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容美土司家族文人田九齡與后七子派的交游及影響

2020-11-30 01:52何榮譽(yù)
華中學(xué)術(shù)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王世貞文史詩集

何榮譽(yù)

(湖北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湖北恩施,445000)

明代嘉靖、隆慶、萬歷年間,后七子承前七子之余緒,在文壇再次掀起復(fù)古的高潮。在李攀龍謝世之后,王世貞、吳國倫接而操持文柄,天下士子多歸附之,形成了“不東走太倉,則西走興國”[1]的局面。以王、吳等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成員遍布大江南北、力主復(fù)古的文學(xué)流派,即后七子派。因其影響巨大,甚至引得身處湘鄂川邊界的容美土司家族成員田九齡欣欣向往,主動學(xué)習(xí),從而有力地促進(jìn)了該家族文學(xué)的發(fā)展。

田九齡,字子壽,為湖廣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的第六子,有《田子壽詩集》八卷存世。據(jù)李詩選考證,其生于嘉靖九年重九日,卒于萬歷二十一年后??v觀田氏詩集可以發(fā)現(xiàn),其交游多為名士,除王世貞、吳國倫外,還有汪道昆、徐中行、孫斯億、孫羽候、殷都等,皆為后七子派成員。他們在與田氏的交游過程中,或指點其詩藝,或為之編訂詩集,或為之作序,或贈答酬唱,使得其逐漸向文壇中心靠攏。

本文擬以田九齡與孫斯億、王世貞、吳國倫的交游為中心,結(jié)合其詩歌創(chuàng)作,以探討后七子派對容美土司家族文人的影響,展示該家族文人如何接受主流文學(xué)觀念,進(jìn)而從邊緣趨向中心的發(fā)展路徑。

一、田九齡與孫斯億的師生之誼

孫斯億是田九齡走向主流詩壇的引路人,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指點詩藝,二是引薦名士,三是整理詩集。

孫斯億,字兆孺,號云夢山人,生于嘉靖八年,卒于萬歷十八年。雖然只長田氏1歲,然田氏仍以“云夢師”稱之,足見敬重。嘉靖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田九齡因見忌于長兄容美新任土司田九霄,避居澧水。其入室孫氏,應(yīng)該就在此時。

孫氏乃華容文學(xué)世家,吳國倫以“三代詞名七澤傳”[2]稱之。孫斯億一門四代,文學(xué)皆以復(fù)古為宗,追隨李夢陽、何景明,為七子羽翼。孫斯億祖父繼芳,為正德六年進(jìn)士,與楊慎同榜,歷刑部主事、兵部郎中,至云南提學(xué)副史,與李夢陽、何景明交好,著有《石磯集》。王世貞曾稱:“提學(xué)公為兵部郎,所師友何仲默、崔仲鳧、鄭善夫、薛君采、楊用修,時相過從?!盵3]斯億之父孫宜,“益工古文詞,師事何舍人仲默,晚步李獻(xiàn)吉而頡頏之,世稱洞庭漁人”[4],有《洞庭漁人集》存世。陳文燭評之曰:“文章命意修詞,爾雅不群,有史漢之風(fēng)。至詩律絕,杜甫長歌,在唐初四子間,尤號雄放,莫可窺際。古體多宗梁齊。蓋裒然大家云?!盵5]可見其文宗秦漢、詩法漢魏盛唐,軌步李、何,故王世貞目之以“古人”,且以未能親見其人為憾。斯億之子羽候,字鵬初,在萬歷三年赴京科試,結(jié)識湯顯祖,可惜二人皆名落孫山。直到萬歷十七年才考取進(jìn)士,授翰林庶吉士,歷禮、刑二科給事中,后贈光祿寺少卿,晉贈浙江按察使,著有詩文集《孫羽候集四卷》以及《遂初堂集》。萬歷后期,性靈派興起,在此之際,孫羽候仍有承繼家學(xué)、文學(xué)復(fù)古之意。湯顯祖在《遂初堂詩序》中引孫羽候自述曰:“李、何于斯文,為有起衰振溺功。王元美七子,已開弱宋之路,日已流遁,長此安極?且吾先公四世文林,劑量二公為法已久,不可以失?!盵6]此外,斯億之弟斯傳,字習(xí)孺,亦善文。

