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余世存,詩人、思想家、學(xué)者、自由作家。曾任《戰(zhàn)略與管理》執(zhí)行主編,《科學(xué)時報》助理總編輯?,F(xiàn)為自由撰稿人,居北京。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選年度華人百名公共知識分子,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沖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zhì)的思想者之一”。
文章摘選2020年3月余世存為陳初越詩選所作序言的部分內(nèi)容,以饗讀者。
一
庚子疫情期間,突然接到初越的簡訊,希望我為他的詩集寫序。我這才知道,他的“國詩”(徐晉如先生以為今人稱舊體詩詞之不倫,應(yīng)稱為國詩)創(chuàng)作已成規(guī)模。我二話未說就答應(yīng)了下來。初越的詩稿未讀幾頁,我就感受到這部詩集的份量。新詩無論,就國詩部分而言,我看到了陶淵明、杜甫、龔自珍們的身影,這是我們的古典文化在當代的人格象征和語言再現(xiàn),是古典文明借初越和他的文字呈現(xiàn)了活力,并打量著也關(guān)照著當代、百年、千年的國史和人間生活。我再三跟朋友說,為初越的詩寫序,是我的榮幸。
初越是我人生的貴人,只是這個貴人跟我聯(lián)系不多。記憶中,近二十年前,在他供職《南風窗》的幾年中,我們有過較多的往來,那也只是我到廣州、他來北京時聚聚而已。最近十年尤其見面少,一年到頭都聯(lián)系不了一次。但初越是我人生極感念的朋友,我和一些朋友甚至想當然地把他當作親人。
當年的初越在時政媒體工作,趕上了改革開放在深水區(qū)的階段。有渾水摸魚者、摸石頭者、悶聲發(fā)財者,有穩(wěn)定壓倒一切者,有欲橫流者,有貞定者、力行者,有九死其猶未悔者。初越可謂不負青春,他善用了平臺,跟同事們一道,使《南風窗》繼80年代之后再創(chuàng)輝煌,成為改革開放時代的重要媒體。
初越的文筆之好,讓我很是嘆服。但我跟初越的交流似乎限于表面,未做過深度聊天。初越給我看過他寫的詩,是純正的新詩,跟他的人一樣,內(nèi)斂、沉思,謙謙君子,也有奧登的風格,理智、節(jié)制、冷靜。
初越自持極嚴,他眼高而手不低,這使他獲得了朋友們的尊重,也獲得了不少市場機會。有幾年,我聽到他換工作,既羨慕又為他高興。他為我們這些“書生”贏得了當代市場的榮譽,他證明了一個克已而躬行的人能夠在市場上進行持久的創(chuàng)造。從做主流媒體、到做自媒體、到做貞觀國學(xué)社、到為福州市民做公益講座,他都做得有聲有色。
二
細論起來,我跟初越的行遠是我去云南之后,重回北京雖然做過一些事情,但我的生活波動之大,使我最近十年幾乎跟外界失聯(lián)。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常態(tài),大家都從網(wǎng)上、手機上遙望對方的朋友圈,偶爾點贊或聯(lián)系一兩次。這也是我們國人的生活常態(tài),我們更多地是跟陌生人組成同而不和的群體,在其中聊天、自我強化、抱團取暖。我們跟親友之間在微博、微信上遙望,到節(jié)假日的時候再發(fā)出密集的吉利問候。
但這不是初越的生活。相反,我在初越的詩集中看到了大量的贈詩和朋友唱和的詩篇。他的交友遍布五湖四海,他對那些前輩、老師和朋友們都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欣賞,這份欣賞是實在而具體的,他能把朋友們的性格、特點翻譯成詩。借佛家的語言,相信他的朋友都從詩中獲得了人生的“莊嚴”和生活的“利樂”。
前兩年寫作《己亥》一書時,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吟詠師友的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意識到,一個中國文化的傳人到知命之際,一定有過大量的交往,并為其中的特異者做過傳,為其中的優(yōu)秀者留過影。初越跟龔自珍是兩路人,一是謙抑君子,一是飛揚跋扈的才子,但他們都對周圍的人有如實的欣賞和幾乎蓋棺論史般的傳寫。這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生成績。
僅我印象所及,三元里抗英、譚嗣同、秋瑾、蔡鍔、辛亥革命、胡適、陳獨秀、顧頡剛、郭沫若、彭德懷、林昭等近現(xiàn)代史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人物,在詩集中都有呈現(xiàn)?!白x史感事”一類的詩也有精彩的論述,勝過很多當下的學(xué)術(shù)論文和史論。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位曾經(jīng)的時政媒體的大腕,雖然埋頭于歷史和古典,但對時事的關(guān)注一點兒也沒有疏忽。相反,在換了一種話語時,時事更在初越的筆下得到了再現(xiàn)和永生。從富士康十三連跳事件,到將母腹中七個月的胎兒強制打掉事件,到霧霾現(xiàn)象,到庚子之疫等,連接起來,近十年來的社會重大事件,多有詩人的介入。
不少人知道,我近些年一直希望文言和國詩能夠介入當代的生活。盡管寫國詩的人不少,但國詩在他們很多人手里倒真是舊詩了。國詩在展現(xiàn)它的活力、當代氣象方面,成績不算大。除了章立凡先生的竹枝詞,王康、康正果、孔捷生、野夫等人零星的吟詠,年輕一代的表達幾乎是空白。我一度期待徐晉如先生等人能夠承擔這一歷史性的工作,我沒想到歷史選擇了初越。
