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楊興中學,貴州 正安 563412)
引言:在新課改日益深入的當下社會,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而在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中,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占據(jù)重要比重,所以其落實情況的好壞,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產(chǎn)生直接影響。然而,當前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仍然存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流程設計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嚴重的阻礙了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提升。基于此,下文筆者主要就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展開探討,以期為其他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記敘性文本簡稱記敘文,是初中語文教材中比較常見的文體,通常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描寫豐滿,語言表達生動。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記敘性文本主要可以分為小說、散文、傳記、戲劇等不同題材,對這些文學題材深入理解和準確認識,對于學生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乃至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教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在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求大求全的心理,總是力求做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但是這種全面平均的教學模式,會致使教學沒有重點,學生只是淺顯的了解閱讀文本的大概內(nèi)容,卻并未真正領會閱讀文本的深層內(nèi)涵。因此,教師今后在對記敘性文本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合理的設置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理解閱讀文本意思的基礎上,深入剖析重點語句和詞匯,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閱讀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
例如,在對《孔乙己》一文教學時,由于這篇文章是以小說的形式呈現(xiàn)的,所以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然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清文學視野下和記敘性文本視野下小說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使學生對于記敘性文本視野下的小說可以更好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講解,以此來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把握記敘性文本的文體特點,明確記敘性文本的表達方式,并從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其目的不僅限于對學生閱讀成績的提升方面,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尤為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使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丑善惡,并因此受到熏陶感染,實現(xiàn)自身人格的升華。教師在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中,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初中閱讀教學需求,可以引發(fā)學生思想共鳴的閱讀文本,從而使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受到精神的共鳴和思想的熏陶,使他們可以將文本閱讀當做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任務,進而使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更具高效性[2]。
例如,在對《背影》一文教學時,教師在對文章的主旨內(nèi)涵分析時,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抒發(fā)思想情感的段落。文章重點描繪了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場景,該場景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式,生動細致的描繪出了父親買橘子的不易,從而更加突出父愛的真摯深沉。通過教師課堂指導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分析文章,加深對文章主旨情感的體會,而這對于學生情感意識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文章閱讀中,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方面的共鳴。
課后閱讀練習是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構成部分,學生通過課后閱讀練習,不僅可以鞏固閱讀基礎,而且可以探索出更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和答題方法。因此,在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對課后閱讀練習環(huán)節(jié)加強重視,通過創(chuàng)新課后閱讀練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練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對課后閱讀練習任務布置時,教師要注重閱讀知識的遷移,通過延伸和拓展的方式,使學生對課堂閱讀教學內(nèi)容加強掌握。此外,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課后閱讀練習的形式,不再以書面作業(yè)的形式為主,而是可以使學生通過以閱讀的方式為主,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新知識,鞏固舊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品質(zhì)和思維能力。而且,通過強化課后閱讀練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使學生真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核,了解《最后一課》中傳達的愛國精神,感受《背影》中蘊含的深厚親情,品味《羚羊木雕》中傳達的濃濃友誼[3]。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日益深入的當下社會,初中語文記敘性文本閱讀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必須擁有高超的閱讀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從而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好的閱讀指引,同時要求教師必須科學的設置教學內(nèi)容,加強課堂教學指導,強化課后閱讀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記敘性文本閱讀的水平的到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