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建平
晉商是明清時期杰出的地域性商幫,與陜西商人合稱西商,與徽商齊名,并稱為一北一南實力最為雄厚的商幫。明清五百年間,晉商經營國內外貿易,尤其是明代晉商鹽糧交易入中實邊鞏固國防,清代晉中商人創(chuàng)辦票號匯通天下、開通“萬里茶道”從事洲際貿易,涌現出不少富商家族,留下了多處聞名全國的晉商古宅大院、商業(yè)會館,成為山西商人影響至今的珍貴遺產。晉商歷史及其文化精神是山西民眾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以往的晉商研究中,晉中一帶平遙、祁縣、太谷商人及票號研究積累了大批成果,但晉中以外的晉南、晉東南、晉北商人研究較為薄弱。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是有明一代,晉南、晉東南商人業(yè)績突出,鹽糧、潞綢、鐵貨行銷全國,晉中商人興起最早始于明末,到了清代才大規(guī)模崛起凸顯。明代嘉靖、萬歷間學者王士性《廣志繹》記載“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雹伲鳎┩跏啃裕骸稄V志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56頁。和他同時期的官員沈思孝所撰《晉錄》也持同樣說法②(明)沈思孝:《晉錄》,《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3頁。。雍正年間《長蘆鹽法志》卷二“沿革”條記載“明初,分商之綱領者五:曰浙直之綱、曰宣大之綱、曰澤潞之綱、曰平陽之綱、曰蒲州之綱”③孫宏波、高春平:《潞商文化探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2頁。。足見明朝時平陽商人、富商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清代,平陽商人實力依然雄厚,(平陽)府里亢家躋身公認的全國首富行列。清末民初徐珂《清裨類鈔·農商類》之“山西多富商”條記載“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最巨?!雹傩扃妫骸肚灏揞愨n》,傳世藏書,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第818頁。清末宣統二年(1910)譯成中文的《中國經濟全書》(原由日本東亞同文會編纂而成)稱“康(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運之隆盛,可謂極矣?!雹谌毡就臅海骸吨袊洕珪?,北京:線裝書局,2015年。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卷三“富室”稱:“康熙時,平陽亢氏、泰興季氏,皆富可敵國,享用奢靡,埒于王侯。”③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20頁。時至今日,如果說晉中商人是晉商的杰出代表,大概是沒問題的;但曾有學者所謂“晉中是晉商的發(fā)源地”,“晉商即晉中商人”,顯然就不符合歷史實際了。于是乎也有學者主張,為了避免理解歧義,干脆稱晉商為山西商人。
明朝,平陽府大致包括今臨汾、運城兩市,直至雍正六年(1728)蒲州升級設府。因此,明代的平陽商人包括今臨汾、運城地域;而清代康熙以后的平陽商人多指今臨汾市域,運城市域的商人可以稱之為蒲州商人。今臨汾、運城兩個區(qū)域由于地理、歷史的原因,經常被視作晉南一個整體,因此稱呼這兩個地區(qū)歷史上的商人為晉南商人最為妥當?,F如今由于行政區(qū)劃的原因,有人稱歷史上的臨汾商人為平陽商人、運城商人為河東商人,以加區(qū)分。今運城市域的晉商以蒲州、絳州、解州最為有名,而臨汾市域的商人以太平、襄陵、曲沃、翼城、臨汾、洪洞較為集中且有名。近30多年來,晉商資料收集、晉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西票號及晉中商人。澤潞商人研究成果不多,而平陽商人研究尚未深入開展。比如研究晚近以來經濟史者大多知道,在明清時代的北京,平陽商人開設的會館數量多且較為有名,清代最為知名的富商臨汾亢家,而關于平陽商人經營的具體情況,大多語焉不詳。這種現狀不利于晉商研究的區(qū)域深耕和整體提升,造成了近現代商業(yè)史研究的一處薄弱。
