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海燕
穿越時空探尋千年文化記憶
南豐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除了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條件,南豐更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南豐建縣始于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千年的古城、古寺、千年前的文人曾鞏,千年白舍窯和儺舞」都是令人稱羨的文化瑰寶,至今仍熠熠生輝。這次我們走進南豐,正好可以循著古人的足跡,探尋千年文化記憶的真髓。
漫游曾鞏文化園
坐落在南豐縣城南的曾鞏文化園占地面積746 畝,采用古園林風格建筑,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園內建有曾鞏紀念館、子固書院、榮親園、魁星樓、南軒等建筑。
走進文化園,首先被南大門牌坊和廣場所吸引。牌坊由全花崗巖石徹成,氣勢恢宏。牌坊周圍,鋪筑與建筑環(huán)繞三個圓,分別為獨占鰲頭、書巖流芳和筆墨華章地雕,體現(xiàn)連中三元的寓意,以此來隱示作為耕讀世家的南豐曾氏,兩宋年間出五十多位進士的輝煌歷史。
整個廣場占地10000余平方米,有八根花崗巖景柱位于孔雀屏上呈彎月形排列,景柱采用陰、陽文交錯鐫刻和片斷式呈現(xiàn)方式,給人以鮮明的立體視覺和穿越歷史的深邃感,以及濃濃的書卷氣息。
要想全面了解曾鞏生平,那就必須要到園區(qū)內的曾鞏紀念館去感受一番。曾鞏紀念館是園中兩座最大建筑之一,設計獨特、布局大氣、雕琢精細,透露出古樸儒雅之風,全景式展現(xiàn)著曾鞏這位文學大家坎坷而精彩的一生。作為江西省十大歷史名人紀念館之一,紀念館是來南豐參觀游覽的首選之地,館內展廳內容包括序廳、江右望族·文儒門第——家世篇、廣學堅守·砥礪名行——耕讀篇、四方良吏·宦海政聲——仕進篇、南豐先生·文定八家——文杰篇、百代賢師·千秋醇儒——傳承篇等六個部分。通過這些展示,游人能深刻了解曾鞏的行文風范,更感懷他在低谷之時不氣餒的堅忍情懷。
紀念館不遠處的半山腰,景色秀麗,叢叢修竹,搖曳生姿;松杉并茂,郁郁青青。山上有一天然巖洞,背山面水,長寬約丈許,高八尺有余,巖內有石桌、石凳,為曾鞏及其兄弟讀書處,曰“讀書巖”。巖下有一池清水,池畔石壁鐫刻“墨池”二字,乃理學家朱熹手筆。因年代久遠,“墨池”兩字早已風化消失,后從朱熹遺墨中集字而成。這也是曾鞏幼年讀書時清洗筆硯的地方。
園區(qū)中的另一大建筑群是坐落在東南角的“子固書院”。走入其中,院內氣派高雅,庭院深深,學子們清脆的朗讀聲仿佛在耳邊回響,讓人心生崇敬向學之意。
當?shù)嘏笥严蛭医榻B了曾氏家族的這樣一段傳奇故事:當初,曾致堯被宋太宗宴見,太宗神情悠閑,談及自己國庫充盈,很是高興。而彼時南方正鬧旱災,曾致堯當即回奏:“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為富也!”意思是說:國庫再充盈也比不上江南下一場秋雨給老百姓帶來的富足,皇上非常感動。從此南豐曾氏就有了" 秋雨名家" 的稱號。南豐曾氏后裔為彰顯、銘記祖上愛國為民的德行,以此作為曾宅的名稱,并銘之于門額,傳于后世。千載之下,軍山巍峨,旴水長流;南豐曾氏家族仁愛清明的品格在古城的映襯下更顯巍峨。
一代文豪曾鞏其人