不難看出,孫斯億是湖湘地區(qū)后七子派的重要一員。其對田九齡詩歌創(chuàng)作的指導(dǎo)也是本于復(fù)古的。孫氏是如何指導(dǎo)的?這可從田詩中窺探一二。一是探幽訪古以壯懷,如《追憶普賢寺留別云夢師暨諸游》(卷三),就是追憶師生同游古剎。還如《寄君山》(卷四)、《重登岳陽樓望君山》(卷六),皆是游覽岳陽樓、君山之作。二是贈答倡和以練筆,如《赤城別墅歌為云夢師賦》(卷三)、《春興寄湖南友人》(卷七)等。三是評析品鑒以密法。這一點,孫氏在九齡詩序中已言明:“田子壽居澧水,顧刻意為詩。近體絕句,多唐遺音。歌行,實效四子。樂府古詩,悉可造《文選》。每囊示余,予輒評纂久之,子壽益進(jìn)?!盵7]四是借名家或己作以為楷式,如《使至喜讀云夢師詩》《云夢師游自衡岳寄以詣稿奉酬一律》(卷七)、《云夢師書來道歷歷諸名家周旋汴洛復(fù)遇王孫嘉齊申齊歸自嵩岳詩以懷之》(卷六) 等。

在孫斯億的指點下,田九齡的詩歌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最為直觀的就是七言古體詩創(chuàng)作的增加,且整體呈現(xiàn)出豪放的基調(diào),與后期之幽怨迥異。孫斯億善作七古,豪放激蕩,最見性情。他十四歲補(bǔ)弟子員,后竟棄巾服,不事舉業(yè)。好游歷,遍覽名勝,懷古浩歌。如《君山放歌》[8],行云流水,氣勢磅礴。其性正直剛介,遇有不平,則投袂而起,頗有俠氣。其《寄艾和甫西戍湟中》為同鄉(xiāng)好友艾穆因張居正“奪情”案被謫西寧而表示憤憤不平,情深意長。待張居正故后,艾穆巡按四川,孫氏又作《劍門行送艾熙亭使君》,仍為其鳴冤,陳辭慷慨激烈。孫氏詩歌之風(fēng)格,正如王世貞在孫氏《鳴鋏集》序中所言,“讀之若叩金石,又若蒼虬舞而應(yīng)龍嘯者”[9]。徐時進(jìn)在《云夢山人詩集序》中也以“至質(zhì)”評之,曰:“余又謂山人牢騷不平,一觸輒往。……其宕馳閑遠(yuǎn),托以懷貞?!N種而是,則其至質(zhì)之所合?!盵10]田九齡亦能得其師之意,所作《衡廬歌為孫鵬初賦》《衡湘歌送友人尤介夫》《赤城別墅歌為云夢師賦》等皆開合排蕩,詞氣縱橫,有唐人的格調(diào)。詩作前半對山水樓閣描摹生動,而后半缺乏自己情感的貫注,終未能達(dá)到其師之圓融。

除了指導(dǎo)詩藝外,孫氏還將田九齡帶入自己的詩友圈。孫斯億交游廣泛,與文壇巨子吳國倫、王世貞、陳文燭等來往密切。其在陳文燭任淮安知府時(1570年—1574年)便與之結(jié)交。陳氏《報孫兆孺山人書》曾追憶當(dāng)時情景,曰: “往足下南游,結(jié)社淮上時,程孟孺父子、張羽王、沈嘉則、魏季朗咸在和歌之列。此四五子者,皆海內(nèi)才可謂一時之盛?!盵11]陳文燭也曾入社,有作《同張羽王司理沈嘉則孫兆孺魏季朗三文學(xué)飲韓侯祠》《廣陵同孫兆孺舟行兼懷王引瞻翰林成仁卿山人得方字》等。后陳氏集結(jié)《五岳山房詩集》,孫氏為之序。吳國倫《甔甀洞稿》中與孫斯億相關(guān)的作品有《酬孫兆孺》《華容贈孫兆孺山人》《喜孫兆孺過訪》《與兆孺言別》《孫兆孺山人挽歌四首》。孫斯億晚年修華容志,還請吳國倫撰《華容縣城碑》。吳國倫對孫斯億評價頗高,有“華容偏地橫三湘,鼎甲銅鞮耀帝鄉(xiāng)。五十年來稍消歇,精靈卻屬孫家郎”[12]之句。萬歷三年,王世貞以御史中丞撫鎮(zhèn)鄖陽,孫斯億前往拜會,留宿半年有余。王氏有《孫郎行贈云夢山人斯億》《孫兆孺華陽巾歌》《雨后與孫兆孺小坐》《送孫兆孺還華容》《書贈孫山人詩后》諸作,并為孫宜作《洞庭漁人傳》,為孫斯億序《鳴鋏集》。除了上述三子外,他還與岳州平江艾穆交善,詩歌往還頗多。其他如汪道昆、王世懋、徐中行、歐大任、武陵龍德孚、殷都等。