關于包括平陽商人在內的晉南商人,山西省內外的研究者均認為崛起于明代,發(fā)跡歷史早于晉中商人,但多持因研究資料缺乏歷史情況不明的態(tài)度。究竟現存平陽商人研究資料是何等規(guī)模,明清及民國平陽商人的歷史狀況如何,本文試圖略加探討。本文所謂的平陽商人僅指今臨汾市域商人群體,可以稱之為平陽商幫,涉及時段大致包括明清及民國。
對于晉中商人研究資料尚有成批量存世而言,平陽商人研究資料確實處于分散狀態(tài),目前就數量而言,是顯然比不上晉中商人的,但也絕非少見,背后的原因是迄今尚未進行過專門收集整理和廣泛利用,以致散存多地、多人手中。
首先是書面資料,包括方志、譜牒、詩文集、日記。清代到民國臨汾各轄縣所編縣志,尤其是晚清民國的縣志,均有或多或少的商人商業(yè)資料,包括物產、實業(yè)、商務、交通、人物等卷目。如民國《襄陵縣新志》卷五《生業(yè)略·商》載“境內市面蕭條,無大資本家。邑人多服賈于甘肅、寧夏,南京、北京等處次之。前鄧莊水煙,暢銷關東各屬,今已滯塞。惟燒酒一宗,出售蒲、解、絳屬,為數頗多,而耗糧亦甚伙也”①(民國)《襄陵縣新志》,襄汾:襄汾縣志編委會,1986年,第68頁。是證明晚清民國時襄陵商人多在西路甘肅、寧夏一帶經商的好材料;方志《列傳》中多有商人“服賈”“貿易”的簡短記錄,尤其“列女”傳中屢見夭亡商人妻子在家養(yǎng)育子女、扶助弟妹、贍養(yǎng)公婆的艱辛。新編的縣志、鄉(xiāng)鎮(zhèn)志、村志中,晉商資料不難尋獲,尤其是襄汾縣出版的30 多種村志村史,幾乎都有晉商資料,如《古城鎮(zhèn)志》《司馬村志》《連村紀事》等等,切不可忽視。反映商人家族的譜牒,尚有不少保存,如洪洞馬牧許家、洪洞草集劉家、洪洞蘇堡劉家、襄汾南高劉家、襄汾丁村丁家、襄汾師莊尉家、翼城北絳孫家、翼城王莊北丁翟家、平水亢家②山西省政協《晉商史料全覽》編委會:《晉商史料全覽·臨汾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2頁。,對商人世系、事跡、家規(guī),多有記述,同時也要充分利用這些商人家族后代新編的家譜族譜。內容關涉清代民國商人、商業(yè)活動的詩文集、日記及游記,也有一些存世,如今人整理編印出版的《臥虎山人感慨集》《清季洪洞董氏日記六種》等,尚未整理的,也可以檢索《山西文獻總目提要》③劉緯毅:《山西文獻總目提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其次是實物資料,包括碑刻、書信、賬簿、契約、合同、匯票、行商指南、雜抄、名帖、訴狀?,F在臨汾市所轄17縣區(qū),保存有大量碑刻資料,其中關于商人商業(yè)的碑刻(包括拓片),目前已知的約有200通以上,保守估計存世者至少能翻兩到三番,包括墓志墓碑、會館碑、捐資碑、集會碑、禁約碑、橋道交通碑等,時代從明朝中期到民國,臨汾地域分布以今襄汾、翼城、曲沃、洪洞、侯馬、浮山、堯都區(qū)為最多,其中三分之一為商人墓志,碑刻所見商人經營以鹽、糧、煙葉、棉布、鐵貨、雜貨為主,商人家族有襄汾縣南高劉氏家族、洪洞縣馬牧許氏家族、洪洞縣蘇堡劉氏家族。這批碑刻,約有一半在以前的晉商研究中未曾利用過,有較高的利用價值。省內市域外保存的平陽商人捐款碑,涉及內容或多或少,田野調查不難見到。尤其是省外尚存的平陽商人會館碑,如晉翼會館、臨襄會館、山陜會館等等,見證了平陽商人聯絡鄉(xiāng)誼、團結互助、共同致富,彰顯了平陽商人的雄厚實力。