曾鞏(1019—1083年)字子固,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他出生在南豐的儒學世家,相傳是孔子門徒曾子的后人;祖父曾致堯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年),任英宗實錄院檢討,不久后通判越州。熙寧五年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年),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年),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文定”。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其傳世作品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他還編校了大量重要典籍,如《戰(zhàn)國策》《新序》《說苑》《列女傳》《陳書》《李太白集》等著作都經過他的校勘。曾鞏每校一書,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學術,考辨源流,特別是《戰(zhàn)國策》《說苑》兩書,若不是經過他的訪求采錄,也許早就散失了。曾鞏為后世留下了值得稱頌的文化瑰寶。
千載非遺南豐儺舞
儺是一種驅疫避邪、祈福納吉的傳統(tǒng)舞蹈;作為兼具宗教性和藝術性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儺舞正是南豐的另一張文化名片。
南豐儺舞遍及城鄉(xiāng),節(jié)目豐富多彩,全縣共保留百余個傳統(tǒng)節(jié)目,其內容來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古典小說。這里的儺舞俗稱“跳儺”,始于漢初;相傳當時長沙王吳芮駐兵南豐,發(fā)現(xiàn)縣域西部“軍峰聳峙,煞氣所鐘”,因此“祖周公之制,傳儺以靖妖氛”。從此吳芮被奉為南豐保境安民的福主,所傳儺儀很快流行。
南豐現(xiàn)今還保留有古老的儺祭儀式。當?shù)氐膬喽嘁宰匀淮褰M合,藝人均系農民,少則5人,最多的36人,都稱“弟子”。每逢春節(jié),初一“起儺”,半月之內,儺班走村串戶,娛神娛人,祝福納吉。元宵后一至三日“收儺”(圓儺),結束一年一次的儺事活動,這也是最為隆重的環(huán)節(jié)。南豐儺舞因風格不同,分文、武兩大流派。文儺場面浩大,表演細致嚴謹;武儺氣勢磅礴,動作剛勁有力。在眾多的儺班和儺舞中,以三溪石郵儺和白舍甘坊儺最具代表性,他們儺廟久遠,節(jié)目豐富,儀式隆重,內涵深厚。甘坊的儺神廟建于600年前,現(xiàn)仍保存完好;而石郵儺舞則有13種面具8個節(jié)目,始終保持了儺舞的原汁原味。
南豐的儺舞具有鮮明的特色,沿襲了古時的“起儺”“跳儺”“搜儺”“圓儺”,以及請神、辭神、沿門逐除等儀式,被譽為“中國民間舞蹈活化石”。儺面具是儺舞的重要特征,也是神靈的載體,當?shù)厮嚾朔Q其為“圣像”或“頭盔”。這些面具千姿百態(tài),神鬼人獸,造型各異;其中以開山面具最有特色,人獸合一,猙獰兇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劍鬢和青銅鏡等意象符號造型,反映了傳說中以蚩尤為方相的儺文化演變痕跡。儺面具原為銅制,后多為樟木或楊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現(xiàn)了新老民間藝人的精湛工藝和民族的審美情趣。有的儺班面具雕刻后,還要舉行開光儀式,使其充滿神靈之氣。
南豐儺舞曾多次應邀赴日本、法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演出,當?shù)嘏c北京舞蹈學院共同研創(chuàng)作品《儺·情》驚艷亮相國家大劇院,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文化交流項目。1992年江西省文化廳命名南豐為江西“儺舞之鄉(xiāng)”,1996年中國文化部命名南豐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儺舞之鄉(xiāng)),2006年5月,南豐儺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千年古邑南豐古城
