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建華,是要有些儀式感的,我在描了梅花的小鐵爐里加了炭,煮一壺茶,陪著我的,還有一株正在盛放的風(fēng)雨蘭。建華是愛花的人。青南草原的雨季,穿著外套還有些嫌冷,她飄在無邊的綠意中,彎下身子認(rèn)真地拍一株山丹花。通向同仁縣城后一座小山的道路上,她不時會在赭黃色的土墻邊停下來,說,呀,這棵微孔草藍(lán)得好看;看,那是瞿麥,嗯,旁邊的是馬先蒿,植物呀,它所有的樣子都是好看。她熱愛自然,常流連于原野上的一草一木間,她注視植物的眼神像注視自己的孩子。她愛荷花,也愛干枯的蓮蓬;她愛臘梅,也愛池邊的蒲葦。
她的樣子也是好看,素顏,深衣,細(xì)看那眉眼,總是藏著笑意,似乎這女子是從不會發(fā)怒的。她飄過街道,飄過兩邊林立的店鋪,飄過雕花的門窗,飄過腳下的草原……我之所以用飄這個字眼,是源于她的恍惚。倘若你問她,建華,附近有賣酸奶的嗎?菜市場在哪里?她會收回迷離的目光,說:“啊,我也不知道。”明明你背對著她,她卻會問你:你是在拍我嗎?站在山頂上,她會告訴你,在這里可以看到“半個”隆務(wù)鎮(zhèn)的“全貌”,捧腹大笑之余,你也許會覺得,沒毛病啊——她哪里去管這些,她就像一朵云,一個夢游者,在恍惚中飄過歲月,眼睛里看到的風(fēng)景與我們看到的大為殊異。
但建華并不是一朵云。
你知道嗎,有那么一種花朵,它所有的日子,只為等待一場暴風(fēng)雨,在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之中,這花朵應(yīng)聲應(yīng)雨次第而開,粉紅色的花瓣半是低垂,半是昂首,怯生生羞答答的模樣,卻有著無所畏懼的姿態(tài),讓世上最美的花朵都黯然失色。讓我引用《荊棘鳥》里的原話:整個世界都靜靜地注視著,連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這朵花,就是我身側(cè)的風(fēng)雨蘭,這朵花就是她啊。這也是我,要坐在它身邊寫建華的原因。我知道有一些人,像莊周筆下的蝴蝶,做著五彩斑斕的夢。他們也把蝴蝶比作行走的花,然而這個女子啊,她卻是一株做著夢的風(fēng)雨蘭。你看,春天來了,任是身邊花團(tuán)錦簇?zé)釤狒[鬧,它那幾枚狹長的葉片總不動聲色,心說,你們開吧開吧,美吧美吧,與我無關(guān)。她的內(nèi)心,是否也醞釀著一場暴風(fēng)雨呢?你以為她來自草原,想象中是長袖善舞、對酒當(dāng)歌的妙人兒吧,她卻不是,相遇嫣然,舉手投足間,盡是江南女子的溫婉——安靜的、害羞的、端莊的樣子,淺淺地笑,輕聲地說話,生怕引人注目似的,在臨窗的一隅。
她本是吳越之地的植株,大部分日子,卻浸淫在同仁這座有著濃郁藏文化氣息的小城中??瓷先ナ鞘桦x,是若即若離,骨子里卻相擁著,又深藏著不足向外人道的落寞。小城故事多,每個人都是一株有故事的植物,在歲月的風(fēng)霜雨雪中,咿咿呀呀唱著自己的歌。她一路走來一路張望,一路收集人們的故事,這些故事連同她自己的故事,種子般散落在草叢里,那么自然地生長著。三年前一個冬天的黃昏,她說,正在準(zhǔn)備出一本散文集。我知道她是一個散淡的人。她說,寫作是自己的一個愛好,和別人無關(guān)。出散文集,也算是給自己一個證明,自己來過這個世界,自己很認(rèn)真地活過。翻開這本《臨水踏歌》,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多年以來,在這塊被藝術(shù)選擇的土地上,她已然默默汲取著甘甜的雨露,為我們釀造出香醇的美酒了。
人生中有無數(shù)次相遇,此后漫長的遭際中,或成陌路,或終為知己。我記得,在五年前一個寒冷的高原冬日,我和建華不期而遇,以連綿的群山為背景,留下了我們的第一張合影。當(dāng)寺院的大門向兩邊緩緩打開,莊嚴(yán)激越的樂聲中,全身繪滿虎紋的於菟手持長矛,騰挪閃躍魚貫而出,跟隨於菟隊伍奔突的我們很快失散。直到離開現(xiàn)場,接到了她的電話。
把你的朋友們都叫上,一起吃飯吧。她說。
青海是一個有趣的地方。說她有趣,是緣于她雖然地域遼闊,全部人口卻僅僅五百萬有余,且擁有漢、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存,影響深遠(yuǎn)。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在這里,遙遠(yuǎn)內(nèi)地的明月一樣照耀著美麗的達(dá)瓦卓瑪,藏鄉(xiāng)金黃的酥油也浸潤著漢地濃釅的茶葉,而無論是黑頭發(fā)的藏族和有著細(xì)長眼眸的蒙古族,還是背井離鄉(xiāng)輾轉(zhuǎn)遷徙的漢族、土族、哈薩克族,他們彼此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差異,無論是唱著快樂或悲傷的歌謠,無論是心存不甘抑或安于現(xiàn)狀,無論是在生活的泥濘中掙扎還是頂禮膜拜在朝圣的道路上,都共同扎根于貧瘠的巖縫,頂著四時的風(fēng)霜雨雪,唇齒相依甘苦與共,一起走過寥廓無邊的歲月和大地。
而最不動聲色的感情表達(dá)莫過于:一起吃飯吧!