平陽商人在外經商的書信,現在尚有大批保存,主要集中在多處晉商博物館、民間收藏者及商人后裔手中,多是在外地經商的平陽商人寄回家鄉(xiāng)問候親人、匯報在外情況,筆者目見以今襄汾、曲沃、翼城、洪洞一帶商人為最多,涉及經商地點省外有蘭州、白銀、武威、寧夏府、西寧、三原、商洛、北京、安陽、洛陽、襄陽、南京、鎮(zhèn)江等地,省內有磧口、太原、大同、永和關;行商情況有貨物品種、物價行情、買賣收支、土匪打劫、軍隊搶掠等。賬簿,存量尚有很多,或線裝或函裝,涉及商號、貨物品種、收支明細。規(guī)程,俗稱腳程,屬于行商指南,多為經折裝,有函套,筆者所見以襄汾商人為最多,如《赴臺兒莊商號路程里數折》,記錄了從距離太平縣永固村四十里的家中出發(fā)至臺兒莊1,505里,沿途所經各地名稱、里程及“打尖”、“宿店”。雜抄,多匯賬目、貨品、指南、里程、歌謠諺語、應酬尺牘等內容于一體,較為多見。如《生意人苦情歌》所謂“勸世人在家中要尋正干,萬不可出門來貿易外邊……”之類商人訴苦歌謠;“凡寺廟神佛之傍不可居也,顯官財主之側不可居也……”之類行商指南。名帖,既有商人的,也有商號的。當然,實物資料更要包括尚存數量眾多的契約、合同、匯票、股票、照片、商業(yè)器物等,筆者目見某收藏者私人收藏的臨汾地域商號印章(起首章、押數章、落地章、騎縫章、防偽章)就達千枚以上,“六必居”盛菜的陶瓷罐、竹簍還有不少保存至今。
再次是口述資料,包括尚健在的老年平陽商人及其員工伙計的采訪記錄,尤其是上述商業(yè)人員后代的回憶錄,對于豐富平陽商人商業(yè)歷史也是珍貴資料,不妨從市縣區(qū)各級政協《文史資料》、《回憶錄》、人物《傳》中搜尋。在今天襄汾縣一帶尋訪歷史上曾在西北蘭州、銀川經商的商人后裔,收集他們祖輩的經商故事,幾乎可以說俯拾皆是,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值得研究者關注。在堯都區(qū)、翼城縣收集先輩在北京經商的歷史,也是較為容易。明清民國五百多年間,許多平陽商人因經商寓居外地,后代遂落戶他鄉(xiāng),最著名的清代臨汾亢百萬,寓居揚州,建有規(guī)模較大的“亢園”,如上引清末宣統二年(1910)《中國經濟全書》稱“康(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運之隆盛,可謂極矣?!蓖ㄟ^訪問調查外省外市尤其是甘肅、寧夏、青海、陜西、新疆五省區(qū)的臨汾商人后裔及當地文化商業(yè)部門收集平陽商人資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筆者估計西北五省區(qū)尤其是甘肅、寧夏、陜西會有一定保存,即使處于散落狀態(tài)。
此外,尚有外地保存的商業(yè)文書,其中多有關涉平陽商人商業(yè)。如1994年晉中地區(qū)發(fā)現的抄本《行商遺要》①張亞蘭:《〈行商遺要〉釋讀與研究》,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8年。,是祁縣商人渠家茶莊“長裕川”辦茶廠、制茶、運茶、銷茶的詳細實錄,同時也是茶莊伙計外出經營茶葉業(yè)務時隨身攜帶的行動指南和行為規(guī)范守則,記述了清代從祁縣總號到湖南安化茶山基地行程3,990 里,屬于“萬里茶道”或曰“茶葉之路”的重要路段,其中所記一段“大西路”從茅津渡上岸經由夏縣、曲沃高顯鎮(zhèn)、臨汾、霍州到達祁縣②范堆令:《祁縣茶商寶典》,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17年,第86頁。,臨汾乃此茶路的必經之地,說明臨汾地域也參與晉商茶葉運銷,屬于“萬里茶道”的組成部分。祁韻士《萬里行程記》記載“高縣鎮(zhèn)”曰“鎮(zhèn)為曲沃縣所轄,直隸省欒城、獲鹿所出棉花、布匹,販運者皆卸集于此,商旅甚多”③(清)祁韻士:《萬里行程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頁。,可見當時高顯鎮(zhèn)商貿活動之盛。北京的老字號醬園“六必居”,因經營柴、米、油、鹽、醬、醋六種貨品而得名,明朝中后期臨汾商人趙氏兄弟創(chuàng)辦,存續(xù)至今,尚保存有一批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臨汾征集到的“六必居”商業(yè)文書資料。
