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權力行使與私權利保護都應當以法律為尺度。法律是公權力行使的邊界和限度,當法律沒有明確授權時,公權力不宜介入私人領域,尤其不應當超越授權干涉私權;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公民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法律為尺度,公權力行使無虞權力被濫用,私權利保護不會被漠視。
關鍵詞 公權力 私權利 依法行政
作者簡介:周柏紅,洛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學概論。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79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離不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國家機關在處理公共事務時依法行政,合理使用公權力,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公權力的行使往往會與私權利發(fā)生沖突,粗暴行使公權力侵犯私權的事件屢有發(fā)生,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公權力的行使
(一)什么是公權力
公權力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基于公共利益而享有或行使的職務上的權力。馬克斯·韋伯認為,權力體現(xiàn)了一種可能性,表現(xiàn)為處于某種社會關系內(nèi)的主體為實現(xiàn)其意志而采取的行動能夠不顧抵制而得以實現(xiàn)。[1]能夠不顧抵制而實現(xiàn)其個人意志的行動者具有一種強制性的力量,只有國家才具有一般民眾無法抵制的力量,沒有國家也就沒有什么公權力。
(二)公權力的特征
步入現(xiàn)代社會,封建制國家成為歷史遺存之后,公權力有以下特點:
首先,公權力只能由代表公眾的國家機關行使,當然具體的行使是由國家機關授權的組織或國家公務人員來執(zhí)行,其他任何社會組織或個人無權行使公權力。
其次,公權力處理公共事務。公權力不應輕易介入私人的領域,干涉私人事務,否則,很可能會侵犯個人的合法權益,使得人人自危。曾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延安黃碟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后,從目的上看,公權力是保護國家與社會的正常運轉(zhuǎn),從而實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由我國國家性質(zhì)所決定,國家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公權力承擔著公共責任并且保障公共利益,為個體合法權利的實現(xiàn)提供幫助和便利。
(三)公權力的行使原則
首先,公權力行使應當為公行使。在我國,公權力來自于人民的授予。我國憲法規(guī)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賦予國家行使各項權力,國家在行使公權力時,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某個部門、某個人的私欲,其目的是保護保障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利益。
其次,公權力的行使應在法律的授權范圍之內(nèi)行使。行使公權力的國家機關或者個人缺乏對權力邊界的合理認知,權力就會被濫用,民眾私權就會被侵害。孟德斯鳩認為,所有擁有權力的人都可能會濫用權力。[2]只有對公權力進行合理有效地規(guī)制,才能避免權力的濫用。法律是規(guī)范公權力的有效尺度。洛克在《政府論》中指出,法律的目的是擴大和保障自由[3]。通過法律明確公權力的界限與范圍,避免權力異化,保護民眾的合法權益。
二、私權利的保護
(一)什么是私權利
私權利,是指個人的權利,因其具有的私人性質(zhì),與指向公共事務的公權力相對應。關于私權利的產(chǎn)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學說是天賦人權說。天賦人權說認為上天(上帝)賦予每個人不可侵犯的權利。盡管這種說法有先驗論的論調(diào),富有神學色彩,不過其強調(diào)人生而平等,權利不可侵犯是具有進步意義。
從廣義上講,一切法律未禁止的個人行為及個人權益均可以視為私權利,其中個人的自由、生命健康權、財產(chǎn)權為基礎權利。
(二)公力救濟與自力救濟
當人們的合法權益即私權受到損害時,有兩種救濟方式:一種是公力救濟,一種是自力救濟。公力救濟權利人向國家機關提出請求,通過行政或司法途徑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的救濟方式。自力救濟又稱私力救濟,是指權利主體依靠自身的行為來保護自己受到侵害的合法權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其最形象的寫照。在使用自力救濟方式維護自身權益時,人們不僅使用自身的行為或力量,還可以借助法律和道德的力量。在法治社會,公力救濟具有解決問題的權威性,但由于程序復雜,過程漫長,并不一定是最優(yōu)的救濟方案。有些私力救濟符合道德和社會習慣,如果并不與法律沖突,在實現(xiàn)過程中可能更有效地保護人們的權益。
三、公權力行使與私權利保護的沖突與平衡
公權力來自于人民,公權力應當為民。公權力行使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合法權利。然而當權力缺乏監(jiān)督,出現(xiàn)權力被濫用的情況,執(zhí)掌公權力的人就會成為國家的蛀蟲和危害社會的不法之徒。他們的所作所為嚴重損害人民權利,偏偏在名義上又代表國家,這種沖突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損害國家的公信力。
(一)合理行使公權力即可有效保護私權利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具有本質(zhì)上的一致性。國家的權利來自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保護國家的利益也就是保護人民的利益。合理行使公權力,充分發(fā)揮國家機關的效能既能保障社會穩(wěn)定,又能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人民權益。合理行使公權力就可更好地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二者沖突的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
盡管公權力和私權利在利益指向具有一致性,不過公權力行使與私權利保護在邏輯上存在沖突的可能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存在引發(fā)沖突的因素。
