石碑。學校定期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大明湖畔、趵突泉旁,于山水間“尋訪書法墨寶”,拍照拓印,共賞穿越時空的書法作品,與同伴互相交流、欣賞,使“書法有伙伴”;研學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使“書法有境界”;到老城街巷、泉城廣場、護城河邊“尋訪民間書法家”,將書法家請進校園共同切磋書法技藝,走訪民間鄉(xiāng)情了解剪紙藝人,使“書法有真實”;開展“筆墨書香染井蓋”“校園美化我先行”“文字演變傳歷史”“最美封面也傳情”等主題實踐活動,注重運用網(wǎng)絡,結(jié)合時代潮流,使“書法有創(chuàng)新”。一系列研學活動,推進學校在書法教育實踐課程中發(fā)現(xiàn)書法的內(nèi)涵及育人的真諦。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書法藝術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蘊自然的性靈、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書法教育是載體,學生在欣賞中可以獲得審美的享受、哲思的啟迪、心靈的美化,練習書法可以養(yǎng)浩然之氣、積淵博之才、得天地靈性,讓墨香潤澤孩子的童年,積淀成長的底蘊。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花園小學)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