只可惜,生活沒有給我更多的時間去發(fā)現(xiàn)她,很快,我便離開了生活三十多年的青藏高原。
有誰知道,友誼的酒,卻在離別后愈加甘洌?
西安的夏季炎熱漫長。她會適時發(fā)問:啥時回來?回來了嗎?一起吃飯吧!有地方住嗎?我把家里的鑰匙給你吧!
近幾年的夏天,竟有不少時間是一起度過的——河曲草原上,我們穿著厚厚的沖鋒衣,裹著一條毛毯在帳篷里同眠;我們站在隆務(wù)河畔,指著東山上的明月;我們坐在高高的沙梁上,遙望陽關(guān);我們赤腳在沙灘上奔跑,我們在向日葵中露出笑臉……2019年7月,我對朋友們說,我想去看六月會,在草原上烤肉。自驕陽下走出古老村寨里悠長的海螺聲,走出珊瑚松石瑪瑙編織的瑰麗奇境,細(xì)雨就落了下來——她堅持要在陽臺上烤肉,并且為此提前買了半只羊。
她對任何一個喜歡的朋友,都有著熾熱的心腸,她總熱情相邀好友前往同仁做客。她那整潔的家里,總會奶茶飄香,充滿歡聲笑語;臨走,她還要為朋友們奉上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留下無限念想。
就是這樣一個女子。
建華知道,我是一個慵懶的人。當(dāng)我們互相推薦喜歡的書籍、音樂或公眾號,交流對某件事物的看法,她常說,你寫下來吧。在她有意無意的督促下,我才拾起生銹的筆,不至于過分地懈怠。文字對我們而言,更像是治愈的良藥,而非名利的階梯。我們并不頻繁的交談中,有對一首歌、一本書的分享感悟;有相約來年的旅行計劃,有痛失良友的悲痛追憶,有對人事自然的感嘆憐惜,也有惺惺相惜的欣賞喜愛。她是那么美好的一個人,外表溫婉沉靜,內(nèi)心波瀾壯闊。而愈是如此,愈是能寫出好作品來,內(nèi)在的張力在文字中得到迸發(fā);她的文字是清麗的,她的氣質(zhì)是嫻雅的,但我透過她美好的臉龐,又看到了洶涌的內(nèi)心和倔強(qiáng)的脾性。在這個看似瘦弱安靜的軀體中,潛藏著一個固執(zhí)的小獸。這固執(zhí)的小獸是如此自尊而熱情,沉默而驕傲。她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出語驚人,要么寬容隱忍,要么棱角分明。她綿里藏針,嫉惡如仇,痛恨勾心斗角的人事傾軋和不公不義,對于看不慣的人和事絕不姑息。
所謂望性情而欲友,我知道,她是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人之一。
雨聲漸住,爐火尚紅。我想起馬孔多的雨。百年流逝,世界似乎并未改變絲毫。此時,疫情之魔仍在藍(lán)色星球上肆虐,洪水淹沒田野村莊,戰(zhàn)爭的硝煙尚未散盡,饑荒的翅膀悄悄張開,我們藏身在自己建造的匣子里,目目相覷。
她也曾說過,孤獨(dú),接著是一聲嘆息。不知道建華的孤獨(dú)是否依舊?我對她的祝福,正如魯迅說的: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此后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
梅朵—生于中原,長于柴達(dá)木,現(xiàn)居西安。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三江圣境·玉樹》等地理散文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