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郗
(重慶市醫(yī)藥學校,重慶 401256)
微課傳入我國后很多相關的專家都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讀。有的學者認為微課是基于網(wǎng)絡運行并且不受時間以及地域限制的微型網(wǎng)課資源;有的學者則認為微課是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設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是依賴于媒體,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展開的簡短的教學活動。微課的形式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課程設計,教學的內容一般都是一個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完整的將教學完成。所以,可以得出微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上課的時間比較短,一般是5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節(jié)微課,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學生因為上課的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出現(xiàn)疲憊的現(xiàn)象,還能將學生學習的精力著重放到一個知識點上。微課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明確,重點突出一個知識點。微課在進行傳播時也具有比較靈活的特點,而且微課上的資源會更豐富一些。
微課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點。首先,微課可以為中職內科護理的教學提供高效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而且現(xiàn)階段微課已經(jīng)受到各大中職院校的歡迎,在教學的各個領域中都在應用微課進行教學,主要是因為微課有時間短、內容精煉豐富、而且可以生動的將知識點講解出來的優(yōu)勢。可以將中職內科護理中枯燥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中職內科護理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將知識點用微課的方式進行制作,更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讓內科護理的教學更受學生喜歡。而且現(xiàn)在處于網(wǎng)絡的時代,網(wǎng)絡中的學習更加的傾向于碎片化的方式,適應微時代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將微課運用到內科護理教學中,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更好的實現(xiàn)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教學,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F(xiàn)在移動終端設備普及,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通過微課自主進行學習,學生不懂的知識點也可以及時利用微課進行補充,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材雖然也是經(jīng)過專業(yè)的人士認真進行編排制作,但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而且教材的內容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更新慢的現(xiàn)象,就導致教材沒有辦法滿足教師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需要。但是微課可以在學生的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都發(fā)揮作用,將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減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工作負擔,同時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方式。而且對于學生在課堂上不好理解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如果利用微課視頻進行靈活的展現(xiàn)就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也節(jié)省教師教學的時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將內容學習透徹。
例如,學生在學習腦血栓的疾病時,對于不同部位各個疾病的學習如果通過圖表的形式進行表達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但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論講解就會花費更長的時間進行講解,而且在進行幾種疾病對比的過程中學生還不容易理解。但是學生利用微課進行學習,首先在微課視頻中就可以很好的將幾種疾病的情況用圖表的形式進行表示,加強學生的理解,微課中生動的視頻也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記憶。在微課中學生還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jù)自己不明白的內容進行反復學習。而且,微課還可以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可以舉出一個腦血栓患者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在對腦血栓患者分析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印象。
將微課引入到對學生的教學中,可以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微課在學生課前、課中、課后會開展不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內科護理知識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積極配合,讓學生在教學中更具有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例如,在學生學習心臟瓣膜病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心臟的解剖圖片以及瓣膜的位置結構用微課中的動畫圖片進行表示,還可以對患者心臟的血流動力學異常造成瓣膜損傷的過程進行動畫演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疾病的發(fā)生過程以及發(fā)生疾病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要比教師進行生硬的講解或者畫圖講解效果會好很多。
微課在教學中存在著明顯的教學優(yōu)勢,只要教師將微課合理的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進行運用,就會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質量的提升。將微課運用到內科護理的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以及反復學習,幫助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到疾病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