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怡
摘要:針對STEAM教育在小學的開展現(xiàn)狀及其與小學科學課程結合的可能性進行分析與思考,充分思考學生的個性,力爭設計出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的STEAM課程。通過對近期設計的STEAM課程案例的反思與研究,結合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提出STEAM理念與科學融合滲透的授課思路,力爭在保持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特性的同時實現(xiàn)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讓學生熱愛科學、主動探究。
關鍵詞:STEAM;教育改革;小學科學
一、STEAM與小學科學的兼容性
(一)小學科學的特點
小學科學課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學生通過課堂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從而在探究中學習到一些相關的基本科學知識;通過對簡單事物或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調查、比較等過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正確的科學探究意識。
第二,它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主張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科學探究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思考其成因,探究其道理,運用其原理,通過親身經(jīng)歷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積累科學知識。
第三,它是一門多領域的綜合性課程。這是小學科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小學科學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它包括了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及技術與工程四個不同領域的相關基礎知識。前三者注重理論,最后一個注重實踐,同時也強調了四個領域之間的融合滲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四,它是一門變化的、多樣化的課程。其一,它的教學模式是多樣化的。從觀察到探究,從實物到模型,從合作到競技……科學課堂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開放的、多元的、千奇百怪的。其二,它的教學地點也是多樣化的。科學的教授地點不必僅限于科學教室,它可以在校園里,也可以在公園里,甚至是在家里……科學源于生活,因此也就無處不在。其三,它的教學內容是多樣化的。小學科學課程完全沒有必要為書本所局限,你看到的所有事物、觀察到的所有現(xiàn)象都是科學。
(二)STEAM與小學科學相結合的可能性與現(xiàn)實意義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萌芽的階段,也是一個人的好奇心最旺盛的階段,同時也是一個人接受系統(tǒng)性教育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奠定了學生一生學習的基調。在小學各門學科之中,科學這門課程的理念最貼近STEAM的教育概念。
首先,科學課程的內容是綜合的,從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到技術與工程的知識應有盡有??茖W本身涵蓋的知識領域就和STEAM課程的重合度較高。同時,小學科學教師的知識面也十分豐富,這使得小學科學教師更容易適應STEAM課程教師的角色。唯一不同的是,小學科學課本將其知識按照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分開編排,即一個單元專門講授一個領域的內容,這是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的編排方式。但是,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我們完全可以打破單元的限制將課時重組,這就使得科學課程與STEAM課程融合的可行性大大提高了。
其次,STEAM課程提倡動手實踐與親身體驗??茖W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起親身體驗,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種教學材料。說到教學材料的豐富程度,科學課的各種資源可以說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茖W課程的實驗材料本就五花八門,再加上學?;旧隙加袑iT的科學教室——如此充足完備的硬件資源,輔以STEAM的教育理念,實在是如虎添翼。
再次,兩者都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及好奇心。在這一點上,兩者的理念可以說是一致的:都立志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
由此看來,小學科學可以說是目前最容易和STEAM滲透融合的學科,同時也是最有必要進行這一融合的學科??茖W教材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基礎,STEAM概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學生完全可以達到1+1>2的學習效果。
(三)在小學開展STEAM教學是必然趨勢
