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大腦是大腦中一種特別的神經回路,科學家稱之為“社會參與系統(tǒng)”,被激活的時候引發(fā)的態(tài)度是接納的而不是防御的,有助于我們主動和他人或者自己的內在體驗進行交往,面對挑戰(zhàn)的時候會更強大更清醒更靈活,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平靜更和諧更輕松地吸收新的知識。
如何才能培養(yǎng)開放式的大腦?核心思維就是將障礙和新的體驗看成是可以克服的挑戰(zhàn),勇敢去冒險或者主動去探索,相信可以尋找到解決的方法,不用擔心犯錯誤,也不必固執(zhí)己見或者刻板印象。培養(yǎng)孩子自覺而主動學習的能力就是要培養(yǎng)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擁有更加靈活的處理方式,身處逆境也有更好的復原力。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舉了幾個有趣的例子,比如說一個小男孩要去參加露營,他感到很緊張,但是他說:“我會愿意嘗試一下”;一個小姑娘喜歡畫畫,畫得雖然不像,但是她說:“我會愿意再試一次”;一個小男孩喜歡參加舞蹈班,雖然他是那里唯一的男孩,也不覺得羞恥;一個姑娘考試不及格,她感到很沮喪,但是沒有逃避,而是鼓起勇氣,懷著修正錯誤、克服不足的態(tài)度去找老師,詢問哪里錯了、如何改進……這些例子,都是一種開放式大腦的運行狀態(tài)。
大人在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要使用開放的心態(tài),比如面對孩子遇到學習挫折時,大人常見的反應有三種:第一種是指責,第二種是放棄,第三種是貶低。
而具有開放式大腦的父母的處理方式,是接受孩子遇到學習挫折的時候會有不良的情緒反應,尊重孩子的情緒反應,而且能夠積極回應他。有一種簡單的方式是采用放松的姿態(tài),甚至比孩子的視角還要低的身體位置,用理解的口氣說:“我會陪著你。”在被理解和接納的狀態(tài)下,孩子能夠更好地聽從父母的指導,做出更有利的行為決定。
(摘自《科普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