翻檢分散的平陽商人有關資料,有一些商業(yè)現象是清晰可見的。如襄陵、太平兩縣(1954年合并為今襄汾縣),清代民國經商者人數龐大,其中太平縣地接絳州,有“絳太幫”之稱謂,文書也出現“太平幫布商”落款;清代太平縣隸屬絳州,“絳太幫”或許與汾河水運、秦晉古商道密切相關。襄陵、太平商人在省外從事商業(yè)活動者多在西北諸省,尤其是蘭州、銀川、西寧一帶,大多是中小商人,從事雜貨為主的生意,原因在于當時西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較為滯后,民眾消費能力有限,單一貨物經營難以維持長久。商號成員都是結伙拉幫的鄉(xiāng)人,從學徒到躋身管理層有一套穩(wěn)定的運行機制,涉及相關術語如東家、保人、相公、師傅、掌柜、人力股。據存世抄本及口述史料,有保人擔保始能進店學徒,三年不得回家,在店里干雜務,不發(fā)工錢,俗稱“熬相公”;三年期滿學成才能成為店員,稍機靈的在前柜干活,迎來送往,內向的分配在后柜,交際能力強的在外“跑柜”;為了激發(fā)店員的積極性,店員在店數年后可以銀兩入股或東家給予輕微人力股,年終分紅;綜合能力強的店員可以逐步晉升為掌柜,有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之分,掌柜或銀兩入股或有一定份額人力股;店員返鄉(xiāng)離店時,掌柜要搜身,回到家鄉(xiāng)后,不允許去東家家中。路途遙遠,其實好不容易的探親在家也就數日而已。筆者見到的清末民初襄陵縣西王村陳姓商人家族書信、文書,在太原經商50年,期間只返回家中過了三個春節(jié),包括他的一個姑娘出嫁都無法返家。因返鄉(xiāng)不易,所以捎信成為常態(tài)。家書是雙向的,既有在外經商者委托返鄉(xiāng)者捎回故鄉(xiāng)的,也有家人通過返鄉(xiāng)者捎給在外經商者,內容多是相互問候、匯報在外及家里情況、托某某捎回或捎去銀兩、物品(衣服、食品)、代問眾親友安好,涉及具體翔實的商業(yè)信息較為有限,但或多或少總會有。如丁村丁氏家族現存的一批信件,多是丁家在甘陜地區(qū)的商號發(fā)回的,商業(yè)信息還是蠻多的①陶富海:《丁氏家族與丁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154頁。。從筆者掌握的信息來看,襄汾當地保存的多是在外經商者捎回家鄉(xiāng)的書信,信封、信紙均有,信封中間多有粘貼一條紅紙,上面簽署收信者名諱,信紙毛筆書寫,內容多有八行者,但也不拘一格;信封署名落款有“蘭”“蘭省”當指蘭州、“太邑”是指太平縣。襄汾當地現存的商人家書數量很多,不時就有現身,特別是一家一人小批量的,搜尋也沒有太大難度。往西北的行商路線大致是太原——臨汾——運城——永濟——風陵渡——西安——蘭州——涼州——肅州——敦煌——烏魯木齊;另一條是沁水——翼城——曲沃——新絳——河津——禹門口——韓城——西安——蘭州。襄陵、太平商人外出經商的第二個集中地是北京,他們在京師建有會館數處,多經營油料、紙張、古玩。當地成規(guī)模種植芝麻、油菜,民國時加種棉花,因而能出產芝麻油、菜籽油,既在本地銷售,有不少蓋有商號印章的銷售憑證存世;也運銷北京。紙張貨源之一便是鄧莊麻紙。古城人在北京琉璃廠開設古玩店多家,如英古齋、涵雅齋、萬義號、淵識齋、晉秀齋、震寰齋②劉武經:《古城鎮(zhèn)志》,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1年,第527-533頁。。太平商人曾有“四大家”之說法:南高劉家、師莊(趙康)尉家、北柴王家、南趙楊家③高建錄:《晉商翹楚——襄汾明清富商十大家》,襄汾:襄汾縣三晉文化研究會,2019年。,最著名的劉篤敬是清末民初晉省名氣很大、地位很高的人物,即出自南高劉家。
