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平等與大同:近代以來世界主義在中國的生成、流變與價值*

2020-12-08 15:07
教學與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世界主義主義人類

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哲學理念,它追求超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制度設計,倡導的是人人平等的道德倫理。近代以來,隨著歐洲強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擴張,世界主義思想也逐漸傳播到中國。當時國人立志救亡圖存,一方面人們學習自由平等學說以反對落后的專制統(tǒng)治;另一方面人們又寄希望“大同之治”以實現(xiàn)社會改良。世界主義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影響,這是近代中國政治精英們推崇平等和大同價值理念的結果。世界主義不僅是抵御外侮的問題,還涉及更好地闡釋大同理想以實現(xiàn)社會進化的目的。

一、近代以來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發(fā)展與流變

近現(xiàn)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兩個不同時期,一是戊戌變法運動前后,二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社會精英人物的思想觀點中,主要包括清末民國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社會主義及其他思想流派等等。

(一)維新派的“大同社會”理想

康有為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三世論”為代表的歷史進化論觀點,追求目標是“定大同之制”以實現(xiàn)“大同社會”的政治理想??涤袨榈摹洞笸瑫肥瞧涫澜缰髁x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他歷經多年思考而完成的著作,目的在于探索人類社會的“均產之說”和“大同理想”??涤袨榈摹洞笸瑫肥蔷哂兄袊氐摹盀跬邪睢闭嗡枷?,在開篇他就論述人類社會進化的根源是“人有不忍之心”,“既有此不忍人之心,發(fā)之于外,即為不忍人之政?!?1)《康有為全集》,第5集,姜義華、張榮華編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14頁。他斷言,人的本性或說人的生活之道的根本特征就是去苦求樂。他認為,人們生活于“亂世”之中,必然會遭遇種種“苦道”,去除這些苦難是人們尋求變革的動力。他把人間之苦歸為六大類:人生之苦、天災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那么如何消除這六大類“苦”呢?他認為:“吾救苦之道,即在破除九界而已”。(2)他追求的理想,就是通過“去九界”之苦,從而實現(xiàn)無人間苦楚的“大同社會”。

在康有為的大同世界里,整個世界連為一體,國家邊界將不復存在,軍隊、監(jiān)獄等暴力機關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全地球將按經緯各分為百度,東西南北相交織,構成一萬個“度”,每一可住人之度就是一個行政單位。在這些行政管理單位之上,可以建立一個統(tǒng)管的“全地大同公政府”。“全地大同公政府”是一種社會的經濟文化管理機構,不是一個具有國家特性的世界政府。于是時,無邦國,無帝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此聯(lián)合之太平世之制也。(3)除了國家的暴力機構如軍隊、司法和執(zhí)法機構,“全地大同公政府”仍然設立其他公共管理的機構。至于公政府之時,天下統(tǒng)一,天下為公,何可復存此數(shù)萬年至慘至毒至私之物如“國”字者哉。(4)康有為:《大同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6、89、100頁。而“公政府”的管理者是由人民公選的“智人”“仁人”來擔任議員的職位。管理者只是一種職業(yè),與民眾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任何上下級或隸屬關系。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康氏的大同世界是一種不成熟的中西拼盤式的遠景理想,但仍然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理念,是具有世界主義精神的政治倫理觀。

經過康有為教化培育,梁啟超完成了“經世”傳統(tǒng)的轉折,形成了“新天下主義”的思想。他曾在康有為開辦的萬木草堂深入儒家經典,以及歷史和新儒家的道德哲學、佛學、西學和古代諸子之學,為其日后政治和學術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涤袨槟吮M出其所學,教授弟子,以孔學、佛學、宋明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其教旨專在激厲氣節(jié),發(fā)揚精神,廣求智慧。在康有為的“三世說”基礎上,梁啟超提出更為復雜的“三世六別說”。他認為,據(jù)亂世是“多君為政”,升平世是“一君為政”,太平世是“民為政”,并又對“三世”劃分了“六別”。所謂“六別”,指的是多君為政包括兩種類型即酋長之世和封建及世卿之世;一君為政包括君主之世和君民共主之世;而民為政又包括有總統(tǒng)之世和無總統(tǒng)之世。在梁啟超看來,民族國家處于升平世,天下大同出現(xiàn)在太平世。(5)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點?!?,第1集,吳松等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4-87頁。關于三世演化的根本動力,康有為認為是人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和求樂免苦的人性,而梁啟超則認為是生存競爭。梁啟超認為,以儒家的“仁”為基礎的同類意識是實現(xiàn)“天下大同”世界的根本推動力。他指出,儒家之理想的政治,則欲人人將其同類意識擴充到極量,以完成所謂‘仁’的世界。(6)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87頁。從最低限度來說,人類同情心是所有人都共有的情感和價值。如果能夠更好地培育這種同情心,使其達于最高限度,那么最終將會實現(xiàn)理想之“仁的社會”。

