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孫國鈞
老年癡呆最常見類型是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和混合性癡呆,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的快速老齡化,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為3%~19%,并成為神經內科最常見的疾病[1]。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記憶力減退并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較大的損失,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和認知障礙,嚴重時患者甚至出現(xiàn)精神變化。因此是臨床實踐中較為嚴重的疾病[2]。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和老年癡呆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阿爾茨海默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并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甚至器官衰竭。目前的臨床研究忽視了患者智能能力和運動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的訓練。本文在常規(guī)康復指導的基礎上,對老年癡呆患者采取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其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并研究比較了采用個性化康復訓練和采用傳統(tǒng)臨床康復指導對老年癡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遼寧省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就診的80例老年癡呆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齡58~85歲,平均年齡(68.5±5.6)歲;體質量指數24.4~28.8 kg/m2;病程1.4~3.0年,平均病程(2.9±0.8)年。試驗組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9.1±5.4)歲;體重指數24.2~29.3 kg/m2;病程2.6~3.1年,平均病程(2.8±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DSM-Ⅲ老年癡呆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排除心肌梗死、外傷和急性感染的患者;排除出血性腦血管病和腦外寄生蟲疾病患者;排除肝、腎及內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病的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給予藥物治療如奧氮平等,并配合康復指導:患者家庭安全管理,醫(yī)院日??祻椭笇б鶕颊叩纳盍晳T來充分調整患者的作息時間,使患者的作息逐漸過渡到正常狀態(tài),保證患者的睡眠并避免患者熬夜,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來控制環(huán)境并保證患者的睡眠。在飲食方面要保證患者有足夠的營養(yǎng),也要考慮患者的喜好。在患者家庭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強調少吃多餐,在用藥時要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并根據患者的相關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督導。進行康復訓練時要優(yōu)先開展娛樂活動和集體活動,充分考慮患者的喜好。如果患者沒有身體疾病,要鼓勵有限活動,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專業(yè)的康復訓練。
1.3.2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具體的康復指導干預措施如下:①注意力訓練:對患者進行注意力的訓練,包括刪除游戲、猜測游戲、視覺跟蹤、電腦游戲和迷宮等,要對患者進行耐心的指導,并且對患者每天的表現(xiàn)都進行記錄并給予鼓勵。②記憶力訓練:讓患者倒背數字、圖像再生,陪患者進行短文復述以及詞語配對,并且指導患者積極的進行編故事訓練,引導患者學習聯(lián)想法,分段法和方位法等記憶技巧,并且?guī)椭颊哒业竭m合自己的記憶方式,如卡片、記事本等,通過對周圍熟悉事物的記憶來激發(fā)患者的遠期記憶,通過記憶數字來講寓言等方式,促進患者即時記憶和推理能力的恢復,在日常生活中誘導患者的語言表達,激發(fā)患者對生活的興趣。③分析能力訓練:給予患者多種水果、蔬菜、形狀的卡片,指導其進行分類擺放。④定向力訓練:將公眾人物、患者家人、朋友的照片集中起來讓患者反復辨認,此過程可逐漸縮減時間。此外反復說出時間、形狀、生活用品、電話號碼和衛(wèi)生間等信息,使患者接收的信息量由少變多來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的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為協(xié)助患者穿衣、鋪床、洗漱、吃飯和打電話、上下樓梯等訓練。訓練期間的患者隨機分為5組,每組由3名護士指導,每項訓練25 min/d。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認知功能:干預12周后,參照Loewenstein認知功能評定量表(Lotca)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分為3個等級:輕度認知障礙≥90分、中度認知障礙70~89分,重度認知障礙≤69分。②生活質量:參照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社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四個維度,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后認知功能比較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認知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社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評分分別為(84.26±7.00)、(83.30±7.19)、(86.24±7.40)、(87.01±7.07)分高于對照組的(70.26±7.02)、(71.25±7.21)、(69.32±7.20)、(69.18±7.0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認知功能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繼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后最高的死亡率疾病,是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且臨床上還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臨床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治愈率較低,住院治療的患者一般都是有應激發(fā)作的患者,醫(yī)院接受治療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患者腦神經的損傷并促進患者的康復。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效果,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可以從患者自身出發(f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提高醫(yī)院康復指導的針對性[3]。老年癡呆癥是發(fā)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種致病因素與家族史、頭部損傷等密切相關的慢性病。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發(fā)病率高,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長且難以完全治愈,患者認知能力明顯下降,威脅身心健康并影響正常生活。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早期認知康復訓練模式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方案。有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顯著提高,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患者家屬的康復指導滿意度顯著提[4]。研究表明如果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不能得到治療和訓練,其身心狀態(tài)會出現(xiàn)明顯的退行性疾病,因此在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同時需要給予康復指導來延緩癡呆的發(fā)展,提高患者的記憶能力并增強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從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入手[5]。從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干預后認知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社會領域、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huán)境領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癡呆患者來說,采取早期認知康復訓練的效果較好,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