曲沃商人最顯眼的行業(yè)是煙草,據說是明末引進種植,因水土適宜,清代漸成規(guī)模,并向周邊縣擴散,煙草加工蔚然成風。煙草還遠銷蒙古地區(qū)、俄羅斯,鄉(xiāng)人組建了駱駝隊長途運輸,有護衛(wèi)力量,開通了平陽商人中蒙俄萬里“煙草之路”。曲沃產煙,直至改革開放之前,“曲沃”牌香煙仍是山西名品?,F存煙坊遺址。今人編著的《話說高顯》④李永堂:《話說高顯》,曲沃:山西省曲沃縣晉文化研究會,2010年。一書有集中論述。曲沃高顯鎮(zhèn)成為商業(yè)重鎮(zhèn),客商云集,尤其是來自河北的布商。筆者所見現有曲沃當鋪賬本存世,晉中商人在曲沃開設有票號,票號是在臨汾市域少有的。
洪洞商人經商多在北京、山東,多為鹽商,如馬牧許家在山東濟南府經營鹽業(yè)⑤李新民:《馬牧古鎮(zhèn)志》,洪洞:《馬牧古鎮(zhèn)志》編委會,2016年。,現今許家大院遺跡尚見實力雄厚,當地流傳有不少有關故事傳說,諸如從洪洞馬牧村至濟南,每幾十里就有許家開設的宿店,每年年終騾馬從濟南馱回的銀兩從許家大院門口一直排到村外,足見利潤之豐厚,不過這似乎是個共性的富商家傳說。筆者在馬牧調查時,得知許家其實也是多種經營。
民國時翼城商人在北京經營布匹,主要是從縣外進貨銷售,據說在京師布匹銷售業(yè)中占有不小份額,翼城商人以賣布名噪一時。臨汾人經商多在北京,1949年前夕達2,000 余人,如京城老字號“六必居”醬菜園、“萬全堂”藥店、“敬記”紙莊①堯都區(qū)政協:《堯都文史·晉商專輯》,臨汾:堯都區(qū)政協文史委,2005年。。浮山人在北京經營餐飲較多,新版縣志記載清代中后期在北京開辦的商號有59家,老字號“都一處”就是浮山人所辦。
在研究資料較為分散的狀況下,平陽商人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如楊治平《驕傲的“平陽商人”》、李琳之《家國往事》第一編《迷離商賈》、周征松《關于襄汾商幫的歷史考察》、劉秋根《〈曲沃行氏訴訟簿〉與晉南商人家族的捐納及商業(yè)》、李永福《明清時期“襄汾商人”探究——兼析“晉商即晉中商人”現象》,指出了平陽商人研究的內容豐富、重要意義及目前研究嚴重不足。臨汾市縣曾出版《晉商史料全覽·臨汾卷》《翼城晉商史料》《堯都文史·晉商史料專輯》《襄汾文史資料·晉商專輯》《襄汾明清富商》《丁氏家族與丁村》《愛國實業(yè)家、晉商領袖劉篤敬》《師庒尉家傳奇》《話說高顯》等書籍②高瑞艷、杜瑤瑤:《馳騁西北的平陽商幫》,《西夏研究》2020年第1期。。想必隨著平陽商人研究資料有計劃地收集利用,平陽商人的歷史面貌會漸次展現出來,先局部后整體,先個案后綜合。譬如2018年夏天,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和臨汾市茶文化研究會有關研究人員依據《行商遺要》所記“大西路”路線從平陸茅津渡到洪洞進行調研,田野發(fā)現諸多晉商遺跡及史料,以前少為關注,特別是發(fā)現平陽商人也從事茶葉加工和銷售,有實物為證,過去曾經長期流傳晉南商人不銷茶的說法??磥矶喾N經營或許是多數晉商的常態(tài)。
與晉中商人及票號研究相比較而言,平陽商人資料分散,此前也未開展過系統挖掘梳理,以致造成了明清時期平陽商人歷史狀況信息零散、詳情不明。在觀察思考平陽商人歷史狀況時,筆者認為有如下問題亟待解決,拋磚引玉,引起思考產生共鳴,對推進平陽商人研究、逐步廓清明清平陽商人歷史是有益的。
(一)明代平陽商人崛起的原因
既然晉商由于明初入中實邊而崛起,但是在明代地緣依次緊鄰邊地的晉北商人以及晉中商人尚未發(fā)達,而崛起的卻是平陽、澤潞商人。明代平陽府尚統轄今運城,除卻有鹽池之外,文獻記載晉南人多地少,沒有多少余糧,平陽商人崛起或是因為晉南自古經濟狀況相對較好,有一定原始資本積累,加上有歷史傳承的經商傳統,從而得以集聚資金從外地販運糧食,乘機借助國策崛起。③黃鑒暉:《明清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8年。
(二)平陽商人活動的時段