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段屬于當?shù)氐臍v史故事和傳承,南豐古城亦是如此。贛江的支流旴江繞城而過,縣城形狀猶如一把古琴,因此就有了「琴城」的美稱。而千年南豐古城作為琴城的一部分,便位于縣城所在地偏西南的區(qū)域。
這座古城是目前江西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肌理最清晰的歷史古城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和歷史研究價值。
古城擁有161處文物保護單位,尚存1630余米的明清古城墻、200余棟明清古建筑,保存了唐、宋、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的古跡,有唐代的寺廟、宋代的壕溝、元代的里坊、明代的城墻、清代的民宅、民國的商鋪,承載了贛閩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兩地文化的鮮明特征在此交融在一起。
我漫步在古城街道中,盡情享受這悠閑而雅靜的時光。南豐是由閩粵入贛的主要通道,聽說,這條琴城古街是南豐縣舊時的主要街道之一,與許多街巷相互連接,所以這里曾是商業(yè)繁華的中心地帶。清代是古街發(fā)展的鼎盛期,最為繁華的時候,街內各種類型的店鋪應有盡有,在古街經營店鋪的不僅有當?shù)厝?,還有很多外地商販也會聚集于此;有些巷道內至今還留有深深的車轍,便是當年進出貨時,手推獨輪車長年碾壓所留下的痕跡。我來到一條名叫“橫鐘巷”的巷子,當?shù)貙в谓榻B說,在南豐老城區(qū)像這種老巷有43條之多;單看“魁星巷”“五帝巷”“府官巷”“三忠祠巷”等巷名就能讓人產生無窮的遐想,更不用說“大巷套小巷,直巷帶曲巷,巷里有巷,巷巷相通”的精巧布局了。
古城內另有一處古跡叫作“上水關”。當?shù)嘏笥迅嬖V我,這是為了防止水患而建的特殊設施。此處有一根深紅色鐵柱,在洪水襲來時,只要扭動上頭的開關,拱形門中間的鐵門就會關上,將大水擋在城外。我游歷過不少古城,但這樣的水關還是首次見到,觀后不禁感慨千年前的古人智慧。
千秋古窯南豐白舍窯
南豐縣南部的白舍鎮(zhèn)是著名白舍窯所在地。白舍窯與景德鎮(zhèn)窯、吉州窯、洪州窯及贛州七里鎮(zhèn)窯齊名,它們被譽為「江西五大名窯」。白舍窯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元代蔣祁的《陶紀略》中提到:「謂與景德鎮(zhèn)競爭者有白舍窯也」,這里所燒制的白瓷、青白瓷等產品,工藝精湛,有「瓷中之玉」美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北宋白舍窯瓷碗、葵口碟、梅花盞,曾在1980年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出土陶瓷展覽會」上展出。
白舍窯的遺址位于白舍鎮(zhèn)西南側紅土山崗上。這里有宋至元時期的古窯遺址32座,窯體堆積物20余座,綿延2公里,窯旁遍布瓷片、窯具、墊器、匣缽、炭灰等,遺存豐富,窯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對門排等處。這座古窯于2013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白舍窯遺址,在南豐桔文化旅游產業(yè)集聚區(qū)中的仿古街C區(qū),還建有宋元白舍窯古瓷展示館。展館館長和兒子出于自身的收藏愛好將自己多年白舍窯藏品公益性展出,供人們參觀,在此可一睹千年古瓷的藝術之美。
