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選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的短篇小說《哦!香雪》是作家鐵凝的早期代表作。解讀這部作品,從中能夠感受到鐵凝早期作品的藝術特色:淳樸清麗的創(chuàng)作風格、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和自然精巧的情節(jié)設置。
關鍵詞:《哦!香雪》 創(chuàng)作風格 人物塑造 情節(jié)設置
入選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的短篇小說《哦!香雪》是作家鐵凝的早期代表作,發(fā)表于1982年第9期的《青年文學》雜志上,并獲得了1982年度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這部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鐵凝早期作品中淳樸清麗的創(chuàng)作風格、細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和自然精巧的情節(jié)設置藝術。
一、 淳樸清麗的創(chuàng)作風格
讀者總能從作品里看到作家的影子,或是生活經歷,或是情感歷程,或是脾氣秉性,或是功名成就。作家即便很刻意地拉開自己與作品尤其是小說的距離,也很難做到將二者截然分開。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常采用的一種解讀方式就是知人論世,即通過探求作家的生平經歷去理解其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要體悟《哦!香雪》淳樸清麗的創(chuàng)作風格,需要了解鐵凝早期的生活經歷。
鐵凝1957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藝術家庭,母親是一名音樂教師,父親是一名畫家。濃厚的家庭藝術氛圍給了她很好的藝術熏陶。這種熏陶轉化為她對語言文字的特別的親近感。18歲高中畢業(yè)時,第二炮兵文工團招她當文藝兵。在那個年代,這是很多女生都羨慕的職業(yè),但她卻放棄這一機會,自愿到河北博野縣的農村去插隊,做了一名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因為這個身份可以幫助她深入農村生活。在別的知識青年叫苦不迭的農村,她懷揣著美麗的作家夢,以興奮昂揚的態(tài)度來對待新奇的農村生活。她細心體察、用心記錄,在這里開啟了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旅,先后寫成《不受歡迎的禮物》《夜路》《喪事》等短篇小說并發(fā)表。這些小說的背景都是淳樸的田園生活。1979年,鐵凝被調到《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在這里,她得以將幾年的農村生活體驗進行沉淀凝練,《哦!香雪》淳樸清麗的風格就是這種沉淀的結果。
在《哦!香雪》中,鐵凝把人物活動的背景放在了偏遠的山村,為這些充滿青春朝氣的農村女孩找到了內在情感的客觀對應,并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描繪出來,營造出真實可感的活動空間。我們在鐵凝細膩、質樸語言的引領下,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文字進入臺兒溝這個小山村,感受它的風土人情。
它和它的十幾戶鄉(xiāng)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皺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
大山已經給人閉塞落后的感覺,“褶皺”一詞更是極為形象傳神地傳達出這個山村的狹小、無足輕重,為主人公香雪的性格形成和內心情感變化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下,臺兒溝人世世代代的生存狀態(tài)只是被動地適應自然。現(xiàn)代文明沒有延伸到這里,它就像所有掩藏在大山里的其他物件一樣,沒有展現(xiàn)出其應有的價值。雖然保存了淳樸,但更多的是貧窮落后。這里的人們是勤勞的,更是寂寞的,他們對大山外的世界有渴望,然而沒有出口,向往也只能是“向望”。對于綠皮火車的無情駛過,文中是這樣描寫的——
那綠色的長龍一路呼嘯,挾帶著來自山外的陌生、新鮮的清風,擦著臺兒溝貧弱的脊背匆匆而過。它走得那樣急忙,連車輪碾壓鋼軌時發(fā)出的聲音好像都在說: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冷靜的語調透露出火車對這個小山村的不屑和冷漠,讓人心生冷意。作者試圖通過作品告訴我們,生活在大山深處的人是怎樣從封閉落后中通過火車這一現(xiàn)代文明的窗口看到光亮的。