如果平陽商人從明初崛起,其興衰經歷了明清、民國,大致直到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才整體謝幕。研究山西票號者認為票號與清王朝同時消亡,但從晉商活動軌跡來看,山西各地商人的商業(yè)活動普遍持續(xù)到建國初期;在民國時期,山西商人依舊頗具規(guī)模、實力依然雄厚。
既然平陽商人活躍于明清到民國,那么有明一代歷史狀況必須搞清楚,且要理清明代大致的發(fā)展階段及脈絡。這里應該對明代今臨汾區(qū)域和運城區(qū)域商人略作區(qū)別,如不少學者認為晉商源于河東鹽池①高春平:《晉商學》,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9年,第13頁。,蒲州商人是明代最早的晉商②韓振遠:《晉商之源》,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年,第28頁。,明代今運城的蒲州、解州、絳州商人狀況如何,與臨汾汾河沿岸經濟較好縣域商人從事大規(guī)模商貿活動的時間先后、相互關系究竟如何。記載平陽商人活動的資料,清代后期和民國最多,明代更少,如何彌補,且要劃分發(fā)展階段去展現歷史狀況,需要下大力氣。清代民國時,晉中商人崛起,晉南地區(qū)平陽府、蒲州、絳州商人實力究竟處于何等水平,與平遙、太谷、祁縣、榆次、介休、靈石、汾陽、孝義商幫相比如何,不定量比較則無法定性。
(三)平陽商幫的歷史存在
相對于晉商祁太平商幫開設票號、開通“萬里茶道”,平陽商人也是以商幫出現的。既有全國或區(qū)域影響較大的商號,在省內外多地開設分號,資本雄厚,如臨汾亢家躋身全國富商最前列,太平縣的“四大家”。也有襄陵、太平兩縣數量龐大的商人在西北從事商貿,結伙拉幫,盡管多是中小商人,但整體頗具規(guī)模,經商成為普遍現象,所以有“絳太幫”“太平幫”“襄陵幫”之稱謂。曲沃煙商、翼城布商、洪洞鹽商,大多雇傭鄉(xiāng)人,組建運輸的駱駝隊,開設以家鄉(xiāng)命名的會館,名噪一時,影響久遠。平陽商幫確實是一種歷史存在。
(四)平陽商人的歷史地位及貢獻
包括平陽府在內的晉南地區(qū),其經濟水平在山西長期處于發(fā)達地區(qū),農業(yè)基礎好,商業(yè)也較為活躍,工礦業(yè)如煤炭、鐵、銅資源較為豐富,有汾河水運,也是澤潞鐵器運銷西北的必經之地。但明清時期,今臨汾運城經濟的整體水平充其量在全國而言至多處于中游水平,那么如此活躍的商幫緣何未能撐起當地的整體富庶,這個問題或許也是評估明清兩代晉商貢獻與山西在全國的經濟實力之間的關系尚未回答的。大概明清時期,包括晉南在內的山西主體仍是農業(yè)區(qū)域,農業(yè)水平也一般,整體經濟實力在全國處于中游,活躍的平陽、澤潞、晉中商人盡管解決了部分晉人的生計,甚至出現了不少富商大賈,對山西出產物品的外銷、山西需用物資的調度起到了明顯作用,但晉商利潤回報作用終究是有限的,山西經濟終歸未能躋身富裕省份行列,或許此時工商業(yè)比重大的省份才是經濟實力最為雄厚者,但山西仍是農業(yè)省。平陽商人興起較早,或許部分商人由于各種原因移居他鄉(xiāng)外地,典型者如清代臨汾亢家,其產業(yè)主要在南方徽州、揚州,對家鄉(xiāng)的貢獻逐漸弱化。拉長放大來看,平陽商人對于地域經濟民生貢獻是積極的,對于全國亦如此,如物資供銷、納糧實邊、穩(wěn)定西北,因而具有全國影響,但也不該沒有經過客觀比較,給予過高評價,晉商研究也應是如此。
大量平陽商人在西北五省從事商貿,既活躍了當地經濟,也有利于民生,如澤潞鐵貨運銷西北,其運輸線路經過臨汾地域(陽城——沁水——翼城——曲沃——新絳——河津——韓城——西安),而在西北五省從事商品批發(fā)零售的平陽商人無疑會銷售澤潞鐵貨,經由平陽商人之手把晉東南的鐵貨以及其他物資轉銷國外肯定存在,那么明清時期平陽商人參與“一帶一路”也是有可能的。據渠紹淼先生研究,明朝嘉靖以后,晉商中出現不少大的鹽商和絲商,沿著“絲綢之路”,把絲綢等多種商品銷往中東,尤其是晉城鳳臺縣大陽鎮(zhèn)生產的縫衣針和繡花針大量出口,幾乎進入了中東各國的每個家庭③渠紹淼:《山西與“絲綢之路”》,見李希曾《晉商史料與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8頁。。
