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寶
騎車路過崇文門內(nèi)大街, 路邊都是銀杏樹掉的淺黃色小果子。車輪碾過去,它們一顆顆爆裂開,空氣里散發(fā)著銀杏果肉特有的氣息。秋天來得很安靜,不用自己發(fā)聲,自有一切替它言說。
把果子撿拾回去,去掉果肉,微微晾曬,輕輕敲裂堅硬的殼。然后在房間里支起一只小泥爐,里面是燃著的橄欖碳,秋夜里滾燙如星子般明亮的紅。架一張小鐵絲網(wǎng),銀杏果仁散落其上,撒一些海鹽或者喜馬拉雅粉紅色的巖鹽,烘烤三四十分鐘,就是好吃的鹽烤白果。
無風(fēng)無雨的秋天,像一座高大的、莊嚴(yán)的山,散發(fā)出深厚的溫柔寧靜,陽光里是祥和的喜樂。在北京,胡同和馬路是熟悉的,商場和書店是熟悉的,茶館與餐館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像回家一樣。我盡量不讓自己陷入回憶,假裝自己從未離開過,所以也不是回來了。
我住在五樓。朝南的大玻璃窗外,是高大的白楊樹。夜里不拉窗簾,看見暗啞的淺黃色月牙掛在樹梢,光淡淡的若有若無。漸漸地,快到中元節(jié)的時候,某天夜里醒來,被耀眼的月光照得睜不開眼。一樹葉子在風(fēng)中嘩啦啦響著,我常常以為是下雨。早晨醒來,先推開窗,再躺回床上,閉著眼睛感受清新微涼的北方空氣,像一頭溫柔的狗熊,慢騰騰地從窗口攀爬進來,毛茸茸的大身子蹭著人的腿、手、臉,陪著人躺一會兒。睜開眼便是湛藍的天空,青翠的樹葉,紅色的老磚墻,白色的窗框。
黃昏的時候,我常常在西城。那兒有很多烏鴉,掠過天空,一聲聲叫著,讓人想起以前在哪里看過的文字:
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腳印一個一個都撿起來。為了做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經(jīng)過的路再走一遍。車中船中,橋上路上,街頭巷尾,腳印永遠(yuǎn)不滅??v然橋已經(jīng)坍了,船已經(jīng)沉了,路已經(jīng)翻修鋪上了柏油,河岸已變成水壩,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腳印自會一個一個浮上來。
想想看,有朝一日,我們要在密密的樹林里,在黃葉底下,拾起自己的腳印,如同當(dāng)年撿拾堅果?;ㄊ袩羧鐣儯L街萬頭攢動,我們?nèi)シ珠_密密的人腿撿起腳印,一如當(dāng)年拾起擠掉的鞋子。
前幾天在三里屯的書店看到王鼎鈞的自選集,才知道這些文字原來是他寫的,寫的是鄉(xiāng)愁。于我而言,北京并不是故鄉(xiāng),卻是人生漂泊旅途中,最溫暖的一站。
人生如寄的日子里,又一段如寄的生活徐徐鋪開。正因為“如寄”,我刻意不把住處收拾得過于舒服,保持著一種“臨時感”,仿佛隨時收拾行李就可以離開。但我還是添置了一把玻璃的側(cè)把茶壺,又在無印良品買到一只白色小瓷杯,打算天冷時,沖一壺水仙。那是曾經(jīng)無憂無慮的日子里我最愛喝的巖茶。
起身去關(guān)窗戶,披在肩頭的棉布襯衣滑了下來,拾起來時,忽然明白了那句歌詞的意思:歲月長,衣裳薄。人生就是這樣吧,洗著洗著,磨著磨著,日漸稀薄。而回憶卻越來越深厚,像一座高大的、莊嚴(yán)的山,散發(fā)出深厚的溫柔寧靜,充滿了祥和喜樂。腳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