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
眾所周知,名著來源于人類優(yōu)秀文化與思想,又服務于提升人們的人文情懷,而對于語文教學來講,閱讀名著是發(fā)展學生人文情懷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極佳方法。然而,目前語文“名著導讀”課流于形式化,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功利性與隨意性,囿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遑論為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查閱文獻資料得知,期待視野理論倡導對讀者的發(fā)現(xiàn),強調不同學生生成不同的閱讀期待,其與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理念不謀而合,是“名著導讀”教學實際操作的行動指南。由此可見,將期待視野理論運用于語文“名著導學”教學,是一項具有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的課題,一定程度上能夠調補當前學界空白。
一、期待視野理論與“名著導讀”教學的契合點
期待視野的理論觀點是由接受美學的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其能夠為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提供理論支撐與方法論指導。期待視野強調了閱讀者的中心地位,反映于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分析、自我探究、主動參與的平臺,有效地避免了“師碎碎講解,生走馬觀花”的尷尬,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有意識地將“名著”拉回日常生活,關注學生“文學期待視野”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生活期待視野”的價值,實現(xiàn)“文學期待視野”與“生活期待視野”的相互促進。簡單來講,語文“名著導讀”教學與“期待視野理論”之間存在著“契合點”,換言之就是,將期待視野理論運用于語文“名著導讀”教學具有可行性與必要性。
二、期待視野理論下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期待視野理論運用于語文“名著導讀”教學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其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目前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還能夠為建構高效率、高質量的“名著導讀”課堂指明方向。為此,筆者結合文獻資料,嘗試將期待視野理論運用于《西游記》閱讀教學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并結合《西游記》閱讀課堂教學實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教學策略,具體如下:
1.了解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興趣
期待視野理論認為,絕大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內心已經產生了閱讀期待,而這期待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可小覷,也是不可替代的,其鼓舞學生不間斷地進行著“預測”和“檢驗預測”活動。閱讀期待體現(xiàn)了學生對自身生命的觀照、對精神靈魂的洗禮、對自我發(fā)展的需求,但在實際“名著導讀”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期待”置若罔聞,致使“名著導讀”課堂陷入了“教師口若懸河,學生沉默寡言”的困局。長此以往,學生對名著閱讀會產生抵觸甚至恐懼的情緒,喪失原本就不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在“名著導讀”教學課上,教師要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參與主動性。
學生對《西游記》并不陌生,通過影視、青少年版讀本等途徑已經對這部長篇神魔小說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讀過《西游記》原著的卻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學生認為原著文辭深澀、篇幅太長,內心產生了“抗拒”心理,基于此,課堂上,筆者并未從學生熟知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以及創(chuàng)作者等方面入手,而是選擇了常常被忽略的“詩詞”作為入手點。課堂上,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常常被學生忽略的詩詞——“此砂本是無情物,蓋地遮天把怪拿。只為妖魔侵正道,阿羅奉法逞豪華。手中就有明珠現(xiàn),等時刮得眼生花?!辈⒑唵蚊髁说貙情e云對《西游記》的另類解讀告知學生。這樣一來,詩詞給學生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快速地捕捉了學生眼球,接踵而來的吳閑云的另類解讀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西游記》原著的興趣,促使學生認識到細讀原著中的詩詞極有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樂趣,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踏上閱讀《西游記》原著的路。
2.利用期待指向,引領名著閱讀走向深度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睘榱嗽鰪妼W生名著閱讀效果,教師就必須要起到“示范帶頭”作用,這無疑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又高的要求——讀通、讀懂名著,抓住核心問題。實際課堂上,教師要巧妙地利用自身的期望指向,引領學生與名著進行對話,促使名著閱讀由“表層”走向“深度”。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到的“期待指向”并非學生的,而是教育工作者的,但教師利用時,必須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甄選,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段饔斡洝肥俏覈拇竺?,它刻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和尚等惟妙惟肖、獨樹一幟的人物形象,其中“孫悟空”的形象備受關注。在閱讀《西游記》課堂上,教師要關注與本文對話,精準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處”與“奇妙點”,但結合實踐經驗得知,絕大部分學生閱讀時往往較為關注“大鬧天宮”與“降妖除魔”的部分,忽略孫悟空成為“美猴王”的部分,而某種角度來講,該部分內容恰恰是深入分析“孫悟空”形象的“期待指向”。
“那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流出來,不傷身體者,我們拜他為王。”連呼三聲,孫悟空便跳起來,應聲高叫到:“我進去!我進去!”這寥寥幾筆交代清楚的情節(jié),沒有華麗的辭藻,的確較容易被淹沒于“聲色并茂的文字海洋”之中,但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鋪墊,而是吳承恩先生的點睛之筆,言簡意賅地展現(xiàn)出了孫悟空本領才能與果敢勇猛。所以閱讀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讀”該部分時要注重與文本進行多向度、多層級的對話,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興趣點探尋生成意義的“細節(jié)點”,確保《西游記》的閱讀與解讀過程能夠帶給學生意料之外的驚喜,更重要的是引領閱讀走向深度。
3.創(chuàng)設期待情境,發(fā)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實踐證明,提高“名著導讀”活動有效性,就要借助“情境”在“學生”與“期待視野”(原有的)之間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參與閱讀活動逐漸邁進閱讀文本,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探究閱讀文本原有意義的基礎上建構自我。但這里提到“情境”必須要符合閱讀文本的主題,同時也要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互動探尋的空間,水到渠成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指明學生閱讀行為的方向,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思想的啟迪、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溝通,最終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
期待情境創(chuàng)設往往需要借助富有審美色彩的語言或者聲情并茂的聲色影像或者包羅萬象的自然資源,但無論用何種資源創(chuàng)設而來的期待情境都必須以“閱讀文本主題”為核心,以“學生認知需求”為指導。《西游記》閱讀課堂上,筆者組織學生參加了一場以“豬八戒”形象看法為主題的“辯論賽”,其中“辯論賽”的反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貪戀美色、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特別是取經過程中常常嚷嚷著“散伙”。簡單來講就是,“豬八戒”是一個朝三暮四、貪圖享樂、貪生畏死的好色之徒。那么,作為正方的我們(班級學生)應該如何反駁反方的觀點呢?請各位同學結合《西游記》刻畫的“豬八戒”形象認真思考。上述“辯論賽”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索的欲望,同時也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完成《西游記》語言文字與《西游記》文本思想之間的轉化,促使學生的語言思維得到錘煉與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通過質疑互補過程,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性與深度,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期待視野理論為“名著導讀”教學帶來了變革創(chuàng)新的契機,揭示了閱讀活動的本質——“期待”被喚醒與實現(xiàn)的心理過程,所以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積極創(chuàng)造期待情境,喚醒學生的期待視野,有效地實現(xiàn)“閱讀期待”與“文本”的視野融合。將期待視野理論運用于“名著導讀”教學,能夠為“名著導讀”教學灌注鮮活的生命力,也能夠為“名著導讀”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法論,還能夠有效地解決目前“名著導讀”教學的困境,增強“名著導讀”教學的效果。
[作者通聯(lián):江西上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