二、 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通常是經典小說的標配。為了塑造人物,作家需要精心安排敘事角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敘事者就是作家本人,這有助于調動其全部感官向讀者呈現(xiàn)小說中營造的各種情境。正如鐵凝在《生活的饋贈——兼答青年文學愛好者諸友》一文中所說:“作家都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訴說自己的內心的,就像畫家懂得運用自己的感覺一樣。感覺不光是先天的,也包括了他對生活的獨到的見解?!?/p>
鐵凝在《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身上寄托了自己對于貧困山村的理想。臺兒溝這樣封閉落后的小山村也有希望的種子。外界的條件固然重要,內部孕育的種子才是發(fā)展的根本,否則機會來到面前,也沒有能力去抓住它。田澍興在《〈哦,香雪〉的當代解讀與教學價值的再探索》中寫道:“香雪這一人物具有其特殊性,她的身上具有典型的中間色彩,因為她既是這個貧窮封閉的山村中的一員,同時又是村中唯一的初中生,有著接觸外界——盡管那也只是一個很小的地方——的經歷,并且在這種經歷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不盡如人意。她的身上濃縮了那些最早感知到外界風云變幻,并且從自給自足的生活環(huán)境乃至價值體系之中跳出來希望改變自身的人的特性?!边@樣的人物是山村年輕人的典型代表,她身上具有山村少女的淳樸善良,也具有知識分子的好學上進,深受村里姑娘們的喜愛。也因此,當作者悄悄安排了一個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時,讀者會被感動。香雪被火車帶走,姑娘們沒有各自回家,而是沿著鐵軌一路來接香雪,她們甚至能準確判斷出香雪不會在西山口過夜,會勇敢地踏著夜路回到臺兒溝。這是出神入化的一筆,也是充滿了人性之美的一筆,讓人忍不住含著眼淚會心一笑,感嘆鐵凝的良苦用心。
由一個帶動全體,這“一個”需要全體的支持,相信那些從農村里走出來的人都會在這里找到共鳴。這種高超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背后,是鐵凝對農村生活的深入體驗和細致體察,她熟悉這里的人、事、物、景,所以能把人物最真實、最有生命力的對話、動作、心理展現(xiàn)在作品里,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進而使香雪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經久不衰。
三、 自然精巧的情節(jié)設置
情節(jié)設置藝術對于小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情節(jié),是指敘事作品中表現(xiàn)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作家在設置情節(jié)時,就是將一個事件接一個事件,再加上人物行動,并將其整合成具有美學和完整邏輯的連貫統(tǒng)一體。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人物內部情感與外部事件的有效呼應。這種呼應越緊密,對讀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哦!香雪》的主要情節(jié)可以概括為:綠皮火車開進了隱藏于大山褶皺里的臺兒溝村,讓充滿青春活力的山村姑娘看到了現(xiàn)代文明的魅力,激發(fā)了她們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小說中的主人公香雪用40個雞蛋換來了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鉛筆盒,并為此走了30里的山路。
這個故事在現(xiàn)代人看來也許并不新奇,但對于當時被禁錮已久的中國文壇卻是充滿了新意,像一股清流滋潤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這樣的故事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極其真實的,很多偏遠山區(qū)的居民正是因為通了火車才有了認識外面的世界進而擺脫貧窮落后的可能。香雪是一個十七歲的中學生,因為來自貧窮的臺兒溝,在學校里默默忍受著同學的歧視。她在火車停留的短短的一分鐘里,關注的事物與其他人不一樣。先是那種連小城市都隨處可見的皮書包,后來是能自動開關的鉛筆盒。對皮書包她沒有很執(zhí)著,看過就算了,對鉛筆盒她卻產生了擁有的念頭。第一次,她向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婦女打聽,還沒來得及收到答復,火車就開走了。
行文至此,讀者的心也會和香雪一起期盼后面無數(shù)個一分鐘的到來,因為很有可能她會在某個一分鐘里再次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自動鉛筆盒。這個鉛筆盒意味著她的人格尊嚴的挽回和未來的發(fā)展。一向膽小寡言的香雪會不會為了得到這樣的鉛筆盒而大膽起來呢?作者果然沒有辜負讀者的這份期待。小說后面的情節(jié)安排有了飛躍性的進展。