在梁啟超看來,大多數(shù)由西方國家傳入中國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在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中都有過相近或相似的論述和主張,甚至主張是沒有“國家”界限的概念,主張“視人之國若其國”。梁啟超指出,中國向來具有“天下”主義的傳統(tǒng),向往“全人類大團體”的理想。我們向來并不認為國家為人類最高團體,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身(個人)指的是基本單位,天下(世界)是團體的極量,家(家族)、國(國家)不過是團體組織中的一個過程。(7)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點?!?,第6集,吳松等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558頁。我國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政治思想有三大特色:曰世界主義,曰平民主義或民本主義,曰社會主義。也就是說,梁啟超認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直有個人主義和世界主義的傳統(tǒng),反而國家主義的思想較為薄弱。

(二)資產階級革命派“天下為公”的政治思想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在1905年《民報》的發(fā)刊詞中,他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原型革命理論。他認為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我們要發(fā)展世界主義,先要鞏固民族主義才行。孫中山強調,我們以后要講世界主義一定要先講民族主義,所謂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8)《孫中山全集》,第5卷,中華書局,1985年,第781頁。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謀求的是民族獨立,謀各民族的平等,是為國家主義與世界主義的折中。孫中山認為,強權打破之后,世界上沒有野心家,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講世界主義。他認為,“文明日進,智識日高,推廣其博愛主義,使全世界合為一大國家”,此時才可以實現(xiàn)“泯除國界”,達到大同之世。

提倡個性解放和自由的無政府主義是章太炎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是其世界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章太炎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多重影響,他借鑒了古文經學、進化論思想以及佛學思想的觀點。在反滿反帝的民族主義、經濟平均主義、政治專制主義、道德純潔主義之旁,再加上絕對個人主義和極端虛無主義,便構成了章太炎的社會政治思想特色的全貌。(9)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11頁。他認為一切團體和組織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個體才是真實的存在。他強調了個人有成為自己命運的創(chuàng)造者的自由,社會、國家不能在“利澤相當”這一界限之外強制人們片面地承擔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社會的責任與義務。(10)姜義華:《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82頁。退一步講,如果必須存在國家和政府,那么共和政體是缺陷較少危害較小的選擇。他借用佛學的“諸法無自性”,用于批判國家和政府的種種弊端。章太炎堅持“五無”主義,所謂“五無”指的是“一曰無政府” “二曰無聚落” “三曰無人類” “四曰無眾生”和“五曰無世界”。(11)《章太炎全集》,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32頁。這里,所謂的“無政府”指的是世界所有政府都應該取消,國家邊界不復存在,語言文字應當統(tǒng)一,而人類財產實現(xiàn)共有。所謂“無人類”指的是社會惡之源是國家、政府和聚落,最終源頭乃是人的劣根性,即人之相爭導致的惡果。

