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喀左器群與殷周興替時期東北邊域族群的銅禮器器用

2020-12-01 11:39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食器禮器銅器

楊 博

一、問題緣起

“禮”是殷周貴族階層的日常生活方式。“禮”并非一紙空文,須通過各種儀式化的行為方式和器用制度得以體現(xiàn),即所謂“禮儀”與“禮器”。不同種類之“禮器”組合被應(yīng)用于各種“禮儀”中,逐漸形成器用制度。青銅器不是先秦時期唯一的禮器種類,但其地位最為重要,不僅是貴族階層身份地位和權(quán)力的象征,也是商周貴族社會政治、宗教、倫理等諸多禮儀制度的器用標志。不同等級身份的貴族在不同的禮儀場合所使用的青銅禮器,在種類、數(shù)量上是有差別的。貴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冊封賜命、慶賞宴饗、聘使盟會、婚喪嫁娶、車馬出行等各種禮儀場合,青銅器的使用均不可或缺?!笆滤廊缡律?,青銅器不僅裝扮貴族的現(xiàn)實世俗生活,也要為其死后所用,打造一個地下的禮儀世界。所以,青銅器就是殷周貴族墓葬中最普遍和主要的隨葬器物,成為考古學上判定墓葬等級和墓主身份地位的重要標準。①朱鳳瀚、楊博:《多卷本“中國古代青銅器整理與研究”簡評》,《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7年第2期。墓葬情境以外,王朝周邊地區(qū)所見青銅禮器的器用情況,對于判斷王朝對邊域的經(jīng)略、族群的同化諸方面,均有重要指示意義。

廣泛分布于江蘇南部寧鎮(zhèn)地區(qū)及其鄰近的皖南和浙皖交界地區(qū)的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qū)特有的墓葬形式。土墩墓中的隨葬品多以原始瓷器、陶器為主。少數(shù)高等級墓葬中亦可見有銅禮器及殉人。商周時期江南地區(qū)出土的青銅禮器,絕大多數(shù)出自土墩墓中,且在這些土墩墓的區(qū)域內(nèi),多存在屬于同一時期的聚落遺址或者城址,而有些土墩墓密集分布區(qū)卻從未發(fā)現(xiàn)過隨葬青銅禮器的土墩墓葬,附近卻發(fā)現(xiàn)有小型遺址、戰(zhàn)堡或銅礦遺址。鄒厚本先生曾就此指出墓主身份地位與就近遺址性質(zhì)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①鄒厚本:《〈皖南殷周青銅器〉序》,載安徽大學、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皖南殷周青銅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9-10頁。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中原系禮器尊、罍,年代在十二橋文化時期的彭縣竹瓦街窖藏所見尊、罍,雖然可見巴蜀地區(qū)商周時期中原文化的影響,但其禮器器用的“列罍”②馮漢驥:《四川彭縣出土的銅器》,《文物》1980年第12期。,卻與中原文化迥然有別,似更多顯示出周、蜀聯(lián)盟而非臣服的關(guān)系。盤龍城遺址的情況更值得關(guān)注。在盤龍城文化二期階段,不同于第一期與鄭州商城二里岡文化的銅禮器組合、形制、紋飾保持一致,而是逐漸呈現(xiàn)出地方特征,部分銅器甚至與裝飾繁縟、器型厚重相反,出現(xiàn)了裝飾簡化,器型小型化的趨向,暗示出髙等級人群在盤龍城社會財富和政治權(quán)勢的衰落趨勢。③孫卓:《南土經(jīng)略的轉(zhuǎn)折——商時期中原文化勢力從南方的消退》,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年,299-312頁。