首先,在邏輯上公權力行使與私權利保護存在著沖突的可能性。公權力的行使是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的,公權力的為公行使與私權利的國家保護達成了高度一致。然而這里的“人民”一般被理解為集合概念,指稱人民群體。這樣就有一種可能:公權力為公共利益行使時,會和一些具體的、現(xiàn)實的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會損害這些人的合法權利。比如某地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需要修路架橋,這就需要對路橋沿線的住宅、田地進行拆遷,即便進行了合理補償,路橋沿線的群眾也不得不拋家舍業(yè)、遠離故園。
其次,從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考量,公權力的行使是由具體部門和個人完成的。具體部門在運轉(zhuǎn)過程中會形成部門利益,行使公權力的個人在生活中會有個體偏好和利益訴求,公權力的行使者有可能會利用公權力為自己或小團體謀取私利。
最后,從歷史上看, 我國經(jīng)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權力至上” 權大于法”“ 官本位”等腐朽思想仍然很有市場,會影響到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的個人。
(三)以法律為尺度是解決公權力與私權利的沖突的最佳方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在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這個制度就是黨紀國法,公權力行使要以法律為準繩來進行規(guī)制與衡量。
首先,法律是衡量公權力運行是否規(guī)范的依據(jù)。公權力的行使應當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法律沒有明確授權,公權力不應干涉私權。法律規(guī)定了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的職責范圍和行使的程序。近年來,國家通過立法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用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明確各部門之間的權力邊界,各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權責分明,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的職責范圍內(nèi)執(zhí)行公務。法律對公權力的具體執(zhí)行者——國家公務人員有明確的要求。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制度正處于不斷健全的過程,對法官、檢察官以及其他公務人員出臺了專門的法律予以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
其次,法律規(guī)定了權利的內(nèi)容,為權利的實現(xiàn)提供制度保障。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健全,人民享有充分權利與自由,當其權利受到不法侵犯時,有權依照法律采用包括自力救濟在內(nèi)的方式保護自身的權利。當然,人民行使個人權利不應當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一旦違反,該“權利”即為非法,不僅不會得到國家的保護,還會受到相應的制裁。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20年9月7日,重慶市南岸區(qū)涂山鎮(zhèn)城管執(zhí)法大隊在東海長洲片區(qū)執(zhí)法時,發(fā)現(xiàn)水果攤主楊某(女)占道經(jīng)營,在處罰過程中楊某將果筐砸在城管隊員面前,致城管隊員楊某橋右手被果筐劃傷。楊某橋與楊某爭吵過程中未能控制情緒,上前追打楊某。楊某在躲讓的過程中,拿起店內(nèi)水果刀亂舞,致使楊某橋左手多處受傷。
該事件引發(fā)多方關注,水果攤主楊某劃傷城管隊員楊某橋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wèi)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討論水果攤主楊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正當防衛(wèi)之前,必須厘清兩個問題:一是城管隊員楊某橋追打水果攤主楊某的行為是否在行使公權力,即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問題;二是水果攤主楊某在受到城管隊員楊某橋追打時,是否有權采用自力救濟的方式。
關于第一個問題:城管隊員楊某橋在處罰水果攤主楊某占道經(jīng)營時,是在履行城管部門賦予其城市管理的職責,顯然是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使公權力,在執(zhí)行公務。然而當其右手被劃傷,與水果攤主楊某發(fā)生爭執(zhí)后追打楊某時,其行為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楊某丟果筐發(fā)泄不滿情緒并與城管隊員爭吵,涉嫌妨害公務。不過,楊某并沒有采用暴力手段,情節(jié)并沒有上升到犯罪需要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程度。而且,我國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賦予城管部門對公民的人身使用強制措施的權力,城管隊員楊某橋追打楊某的行為并不是為公行使,不是國家授權的行為,因此,該行為不是代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的公務行為,而是個人行為,不具有合法性。
關于第二個問題:由第一個問題分析可知,城管隊員楊某橋追打楊某行為的不是公務行為,不具有合法性。所以,楊某身體受到傷害是楊某的合法權利被侵害,而且這種狀態(tài)是迫切的、危急的,立刻得到公力救濟不具有可能性,當然有權采取自力救濟的方式保護自己。
警方查明事實后認為楊某的自力救濟行為符合正當防衛(wèi)構成要件,系正當防衛(wèi)。楊某還有其他行為構成妨礙執(zhí)行公務,應予以警告處罰。
四、結(jié)語
公權利的行使和私權利的保護都應當以法律為尺度。公權力的行使應當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行使,超越法律授權的行為就不再是行使公權力的公務行為,出現(xiàn)越權往往會導致公權侵犯私權利。只有依法行使公權力,才能實現(xiàn)為公為民的公共利益,違法行使公權力不僅得不到法律的支持,還會受到相應的制裁。同時,個人實現(xiàn)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也要以法律為準繩,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 [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371.
[2] [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3] [英]洛克著.政府論:下編[M].葉啟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