山水相依的生態(tài)美景
南豐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77.58%,全年超過300天都能達到國家I級大氣標準,是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我們初來就感受到這里空氣中的清甜,而南豐全域宜游,處處皆景,山水風光更令我們流連忘返。
軍峰山名字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種說法是這座山的諸個山峰羅列俯伏,如大將誓師,當?shù)厝烁袊@造物神奇,故稱其為“軍峰”。另一說法則是,漢朝長沙王吳芮討伐南粵時,駐兵在此山麓,曾派一員大將祭山神,祭畢恍若一將軍躍馬橫刀、指揮著滿山的軍隊操練。待他定睛看時,原來卻是幻境,故而命名軍峰山,簡稱軍山。我們來此游覽時,發(fā)現(xiàn)很多當?shù)厣矫襁€沿用著“軍山”的叫法。
軍峰山的叢林茂密,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攀石階而上,一路風光盡攬。半山有無底洞、撐腰石等頗具傳奇色彩的景致;還有古樸涼亭,飛流瀑布等動靜結合的生態(tài)美景。亭旁瀑布直飛山下龍?zhí)?。?jù)說潭中有條潛蹤隱形的青龍,只要從石廟取來鐵符投入潭中,青龍立即聚云布雨。山北有一條9公里的石階可通山頂,山路陡峭,石階如梯,到了山巔,再極目遠眺,山谷空闊,樹林蔥郁,周邊山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桔樹,不愧是“蜜桔之鄉(xiāng)”南豐的名山。這次在秋意中登山,除了滿眼綠色就是滿鼻桔香,真是讓人沉醉的獨特體驗。
靜謐儺湖濕地好風光
儺湖有著典型的鄱陽湖淡水類濕地形態(tài),灘涂、草地、林地和水域一應俱全。這里空氣清新,山川靈秀,林巒隱蔚,碧水黛影,呈現(xiàn)出一派秀美的山水園林風光。儺湖濕地植物、動物資源豐富,尤其是候鳥種類齊全、季候性明顯、數(shù)量較大,也是難得的候鳥自然保護區(qū)。2009年儺湖被評為中國首個以丹霞地貌為主的濕地公園。
湖區(qū)景色秀美,山嵐迭起,綠意盎然。湖上分兩條主航道,景色各有千秋,當?shù)厝擞小熬徘鷥?,十里奇秀景”之說法。右航道景點富于幽、深、曲、遠的情境,有形狀酷似鄉(xiāng)村炊灶上蒸飯的甑蓋的甑蓋山,好似正在飲水的象鼻的象鼻山,崖壁上鬼斧神工烙印出的仙眼山,以一崖七洞聞名的七仙巖,還有頗具南豐地方特色的一線天等景色。而左航道的諸座山峰也不甘居于其后,這里有似五朵金花在湖水中沐浴的“五女峰”,狀如馬鞍的馬鞍山,山體厚重,左右相向對峙的巨靈山。似雄獅頭頸部鬃毛的獅毛嶺,一桿雙蓮,并蒂蓮蓬中子粒豐膩如玉的仙荷池,雙嶺緊連、千年守望、默默無語的駝峰嶺,狀似一只酒壇的酒壇山,扼守在左航道盡頭的三座群山三仙會……載舟儺湖,山水相濟,能讓人感受到自然萬物的另一種精致。
『打卡』天然氧吧潭湖生態(tài)養(yǎng)生島
南豐縣太源鄉(xiāng)境內,距縣城18公里處,有一座名為“潭湖”的生態(tài)養(yǎng)生島。森林覆蓋率高達98%,林木茂盛,樹冠銜接,是名副其實的原始森林。
周邊的原生態(tài)林場造就了潭湖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它成為一個大型的天然氧吧。不僅如此,潭湖還是全國著名的汽車自駕運動營地,愛好速度與激情的朋友,同樣可以在山水相依的美景中體驗極限的駕駛快感。
桔都南豐滿城盡是蜜桔香
作為暖色系中最溫暖的顏色,桔色擁有活潑、華麗、健康、溫暖、歡樂、熱情的色感,頗得大眾青睞。而南豐的蜜桔同樣有著令人欲罷不能的魅力。南豐最有標志性的地方就是處處皆桔,有桔便有景,有景便有桔?!富ㄏ憔G素千朵雪,果甜丹碧萬點金」的詩句描繪的正是南豐這個中國蜜桔之鄉(xiāng)的景象。