邊域地區(qū)銅禮器的來源,或由中原地區(qū)輸入,或由地方仿造,甚至有可能是地方勢力洗劫而來,④林永昌:《遼西地區(qū)銅器窖藏性質(zhì)再分析》,《古代文明研究通訊》2007年第34期。但“凡是出有青銅禮器的地方,總是與夏商周中原文化有著某種聯(lián)系,差別只在這種聯(lián)系的強弱程度”⑤高大倫:《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四川上古文化的開放性》,《天府新論》1996年第5期。,以上殷周時期江南、西南以及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情勢,均顯示出在王朝邊域地區(qū)華夏族群與地方族群的交融互動中,銅禮器的組合、特色等器用情況不僅會反映出特定族群文化之特性,對于中原王朝勢力的進退盈縮似亦能起到“晴雨表”的作用。

殷周時期的東北地區(qū),青銅文化的形成是多元的,發(fā)展是交錯的,由于遼西地區(qū)處于歐亞草原東端,在東北各區(qū)域中也最鄰近中原地區(qū),長期以來各種文化在此交匯碰撞,融合產(chǎn)生新的考古學文化,始終引領(lǐng)東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的發(fā)展。⑥成璟瑭:《新世紀以來中國東北地區(qū)青銅時代考古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以青銅器為中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年第4期。自20世紀40年代以至70年代中期,地處今天遼寧省西部朝陽市南部、大凌河上游的喀左及其鄰近地區(qū)出土銅器屢見重要發(fā)現(xiàn),無疑為了解殷商至西周時期此地區(qū)族群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提供了絕佳材料。因此,筆者擬在前賢研究基礎(chǔ)上,由青銅禮器的器用角度入手,探究喀左銅器群所見東北邊域族群文化的殷周興替,以供師友同好批評。

二、喀左銅器群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東北地區(qū)迄今所見青銅禮器集中出土于今天的遼寧喀左、凌源、朝陽以及內(nèi)蒙古赤峰等地區(qū),因銅禮器最頻密的發(fā)現(xiàn)在喀左地區(qū),故本文統(tǒng)稱之為喀左銅器群??ψ筱~器群的研究,自陳夢家先生《西周銅器斷代》以來,①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二)》,《考古學報》1955年第10期;后收入其著《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48-51頁。單就器物形態(tài)、銘文與類型學分析而言,朱鳳瀚、②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428-1431頁。廣川守③[日]廣川守著,蔡鳳書譯:《遼寧大凌河流域的殷周青銅器》,《遼海文物學刊》1996年第2期。、林永昌④林永昌:《遼西地區(qū)銅器窖藏性質(zhì)再分析》,《古代文明研究通訊》2007年第34期。等先生的研究已近臻備,同時亦有多位學者以其研究殷商至西周時期的政治、文化問題,如李學勤先生曾據(jù)以分析周初始封至此的燕國;⑤晏琬(李學勤):《北京、遼寧出土銅器與周初的燕》,《考古》1975年第5期。楊建華先生述其所反映的不同文化間交流和沖突;⑥楊建華:《燕山南北殷周之際青銅器遺存的分群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第2期。付琳等先生歸納過遼西地區(qū)窖藏銅器的性質(zhì)與歸屬⑦付琳、王立新:《夏家店下層文化消亡后的遼西》,《考古》2015年第8期。,徐堅先生更由其反思如何利用物質(zhì)文化資料討論上古中國文化分野的方法論問題,其文化歸屬推定已越來越趨向土著說或游牧居民說,⑧孫華先生曾推測喀左銅器群的成因是周人撤離時不能帶走的笨重大件禮器,參見孫華《彭縣竹瓦街銅器再分析——埋藏性質(zhì)、年代、原因及其文化背景》,載高崇文、[日]安田喜憲主編《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166-167頁。但是從已有資料判斷,喀左銅器群似屬于規(guī)律性埋藏。在以喀左為中心的地區(qū),所見內(nèi)涵高度近似的銅器窖藏已經(jīng)多達十批以上,這種分布規(guī)律可以排除喀左銅器群是偶爾原因形成的可能性。石頭和石板在喀左銅器群窖藏中頻繁得到使用,如天寶同窖藏在山頂立石西側(cè),立石周圍有一圈石塊,而銅甗出土于立石和石板之間。北洞2號窖藏器物頂部覆蓋一層不規(guī)則石板,坑內(nèi)銅器之間多填埋石塊。以不規(guī)則石板為圍欄,覆蓋石板和填埋石塊等習俗,是草原地帶的墓葬和窖藏的一個顯著特征。對同一組群的銅器的形式分析和銘文分析都顯示,銅器年代跨度從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晚期,小波汰溝、馬廠溝和北洞均屬此例。銘文也指向多個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作器者。因此,喀左銅器群應(yīng)該是以自殷墟或者燕地輸入的銅器為主體,而且輸入過程應(yīng)該持續(xù)了相當長的時間。參見徐堅《喀左銅器群再分析:從器物學模式到行為考古學取向》,《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4期。王立新等先生由之考慮中原王朝對遼西銅礦資源的需求,⑨王立新、付琳:《論克什克騰旗喜鵲溝銅礦遺址及相關(guān)問題》,《考古》2015年第4期。從而為討論殷周族群文化在北地的興替轉(zhuǎn)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按既有研究,目前所見喀左諸器群銅禮器的年代可初分為兩組略述如下:

