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武林
愛養(yǎng)花的人,都帶著一點花癡之氣。愛讀書的人,都帶著一點書生之氣。愛的痕跡,總是會在所愛的事物面前暴露無遺。離開了特定的環(huán)境,他們和一般人并無二致。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可以找一個詞來代替:圈子。這是共同志趣、共同愛好交流的特定環(huán)境。
在我們社區(qū),愛養(yǎng)花的人真不少。我們社區(qū)綠化環(huán)境之美,幾乎有一半功勞是歸那些愛養(yǎng)花的居民的。他們費力、費時、費錢,有的投資好幾萬元來裝扮社區(qū)的綠化帶。那些愛養(yǎng)花的人,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且,老年人居多。我們常常是你到我家窗前看看,我到你家窗前看看,觀賞對方所養(yǎng)的花卉,交流交流經(jīng)驗,或者饋贈對方一些可以移植的花卉或種子。
每個人的愛好都不盡相同。我的鄰居大哥喜歡竹子,種了一片竹子。有個退休的教授喜歡種植梅花,他管他的園子(其實都是綠化帶)叫梅園。一位退伍軍人,則喜歡養(yǎng)百合。教授在那些梅樹上掛了植物園里才有的介紹牌,標明了名稱、產(chǎn)地、植物科屬。而我的左鄰右舍,則把我種的一片地方叫百草園。月季是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種的。那位退伍軍人很有探索精神,居然把南方的一種百合移植成功了。他豎起一塊大牌子,歡迎大家都來觀賞。他養(yǎng)的百合越來越壯碩、嬌艷,有一株上居然盛開了十三朵百合花。不料,他的百合在一個夜晚被人偷走了。
愛養(yǎng)花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這種喜好,大約與花的品質(zhì)有關,或者和自己的審美有關,有時候還沒什么理由。有一個大姐,把像野草一樣的二月蘭,養(yǎng)得像油菜花一樣繁茂。還有一個大哥,只種了幾株油菜花。我們相互尊重對方的愛好,也能從中看到別人種的花的獨特之美。
也許,種花和讀書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吧。
如果把每一本書都比作一種花的話,并無不妥。有人愛讀文學書,有人愛讀自然科學書,還有人愛讀歷史書。有人喜歡博覽群書,有人喜歡精讀某個作家的書。在我看來,都是好的。我最反感那種自認為自己讀的是好書而別人讀的卻是爛書的人。閱讀猶如種花一樣,完全是私人化的,悅己,何必苛求別人非得喜歡自己讀的書呢?
非名著不讀,只喜歡一個作家的書,并不顯得自己比別人高明多少,僅僅是個人喜好而已。牡丹有牡丹的大氣,蘭花有蘭花的嬌貴,鳳仙花也有自己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