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旺
●廣東廣州市增城中學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筆者在本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滲透綜合思維;整合案例信息,建構知識體系;設計問題鏈條,促進深度學習”等策略,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人類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和系統(tǒng),在不一樣的時間和空間共同制約下,社會經濟因子和自然因子系統(tǒng)綜合決定著人類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的初始和演化。綜合思維的逐步提升可以使學生從整體和系統(tǒng)的視角去分析和認識地理世界,并清楚認識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多樣性聯系。
我在2019屆高三第一輪復習中,關于農業(yè)區(qū)位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廣州增城的學生最能感知的荔枝為案例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荔枝口味鮮美,但果實不耐儲藏。荔枝樹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之深厚、酸性土壤,樹根長期浸泡易萎縮死亡,主要種植在平原地勢較高的旱地上。喜光向陽,不耐冰雪霜凍,極端低溫若低于—2℃,來年基本絕收,開花期天氣晴朗溫暖而不干熱最有利,花果期若遇到不利的災害天氣,會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廣東增城、茂名,海南???,廣西南寧,福建莆田,四川合江縣等地都盛產荔枝。特別是增城,因“增城掛綠”為歷來朝廷貢品,被稱為全國“優(yōu)質荔枝之鄉(xiāng)”。改革開放后,增城各種對外交通方式通達,荔枝需求旺,研究出了很多新品種,荔枝種植規(guī)模擴大,2018年為近年來最豐產年。
四川合江縣被稱為荔枝產區(qū)的“氣候飛地”。合江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的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三江交匯處,與增城的荔枝主產區(qū)相距1000余公里。
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以它為平臺,整合各種地理要素,以問題為載體,建構知識結構,促進深度學習,培養(yǎng)綜合思維能力。
設計了第一個問題:
(1)請在材料上指出荔枝生產的區(qū)位因素。
讓學生從身邊的地理開始,小組討論并根據材料和圖片信息,大膽嘗試說出農業(yè)區(qū)位因素,畫出思維導圖,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
情境教學能夠有效促進深度學習,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問題鏈條的設計,要根據學生能感知的生活情境,步步設問,思維層層遞進,并且問題間形成邏輯鏈條,在學習和探究中,在已有知識結構的框架下,內化為能力和思維層次。在學生知識結構建立的前提下,我繼而設計了以下問題鏈條:
(2)增城的荔枝主要集中在仙村,仙村以沖積平原為主,荔枝主要種植在沒水的山丘上。試解釋荔枝主要種植在山丘上的原因。
(3)當地果農有一句“樹上黃,地上光”的諺語,從地理的角度來分析樹上荔枝碩果累累之時,地上草就光光的原因。
(4)分析當年增城荔枝豐產但并沒有增收的原因。
(5)合江荔枝的質量并不比增城的荔枝好,但合江荔枝果農比增城同樣的情況下收入要高。從氣候條件分析以上現象的原因。
(6)請為增城荔枝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出建議。
一般荔枝生長在緯度較低、熱量充足的地區(qū),但在重慶、四川等地也有分布和種植,訓練學生從一般性規(guī)律到特殊性法則,深化綜合思維。各個問題之間形成問題鏈條,思維層層遞進,學生思考逐漸深入,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綜合思維得到提升。要強化學生的深度階層思維訓練,并對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素材深度加工,使學生以整體的、邏輯的、發(fā)展運動的、不同時空尺度的、全方位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地理問題。要給學生新鮮的、有趣的、多角度的素材和情境,所用的載體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片的,還可以是視頻、電影等,對每一步問題層層提高思維層級,在探究中加以鼓勵,讓學生獲取成功,增強自信,拓展學生視野,促進深度學習,落實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