(一)殷商銅器

1.1969年朝陽出土相當于二里崗時期的食器弦紋小銅鼎一。⑩李恭篤、高美璇:《試論燕文化與遼河流域青銅文化的關(guān)系》,載齊心主編《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專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616-622頁。

2.1981年內(nèi)蒙古翁牛特旗花鄉(xiāng)頭牌子出有食器兩鼎一甗,蘇赫:《從昭盟發(fā)現(xiàn)的大型青銅器試論北方的早期青銅文明》,《內(nèi)蒙古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2期,后收入其著《東北與北方青銅時代》,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288-293頁。林永昌先生以為深腹銅鼎年代在殷墟一期、甗在殷墟三期。

3.1973年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天寶同出土食器銅甗一件。發(fā)掘報道判斷銅甗的年代在商代晚期,克什克騰旗文化館:《遼寧克什克騰旗天寶同發(fā)現(xiàn)商代銅甗》,《考古》1977年第5期。研究者多將其年代細化在殷墟文化二期。

(二)殷末周初至周代中期以前

1.1973年喀左縣北洞村分別發(fā)現(xiàn)相距3.5 米的兩個窖藏坑,即北洞一號、二號窖藏。兩坑中各出銅器6件。其中,一號坑出土酒器瓿一、罍五,器形與商人風格相同。二號坑出土食器鼎三簋一、酒器罍一及推測為水器的帶流缽形器一。①遼寧省博物館、朝陽地區(qū)博物館:《遼寧喀左縣北洞村發(fā)現(xiàn)殷代青銅器》,《考古》1973年第4期;喀左縣文化館、朝陽地區(qū)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喀左縣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銅器》,《考古》1974年第6期。根據(jù)飾變形垂葉紋的圓鼎、方座簋與罍的器形,該窖藏的年代實應(yīng)在西周早期偏早。北洞二號坑所出盤龍蓋龍鳳紋罍,盤龍蓋、器身獸耳與四川彭縣竹瓦街一號窖藏所見盤龍蓋獸面紋罍近似,②王家祐:《記四川彭縣竹瓦街出土的銅器》,《文物》1961年第11期。器身、紋飾則近于1966年賀家村西壕西周墓罍,③長水:《岐山賀家村出土的西周銅器》,《文物》1962年第6期。孫華先生指出賀家村西壕罍在西周康王前后。④孫華《彭縣竹瓦街銅器再分析——埋藏性質(zhì)、年代、原因及其文化背景》,載高崇文、[日]安田喜憲主編《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26-168頁。帶流缽形器顯為帶有本地文化特征之器物。