蜜桔的「前世今生」
南豐蜜桔最早源自乳桔,其栽培歷史可追溯到唐代開元以前。據(jù)記載,早在1300 多年前,嘉禾州(今南豐)自洪州引種乳桔。由于這里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加上多年人工選育,桔子在南豐產生了其他地方的乳桔所不具備的新特性,高糖低酸、芳香獨特,人們便以其味似蜜稱之為「蜜桔」,銷往外地時,又冠以地名,稱之為「南豐蜜桔」。自唐朝開始,南豐蜜桔被歷代列為皇室貢品,享有「貢桔」之美稱。清代著作《南豐風俗物產志》記載,江西南豐等地整個村莊「不事農功,專以(桔)為業(yè)」。
為什么南豐蜜桔如此出眾?這還要從當?shù)鬲毺氐牡乩砦恢煤驮耘嗉夹g談起。南豐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農業(yè)氣候條件優(yōu)越。年平均氣溫18.3℃,具有冬短、冬暖、春早、秋遲、作物生長期長、積溫高、熱量資源豐富的特點;而且南豐,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shù)平均為1928.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廣布于南豐縣丘陵山地的紅壤土和經過耕作熟化的水稻土均是適宜種植南豐蜜桔的良好土壤類型。而當?shù)赝翆由詈?,水稻土經過長期的耕種,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此外還有含磷、鉀豐富的紫色土,土質疏松,宜耕性好的沖積土,均是種植南豐蜜桔的良好資源??茖W的種植方法也是南豐蜜桔長盛不衰的秘訣:從苗木選擇、幼樹管理,到成年果樹施肥補肥的技巧、灌溉和病蟲害的處理,讓南豐蜜桔在眾多桔類果品中脫穎而出,同時也成就了“中國南豐蜜桔之鄉(xiāng)”的美名。
南豐蜜桔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可謂色、香、味、形俱全。更可貴的是,它不僅味美,而且富含氨基酸、果酸、檸檬酸、維生素C、維生素P、胡蘿卜素、硒等40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堪稱健康養(yǎng)生的絕佳果品。南豐現(xiàn)在還以此為契機發(fā)展了蜜桔酒等相關產品,桔氣酒香,相信也一定能征服更多人的味蕾。
桔文化旅游產業(yè)集聚區(qū)
南豐桔文化旅游產業(yè)集聚區(qū)緊扣旅游﹃加快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立足更好地帶動創(chuàng)業(yè)、精準扶貧,以創(chuàng)建國家4A 級旅游景區(qū)為抓手,致力于打造江西省第一個旅游產業(yè)集群整體落地、第一個既無圍墻又門票、第一個農工商多業(yè)態(tài)融合的高等級優(yōu)質景區(qū),推動南豐﹃桔園游﹄進入2.0時代。
集聚區(qū)總范圍接近20平方公里,核心區(qū)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以“無圍墻”的架構,通聯(lián)南豐中心城區(qū)、工業(yè)園區(qū)和近郊鄉(xiāng)村等眾多“桔園游”板塊,在一個雖然分散但又相對集中的區(qū)塊,布局一心(游客中心)、一環(huán)(桔都漫游環(huán))、六區(qū)(國安風情園為代表的桔都生活區(qū)、琴臺文化街為代表的桔都文化區(qū)、華夏五千年生態(tài)酒莊為代表的桔都工業(yè)區(qū)、觀必上樂園為代表的桔都休閑區(qū)、國禮園為代表的桔都度假區(qū)、桔都果貿城為代表的桔都商貿區(qū)),全面展示世界桔都的田園風景、特色風物、人文風情,涵蓋了南豐蜜桔生產、銷售、加工等各個產業(yè)環(huán)節(jié),以及積淀千年所形成的特色文化、悠閑生活,建設三產并舉、城鄉(xiāng)并重、旅居并行的創(chuàng)新性景區(qū)。
