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學高年段美術課詩配畫教學實踐

2020-12-06 10:39張晨
廣西教育·A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清平樂村居美術教學

【摘要】本文以古詩《清平樂·村居》為例,提出從圖文之品、話外之想、紙筆之繪三種切入小學高年段美術課詩配畫教學的策略,再通過品讀文本、經營位置、圖像識讀、關注細節(jié)、角色扮演等方法展開具體的教學。

【關鍵詞】詩配畫 美術教學 《清平樂·村居》 品讀文本 圖像識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148-02

詩配畫是指對詩歌所描寫的事物進行配畫,它融合了美術、語文兩個學科的特點,畫面感很強。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采取詩配畫的形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配圖作品,還可以讓學生品讀詩歌文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詩配畫作品。以下是筆者在小學高年段美術詩配畫教學實踐中的做法。

一、圖文之品

(一)品讀文本,捕捉詩中的“象”

“象”是指客觀存在的事物,也叫物象。詩歌是由許多被賦予情感的“象”構成的。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的作業(yè)往往物象單一,畫面過于簡單。對此,筆者借助一些物象豐富的文學作品,例如詩歌的教學,指導學生捕捉隱藏在詩中的“象”,找到詩與畫的連結點。這樣發(fā)現的“象”越多,可表現的內容就越多。

例如,選擇《清平樂·村居》這首詩進行詩配畫教學,全詩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詩開篇提到的“茅檐”“溪”“青草”“翁媼”等物象,勾勒出一幅恬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畫面。筆者引導學生回憶老人、兒童、成人的畫法,結合參考圖和課件照片,展現農具、農舍、農田的直觀形象,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這樣,能初步建立文本的物象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結,讓學生在作業(yè)中有更多的物象內容去表現。

(二)經營位置,構建空間關系

經營位置,是南朝畫家謝赫提出的“六法論”其中一法,指的是繪畫前畫者要成竹在胸,有構圖和構思。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敏于發(fā)現詩歌中關于方位的線索,使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勾畫草圖、實物擺放等方法,將文本中的方位信息轉化為直觀的位置關系,從而更好地進行構圖。

《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課中,筆者準備一個粘土沙盤,讓學生根據詩歌文本,擺放對應的實物。學生A將茅草房放在沙盤中間,房邊擺放兩個老人,把大兒子放在房后靠近小溪的地方,中兒子放在房前空地,小兒子放在房前溪邊的石頭上。學生B則把大兒子放在房前小溪對面,中兒子放在房子的側面。那“溪東”到底指哪里呢?經過討論,學生認為雖然詩中提到了“溪東”,但只要符合詩句的描述,就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因此繪畫時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構圖。

(三)圖像識讀,獲取綜合信息

圖像識讀,是指以獲得美術知識和有益信息為目的的圖像識別和解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插圖、畫家作品、參考圖等方式,幫助他們從中獲得借鑒,讓構思更加完善。

在《清平樂·村居》詩配畫教學中,筆者向學生展示了本詩三幅不同風格的詩配畫作品,讓學生觀察畫中人物服飾的特點,并向學生講解“左衽”和“右衽”的區(qū)別,長邊向右為“右衽”,是古代中原人的穿著特點。此外,對圖片進行解讀后,學生C表示詩中的“小兒”可以表現得更可愛一點,比如穿個肚兜,發(fā)型不用束發(fā),而是改成小辮子,等等。通過圖像的識讀,引導學生發(fā)現、挖掘更多的信息,能夠豐富繪畫的元素。

二、話外之想

(一)基于文本,想象人物動作

生動有趣的詩配畫作品需要畫者對人物的動作展開想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想象、表演詩中人物的動作,讓文字轉化為可知可感的畫面。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不同的學生上臺展示詩中人物動作,可以讓學生更加立體地理解詩歌,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更加生動、多樣。

在《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教學中,談到“溪頭臥剝蓮蓬”,筆者問:“‘臥這個動作都有哪些姿勢?同學們在家里是怎么臥的呢?誰來展示一下?”在講臺前拼接的課桌上,學生D向大家展示了側臥,學生E向大家展示了仰臥,而學生F向大家展示了蹺著腿的仰臥……如此,依據一個“臥”字想象出多種姿勢,讓學生在繪畫時也能畫出不同的臥姿。

(二)關注細節(jié),揣度人物表情

詩中的人物被賦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情感又會產生不同的表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表情,深入了解詩歌表達的細節(jié),從而將更加生動的內容表現在繪畫作品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描述、表演等方式,進一步加深詩配畫教學的代入感,增強詩中人物的畫面感,讓細節(jié)之處的構思更精致。