(三)社會主義以及其他社會思潮中的世界主義思想

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他受到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極大的鼓舞和啟發(fā)。他認為,在中國資產階級壓迫勞動階級的程度更深,因此今日在中國應該由純粹生產者組織政府,以鏟除國內的掠奪階級,抵抗此世界的資本主義,以社會主義的組織經營實業(yè)。(12)《李大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7-278頁。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使人盡富或皆貧,而是使生產、消費、分配適合地發(fā)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給,得最大的幸福;同時人與人之間是“互助、相愛,不是謀怨仇,并為大多數(shù)人謀幸?!?。(13)《李大釗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75頁。他認為,家庭范圍已經擴充到全世界了,我們應該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生活,我們應該承認愛人的運動比愛國的運動更重。他提倡的“新亞細亞主義”也是一種世界主義的設想,主張亞洲國家應該尊重各民族自決、平等聯(lián)合,這秉承了“自治主義”的原則,是“把地域民族都化為民主的組織”的主義,而不是“排外主義”,不是“閉鎖主義”。凡是亞細亞的民族,被人吞并的都該解放,實行民族自決主義,然后結成一個大聯(lián)合,與歐、美的聯(lián)合鼎足而三,共同完成世界的聯(lián)邦,益進人類的幸福。(14)《李大釗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9-272頁。他相信最善的“世界組織”都應該是自治的,是民主化的,是尊重個性的,這都是世界主義思想的核心原則。陳獨秀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偉大的革命家和啟蒙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五四運動之后,陳獨秀曾多次表達了批判國家的觀點,他指出,中國古代者和老百姓只知道有“世界”和“天下”的觀念,“國家”只是不合天理的“情底鬼話”,“因為國家這個名兒,才在全人類互相親善的心情上挖了一道深溝,又砌上一層障壁,叫大家無故地猜忌起來。”(15)《陳獨秀著作選》,第2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第73頁。

劉師培、吳稚暉等人是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旗手,他們借鑒無政府共產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觀點,主張“沒收全社會的財富”來廢止私人財產,形成一個由人們自愿組織、無階層分別的網絡社會。在劉師培看來,人類社會到處存在著壓迫和不平等,其根本原因就是國家和政府。政府起源于部落時代的強人,通過強權把部落據(jù)為己有,驅使其人與其他部落征戰(zhàn),互為敵國。(16)李帆:《民國思想文叢:無政府主義派》,長春出版社,2013年,第18-19頁。人壓迫人主要根源是政府制度,無論何種形式的政府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會蛻化為統(tǒng)治者對被統(tǒng)治者的壓迫工具。他認為應該堅持個人苦樂均等的分配為原則,人人做工、做農、做兵,從而消除勞動分工。同時,他主張消除任何形式包括共和制在內的政府,社會解放重于政治斗爭。他認識到了傳統(tǒng)土地制度和社會結構的壓迫和剝削的性質,認為人類社會中的不平等來自統(tǒng)治者對人民、富人對窮人、強國對弱國的壓迫。他斷言,如果在未來人們將有希望生活于一個沒有統(tǒng)治的正義社會,那么自私自利的動機必須被根除。(17)張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三聯(lián)書店,1960年,第900-904頁。在劉師培無政府主義的社會理想中,將其理想社會看作一種預想的人類活動的創(chuàng)造。與康有為希望建立一個由世界政府主持的未來普遍共同體不同的是,劉師培的未來社會理想則采取無政府的形式。(18)[美]張灝:《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尋求秩序與意義》,高力克等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6-247頁。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世界主義社會,無政府主義者劉師培、吳稚暉、張繼和劉師復是世界語的熱情提倡者。在他們看來,如果全世界的人們都使用同一種世界語,那么就會消除民族、種族乃至文化的差異,最終消除國家之間的沖突之源,甚至最終為消除國家奠定基礎。由于其在實踐上的局限性,無政府主義發(fā)展得非??斓芸煊直黄渌枷胨〈?。

二、 當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復興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領導人的外交思想和理念,以及當代知識界關于中國與世界之間關系的認識和論述之中。當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直到現(xiàn)在。

(一)國家領導人外交理念中的世界主義思想

當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7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毛澤東的世界革命思想。在革命早期,毛澤東強烈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弱小民族,認為蘇維埃俄國完全是世界主義的平民天下。毛澤東認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大同理想“唯一的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19)《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頁。毛澤東認為,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大同理想世界,就必須努力工作,創(chuàng)設條件,使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于消滅,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國際戰(zhàn)略在革命主義的影響下主要體現(xiàn)為反對世界霸權,要最大限度聯(lián)合一切力量反對霸權并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20)彭濤、尹占文:《毛澤東的國際主義思想研究》,《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年第1期。

當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直到現(xiàn)在。這一階段中國對世界的判斷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鄧小平認為,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21)《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頁。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和諧世界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對21世紀國際與國內形勢新變化提出的新世界發(fā)展觀,也是國內和諧社會建設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代中國政府倡導的世界主義主張,習近平豐富完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要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要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是把世界和平發(fā)展的主題從“合作共贏”提升到“互利共贏”。