得益于孫斯億的詩友關(guān)系,田九齡能夠更加直接的與名士結(jié)交,并與之唱和切磋[13]。這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也密切了與文壇的聯(lián)系。尤其是與王世貞、吳國倫的接觸,還促進(jìn)了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向。此容后詳述。

孫斯億、孫羽候父子還幫助田九齡刊刻詩集。羽候在序中交代了編選詩集的過程,曰:“辛卯,蒙奔喪,營夢塢,而子壽不遠(yuǎn)千里,慘然端木。已,出其詩,屬刪而錄。蒙以哀慟留簡牘。未卒業(yè),子壽亦溘然先逝。將死,喟然嘆曰:‘千里一士,誰為定吾文者?’屬其子宗鼎,以蒙為請。又?jǐn)?shù)載,宗鼎果以子壽詩來。其古選、近體已削成‘一家言’,而詩始善?!盵14]孫斯億于萬歷四年丙子就已寫好了詩序,后又于萬歷九年專門去信請吳國倫撰序。嗣后,殷都、周紹稷、楊邦憲續(xù)接之。迨孫羽候刊刻完成,已是萬歷二十九年。其時孫斯億、吳國倫、田九齡皆已作古。孫氏父子用逾二十年成就了土家族歷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詩集。

二、王世貞、吳國倫對田九齡后期詩歌轉(zhuǎn)型的指引

如果說孫斯億為田九齡搭建了與主流文壇交流的通道,那么王世貞、吳國倫則指引了詩歌發(fā)展的方向,體現(xiàn)了中心文壇對其的接納。

萬歷二年九月,王世貞到任鄖陽。次年三月,王氏廣邀名士同游武當(dāng),孫斯億赴約。田九齡得知消息,因未能與師同往拜謁而遺憾不已,作《弇州公以鄖鎮(zhèn)游太和山云夢師行且往謁恨不能從》,曰:“仙鳧已度參山鳥,明月猶遺漢浦珠。四海有誰堪和雪,野人何處著巴渝?!盵16]又以“赤幟三千”稱贊王世貞文壇之盛譽(yù)。所幸孫斯億明白弟子心意,將與王氏的唱和詩及王氏詩集寄達(dá),以遂田氏心愿。田九齡收到饋贈,欣喜不已,作《云夢師寄游太和近作兼附弇州公諸刻》道:“寄我昆侖山頂石,開函片片彩云飛?!盵17]萬歷四年,王世貞調(diào)任南京大理寺卿,田氏作《聞弇州公陟南司馬志喜》以示祝賀,于中亦表達(dá)了對王世貞文學(xué)成就的景仰,曰:“詞賦兩都增氣象,卻令班馬愧先賢。”[18]若干年后,田九齡攜侄田宗文共游武當(dāng),途中仍不忘追憶此事,作《武當(dāng)?shù)乐袘洿笾胸m州公云夢師遠(yuǎn)游》(卷四)。田九齡也曾有當(dāng)面向王世貞求教的意愿,抑或順便求得詩序,曾托王氏弟子殷都引薦。據(jù)殷都言:“(田九齡)又欲仆為介紹而見之乎弇州先生第!……夫與王詞輔鬼語一夕,玄理頓勝,而況親見吾弇州者乎!足下詩當(dāng)愈益大進(jìn)?!盵19]據(jù)唐時升《奉政大夫兵部職方司郎中殷公墓志銘》載,殷都于萬歷甲申至己丑年間任夷陵太守[20]。田氏詩集中有《宜都望夷陵懷殷公海岱》《雪中喜張武昌殷夷陵先后書至》等,兩人相交應(yīng)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殷都是否引薦,或以何種方式引薦,現(xiàn)未可知,但是可見田九齡對王世貞的感情與關(guān)注。這種關(guān)注還體現(xiàn)在田九齡對王世貞親近人物的接觸上,如王世貞之弟世懋、弟子魏允中。王世貞去世后,九齡作《奉挽弇州王公》(卷五),仍表達(dá)了未能面見王氏的遺憾。