小學生的年齡通常在7~12周歲,他們經(jīng)歷了懵懂的幼兒時期,正在穩(wěn)步邁入一個身心日漸成熟的階段。不同于身體發(fā)展,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比較復雜:在注意力方面,小學生的注意力由不穩(wěn)定、不集中向著穩(wěn)定、集中、持久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用適當?shù)拇碳肀3謱W生對于課堂的注意力;在思維方面,小學生主要以具象思維為主,到了高年級,其抽象思維才逐漸發(fā)展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更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化虛為實。
面對新知識,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烈,有著旺盛的求知欲,但是其無法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師需要想方設法地維持他們的注意力,以保持他們的好奇心。
鑒于小學生的種種學齡特點,我認為在小學階段推廣STEAM勢在必行,這是時代的選擇。
二、小學科學與STEAM融合教學的嘗試與思考
(一)“水鄉(xiāng)漁船”——STEAM系列課程的摸索
STEAM探索課程的基本模式就是在某一節(jié)課中融入其他學科方面的內容。這么做雖然穩(wěn)妥,但其課堂精華也只是如煙花般一閃即逝,并不能在學生的心中留下太多的色彩。但是,“水鄉(xiāng)漁船”這個系列課程有明確的主題——“船”。我以“船”為主題,以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的中的“沉和浮”為基礎,合理設計出“水鄉(xiāng)漁船”這一跨學科的STEAM專題課程。
早先在上“水鄉(xiāng)漁船”這一跨學科課程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雖然課本上對于浮力的概念和相關實驗的描述已經(jīng)十分細致了,但是學生在對于船的結構和相關文化的了解依然很膚淺。畢竟是科學課,人文方面的感情自然是淡化了些,但是作為一個水鄉(xiāng)的人,我對于小時候記憶中的那條小漁船有著莫名的親切感,如小船上承載的故事、小船上奇怪的花紋……我總覺得這一課程不能僅僅止步于此,我想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船、了解不同的船,最后擁有自己的船。
這個專題課程的設計主要涉及科學、工程、美術、數(shù)學和語文等方面的知識。分科教學下,教師在自己執(zhí)教的專業(yè)課程方面都有淵博的知識,但是一旦涉及其他學科,很多教師就手足無措了。如,科學老師不是很懂美術,數(shù)學老師也不是很理解音樂。學科與學科之間無形的壁壘是目前在小學推進STEAM課程的一大困難。
(二)《水鄉(xiāng)漁船》的課堂前后
“一個課堂,一本教材,一個教師”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一種默認的規(guī)格,但是這并不適用于STEAM課程。在STEAM課程下,不論是哪一個科目的教師,僅僅憑借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這個主題課程的。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對幾塊主要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如表1所示)。
一堂課只能有一個老師?這個顯然是否定的。雖然在設計的時候,我將每一個主題都分給了一個學科的教師,但并不代表這個主題只有這個學科的內容。比如數(shù)學老師負責的部分,在探索如何準確測量小船的最大浮力時,需要運用到科學中有關浮力的知識,這讓數(shù)學老師來解釋顯然是很吃力的,此時若有一個科學老師在旁輔助教學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的STEAM課程教學尚在摸索階段,完全照搬外國的模式顯然是不科學的。為了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讓多個教師同時處于同一個課堂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但是,這也不是隨意地將教師填塞入課堂。我們應保證,每節(jié)課有一個主講教師,剩余的教師在旁輔助,在主講教師需要的時候“接入”講解;在學生活動的時候,對其進行技術或者理論層面的指導,幫主講教師分擔專題課程的壓力。
這個課程要求教師團隊協(xié)作完成,是考驗教師們交流、溝通、協(xié)作能力的一個難關。不同科目的教師可以滿足學生不同方面的需求,分散了課堂的壓力,“因材施教”已經(jīng)不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了。
三、總結
本文淺顯地分析了小學STEAM課程的發(fā)展及其與科學課程融合的可能性。小學科學可以很好地作為引入STEAM課程的切入點,因為其授課理念與STEAM課程最為相近。作為一個未來的老師,我也將不斷學習,為小學科學和STEAM的融合貢獻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雖然可能思想還不夠成熟,但我還是希望越來越多的教師可以加入到STEAM課程的研究之中,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是為了興趣而學,而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學。此舉也能讓廣大教師開拓自己的思路,為國家的未來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 梁玲玲.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學科學課程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13).
[3] 丁海飛. 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嘗試[J]. 新課程導學,2018(9).
[4] 趙慧臣,陸曉婷.美國STEAM實驗室的特征與啟示[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4).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