(二)當代中國知識界的世界主義思想

當代中國學術界也產生了部分具備代表性的世界主義思想,主要包括“新天下體系”思想、“新天下主義”思想以及“全球主義”的世界主義思想等等?!靶绿煜麦w系”思想是對于傳統(tǒng)“天下”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解釋當代全球政治的理論思考。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中,“天下”指的是超越地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中國古代思想中最具概括力和表現(xiàn)力的觀念之一?!疤煜隆彪m然是關于世界的概念,但比西方思想中的“世界”概念似乎有著更多的含義,它至少是地理、心理和社會制度三者合一的“世界”。(22)趙汀陽:《“天下體系”:帝國與世界制度》,《世界哲學》2003年第5期。這種“王道”的天朝禮治是通過冊封、朝貢及禮法等制度形式,實現(xiàn)和維持著“天下”體系。

趙汀陽認為,新天下體系就是以整個世界作為思考單位去分析問題,是超越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思維。新天下體系不可能屬于某個國家,它有可能是一個由世界共有的機構來監(jiān)護監(jiān)管各種全球系統(tǒng)的網絡體系。正如美國學者列文森在談及古代中國時所說,“早期的‘國’是一個權力體,與此相比較,天下則是一個價值體?!?23)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84頁。顯然,新天下體系完全不同于古代天下體系,而是一個謀求人類普遍安全以及共享利益的制度。絕不是統(tǒng)治世界的一種新體系,而是世界的“無外”監(jiān)護體系。趙汀陽所設想的新天下體系是一個遵循天道與配天,生生與共在和無外世界。這一體系遵循天道規(guī)律,限制人類無法承擔后果的逆天行為,以普遍受益的制度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因為天下體系屬于世界而不屬于任何國家,所以它又是一種反帝國主義或反霸權制度。他認為,“天下體系”思想超越了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提出的無政府狀態(tài)“三種文化”,“化敵為友”是中國的天下世界觀的基本精神,只有化敵為友才是唯一能夠經得起普遍模仿的正確策略。(24)趙汀陽:《天下體系的一個簡要表述》,《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年第10期。

新天下主義是對民族主義與傳統(tǒng)天下主義的雙重超越,是一種具有包容性的理想觀念。傳統(tǒng)的天下主義有華夏中心和等級化的弊端,不符合當今民族和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新天下主義試圖在民族主義的主權平等的基礎上,繼承天下主義的普世主義。(25)許紀霖:《新天下主義:對民族主義與傳統(tǒng)天下主義的雙重超越》,《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5期。當代新儒家以及其他學者強調了當代天下理想中的普遍主義屬性,認為仁愛是新世界主義的重要規(guī)范性價值。有人指出中國所謂的天下體系是一種等級制的統(tǒng)治工具。許紀霖認為,新天下主義是去中心、去等級化的,是用普遍主義來平衡特殊主義,在人類共享普遍文明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普遍性。(26)許紀霖、劉擎:《新天下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26頁。在規(guī)范意義上,新世界主義強調作為世界秩序之規(guī)范性基礎的普遍性原則,是在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遵循平等與尊重原則前提下的相互對話中建構而生。(27)劉擎:《重建全球想象:從“天下”理想走向新世界主義》,《學術月刊》2015年第8期。

“全球主義”的世界主義思想強調和重視人類的獨立價值、利益及其作用,更強調人類本位。當代學者蔡拓認為全球主義是一種區(qū)別于國家主義的世界整體論和人類中心論的文化意識、社會主張、行為規(guī)范,它倡導世界整體論和人類中心論。全球主義是以世界主義思潮為基礎的,它又符合當代國際關系的現(xiàn)實發(fā)展態(tài)勢。全球主義的世界主義指的是堅持人類本位,倡導全球主義,主張人類成為獨立的主體,它回應了全球化時代全球性日益彰顯的現(xiàn)實。(28)蔡拓:《世界主義的新視角:從個體主義走向全球主義》,《 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9期。從現(xiàn)實角度看,全球化的發(fā)展決定了超國家現(xiàn)象、事務、關系與日俱增,以全球主義為價值基點的全球治理是一個必然選擇。