吳國倫與田九齡的直接接觸要稍晚于王世貞,但對其影響更大。一則是因為兩人同有抗倭的經(jīng)歷。隆慶四年、五年,吳國倫在廣東高州知府任上,曾數(shù)次領(lǐng)兵抵抗倭寇,并取得大捷。其《里麻行》《元日南城樓閱戰(zhàn)二首》《人日寇退》《從軍行》等詩即是對戰(zhàn)斗的實錄。田九齡也曾于嘉靖后期隨父轉(zhuǎn)戰(zhàn)浙江、安徽多年。相似的經(jīng)歷,很自然地拉近了二人的心理距離。在田九齡看來,吳國倫文武兼修,與其自我期待契合。二則是吳國倫為九齡詩集作序。萬歷九年,吳國倫應(yīng)孫斯億之請,為九齡詩集作序。九齡遣使千里,將詩稿送至吳氏府上。吳國倫除撰序外,還有《有感寄田將軍子壽》及自己詩集相贈,這給了田九齡以莫大的鼓舞。田氏有《奉謝吳公川樓惠序暨詩并藏甲巖橋》(卷四)志之。在讀完詩稿后,又作《讀〈藏甲巖稿〉》,并生欣欣向往之志,曰:“虹光華渚動,雪調(diào)郢人偏。此曲高難和,誰將下里傳?”[21]吳國倫離世之后,田九齡作《哭川樓師》(卷五)曰:“海內(nèi)論風(fēng)雅,千金不浪投。曾緣皇甫筆(原注:公為余序鄙集),遂爾拔凡流?!盵22]對其提攜之恩感懷不已,并直接以師稱之。何以為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田九齡雖未入?yún)情T,然實瓣香之。

吳國倫在《田子壽集序》中表達(dá)了兩層意思。一是稱贊其處化外之地而能稱詩于名士之間。其曰:“乃若田氏,處巫黔谿洞間,自高帝定天下,世世內(nèi)附稱蕃臣,何至負(fù)奇如生,裒然拔流俗外,而游諸名人達(dá)士間稱詩,異矣!”[23]容美地方偏遠(yuǎn),山高地阻,交通不便。清康熙年間,無錫文人顧彩自枝江到訪,便行走半月。嚴(yán)首升更是以人跡罕通、雁飛不到形容之。地理條件也限制了該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然而田九齡在孫斯億的指點下,不落凡俗,以詩稱之于人,打破了吳氏固有之印象。

另一個則是發(fā)掘其志,肯定其抒發(fā)性情的創(chuàng)作方向。曰:“予觀生之為詩,蓋有感于抱藝不得自試。又海內(nèi)晏然,無所用其武,日佔佔喋喋與被毛控弦之士出沒茅菁間,無豪也。乃慕三閭之牢愁,漱鬻熊氏之余潤,而發(fā)之詩,以自舒其感慨激昂之氣?!盵24]這一點與孫斯億序不同。吳序中說:“兆孺獨隱括其詩,而不言其志,宜生不盡信哉!”[25]孫氏所教不能讓九齡盡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教九齡言志,而側(cè)重如何復(fù)古。吳國倫不談復(fù)古之格調(diào),而充分肯定田氏詩歌的抒情性,不僅認(rèn)同其藝術(shù)感染力,更為重要的是,還肯定了其創(chuàng)作方向。吳國倫還揭示了田九齡詩歌慷慨激昂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受到《楚辭》的影響。無獨有偶,他在為楚人胥季明《七澤吟稿》所作序中也有類似的表達(dá),曰:“予讀《楚辭》,而知楚之人善怨,其天性哉。怨而不怒,非獨《離騷》《歌》《辯》爾。”[26]由此亦可見吳國倫有張揚(yáng)楚風(fēng)之意。其次就是懷才求進(jìn)無門而又不甘隱淪山野的矛盾。吳國倫在《有感寄田將軍子壽》中也表達(dá)了相同的意思,一方面贊揚(yáng)了田氏抗倭之功,另一方面又同情其現(xiàn)實處境。詩曰:“老去懷人歲易流,把詩聊擬接塵游。揮毫大澤爭奇氣,建鼓三苗讋遠(yuǎn)猷。每飯不忘天下計,偏安寧解至尊憂。只今拊髀思良將,那得田單老故丘?!盵27]田氏也正因這種郁郁不得志的狀態(tài),其詩形成了情感激烈且多怨的特點。

吳國倫此論體現(xiàn)出了晚年詩學(xué)觀念向性靈的轉(zhuǎn)向,對田九齡后期的創(chuàng)作有著積極的引導(dǎo)作用。吳國倫在《陶長公寓黃集序》中曾言:“抒性靈而成仙籟。”[28]又在《王屋山人稿序》中曰:“其詩能抒性靈,真情致?!盵29]這樣的論調(diào)幾乎與公安派無異。可見,吳國倫注重真情實感的抒發(fā),并將其視為評價詩歌藝術(shù)水準(zhǔn)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不僅如此,他還強(qiáng)調(diào)詩人的主體地位,十分重視詩人個性的表達(dá)。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視詩人才情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他在《李尚書集序》中曰:“宏襟宇而發(fā)其才情?!盵30]二是肯定求“奇”。在《東岱詩序》中,他肯定了陳文燭的詩歌兼有雅、奇的特點,并以為這與“天門云網(wǎng)與秦松漢柏諸異跡,日蕩于胸而寓于目”[31]有關(guān),即詩人受到現(xiàn)實的自然環(huán)境的熏陶。這一點與王世貞后期的詩學(xué)趨向是一致的。王世貞晚年試圖協(xié)調(diào)“格調(diào)”與“情”的關(guān)系,并強(qiáng)調(diào)真性情的主體地位,因情而立格。他在《陳子吉詩選序》中強(qiáng)調(diào)格調(diào)聲響應(yīng)該本于情感,換言之,他把抒發(fā)真性情放在了格調(diào)之前,把情感要素放在了詩歌形式之前。他甚至直接提出“詩以陶寫性靈,抒紀(jì)志事而已”[32]的觀點。這是擬古派對自身過分追求從詩歌外在形式復(fù)古的反省。

