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很大,也是大專院校、民政救災物資、賓館、醫(yī)院、幼兒園等集團大宗采購商品,其質量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不僅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也容易引起爭議。以學生公寓用梳棉胎為例,每年高等學校學生床上用品集團購買量很大,使用人數較多,為保證學生用上質量合格的床上用品,檢測機構依據標準嚴格把關檢驗,供貨企業(yè)應按照標準,嚴格規(guī)范梳棉胎的生產、銷售,確保梳棉胎的內在質量,保證消費者的安全。GB/T 35932—2018《梳棉胎》國家標準的出臺,在全國范圍內對梳棉胎的檢驗有了統一的標準,對規(guī)范市場、保證梳棉胎的質量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GH/T 1020—2000《梳棉胎》標準出臺時間早,可操作性不強,無法滿足生產、銷售、檢驗實際需求。各地方根據情況和可操作性制定了地方標準。由于標準的不同導致檢測結果不一致,給生產、流通環(huán)節(jié)帶來不必要的麻煩。GB/T 35932—2018《梳棉胎》國家標準出臺,從此梳棉胎產品有了國家統一標準,更好地規(guī)范了這一產品。
GB/T 35932—2018《梳棉胎》標準與GH/T 1020—2000《梳棉胎》及各地方標準之間最大的變化是梳棉胎級別的判定,用梳棉顏色級取代原棉品級,2012年,GB 1103—2007《棉花細絨棉》修訂為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鋸齒加工細絨棉》和GB 1103.2—2012《棉花 第2部分:皮輥加工細絨棉》,其中GB 1103.1—2012中取消了品級,增加顏色級,而品級與顏色級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新標準實施后,檢測機構和生產企業(yè)需要適應的變化主要有:一是原棉品級與顏色級的不同;二是反映棉花質量的綜合性指標馬克隆值決定是否降級;三是針對非傳統網紗,在技術要求網紗這一項目中引入了“網目”項目,只要網目數達到即可;四是引入了極差和缺陷的分類及界定指標,在判定梳棉胎技術要求時需要綜合評定。同時,標準細化了檢驗順序和單床、批量的檢驗規(guī)則,規(guī)范了檢驗的統一操作流程,具有可操作性。
GB/T 35932—2018《梳棉胎》根據GB 18383、GB 1103.1和GB/T 5705界定,明確了梳棉胎、網紗、筋紗、面紗、并紗、網目、雜質、短纖維含量和研磨率的術語和定義,方便后續(xù)的檢測工作。
GB/T 35932—2018《梳棉胎》標準參考了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中對原料的規(guī)定和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鋸齒加工細絨棉》對梳棉顏色級的規(guī)定。對梳棉胎級別的判定需要根據梳棉顏色級、含雜率和馬克隆值綜合判定。但是在實際檢測中,仍存在顏色級不一致、馬克隆值降級幅度判別不一致問題,需要統一眼光及技術要求。梳棉的顏色級可以感官或儀器化檢測,但是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同床或者同批的產品中存在不同顏色級的現象。一些生產企業(yè)在開松前混棉或在機制鋪棉時輸送不同棉花,導致梳棉胎的梳棉同層或層級間存在差異,梳棉表層和里層顏色級不一致,儀器化檢測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數據,針對這類情況,需要檢測人員加強感官檢測能力,以梳棉小樣局部呈現的最低顏色級進行定級。根據標準,取不少于5個小樣分別檢測顏色級,以符合梳棉胎最低級別的顏色級作為該梳棉胎的顏色級。
標準中梳棉胎級別的判定指標,根據梳棉胎所用梳棉的顏色級、含雜率兩項中最低一項確定梳棉胎級別;根據馬克隆值決定是否降級,但標準中沒有明確馬克隆值降級的幅度。例如,梳棉顏色級白棉三級、含雜率0.7%,梳棉胎應定為一級,若檢測的馬克隆值是C1,則該床梳棉胎級別應由一級降為二級還是三級,標準并未明確規(guī)定,是否應順降為該馬克隆值所對應的各級別中與原級別最鄰近的,還是按照馬克隆值分檔降級尚需要明確。需要注意的是針對特級梳棉胎,馬克隆值決定降級時直接跨過一級,直接降為二級或三級。這些在實際操作中會由于理解不同導致偏差。此外,白棉有一定的變異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級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考慮到。
標準中增加了纖維含量項目,需要注意的是,纖維含量100%棉不一定是原棉,可能是再加工的棉纖維,僅僅依靠纖維含量檢測,無法客觀準確地評定原料。合格的纖維含量中標注有微量其他纖維(≤0.5%),可能是合理范圍內的手摘棉中異性纖維, 也可能是不合理地混入粘纖、聚酯纖維等非棉纖維。梳棉胎作為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其原料必須符合GB 18383中第4.1.1和4.1.2條款要求。在檢測工作中,偶爾會發(fā)現使用再加工纖維等限用原料,一方面是企業(yè)故意為之,另一方面是企業(yè)為節(jié)約成本,對試車、生產廢樣或者破壞檢測樣品的梳棉回收利用時帶入了破損網紗。梳棉一旦發(fā)現禁用原料、限用原料,或者纖維含量合格但存在不合理的非棉纖維, 應分別認定為原料項目不符合GB 18383以及梳棉胎原棉要求。