三、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價值

第一,它倡導以“平等”為核心的道德倫理。西方世界主義思想輸入到中國后,與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相結合,提倡以平等為核心的倫理和道德。在個體價值、人類價值與群體價值的關系上,世界主義堅持人類價值和個體價值之間實現(xiàn)有效整合的中庸、和平、博愛的價值與立場。(29)曹亞斌:《古代伊斯蘭文明中的世界主義》,《國際政治研究》2018年第6期。比如康有為對于“大同世界”的描述中,既有儒家經典天下為公的思想觀點,強調的是選賢與能以及全民共有的大同狀態(tài),也融合了西方強調個人權利、人人平等以及民主管理的理想。康有為的大同思想帶有更多的民族性,他有意把自己接受的西方科學知識、學說理論和感性認識比附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從而使他的大同思想具有濃郁的東方文化色彩。(30)任軍:《康有為大同思想的東方文化色彩》,《歷史研究》1993年第6期。尤其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李大釗、陳獨秀、劉師培、吳稚暉等人強調個性解放運動,反對束縛人性、個性的“禮教”、舊的家庭制度。這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制度訴求,更是一種要求平等、女權、財產獨立以及人格平等的權利。五四運動打破了傳統(tǒng)的倫理秩序,這種新思潮使反抗名教綱常完全合法化了。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等人把提倡白話文看作是反對不平等的階級特權,以實現(xiàn)“平民主義”即“德莫克拉西”的手段。(31)胡適:《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中華書局,1998年,第170頁。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重大問題就是改變經濟組織,全世界的人都是勞工,全世界形成一個互助團體,就可以減少工作時間,爭取平等的求學機會。(32)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7-99頁。陳獨秀曾明確提出擁護“德先生”,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和舊政治,這種平等思想是世界主義的核心價值。

第二,它是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精英關于理想社會秩序的認識和理解。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有著更廣泛的內涵。西方世界主義基本上遵循了康德的傳統(tǒng),主張建立一個“自由國家的聯(lián)盟制度”,實現(xiàn)“永久和平”??档抡J為,一個強大而開明傾向于永久和平的民族可以建成一個共和國,那么這就給其他國家提供一個聯(lián)盟結合的中心點,而且遵照國際權利的觀念來保障各個國家的自由狀態(tài)并漸漸地不斷擴大結合。(33)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第113頁。西方世界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天下”“大同”等哲學思想有一些差別。世界主義思想在西方文明中極為強調個體價值的終極目的性,強調個體權利本位,但在非西方文明如中華文明的世界主義思想中,就更加強調社會關系和諧的價值目的性。(34)劉貞曄:《世界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國際政治研究》2018年第6期。中國傳統(tǒng)既非極端的個體主義型,也非極端的集體主義型,而毋寧近于社群式的。(35)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變遷》,余英時文集·第2卷,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81頁。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美好的“天下為公”與“世界大同”政治思想,博大的“家國天下”情懷以及和諧的“天人合一”思想,都體現(xiàn)了中國版本的世界主義思想。從個人修為到維護家庭,從治理國家到“無外”的“王道天下”,都表現(xiàn)出了中國放眼世界的天下情懷。此外,在利他道德性上,中國傳統(tǒng)的“仁者愛人”“泛愛眾”“君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思想,是中國追求的世界主義倫理。近代以來,中國人對于理想社會、自由平等的追求已經從朦朧、粗疏走向具體和精密,從古代的樸素主義走向了現(xiàn)代的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

