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琪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1331
光緒壬午癸未間,刑部尚書薛允升要求刑部各司就當前婦女應否實發(fā)的眾多條例發(fā)表各自的想法并提出修改建議,隨后親自對這些建議的可采與不足之處進行評論。沈家本便將這本薛允升撰寫,其他官員編輯的《匯說》進行校對,針對每一條律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添加此書遺漏的相關律文,于1884年完成了初次考訂。其后沈家本奉命主持修訂法律,再次補充編輯該《匯說》,并根據當時舊法革新成果,更新匯說內容,最終于1907年校對出刊。
目前學界針對《匯說》的研究非常少,僅在討論清代流放制度時有所涉及,而對文本內容的研究,尤其是從兩位法律大家對律例評述的角度,更是鮮有論及。雖然有學者談論薛公和沈公對婦女實發(fā)律例的評述,[2]但其內容主要體現薛允升法律思想對沈家本產生的影響,并未真正論述兩位評論律例的可借鑒之處。本文即從《匯說》的內容出發(fā),總結薛公和沈公評析律例的共同特點及出彩之處。
不論是薛公還是沈公,在評析婦女實發(fā)律例時,均大量采用梳理律文歷史源流和演變的方法,來考察律文之意以評判其合理性。例如在評析“婦女犯系積匪并窩留盜犯多名及屢次行兇訛詐應外遣者,實發(fā)駐防,給官兵為奴。(名例· 工樂戶及婦人犯罪)”時,薛公陳述同治三年時,實發(fā)駐防為奴的處罰過于嚴厲。同治七年則略為變通,軍流以上者,仍準收贖,罪應擬外者,方行實發(fā)。處罰由重改輕,罪重才予實發(fā),這是定例的苦心。沈公也有相同的闡述,并補充說同治七年加外遣一層,是由重改輕后為廣泛適用所做的補救之法。通過梳理淵源,也論證了其他官員在說帖中指責無外遣專條的錯誤之處。
同時,通過考究律例來源也有助于對律文存廢進行評析。婦女毆差哄堂罪至軍流以上、姑謀殺子媳情節(jié)兇殘,此兩條說帖多建議改為監(jiān)禁,但薛公認為這兩條均是奉特旨即道光三年諭旨,而從嚴實發(fā),說帖建議改為監(jiān)禁,顯然沒有考究其來源,違背特旨之意。另有“八旗兵丁因管教將本管官戳死者,妻發(fā)遣黑龍江。(斗毆· 毆制使及本管長官)”沈公特意加述:“此雍正三年因眾佛保之案奉旨議定者,乃特別辦法。”
沈公在評析“糾眾行劫獄囚拒殺官弁,將為首及為從殺官之犯依謀反大逆律,親屬緣坐。(賊盜· 截囚)”時,意有變通此條例,特意闡述:“此例定于雍正年間,乃一時之峻法?!辈⒋伺c反逆罪對比,認為如果未戕官者,性質并非如此嚴重,不應一并照此辦理。因此梳理律文的來龍去脈,往往是評析的基礎,一方面了解當時訂立條文的原意,另一方面可以對當前律例的存廢、變通提供論證前提。
探求律文本意,乃知律文如何適用,才明律文當何變通。薛公和沈公在評析律文時十分注重對律文原意的分析,通過對適用對象的討論,對律文詞句的分析來為具體適用提供指引,為律文更改、廢除提供建議。
“旗下家奴酗酒行兇,經本主送部發(fā)遣之犯,妻室子女俱一體發(fā)遣,給兵丁為奴。(名例· 流囚家屬)”中,說帖認為是本犯發(fā)遣,妻女另賞人為奴。薛公認為這是錯誤的解釋,本條所指的是家口一體發(fā)遣,并無分離,且該條是契買及世代為家奴,妻女也應為家奴,所以一體發(fā)遣。沈公也補充,此條屬于僉妻之例,應按律變通。通過明確處罰原因,來考慮改革措施,因該條屬于僉妻制度,所以修改時可以依例刪除。
“殺一家非死罪三、四命以上者,妻女發(fā)附近充軍地方安置。(人命· 殺一家三人)”關于“妻女發(fā)附近充軍地方安置”,薛公表示這確實是實發(fā)沒有異議,但是充軍別處沒有提到過。沈公則細評,“充軍地方安置”并不是實際充軍,“附近”有二千里范圍,“安置”實際和流刑相同,律例改名“充軍地方”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這是仔細分析律文處罰方式,可知充軍地方的律文規(guī)定并不合理,因此其后上奏將其刪除。