美國作家艾麗斯·馬蒂森在《寫作課》一書中說:“好的作品中有生動形象的人物、起承轉合的情節(jié)及鮮明獨特的語言,所有這些融為一個優(yōu)秀的整體。讀者只要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直至讀到結尾才長舒一口氣,還會時不時地回味?!痹陂喿x《哦!香雪》這篇小說時,讀者的確有讀到好作品的感覺,讓人停不下來,非要一口氣讀到結尾不可。
這里蘊含了作者情節(jié)設置的藝術功底。先在前面的情節(jié)里安排兩個有梯度的事件,不疾不徐,次第而出:一個是綠皮車從臺兒溝呼嘯而過卻沒有停留,因為它根本沒有在這里停留的理由,不僅臺兒溝的鄉(xiāng)親感到失望,讀者讀到這里也不由得氣餒了;接著一個“可是”引出了轉機,第二件事接踵而來,列車時刻表上終于有了“臺兒溝站”,這條鋼筋鐵骨的巨龍從此每天晚上七點會在這里停留一分鐘。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也是令人歡欣鼓舞的。從此,臺兒溝的姑娘們,在最美的青春年華里,有了向外界展示自己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之前沒有通火車的時候,山里人吃過晚飯后就直接鉆了被窩,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姑娘們不管有多美麗,也只能和大山一起歸于寂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是一種看不見光亮的死寂,讓人無可奈何。她們的美麗無處展現(xiàn),她們的聰明無人感知。而如今,火車停留的這一分鐘讓她們的青春有了展現(xiàn)的機會和舞臺。于是,我們看到——
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們洗凈蒙受了一天的黃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fā)梳得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胭脂。
對于這一分鐘,姑娘們有多看重?。∷齻兠髅髦榔唿c鐘天已經黑了,打扮得再好看,也許都沒人看不清楚。然而,這是一種歡愉心情的自然表露,是她們能夠想到的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作者善于在適當?shù)臅r機里讓事件跌宕起伏,使事件之間有機串聯(lián),構成有張力的情節(jié)。前面兩個事件都是前奏,第三件事才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題的表達。如果在火車停留的一分鐘里,僅僅是姑娘們扒著車窗往里看,借由火車里乘客的物品和穿戴來認識外面的世界,還不能使人物形象立體化。第三件事在此時發(fā)生了,姑娘們開始利用火車停留的一分鐘和車上的乘客做買賣,用自家的雞蛋、核桃等土特產來交換外面世界的物品。這就突破了“看”的層面,深入到“用”的層面。此時,香雪在一張堆滿食品的桌子上,看到了渴望已久的自動鉛筆盒。文中寫道——
她放下籃子,心跳著,雙手緊緊扒住窗框,認清了那真是一只鉛筆盒,一只裝有吸鐵石的自動鉛筆盒。它和她離得那樣近,如果不是隔著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香雪已經錯過一次,這次她不想再錯過,于是她的膽子在確認是鉛筆盒的瞬間大了起來,她竟然上了火車,小心地朝車廂邁出了第一步。然而一分鐘還是太短了,還沒來得及完成交換,火車就開走了!氣氛在這一瞬間緊張起來,讀者的心也和她一起懸起來。
接下來,作者寫到了香雪的害怕,也寫到了月光下香雪對心愛鉛筆盒的喜歡和沉醉,這種擁有心愛之物的幸福感竟然讓她戰(zhàn)勝了恐懼,對朝夕相處的大山、對月亮和核桃樹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境遷情移,這一過程把香雪復雜微妙、跌宕起伏、憂喜交集的心情鮮活精微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參考文獻:
[1] 鐵凝.生活的饋贈——兼答青年文學愛好者諸友[J].萌芽,1984(1).
[2] 鐵凝.鐵凝精選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3] 艾麗斯·馬蒂森.寫作課[M].王美芳,李楊,傅瑤,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
[4] 田澍興.《哦,香雪》的當代解讀與教學價值的再探索[J].語文天地,2016(6).
(高德群,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語文教師,高級教師,南通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啟東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