在近代中國的政治理想追求中,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至平、至公、至仁的“大同之道”。在梁啟超、孫中山、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看來,民族主義有利于建成凝聚人心從而發(fā)展壯大為強國,建成強有力之政府,進而實現(xiàn)“世界的國家”才能對全人類有所貢獻。在孫中山的民權主義主張中,包含了“天下為公”的基本觀點,也就是公平、公正、平等、均分的思想。他認為,自由平等博愛是反對傳統(tǒng)的等級制、世襲制的思想武器。他認為不是少數(shù)英雄而是“全體國民”,不是改朝換代而是建立共和,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自由、平等、博愛。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既是一種革命性的政治主張,也是一種追求大同社會的政治理想。他認為只有最終實現(xiàn)了財產共有,利益共享的社會狀態(tài),才能實現(xiàn)所謂的“大同世界”。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對于儒家經典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情有獨鐘。中國世界主義的行為主體的身份是可變的,它具有包容性,關系具有可轉化性;轉化路徑的文化性,轉變方式的自愿性等特性,天下可以和為一家,這是中國的世界主義的最終理想。(36)任曉:《論中國的世界主義:對外關系思想和制度研究之二》,《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第8期。近代中國的“大同社會”“天下為公”以及“世界大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國人對于世界主義終極目標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它是全球化時代建構公平、正義有效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既反對民族主義,又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比如孫中山的“大亞洲主義”并未局囿于地域人種的狹隘概念,而是在世界政治中闡發(fā)宣示中國和亞洲的“王道”精神和規(guī)則。(37)李育民:《論孫中山的國際秩序觀》,《史林》2017年第3期。孫中山希望看到在中國強大之日,也能夠輔助弱小國家民族,以推動實現(xiàn)“世界大同”的人類宏愿。李大釗也曾高瞻遠矚地預言,看世界大勢美洲將來必成一個美洲聯(lián)邦,歐洲必成一個歐洲聯(lián)邦,我們亞洲也應該成一個相類的組織,這都是世界聯(lián)邦的基礎。他認為亞洲人應該提倡一種新亞細亞主義,以取代日本人倡導的“大亞細亞主義”。他對于日本人建部遁吾和小寺謙吉等人提倡的“大亞細亞主義”保持著清醒的認識,認為這是并吞中國的隱語。在他看來,日本人極力提倡的“大亞細亞主義”是大日本主義的變名,是日本的軍國主義,它不是適應世界組織的組織,而是“破壞世界組織的一個種子”。

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可以為當前全球政治提供新的理論和理念,同時也為解決全球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命運共同體是全球化時代的產物,也是當代中國世界主義思想的精髓。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lián)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他認為中國方案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共贏共享。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平等的理念,具有共贏共享的特征。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必然要求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是世界主義在當代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一種迫切需要。(38)蔡拓:《世界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比較分析》,《國際政治研究》2018年第6期?;谥袊鴤鹘y(tǒng)的社群世界主義觀念可以克服西方自由世界主義的缺陷。惠報和友愛是社群世界主義的行為邏輯和結果,家庭、社區(qū)、國家和世界都建立在這種分層次遞進的動態(tài)向心體系基礎之上。(39)高奇琦:《社群世界主義:全球治理與國家治理互動的分析框架》,《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年第11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能夠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識,摒棄文明沖突的思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只有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打破當代西方強調競爭沖突的國際間關系的基本態(tài)勢。

四、結 論

在當代西方世界主義的研究中,主要關注的是世界主義法、世界主義民主以及全球公民社會等領域,關于非西方國家尤其是中華文明中世界主義思想的研究尚未獲得廣泛的關注。研究近代以來中國世界主義思想有助于彌補西方政治思想的很多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無論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思想家章太炎、梁啟超、孫中山、梁漱溟等人,還是當代新儒家思想家,以及當代中國的政治領導人都看到了以西方為模板的“國家”的自私性等重大缺陷,他們挖掘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具有世界主義色彩的觀點和見解,認為這是救治世界的良藥??梢哉f,近代中國是社會結構的重塑史,同時也是世界主義思想的流變史。

近代中國的“大同思想”以及“平等”思想,為人類走向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提供了指引。對于當前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全人類共同發(fā)展的政治實踐來說,世界主義思想仍然可以提供有益的理論借鑒和啟示??梢哉f,近代中國的世界主義思想影響了中國政府的內政外交理念,也影響了中國人思考和認識外部世界的態(tài)度和方式。

猜你喜歡
世界主義主義人類
原始意圖、對抗主義和非解釋主義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近光燈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李斯特國家主義理念思辨
習近平外交戰(zhàn)略思想新特點
論學術界的全球公民與高等教育國際化
冬日 新碰撞主義
当雄县| 东丰县| 乌兰浩特市| 镇康县| 尉氏县| 台中县| 筠连县| 克拉玛依市| 库尔勒市| 盐山县| 永顺县| 新乐市| 永新县| 厦门市| 小金县| 青海省| 望奎县| 洛宁县| 招远市| 蒲城县| 葵青区| 淳化县| 邓州市| 泰来县| 应用必备| 舟曲县| 上栗县| 平顺县| 阳西县| 钟祥市| 阜城县| 屯门区| 嘉黎县| 长春市| 六盘水市| 秭归县| 马关县| 砚山县| 神农架林区| 泾源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