2.1955年凌源縣海島營子村馬廠溝出土青銅器16件。其中食器簋三、甗二、盂一、酒器卣二、罍一、壺一及水器盤二等12件器物保存完好。⑤熱河省博物館籌備組:《熱河凌源縣海島營子村發(fā)現(xiàn)的古代銅器》,《文物參考資料》1955年第8期。林永昌先生綜合諸家意見,將此批銅器分成兩組,多數(shù)被歸入殷墟四期到西周早期成康之世;夔鳳紋鼎(原報告定名,實應(yīng)為三足盤)和史伐卣的年代則可以下延至西周中期。曹瑋先生曾由海島營子這件十字帶紋貫耳壺談到北方青銅器對周原青銅器的影響,⑥曹瑋:《從周原銅器看西周青銅器中的北方青銅文化因素》,收入其著《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83-87頁。徐堅先生亦提出鴨形尊、十字帶紋貫耳壺可能代表僅見于喀左銅器群的地方特點。

3.1974年喀左縣平房鄉(xiāng)山灣子村出有青銅器22 件,計有食器鼎一、簋十、鬲一、甗三、盂一、酒器尊一、卣一、罍三及可推測為水器的盤狀器一。發(fā)掘報告推斷包括食器尹簋、父乙簋、庚父戊簋、伯矩甗、子荷戈甗,酒器魚尊、提梁卣、牛紋罍、史方罍等絕大部分銅器的年代在殷墟晚期到西周早期,⑦喀左縣文化館、朝陽地區(qū)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喀左縣山灣子出土殷周青銅器》,《文物》1977年第12期。而作圓角長方形的叔尹方鼎腹,已垂腹明顯,其形制顯示出其年代不會早于西周銅器二期。⑧西周銅器分期依朱鳳瀚先生觀點,參見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328頁特別是口沿上有8個對稱穿孔的盤狀器,其形態(tài)罕見,當亦是值得注意的本地器物。

4.1979年義縣稍戶營鄉(xiāng)花爾樓村窖藏出土5 件銅器,均為食器,包括鼎一、簋一、甗二和俎一。⑨孫思賢、邵福玉:《遼寧義縣發(fā)現(xiàn)殷周銅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2期。林永昌先生推斷無耳圈足簋的年代在殷墟三期,而鼎、甗、俎等器物的年代在西周早期。徐堅先生認為方座下系鈴的銅俎,似乎僅見于北方銅器。

5.1979年喀左縣坤都營子鄉(xiāng)小波汰溝窖藏出土10件銅器。該組銅器尚未完整公布,已見諸報道的包括食器圓鼎一、夔紋鼎一、簋一、甗五、鈴首匕一和水器盤一。⑩李恭篤、高美璇:《試論燕文化與遼河流域青銅文化的關(guān)系》,載齊心主編《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專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第616-622頁。前七件器物研究者多推定為商器,后三件的年代似亦可晚至西周早期。鈴首匕則屬于北方草原地區(qū)青銅器的常見種類。

6.1941年傳出自喀左縣小城子鄉(xiāng)咕嚕溝村的2件銅鼎。陳夢家先生推定年代在成王時期。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二)》,《考古學報》1955年第10期;后收入其著《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48-51頁。

此外,在報道中提及仍未發(fā)表的還有內(nèi)蒙古赤峰西牛波羅的甗、遼寧朝陽木頭城子的簋和朝陽大廟的罍。①楊建華:《燕山南北商周之際青銅器遺存的分群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第2期。窖藏之外,喀左和尚溝墓地還出土過酒器卣和壺。②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左縣博物館(辛占山執(zhí)筆):《喀左和尚溝墓地》,《遼海文物學刊》1989年第2期;后收入《辛占山考古文集》,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4-210頁。

上面分組的依據(jù)除器物年代之外,在出土地點,器物組合等方面上述兩組均存在差異。以殷代為主的器物在喀左地區(qū)以外呈點式分布,組合以鼎、甗為主,朝陽發(fā)現(xiàn)的弦紋鼎和克什克騰旗天寶同發(fā)現(xiàn)的甗,應(yīng)是從中原輸入的。特別是頭牌子窖藏的食器鼎二甗一,器身均帶有明顯的范縫,與中原地區(qū)器物不同,似為本地產(chǎn)品。融合型(仿制品)與中原型(輸入品)均以鼎、甗等食器為主,說明了當?shù)匚幕瘜ν鈦砦幕奈帐怯羞x擇的。③楊建華:《燕山南北商周之際青銅器遺存的分群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第2期。另一組集中在喀左地區(qū),年代從殷周之際至西周中期,其器用組合似涉及殷周興替之族群文化轉(zhuǎn)移,值得進一步討論。