(五)平陽商人與山陜商人
有一種意見認為,所謂的山陜商幫、西商其實是晉南商人與陜西關中商人的聯盟,因地域相鄰,語言習俗相近。梳理資料發(fā)現,晉南商人與關中商人確實有過合作,但據西北大學李剛教授團隊研究成果①王俊霞:《明清時期山陜商人相互關系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年。,絕非山陜商人只是晉南和關中商人的聯營,晉中商人也有和秦商合作共建山陜會館、在西北和江淮間合力經營的活動。至于山陜商幫中晉商來自晉中、晉南哪個區(qū)域人數較多,尚無專門研究。
(六)適當區(qū)別大小商號和兼顧區(qū)內外經營
明清及民國時期,從事商業(yè)活動的平陽商人數量眾多,所設商號數量龐大。商號有大、中、小之分,有的在本地經營,有的在省內區(qū)外經商,有的在省外經商,這些都是研究平陽商人時需要關注的對象群體。進行研究時,對大商號多開展個案研究,大的商號有一定規(guī)模,在區(qū)內區(qū)外多設分號,牽涉面相對較寬;對中小商號多進行整體研究。當然前提是現存有研究資料。研究時要關注商號的行商坐賈地域,特別是在區(qū)外的,否則將在本地經商的中小商販分別進行個案研究,難免有失瑣碎、寬泛。于是乎,研究平陽商人開設的商號,首先要矚目本地規(guī)模較大的和外地經營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否則統計明清及民國平陽商人商號會沒有主次重點。也就是說,研究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遺存的平陽商人賬本、合同、契約多有當時商號名稱,還有一些平陽商人商號為家鄉(xiāng)公共建設捐資名錄,更應注意利用,碑刻題名如堯都區(qū)魏村鎮(zhèn)天壽山世尊院殘碑“大清國山西平陽府臨洪二邑在京都發(fā)財姓名布施開列于后……”②堯都區(qū)政協:《堯都文史·晉商專輯》,臨汾:堯都區(qū)政協文史委,2005年,第119-120頁。、洪洞景村三官廟《四外客商捐施資財補殿宇金粧碑》,文書如筆者所見到的在陜甘寧經商的晉商為今侯馬一帶某公共建筑捐款題名及數額,提到蘭州、平涼、固原、臨潼、涇陽、同州等地商號若干。
綜上所述,關于平陽商人現存的研究資料及研究成果,盡管遠不及山西票號、晉中商人研究成果豐厚,但資料仍有一定存量,亟待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利用。同樣,明清民國時期,晉東南商人或曰澤潞商幫的研究資料現存也很豐富,研究價值也是極高的,他們開通了數條“鐵器之路”,有待進一步加強研究、加快開發(fā)利用;不過,筆者觀察認為澤潞商人的研究現狀似乎比平陽商人稍好一些。包括平陽商人在內的晉南商人、澤潞商人的研究現狀,與晉中商人相比,均不盡人意,需要有識之士持續(xù)發(fā)力。諸如晉中商人票號廣設海內外,但在晉南緣何開設票號較少,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本身就是對平陽商人商業(yè)研究不深入的表現。
在山西經濟轉型、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業(yè)的當下,挖掘平陽商人及其文化是切實可行的,具有積極的現實文化意義。最好由省、市政府出面組織協調,充分依托高??蒲性核α?,加強田野調查工作,盡力收集、尋訪臨汾市域及市外、省外公私收藏,兼顧省內外平陽商人后代的口述采訪,統計匯總大小商號便于鑒別現存資料,梳理平陽商人五六百年間的發(fā)展脈絡,填補平陽商幫研究宣傳的一處空白,填補臨汾歷史及晉商研究的一個缺環(huán),給先輩及后人一個交代。良好的平陽商人研究成果會豐富、完善晉商研究,有助于山西省的文化研究及開發(f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