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新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吳曉曄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口語交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比欢W生在聽、說、讀、寫能力方面,最不盡人意的便是“說”。低年級學生受其年齡和心理的影響,不擅長用口語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那么,如何將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落到實處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挟攲W生對眼下的事物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才會在無形之中激起他的好奇心、求知欲、參與度。因此,讓學生“愛說”很重要。
小學生天性活動、好動、愛表演,我們不妨在口語交際課上進行“我是故事大王”“小小演說家”“游戲我最棒”等活動,營造出歡快的語言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一年級下冊《一起做游戲》時,試著完成這樣三步。第一步:教師向?qū)W生展示“缺鼻子的小熊貼圖”,邀請會玩“貼鼻子”游戲的孩子先上臺示范給其他同學看,然后鼓勵他們嘗試將做游戲的步驟“說清楚”;第二步: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編兒歌的方法展示游戲規(guī)則,同時要求其余學生在“認真聽”的基礎上復述游戲規(guī)則;第三步:生生合作,你說我貼,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貼鼻子游戲”。輕松的教學方式既調(diào)動了孩子們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又使他們在真實參與中愛上“說”。
情境,顧名思義,就是情節(jié)及場景。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既生動形象,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屬于生活的一種“縮影”。教師借助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改善沉悶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與情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授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老鼠嫁女》時,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時光飛逝,老鼠夫妻的女兒已漸漸長大,到了嫁人的年紀,老鼠夫妻決定:誰最強大就把女兒嫁給誰。學生四人為一組,討論接下來的故事發(fā)展,然后鼓勵學生上臺進行角色扮演,如老鼠夫妻、老鼠女兒、風、墻、貓咪等,穿上符合它們自身角色特點的服裝,戴上頭飾,拿上道具,引領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濃濃的興趣油然而生。
口語交際是聽、說能力在人與人交往中的實踐應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把口語交際教學從狹隘的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大舞臺中去,調(diào)動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嘗試把自己的目見耳聞表達出來。比如:在進行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請你幫個忙》的教學時,讓孩子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時常用到的禮貌用語,并編個順口溜,接著在學生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應用。例如:早上上學時碰到老師應該如何問候?走路時不小心撞到別人又該說什么?只有將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相貫通,引導學生在生活這個“交際的大舞臺”中豐富口語交際實踐形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結(jié)合。
“教是為了不教?!笨谡Z交際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課堂及社會生活中自然、得體地與他人溝通交流。低年級學生在與人交談時往往欠缺禮貌交際的意識,欠缺專心傾聽的習慣。常常下意識低頭,眼神躲閃,不夠大方自信,在表達時又容易出現(xiàn)不清不楚、詞句混亂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指導方法時,不但要注意鍛煉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要有意識地提醒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品德、一種尊重,一種與人交往的修養(yǎng)。在改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教師務必把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放在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力求讓學生做到禮貌傾聽、有效傾聽。
1.禮貌傾聽
《我說你做》是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出現(xiàn)的第一個口語交際,上面明確提出要求:注意聽別人說話。教師應提醒孩子在傾聽時雙眼注視說話者,即便對交流內(nèi)容缺乏興趣,也需做到心神專注。在他人說話時,努力做到認真聽講、靜心聽講,不盲目打斷,敢于且樂于接受他人的想法或意見。
2.有效傾聽
懂得有效傾聽是學生養(yǎng)成傾聽好習慣的另一法寶。首先,在傾聽時應仔細弄懂講話內(nèi)容,試著邊聽邊思;其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應勇于向他人請教,碰到不同觀點時樂于與他人探討。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聽一段文字,然后自己組織語言進行復述,或通過題目來考查學生專心傾聽的程度,也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傾聽,提醒他們一邊聽,一邊記等。教師借助這樣的練習,可以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已慢慢養(yǎng)成專心傾聽、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很好地做到了有效傾聽。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主要以學習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知識為主,目的旨在培養(yǎng)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口語交際的教學與其他知識的教學方式既有不同,又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教師需嘗試從各個角度探尋口語交際與其他知識的關聯(lián),融會貫通,以提升口語交際教學的效率。
1.巧用課本內(nèi)容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一般以課本內(nèi)容為依托。因此,我們可以借助課本內(nèi)容給學生制造說話的機會,將課文學習與提升學生口語能力相貫通。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第四自然段中,清楚地敘述了曹沖稱象的過程,由于學生沒有使用秤桿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對這一自然段進行初授后,不妨與口語交際相結(jié)合,拋出問題:曹沖是如何稱象的?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用上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復述:“先……再……然后……最后……”,有條理地說一說。這不僅讓課文中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易懂,而且循序漸進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訓練想象思維
兒童的世界充滿奇思妙想。教師應善于抓住課文留白處讓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續(xù)編故事結(jié)尾、課文結(jié)尾、想象說話等。例如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文,就是一篇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文章。在授課時,我讓學生依據(jù)課文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將課文結(jié)尾進行延伸:看到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之后,這個人可能會說什么?他之后又會怎么去種葫蘆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躍躍欲試,各抒己見,課堂氛圍融洽、活躍。
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不應局限于教師課堂內(nèi)的教學,我們更應將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擴展到生活舞臺中,課內(nèi)外結(jié)合,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全面提升交際水平。教師應敏銳地捕捉生活情境,讓學生借助生活這個大舞臺展示自我。如一年級教師在開學時,可以讓學生一一上臺進行自我介紹;下課休息時師生互相交流,暢談生活中的見聞;利用班會課開展多樣的說話活動,如:演講小能手、辯論大賽、小小朗誦家等。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呈現(xiàn)多樣化,訓練的有效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劉永康在《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中說:“激勵性評價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為目的,讓學生看到成功和希望,并更加自信,發(fā)揮潛能,發(fā)揮優(yōu)勢,再創(chuàng)輝煌?!苯處煹目隙?、表揚往往會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莫大的激勵作用。讓他們“敢說”,并給予其針對性的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更上一個臺階。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不同感悟和理解、尊重學生的不同表達方式。”首先,教師應盡可能地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表達機會;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協(xié)助學生完成“說”,又不能禁錮他們的思維和否定其表達方式??谡Z表達是一種智慧,相同的含義,說的形式各種各樣,所以在訓練時教師應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舉一反三,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讓他們擁有交流的自信。
口語交際是聽、說能力在人與人交往中的實踐應用。為了提升練習的效率,教師不妨使用多種評價機制,如自評、互評、教師評。評價必須要有針對性,特別是擁有示范作用的教師評價,它對學生自評、互評和聽說訓練起著引導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的示范點評,了解評價方向,從而采取更好的聽說訓練,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交際水平。所以,教師在評價時不僅要指出學生音量、語氣的優(yōu)缺點,而且要把他的回答與口語交際課的教學目標相比較,并針對本課的訓練內(nèi)容進行點評。
綜上所述,語言知識與交際技能的不斷融合才能使口語交際達到一定的高度。進行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不同形式的表達,把口語交際滲透于所有課程的教學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在交流的舞臺上發(fā)現(xiàn)最閃耀的自己,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