三、喀左銅器群的禮器器用

除上述陳夢家先生定在西周成王時期的咕嚕溝兩件銅鼎外,幾組窖藏銅器的器用銘文與組合為:

義縣花爾樓所出5件銅器均為食器,無銘文。組合為鼎一、簋一、甗二、俎一;簋無耳鼓腹,腹最大徑與口徑接近,與殷墟武官村大墓E9及小屯M18:5簋形制相近,其年代約在殷代中期偏晚。鼎、甗年代不晚于西周銅器一期,是該組銅器年代在殷末周初。小波汰溝窖藏報道不全,目前看來其年代亦不晚于西周銅器二期。

北洞一號窖藏有瓿一罍五共6件酒器,其中孤竹父丁罍的年代在殷代晚期偏晚至西周初葉。二號窖藏亦出土6 件,為食器與酒器組合,年代在西周早期偏早:食器:方鼎一、圓鼎二(含冉父辛圓鼎一)、簋一;酒器:罍一。另有一件管狀流口的缽形器似為水器。

山灣子窖藏出土銅器22件,年代似已晚到西周銅器二期,即昭王時。其中有銘文者16件,具體組合及銘文情況為:食器:叔尹方鼎一、鬲一、甗三(含伯矩甗一甗一)、簋十(含尹簋一父甲簋一、父丁□簋一父戊簋一、亞□□簋一、亞獸父乙簋一、作寶尊彝簋一、檀伯簋一、倗簋一);酒器:魚丨尊一、卣一(舟父甲卣蓋、串雟父丁卣)、史方罍一、圓罍二;水器:盤一、盂一。

馬廠溝出土的16 件銅器,其組合與銘文為:食器:鼎一、簋三(含犮簋一、魚父癸簋一)、甗二、匽侯盂一;酒器:鴨形尊一、卣二(義卣一、史戍卣一)、罍二(含魚父庚罍一)、壺一;水器:盉一、盤一。尚有一件器物殘破無法辨識。從器形看,史戍卣蓋兩側(cè)有犄角,壺已作長體“橄欖”形,鼎腹淺盤、附耳,飾長卷尾鳥紋,三件器分期大致在銅器二期,即西周早期偏晚,約昭王時。

如果我們對上述器物作一求“最大公約數(shù)”的處理,則可歸納器用組合的基本器物為:食器:鼎、簋、甗;酒器:尊、卣、罍、壺;水器:盤、盉。這一器用組合與同屬西周銅器二期,即昭王時期的隨州葉家山M111 相較,④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12-113頁。最大區(qū)別在于沒有酒器觶,其他則基本相同,不由使人聯(lián)想起周人器用組合對本地區(qū)的廣泛影響。

殷商青銅器及“?侯”“孤竹”等銅器銘文,說明這里與琉璃河遺址近似,應(yīng)受到殷商文化的影響,研究者業(yè)已指出喀左銅器的年代、組合與銘文可使人們很自然地將其與琉璃河遺址出土的銅器聯(lián)系起來,兩地共出的“匽侯”“伯矩”和“圉”器也反映出喀左地區(qū)與周初燕侯(匽侯)可能存在密切聯(lián)系。①楊建華:《燕山南北商周之際青銅器遺存的分群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第2期。孫華先生曾指出,周初以燕國為主的周人,曾聯(lián)合一些臣服于周人的北方部族,將經(jīng)略目光努力向北,沿著渤海灣深入到遼西的大、小凌河流域,逐漸進入魏營子文化分布的中心區(qū)。②孫華:《彭縣竹瓦街銅器再分析——埋藏性質(zhì)、年代、原因及其文化背景》,載高崇文、[日]安田喜憲主編《長江流域青銅文化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66-167頁。當然,在征服與領(lǐng)土控制關(guān)系以外,雙方存在貿(mào)易等關(guān)系也是很有可能的。考古物質(zhì)文化所見的族群文化認同亦可為上述說法提供佐證。