(1)增加了使用說明
對使用說明部分,檢測過程中要充分結合GB/T 5296.4規(guī)定和備注a的“應標注梳棉胎級別”的規(guī)定,這點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2)網紗部分新變化
針對網紗部分,GB/T 35932—2018《梳棉胎》增加了網目考核指標,網目是指網紗的紗線間相互交織而形成的開孔。具體明確了網目指標的檢測方法,使用面積為10cm×10cm的測定板,數出開孔的個數。網目指標能較好解決部分企業(yè)采取手工鋪設的四層面紗或紗套等非傳統網紗的棘手問題,但是在實際檢測工作中,還發(fā)現一些企業(yè)采用無紡布做梳棉胎網套,針對此類的網套檢測目前還無法開展。
標準中對梳棉胎豎筋紗、左右斜筋數量規(guī)定為每面幅寬每米豎筋等距離分布不少于6道,左斜筋、右斜筋各不少于10道。與GH/T 1020相比,以1000mm寬的梳棉胎為例,考核的豎筋數量由不少于10道變成了不少于6道,左右斜筋數量由不少于15道變成了不少于10道,這較好地解決了寬度小于1000mm的幼兒園褥胎、大專院校褥胎由于尺寸小,部分生產企業(yè)為了美觀而減少筋紗道數的棘手問題。
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梳棉胎樣品,筋紗、面紗指標和網目指標并不是同時開展檢測。其檢測順序是,如果梳棉胎的網紗采用的是紗套等非傳統網紗,就直接檢測網目指標,不再檢測面紗、筋紗和并紗指標;如果梳棉胎的網紗采用的是傳統三層網紗,先檢測面紗、筋紗和并紗指標,一旦無筋紗或筋紗數量不滿足要求,網紗項目就用網目指標取代上述3項指標。針對橫向筋紗的問題,在標準中備注b、c中也明確規(guī)定,如有橫筋,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別加入豎筋、左斜筋、右斜筋之中;或有橫筋,同時缺少一項(或一種)筋紗,則把該橫筋記為缺少的那一項(或一種)筋紗。橫紗同上述橫筋方法。標準全面考慮了一些企業(yè)生產的產品為橫向筋紗的情況,較好地規(guī)范了實際檢驗工作。
(3)研磨率需綜合評判
梳棉胎的研磨率是指在一定面積內,有網棉胎的網紗與表層棉纖維經反復壓磨后網紗與表層棉纖維相互糾結呈顆粒狀的面積與總面積的百分率。在實際檢測中應該注意兩個事項:一是標準規(guī)定在距邊緣20cm的范圍內每面隨機測定兩處20cm×20cm的面積;二是表面顆粒狀較多的有網棉胎,可能網目內存在空洞、表層和里層以及里層間易分離,研磨率不一定好,應該綜合評判研磨率。
(4)鋪棉、包邊需統一目光
標準中的鋪棉、包邊的外觀形態(tài)指標屬于感官檢驗,鋪棉均勻平坦,厚薄一致,手感無棉塊;包邊整齊、四邊平直、四角方正、無缺花、不塌邊等指標要求的自由裁量度較大,各地各企業(yè)梳棉胎生產水平又參差不齊,各檢測機構檢驗人員的把握尺度不一致,這就需要檢測人員統一檢測尺度和目光,有條件的可以開展實驗室間的檢測目光交流。
包邊項目新增了極差指標,是指梳棉胎鋪平后長度或寬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用長度、寬度極差的最大值考核梳棉胎包邊的四邊是否平直。值得注意的是,該指標的測量部位包括梳棉胎的邊端,在測量過程中,檢測人員的操作手法很重要,手工包邊的數值差異可能更為顯著和復雜。
(5)缺陷的分類及界定
標準在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中規(guī)定了嚴重、明顯、輕微缺陷及界定,并以此判定標準的技術要求,指標內容全新且較多,需要檢測人員熟悉掌握。各項指標需要綜合判定,不能單純依據數據評判,對于個別極差數值小但呈波浪形的包邊,應該明確為外觀形態(tài)嚴重不好。如果梳棉胎出現兩端寬中間窄的情況,極差出現嚴重或者明顯缺陷,在尺度把握上,外觀形態(tài)也應明確為明顯缺陷或者輕微缺陷。需要檢測人員在日常檢測工作中熟練掌握并明確界定。
因此,在采用GB/T 35932—2018《梳棉胎》檢測網紗項目時,結合缺陷的界定和判定規(guī)則,以下兩種情況才會出現網紗項目不合格:一是傳統的有網梳棉胎面紗、并紗指標不符合標準要求,并且界定為兩個明顯缺陷或至少一個嚴重缺陷;二是在用網目指標考核網紗時不符合標準要求,并且界定為嚴重缺陷。
GB/T 35932—2018《梳棉胎》并未對復驗規(guī)則做明確規(guī)定,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判定依據。標準中對單床和批量梳棉胎明確了判定依據,具有可操作性。
常規(guī)檢測指標,普遍熟悉易操作,但部分新增考核指標如網目、極差以及缺陷的界定和判定,需要熟練上手掌握。同時,在梳棉胎檢測工作中仍存在諸如梳棉顏色級不一致、馬克隆值降級幅度如何確定、纖維含量不能明確判定及存在非純棉網紗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