吳、王二人在晚期對擬古觀念的修正,雖未能扭轉(zhuǎn)復(fù)古派之頹勢,卻推動了詩學(xué)走向性靈的進(jìn)程。而田九齡傾慕二人才學(xué),心向主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亦能踐行二人之詩學(xué)觀念。加之其因身世遭遇,心有不平,不得不發(fā),正如孫羽候在田氏詩集序中所言,其懷才自放,亦有不得已之心。兩種因素綜合作用,故能使之從擬古中掙脫出來,能與吳、王二人暗合。田氏之詩情歸怨雅,也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三、田九齡對后七子派詩學(xué)觀念的接受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變

田九齡緊跟后七子派的步伐,其詩歌創(chuàng)作前后也有明顯的差異,前期重擬古,后期重言志,且形成了慷慨激昂而多怨的風(fēng)格。在詩歌技法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過分追求形似古人的束縛,而講究自己性情之抒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轉(zhuǎn)變雖與自己的身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但更不應(yīng)忽視后七子派對其的影響。他因家族內(nèi)部矛盾而遠(yuǎn)走他鄉(xiāng),郁郁寡歡,然他鄉(xiāng)之文明又為其打開了一片更大的天地,讓其有機(jī)會深入接觸主流文學(xué)。尤其是在得到了王世貞與吳國倫的指點以后,更堅定了創(chuàng)作轉(zhuǎn)型的決心。

田九齡早年深受擬古觀念的影響,作詩以漢魏盛唐為宗,且多模仿之作。嘉靖三十四、三十五年前后,其又隨父奉調(diào)入浙,抗倭多年,創(chuàng)作了眾多軍旅題材的詩歌。此間,他意氣風(fēng)發(fā),壯懷激烈,文思亦豪放。五律《自定海泛戰(zhàn)艦滄溟作》(卷四),能呈現(xiàn)出明朝水軍的氣勢和軍威。七律懷古《謁岳武穆廟》《于少保祠》(卷六),激蕩忠國之思、立功之懷。樂府、五古多征旅、閨怨,雖有俠氣,然擬跡頗重。他還善于化用唐人詩句。李白、王昌齡、王翰等人的名篇都是他模仿的對象。如《涼州曲》(卷三)“縱令醉臥沙場月,無那關(guān)山萬里秋”,便化自王翰《涼州詞》和王昌齡《從軍行》。對于田氏之?dāng)M古,殷都曾言:“子壽長在絕域,生而貴倨,同業(yè)無徒,藏書不備于挽近,而匠心矢筆,俱一一與古人合?!盵33]殷都一方面以為田氏因容美偏僻,家中藏書以古書為主,且無人切磋,更無人指點,自然也只能向古人學(xué)習(xí);另一方面又肯定其刻苦善學(xué),且學(xué)習(xí)成效頗佳,詩猶同古人。如卷一之《美女篇》《白馬篇》《燕歌行》等模仿曹植之作,再如卷二之《擬古十九首》,聲調(diào)句法,皆似古人。