京城奸媒有犯誘奸、誘拐罪,該文雖是誘奸誘拐之罪,但適用主體確有特指。因為實踐中尋常誘拐之犯并不照此辦理,此處實發(fā)駐防為奴,刑罰較重,是專為處罰積慣怙惡、以從事該業(yè)為生的奸媒。這是分析律文的適用對象,來說明律文適用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又表明不可直接認為此條規(guī)定太重而肆意更改。
“罪名之參差如諸作所議,第例中如此者甚多,非大修不能畫一。”薛公在評析“父母縱容通奸,因奸情敗露愧迫自盡者,婦女發(fā)駐防,給官兵為奴。(人命· 威逼人致死)”一條時,明確表示奸盜同屬重罪,因盜致使父母自盡的,已經改為監(jiān)禁,但此條仍然規(guī)定實發(fā);男女應當平等接受處罰,但是子孫致使父母自盡的,現在改為充軍,但此條卻對女性要求實發(fā)。顯然無論是從犯罪性質,還是從處罰對象上,都存在對婦女較重的不公平處罰。基于此,可以看出律文存在沖突,不合法理之處眾多,薛公感嘆道:“即如毆差哄堂、謀殺子婦,男子并不為奴之文,婦女均實發(fā)駐防,其理文又安在也。”
因此薛公和沈公在給出律例修改意見時,有眾多追求律例統(tǒng)一的評述,最典型的便是關于反逆案相關條文的修改?!胺茨姘竷染壸鴭D女發(fā)各省駐防,給官員兵丁為奴。(賊盜· 謀反大逆)”一條中,沈公介紹反逆案原是給付功臣之家為奴,道光十三年改發(fā)駐防,十四年纂入例內,應以此條為基礎對相關條文全部統(tǒng)一修改?!胺茨婢壸o功臣為奴人犯,伊主呈明不能養(yǎng)贍者,改發(fā)各省駐防為奴。(賊盜· 謀反大逆)”因全部改發(fā)駐防,此條則屬于贅文,應當刪除?!爸\叛者,妻妾女給功臣之家奴。(賊盜· 謀叛)”謀叛與反逆屬于同一性質犯罪,因此均為改發(fā)駐防。至于大陸奸民和臺灣奸民私行煎挖硝磺,沈公認為此二條類同謀叛,也應當實發(fā)駐防為奴?!八借T紅衣等大小炮位及擡槍者,不論官員軍民人等及鑄造匠役,妻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軍政· 私藏應禁軍器)”是沈公補充的實發(fā)例文,私造軍器同屬反逆,也應當一同更改。在本冊匯說的眾多條文評析中,這六條的修改建議呈現出同一特點,都是基于其性質,將“給付功臣之家為奴”改為“駐防為奴”,都是追求律文整體的統(tǒng)一。
在評析律文時,薛公和沈公專注于條例實際應用情況,泛觀整書,文中多次出現“久不行矣”、“此例雖行而照此辦理者甚少”等語句,即從實際運用的角度考察律文。
本書中結合實踐的評析非常多,例如“寺觀庵院私自創(chuàng)建,增置尼僧女冠,入官為奴。(戶役· 私創(chuàng)庵院及私度僧道)”一條,沈公言道:“此律文乃明之舊,然未聞有行之者,同虛設矣,似不若勒令還俗歸宗?!贝宋氖歉鶕嶋H提出律文修改建議。再如沈公針對八旗兵丁沖突儀仗者一條,有如此評論:“京旗之貧困無聊者,往往故意犯此,希冀同眷屬一齊發(fā)遣,可以在外謀生,八旗生計之艱難如此?!边@里是根據實踐,考察犯罪發(fā)生原因。
通過實際案例也可以為律文適用提供借鑒。沈公討論婦女應否按律收贖時表示,雖然目前暫無明文規(guī)定,僅有妾過失殺正妻徒罪準收贖的例文,但是結合道光十二年河南李王氏過失傷夫之父的案例,該案量為變通準其收贖,因此建議對此類案件,結合具體情況酌量辦理。
律例評析,于當代而言就是對法律條文的評論與解釋,這是法律人每日必須面對和學習的問題,在薛公和沈公的評述中,我們仍能看見在現代法律世界中熠熠生輝的方法與道理。了解法律條文的產生淵源,梳理法律條文的歷史變化是我們評析法律的前提;明確律文原意可以解釋為現代法律解釋的文義解釋、目的解釋等;律例統(tǒng)一不僅是古代律例的追求,也是當代眾多法律條文修改和完善的目標;結合實踐考察律文,從法律實踐出發(fā),學習法條適用及修訂法律是最為重要的研究方法。古今法制雖不同,古今法律人的思考卻可相通,本文旨在通過剖析總結《匯說》中兩位法學大家的評析特點,管窺歷史,探知當時法律人的研究方法,以期古為今用,為現代法律人研習法律制度提供反思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