考古物質(zhì)文化的不同式樣、形制會在標識身份的過程中被積極地維持或抑制,而其他的式樣或形制可能會跨越族群的邊界。③[英]希安·瓊斯著,陳淳、沈辛成譯:《族屬的考古——構(gòu)建古今的身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52-153頁。青銅器作為商周貴族禮儀制度的器用標志,似亦可成為文化與身份族群的重要表征。對應(yīng)喀左銅器群而言,上述分組的殷代組,中原式的鼎、甗的體現(xiàn)周人重食器特征的器物似均可視作跨越族群的邊界,從而為當?shù)赝林迦核邮艿哪遣糠?。而對后一組而言,由上述器物銘文與組合情況可知:

首先,各窖藏內(nèi)器物來源較為復雜,應(yīng)未必是貴族家族自制器之遺存,其中尚包含一些殷代晚期器物,并應(yīng)有較多周初殷遺民所作器物,器用特色似顯示出幾處窖藏并未有湮埋祭祀等宗教含義。組合器物年代集中在殷周之際至西周早期,即西周銅器二期以前,這與琉璃河遺址的年代下限亦是一致的,由之斷定其與周人所封之燕,繼而認為其接受周人青銅文化之影響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

其次,族氏銘文器物加入組合的情況在本組多見。組合中族氏銘文混雜,一般在三種以上,似說明組合中銘文沒有指示族群的作用,它們加入組合單純是因為它們作為簋、卣等禮器的屬性。此種情況特別是族氏銘文器物中少見鼎一樣,同樣見于關(guān)中畿內(nèi)的石鼓山與西周早期的葉家山,后者來源應(yīng)即出于周人滅商后之“分器”,④參見拙作《西周初期銅器墓葬禮器組合關(guān)系與周人器用制度》,載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青銅器與金文》(第一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525-540頁;《西周初期墓葬銅禮器器用區(qū)位研究——以隨州葉家山為中心》,《江漢考古》2020年第2期;《白浮西周燕國墓葬的族屬與禮器器用》,《北方文物》2020年第4期。已成為判斷殷周族群文化分界的重要標尺之一。⑤張?zhí)煊睿骸兑荒苟嘧寤张c商周分界》,《江漢考古》2016年第6期。這也證明了使用這些器物的本地族群與殷遺民無關(guān),器物來源似可由掠奪甚或貿(mào)易來推求。

第三,按銅器所列年代來看,花爾樓的窖藏年代最早,北洞村次之,山灣子再次,馬廠溝最晚。其銅器置用方式目前并無詳細報道,而從銅器組合來看,北洞村兩處窖藏一主酒器,年代下限在西周初葉,一主食器,年代為西周早期偏早。繼之的山灣子,其銅器組合即已食、酒、水器類齊全。至馬廠溝銅器,則更接近其時周人墓葬中所出之禮器組合,惟缺失酒器之核心器物觶。若喀左窖藏均為當?shù)刈谧逅鶠?,則似正顯示出西周初期地方宗族在適應(yīng)殷周變革時期,由重酒器至重食器這一禮器組合的變化情況,上述族氏銘文器物中少見鼎,亦是此種重視食器情況之反映。