之后,田九齡在孫、王、吳等人的熏染下,詩學(xué)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田九齡雖沒有詩論留世,但只言片語中仍能窺見其對詩歌的理解,歸而言之有三點。第一,追求“雅”的品格。田九齡視吳國倫、王世貞、孫斯億等人的作品為大雅,是自己學(xué)習(xí)的對象。孫斯億等人在田氏集序中也以“雅”評騭之。田九齡一向視詩歌為陽春白雪,是能讓人超凡脫俗的?!佰枵{(diào)白雪”[34],“不須更倡陽春曲”[35],“郢中誰復(fù)調(diào)春雪”[36],等等,都表達(dá)了這層意思。因此,他以為詩歌不僅格調(diào)要高,體式要正,用詞也要雅。如何能做到雅,那就是學(xué)習(xí)古人。這一點與吳國倫的觀點是比較接近的。吳氏在《胡祭酒詩序》中曾論及“雅”對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并以此批評了當(dāng)時行文之“三疾”。所謂“三疾”?曰:“師心者非往古而捐體裁;負(fù)奇者縱才情而蔑禮法;論道講業(yè)者則又譏薄藝文, 以為無當(dāng)于世?!盵37]他以為這“三疾”都是由不學(xué)古造成的。不講體裁則無規(guī)矩;蔑視禮法則華而不實,骫骳曼衍;輕視文章,乃是因不懂文章之用。若如此行文,皆為不雅。第二,學(xué)習(xí)古人貴在得其神、意,形神兼?zhèn)洹L锞琵g在《贈徐畫工和劉山人韻》中曾言:“虎頭傳神稱最工,貌成妙在阿堵中。我看徐生得遺法,意匠慘澹凌鴻蒙。酒酣開縑橫拓筆,工意工似無一失。隱微更覺入天機(jī),世間畫史疇能匹。吁噫苦思在移神,骨象由來返失真。古來英雄非物色,按圖往往求埃塵?!盵38]此詩雖是論畫,但仍可見他對模仿的態(tài)度。畫何以為工?傳神、傳意方能入妙,而求似、求象反而失真。推衍至詩,學(xué)習(xí)古人,也應(yīng)以傳神達(dá)意為準(zhǔn)的,若只于聲氣字句求似,反倒失格。第三,詩可自娛。其在《五峰晚眺懷楚蜀社中兄弟》中曰:“何物娛生可自豪?”[39]此句“何物”乃指詩歌。詩乃雅事,故能自豪。詩有意趣,故能自娛。從田九齡對于詩歌零碎的表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與吳、王二人后期的詩學(xué)觀念比較接近,并從擬古追求形似中掙脫出來,為其詩歌創(chuàng)作轉(zhuǎn)型創(chuàng)造了可能。

田九齡雖沒有留下關(guān)于性情的文字,但從創(chuàng)作來看,他中晚年的詩歌張揚(yáng)情感,走上了追求抒發(fā)真性情的道路。他將身世之感寓于詩中,有著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chǔ),故而情真意切。

一是為自己鳴冤。田九齡青年時期在外求學(xué)歸來,本想一展抱負(fù)。不想長兄田九霄接任司主后,他卻因才名見忌,不得不避世隱居,流寓他鄉(xiāng)。其在《獨立》中曰:“獨立蒼茫野,江山欲暮時。自憐投壁誤,應(yīng)得盜金疑。江海思行跡,孤舟何所之。此心清更赤,空自白云知?!盵40]此詩借景起興,直白地表明心跡。自己重視兄弟之情,并無意權(quán)柄之爭斗。但是仍不能為人理解而被迫背井離鄉(xiāng),將來何去何從,倍感迷惘。其云夢師于詩序中也曾為之鳴曲,認(rèn)為其襄事父昆、淬礪忠孝。楊邦賢亦以為其無所藏垢納污,自不會潰亂闕里。

二是表達(dá)懷才不遇與憂讒畏譏之感。在山居期間,他因無知音,內(nèi)心之苦楚無處訴說?!蔼毩衷姴菰?何處和求羊?!盵41]“長嘯黃塵外,相知獨野鷗?!盵42]他也因此生怨。在《月夕志感》中,他直抒胸臆,將自己懷才不遇、走投無路的無奈與怨憤表露無遺,曰:“世自知予少,都緣與世違。何門堪擊鋏,是處足餐薇。誰辯龍真似,空談馬是非。案頭寒色甚,珠月共光輝?!盵43]于是,他感慨人世之艱險,世事之無常。在《晨起志感》(卷三)中,他以鳳凰、寶玉自況,借助烏鴉之口,道明心聲:烏鴉形丑聲刺,然能保身,而鳳凰文采足以炫世,然現(xiàn)世則吉兇難卜;則又如寶玉不能現(xiàn)世,一出則遭猜疑。這都表現(xiàn)出了田氏對人世艱險的畏懼。