在《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教學中,筆者提問:“詩中人物的表情會是怎樣的?”學生G回答:“因為體力勞動很辛苦,‘大兒可能是皺著眉、咬著牙,表現出賣力的表情?!睂W生B說:“‘中兒很專注,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手中的工作?!睂W生C則嘟著嘴瞇著眼,向大家展示了他心中“小兒”的表情。筆者相機貼出人物表情的參考圖,然后說:“刻畫人物時要注意臉部細節(jié),根據自己的理解賦予人物豐富的表情?!庇辛艘陨箱亯|,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人物表情的細節(jié)比較豐富生動。

(三)結合實際,聯(lián)想周圍環(huán)境

詩歌中的物象是有限的,人的想象卻是無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提供的零星線索,結合客觀規(guī)律與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討論中得到的合情合理的新物象安排到畫面之中,讓詩配畫作品更具完整性。

在《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先從季節(jié)展開想象:“你們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情景是發(fā)生在什么季節(jié)?”學生H說:“從‘溪頭臥剝蓮蓬這一句的‘蓮蓬得知是夏天,因為只有夏天才結蓮蓬。”聽完學生的回答,筆者一邊貼出一幅詩配畫的線稿一邊問:“結合夏季再想想看,還可以畫哪些東西補充到這幅畫的空白處呢?”經過幾輪發(fā)言,學生得出以下答案:可以在河里添畫荷花、荷葉、蓮蓬,在荷間或花尖則可以搭配青蛙、蜻蜓、蝴蝶等物象;岸邊的草地可以畫得高一些,再加一棵柳樹;“中兒”身邊可以畫兩只雞,茅屋邊還可以添畫一些其他家禽;“大兒”所在的田地不遠處可以畫一頭牛,或畫一些農舍……

三、紙筆之繪

(一)詩中有畫,自選表現方法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美術水平不同,他們喜愛的表現方法也不盡相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詩配畫的表現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在《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yè):第一層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chuàng)作詩配畫;第二層次合作繪制一幅大的完整的場景,也可以每人畫一幅小畫進行拼接;第三層次注意綜合材料的使用。從作業(yè)的效果看,有學生畫了單幅的畫,有學生畫了四格連環(huán)畫;有學生將作品拼接起來,做成了卷軸畫;還有學生利用粘土、卡紙、海綿膠等綜合材料做出了具有浮雕感的畫面。

(二)角色扮演,選擇獨特視角

角色扮演,是指參與者在故事世界中通過扮演角色進行的互動活動。在教學中,以詩為主,以參考圖為輔,讓學生設想自己身處詩歌意境,用詩歌中任意一個物象的視角觀察其周圍的環(huán)境,把即興的所感所想結合美術的方法展現在畫紙上。

在《清平樂·村居》詩配畫示范環(huán)節(jié),筆者提問:“結合書上的插圖,想一想,假如你是詩中側臥的‘小兒,你會看見什么情景呢?”學生A說:“會看見遠處的父母、兄弟各自忙碌的身影。”于是,筆者遵從學生的意見,從“小兒”的視角演示詩配畫。在之后的作業(yè)展示環(huán)節(jié),有學生以茅屋旁樹上一只蟬的視角表現全局;有學生以溪邊一顆小石頭的視角,詳細表現‘小兒的歡騰;還有學生假想自己是“中兒”身邊的一只雞,用仰視的方法表現獨特的畫面。

(三)向美造美,滲透繪畫技法

美術教學中有必要滲透相關的繪畫技法,以滿足高年級學生日益增長的審美需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yè)滲透繪畫技法,提高學生的繪畫質量,滿足學生向往美、創(chuàng)造美的期望。

在《清平樂·村居》的詩配畫教學中,學生提到了“層次”“遠近”技法要素,筆者借此向全班說明詩配畫的畫面要分近、中、遠三個層次,并復習三個層次畫面不同的處理方法:近大遠小,越近越清楚越鮮艷;遠處則反之。此時,學生問:“怎么樣畫出遠處模糊的感覺呢?”于是,筆者通過實物投影,演示輕涂遠景的色彩、用紙巾擦拭彩鉛畫面兩種讓遠處畫面產生朦朧感的方法。

詩配畫是一種以詩歌為基礎,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展開想象,用美術的眼光在詩歌中探索,并用美術的技法再現詩歌的美的教學方法,用于小學高年段的美術教學,契合小學生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可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張晨(1989— ),江蘇南京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高年段美術詩配畫教學。

(責編 黃健清)

猜你喜歡
清平樂村居美術教學
村居
清平樂
《村居》高鼎
村居
村居
蕭嫻《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清平樂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清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