秀美鄉(xiāng)村故鄉(xiāng)記憶
南豐擁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鎮(zhèn),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胡氏祖居地的洽灣船形古鎮(zhèn)、以吳姓家族為主的石郵村等處;除此之外,在近年來的新農村建設中也誕生了像九聯(lián)新村、梅林新村等一大批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新村。到這里度假休閑,一定能滿足你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
洽灣船形古鎮(zhèn)
洽灣船形古鎮(zhèn)位于南豐縣洽灣鎮(zhèn)洽灣村滄浪河畔,原名漯溪,因地處滄浪河灣,又與漿坑水匯合,故而改名洽灣,距縣城10公里,交通便捷。
古鎮(zhèn)內青屋與綠水相依相戀,鎮(zhèn)吻水,水抱鎮(zhèn),放眼望去,如一艘巨輪遠航歸來。0.5平方公里的鎮(zhèn)子呈橢圓形,東西長,兩頭尖。鎮(zhèn)里100幢瓦房高高低低,擠擠挨挨,居住千余人家。東頭地勢略高,巨石昂突,房屋順勢而建,恰似昂首的船頭,水拍船岸,激起朵朵浪花,有如巨輪正迎著朝陽破浪前進。
鎮(zhèn)內有胡氏宗祠、智房祠、大夫第、少爺府、仙源公祠等明清建筑。其中,仙源公祠為胡氏第五代(季仁公)名下族人籌資擇地而建。整座建筑為“坐南朝北”向,門首懸一木質牌匾,雕刻“仙源公祠”四個鎏金大字,占地面積僅200平方米,磚木結構,總體布局為“三廂進,二庭院”,64個大小木柱均勻支撐,兩廂按一定的順序和功能設置8間居所,屏風、門楣、窗臺均為木質,精雕細鏤著內容豐富的圖案,如吉祥如意圖騰、農事耕作圖騰、鳥語花香圖騰等,極盡精美繁密之能事。
相傳,始祖吳宣公開宗立族之初,相中這塊風水寶地,概因此地東部有一石巖,巖內有一狀若漏斗形的石洞,每日有食油從洞口涓涓而出,恰好能供百余人食用,遂從渤??みw徙至此定居,開宗立族,繁衍生息,故而村莊得名:“石油”,寓意深遠,建村莊于渭水之濱,傍山依水而居。村莊東、西兩方各掘一條護村水渠,環(huán)村而流。中部依次建置七大牌坊、七口池塘,民居按一定布局和風格建造,故有“七大牌坊七口塘,中間一個曬谷場”之說。多年之后油竭,而吳氏族人繁衍昌盛,英才輩出,在廣東、福建、江浙等地出仕、經商者不勝枚舉,筑巢引鳳,以圖宗族繁榮,故更名為“石郵”,郵者,取天下暢通之意,沿襲至今,永不更迭。
石郵古儺文化村
石郵村是個有800余年歷史的村落,距縣城西南10余公里。村子山水環(huán)繞、風光秀麗、民俗古樸、文風昌盛。村民主要以水稻、南豐蜜桔、白蓮種植為主。70%左右的人都姓吳。。村莊規(guī)模宏大,巷道縱橫交錯,房屋保存基本完好,尚有儺神廟、太尹公舊址、東西二位祠堂、世沐坊、真君殿、福主殿、師善堂等建筑,另有明清民居46幢,是個難得的文化古村。
石郵“鄉(xiāng)儺”是我國已知現(xiàn)存最古老的儺品種,是南豐古儺的代表,它的儺儀、儺舞、儺面具、儺服、儺樂、儺具都保留較多的原生形態(tài)特征,是中國儺文化的濃縮和典型,依然保存著漢代原有的信仰形態(tài),比周邊省份的儺文化更古老,更粗獷豪放,更具原生形態(tài)特征。
石郵儺文化民俗村最有價值的是它呈現(xiàn)出的漢民族藝術,以及漢民族老百姓原初的生存狀態(tài)和性格。村民謙恭、守道,長相端莊、大氣,同時民風極為淳樸、坦直,堪稱原汁原味的最后漢族。難怪當代作家陳彤、劉春、晉永權在合著的《最后的漢族》一書把石郵村譽為“漢族最后一個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