三是表達(dá)追求內(nèi)心超脫而不得的糾葛。田氏為求得內(nèi)心的平靜,縱情于山水,求脫于釋道,結(jié)交了不少隱士、道士、僧人,如慧光老禪、茍道姑、孔道士、太空禪師等等?!肚镆棺砼d》,于似醉似醒之間,求仙訪道,“采秀餐霞任歲寒”[44]?!兜翘徒^頂作五游歌》乃晚年登武當(dāng)所作,不敘武當(dāng)勝景,而將道觀寫得仙氣騰騰,生發(fā)求道之志,“朅來餐露餌玉此山旁,反覆滄桑渾不覺”[45]。但是這些努力都只能解一時之憂,而無法使之真正釋懷。詩人雖已隱居,但是依舊無法放下對凡塵的眷戀,以詩自況,等待良機(jī)。他依然關(guān)注著現(xiàn)實社會,期望能有所作為?!暗絹碚氨税?寧現(xiàn)宰官身?!盵46]“行藏君莫笑,抱玉豈終貧?!盵47]類似的詩句不絕如縷。然而,漫長的等待,只換來兩鬢白發(fā),貧困潦倒,身無所依,雖心有不甘,然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無可奈何之際,只能感慨歲月蹉跎,將一腔悲憤付與明月。吟誦出“滄浪洲上月,身世兩悠悠”[48],“浮云欲改千山色,蓬鬢先驚一葉秋”[49]的詩句。

四是自然山水給自己的心靈慰藉。其偶爾也能超脫世外,享受野居之樂。寫景清新自然,意趣盎然?!耙律雅c巾舄,片片瀉煙霞?!盵50]“移來云是蓋,草就雪為詞?!盵51]“谷寫詩中畫,山鳴橘里棋?!盵52]又如《春初登高》曰:“水流天地色,云變古今臺。林外巴山盡,窗中郢樹回。”[53]思貫古今,以動寫靜,境界開闊。自然山水讓其心靈得以純凈,讓其飄零之感得以依托,當(dāng)回到故土?xí)r,竟生出“灼灼青春孟,紛華悔出關(guān)”[54]之感。當(dāng)其陶醉其中時,亦能短暫忘卻人世之心酸:“空余丹皂癖,未省出人寰?!盵55]“紫書行處讀,頓覺世情疏?!盵56]

由上可見,田九齡雖然早年詩歌中有明顯的擬古痕跡,但是在其中晚年卜居之時,詩歌面貌發(fā)生了變化。無論是詩歌的表達(dá)方式,還是語氣聲調(diào),抑或詩歌之意象,皆能脫離復(fù)古之窠臼。其言身世之感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心靈的掙扎,且多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直質(zhì)曉暢。較擬古派而言,其詩更貼近現(xiàn)實,更有生活氣息,更具藝術(shù)感染力。其詩風(fēng)的轉(zhuǎn)變?yōu)槿f歷年間的詩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空氣。

結(jié)語

田九齡與后七子派交游在土家族文學(xué)史上意義深遠(yuǎn),對容美土司家族文學(xué)的影響尤巨。田九齡主動向文壇名士學(xué)習(xí),積極向中心靠攏,追求詩歌新變,并被主流所接納,為家族其他成員樹立了榜樣。這種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深深印刻在容美土司家族的身上。自此,容美土司文學(xué)始終能緊跟主流。不僅如此,田九齡的這段交游還提升了其家族文學(xué)的知名度。明清易代之際,一大批文人到此避居,如文安之、嚴(yán)首升、黃中含、毛壽登、毛羽健等??滴跄觊g,又有蔣玉淵、顧彩等江南文人來游,他們相互切磋,從而創(chuàng)造了容美土司家族文學(xué)發(fā)展的又一個高峰。

注釋:

[1]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7939頁。

[2] (明)吳國倫:《孫兆孺山人挽歌四首》之一,《甔甀洞稿續(xù)稿》詩部卷十二,《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554頁。

[3] (明)王世貞:《洞庭漁人傳》,《弇州四部稿》卷八十,明萬歷刻本。

[4] (明)陸可教:《云夢山人孫兆孺墓志銘》,《陸學(xué)士先生遺稿》 卷十二,《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6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56頁。

[5] (明)陳文燭:《洞庭漁人傳》,《二酉園文集》卷十,《四庫存目叢刊》集部第139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46頁。

[6] (明)湯顯祖:《孫鵬初遂初堂集序》,徐朔方,等校箋:《湯顯祖集》卷三十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060頁。

[7] (明)孫斯億:《田子壽詩集序》,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9頁。

[8] 何榮譽(yù):《明代文人孫斯億詩文輯佚》,《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2017年第4期,第38~39頁。

[9] (明)王世貞:《鳴鋏集小序》,《弇州四部稿》卷七十,明萬歷刻本。

[10] (明)徐時進(jìn):《云夢山人詩集序》,《啜默亭文集》卷三,《明別集叢刊》第5輯第61冊,合肥:黃山書社,2015年,第540頁。

[11] (明)陳文燭:《報孫兆孺山人書》,《二酉園尺牘選》卷十二,沈乃文主編《明別集叢刊》第三輯第92冊,合肥:黃山書社,2015年,第364~365頁。

[12] (明)吳國倫:《華容贈孫兆孺山人》,《甔甀洞稿》卷八,《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2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594頁。