第四,從器物銘文所呈現(xiàn)之器用特色來看,族氏銘文器物加入組合的情況明顯,其來源復雜而不能確知。值得注意的是馬廠溝所出匽侯盂,其銘文作“匽侯作饙盂”。盂或主要用為水器,但文獻中亦有言其功用為盛稀食或盛飯的,《儀禮·既夕禮》云:“用器,弓矢、耒耜、兩敦、兩杅、槃、匜。匜實于槃中,南流?!编嵭ⅲ骸皷f,盛湯漿。槃匜,盥器也。流,匜口也?!雹佟秲x禮注疏》卷38《既夕禮》,載(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清)阮元??獭妒?jīng)注疏》(清嘉慶刊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2489頁。大徐本《說文》:“盂,飯器也?!雹冢h)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1頁。小徐本作“飲器也”,段玉裁注即取此說。匽侯盂自名為“饙盂”,通高24厘米,其形體大于一般作為盛飯用的簋,但仍小于一般的盂,其用于盛飯是相適宜的,是此處應(yīng)為食器。平頂山應(yīng)侯墓地M85應(yīng)侯爯夫人墓出土盂,通高約10.9厘米,形體較一般用作水器的盂更小,且其與弦紋鼎構(gòu)成組合相鄰伴出,故其在M85中應(yīng)是食器。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平頂山應(yīng)國墓地Ⅰ》,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第655-664頁。是在實際用途中,盂或亦可作為食器使用。這不由使人聯(lián)想馬廠溝之銅器組合于食器之看重。山灣子出有伯矩甗,伯矩氏器物尚見于琉璃河M251,似可證窖藏與西周匽侯有關(guān)。當然,亦不能排除器物在本地被改作他用之可能。如宮本一夫先生曾提出或是用作提高族群貴族威望的“威信財”,④宮本一夫:《琉璃河墓地からた燕の政體と遼西》,《考古學研究(日本)》1999年(46卷)第1號,第91-111頁。只是窖藏中許多器物有明顯的修補等長期使用的痕跡,即便是作為“威信財”,其禮器的性質(zhì)并非減弱而應(yīng)是加強了。如是,則重視食器之風,在銅器二期,即昭王時已影響深入至此處地方宗族。

最后,殷、周族群文化影響之外,喀左器群之帶流缽形器、鴨形尊、十字帶紋貫耳壺及系鈴俎等顯示出當?shù)匚幕厣?,此一部分器物是否即被族群文化的研究者視作在標識身份的過程中被積極維持的,值得繼續(xù)探究。

小 結(jié)

作為殷周貴族社會禮儀制度的器用標志,在商周王朝邊域地區(qū)青銅禮器的組合、特色等器用情況不僅會反映出特定族群文化之特性,亦可視作中原王朝勢力進退盈縮的物質(zhì)表征。整體觀察而言,喀左銅器群存在著與殷周族群文化因應(yīng)的過程。殷末周初之前,該地區(qū)于中原青銅器用文化是有選擇之吸收。殷周興替,伴隨著召公封燕,周人器用文化漸在此地區(qū)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從族氏銘文加入器用組合的周人器用現(xiàn)象,到適應(yīng)周人禮器組合的變化,乃至重視食器之風的普遍,均顯示出周人青銅器用文化跨越族群的邊界,對當?shù)匚幕┘佑绊懙倪^程。值得留意的是,在此歷史過程中帶有鮮明當?shù)靥厣那嚆~器物仍長期在組合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探究殷周興替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東北邊域地區(qū)族群文化的交融提供了重要資料。

猜你喜歡
食器禮器銅器
當代陶瓷禮器創(chuàng)作中的多元化審美趣味
淺談玉器的祭祀性到裝飾性的演變
殷墟婦好墓銅器銘文研究
以設(shè)計力打造空間美學
劉朝中
美食美器:吃飯是一件很認真的事
先秦玉璜的發(fā)現(xiàn)與鑒賞
山東日照地區(qū)出土漢代銅器鑒賞
“禮器”對高校德育教學的啟示淺析
載味
台江县| 洞口县| 比如县| 潢川县| 山东省| 星座| 邛崃市| 偏关县| 鄂州市| 米脂县| 钦州市| 山丹县| 左权县| 缙云县| 章丘市| 海宁市| 旌德县| 邯郸县| 炉霍县| 和龙市| 辽宁省| 卓尼县| 资兴市| 邯郸县| 沅江市| 阜新| 临清市| 永德县| 赤城县| 永州市| 大新县| 伽师县| 大埔区| 卓尼县| 滦南县| 浮梁县| 东山县| 北安市| 呼伦贝尔市| 信阳市|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