[13] 《田子壽詩集》中關(guān)涉龍德孚的有《題洞湘丈青紫山堂》《春日眺洞湘丈對湘樓》卷五,涉徐中行的有《華容吊先師右川徐先生》卷六,然田氏與之交往情況待考,及汪道昆《奉汪司馬南溟公》卷六。

[14] (明)孫羽候:《田子壽詩集序》,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5頁。

[15] (明)田九齡:《哭云夢師三首》,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82頁。

[16] (明)田九齡:《弇州公以鄖鎮(zhèn)游太和山云夢師行且往謁恨不能從》,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66頁。

[17] (明)田九齡:《云夢師寄游太和近作兼附弇州公諸刻》,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325頁。

[18] (明)田九齡:《聞弇州公陟南司馬志喜》,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325頁。

[19] (明)殷都:《田子壽詩集序》,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3頁。

[20] (明)唐時升:《奉政大夫兵部職方司郎中殷公墓志銘》,張建華、陶繼明編:《嘉定碑刻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783頁。

[21] (明)田九齡:《讀〈藏甲巖稿〉》,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49頁。

[22] (明)田九齡:《哭川樓師》,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85頁。

[23] (明)吳國倫:《田子壽集序》,《甔甀洞稿》卷四十七,《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26頁。

[24] (明)吳國倫:《田子壽集序》,《甔甀洞稿》卷四十七,《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26頁。

[25] (明)吳國倫:《田子壽集序》,《甔甀洞稿》卷四十七,《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26頁。

[26] (明)吳國倫:《七澤吟稿序》,《甔甀洞稿》卷三十九,《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81頁。

[27] (明)吳國倫:《有感寄田將軍子壽》,《甔甀洞稿續(xù)稿》詩部卷十一,《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538頁。

[28] (明)吳國倫:《陶長公寓黃集序》,《甔甀洞稿續(xù)稿》文部卷九,《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645頁。

[29] (明)吳國倫:《王屋山人稿序》,《甔甀洞稿續(xù)稿》文部卷六,《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609頁。

[30] (明)吳國倫:《李尚書集序》,《甔甀洞稿》卷三十九,《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78頁。

[31] (明)吳國倫:《東岱詩序》,《甔甀洞稿》卷四十二,《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276頁。

[32] (明)王世貞著,陸潔棟、周明初批注:《藝苑卮言》,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第15頁。

[33] (明)殷都:《田子壽詩集序》,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3頁。

[34] (明)田九齡:《秋興》,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91頁。

[35] (明)田九齡:《子?xùn)|過訪草堂賦贈》,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37頁。

[36] (明)田九齡:《華容哭云夢師》,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七,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91頁。

[37] (明)吳國倫:《胡祭酒詩序》,《甔甀洞稿》卷三十九,《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123冊,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176頁。

[38] (明)田九齡:《贈徐畫工和劉山人韻》,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三,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75頁。

[39] (明)田九齡:《五峰晚眺懷楚蜀社中兄弟》,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241頁。

[40] (明)田九齡:《獨立》,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70頁。

[41] (明)田九齡:《秋日山居十首》其五,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57頁。

[42] (明)田九齡:《秋日山居十首》其五,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58頁。

[43] (明)田九齡:《月夕志感》,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67頁。

[44] (明)田九齡:《秋夜醉興》,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三,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76頁。

[45] (明)田九齡:《登太和絕頂作五游歌》,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三,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79頁。

[46] (明)田九齡:《客宜都資福寺空上人為談諸名公往來留宿不次》,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77頁。

[47] (明)田九齡:《人日寄所親》,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49頁。

[48] (明)田九齡:《秋色》其一,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92頁。

[49] (明)田九齡:《秋夜登樓漫興》,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92頁。

[50] (明)田九齡:《春游》,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07頁。

[51] (明)田九齡:《雪霽散步》,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12頁。

[52] (明)田九齡:《五峰山莊》,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15頁。

[53] (明)田九齡:《春初登高》,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五,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52頁。

[54] (明)田九齡:《歸紫芝亭二首》其一,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19頁。

[55] (明)田九齡:《歸紫芝亭二首》其一,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19頁。

[56] (明)田九齡:《新構(gòu)茶墅》,貝錦三夫校注:《田子壽詩集校注》卷四,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第121頁。

猜你喜歡
王世貞文史詩集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詩集精選
挑拔平硬,方勁古拙—從王世貞管窺明代隸書的審美觀念
詩集精選
詩集精選
窺秘明代王世貞的書畫鑒藏世界
詩集精選
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