我在讀初越的詩時,經(jīng)常感慨的是,這才是我們的漢語。借司馬遷評論屈原的話,“其文約,其詞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初越恢復(fù)了漢語的言語道斷功能。
三
初越從媒體退休后,一度去萬木草堂教孩子們書法。我的《家世》出版,他請我到萬木草堂做了一次活動,在康有為講學(xué)的地方,我感到他在觸摸歷史。我沒有細問他的工作和生活,他幾次見我,都送我一幅字。從時政轉(zhuǎn)向近代史,再轉(zhuǎn)向傳統(tǒng)文化,這個跨度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從熱烈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退出,回到青燈古冊之中,這是什么樣的機緣和使命?我能猜想他跟我一樣,有命運牽引主動被動的問題,但我們對命運并不絕望,我們也從未心如止水。用曾在萬木草堂學(xué)習的梁啟超先生的話說,“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
有一年,他給我發(fā)來四十首律詩,我才意識到,新詩人已經(jīng)轉(zhuǎn)向國詩。我讀到了杜甫的沉郁,讀到了中年之音,但以為他只是一時獵奇,我也囿于自己的言路思路和生活,沒有及時回應(yīng)他。只是再見他時,把他的一首詩抄寫給他,算是支持他的選擇。
這次讀詩集才多少明白,他學(xué)寫國詩的時間不長。他受陳肩的影響或說刺激舉意進入國詩,認真地拜師學(xué)習,把國詩當作安身立命之所。
我讀初越的歉疚心情幾乎自始至終:在他和他的朋友們以國詩、古典文明的眼光打量生活時,如果我能早一些鼓勵他該有多好;在他也面臨交出古今中外比較的答卷時,如果我能參與該有多好。但他在詩的領(lǐng)域開疆拓土的這十年,正是我狼狽于人生多端的十年。沒有我的參與,初越仍能自我變法,鳳凰涅樂。他的新詩實踐不多,也許只能算是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但他十年的國詩生活是借重古典的能量而實施的大爆破,他成了一個自龔自珍、黃遵憲、郁達夫、陳寅恪以來的大詩人。
他能成為大詩人,因為他對古典文明尊重而熟悉,如“獨立市橋星似月,縱橫心史氣無涯”,一聯(lián)之中能化用活用黃仲則和龔自珍的詩句和意象,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他對古典文化的喜愛,足證古典文化仍有鮮活的生命,用他的話說,“世間有青山白鳥在,則唐詩宋詞固在吾目前心上,無片刻須臾之離也。”他能成為大詩人,還有著他的時政媒體的經(jīng)驗和眼光,有新詩的經(jīng)驗,用他喜歡的大詩人奧登的原則,就是詩人要寫出一個時代的經(jīng)驗。他能成為大詩人,還因為他對人生有著堅定的信心。問道不問貧的心性讓他寫出了“妻子相將賦采薇”的句子,使其老師“大搖其頭,蓋恐為詩讖,陷家人于荒寒也”。
初越的成績超出了那些有童子功的舊體詩作者,也超出了很多努力言說當代社會的仁人志士。
四
在跟初越失聯(lián)的這些年里,我偶爾想念過他。我猜想過他的人生狀態(tài)和人生抱負,我一度以為,就像陶淵明一生為易經(jīng)乾卦的第一爻所困或所系一樣,初越的人生似乎在乾卦的第一爻和第二爻之間,他既是能在淵的潛龍,自昭明德;又是能在田的見龍,利見大人。那么,初越會為乾卦的爻辭所困嗎?
我們這一代人的經(jīng)驗過于雜亂,要說清自己、中國和文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記得很多年前,在忠忠的“川碼頭”餐館,不少京城的朋友相聚,我遇到一個同齡人,當他知道我的名字時,幾乎是半抱著我失聲痛哭。這個在商界謀生的人,居然說這一代人太痛苦、太不是東西了。
薩特稱道加繆的話適用于初越,“從半年前,直到昨天,人們還在揣度:他將要做什么?因為他被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所困擾,曾暫時選擇了沉默。但他屬于那種罕見的人,他們遲遲不作選擇,可一旦作出了抉擇便忠貞不渝;對這種人我們完全可以等待。總有一天,他會開口的。我們甚至不敢貿(mào)然對他未出口的話稍加推測。但我們相信他與我們每個人一樣,是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足以使他的存在始終富有活力了?!?/p>
是的,初越并沒有為在淵在田的爻辭所困,他跟陶淵明一樣用人生的實績激活了易卦爻辭的意義,甚至加倍地償還了我的期待,他激活了我們的國詩。他跟陶氏一樣淡泊、豐富、堅韌、戰(zhàn)斗,而這首要在于他有明見心性的真實。
五
生活在真實之中,這話說來容易,實行起來何其艱難。國家如此,個人何嘗不是如此。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異端來幫我們校正、定位,借用時代的一個詞語,我們需要“會診”才能確認自己的病癥。馮友蘭先生晚年回到宋儒的思想成果當中,明認有象斯有對,有對象必然有反有仇,其中就有這個道理。周有光先生晚年再三強調(diào)要從世界看中國,其中也有這個道理。
我在庚子之疫期間,提請大家注意中外文化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像逍遙派那樣只顧為丁春秋吹法螺,不能吹牛、封神、自我表彰。如果在和平年代過久了的幾代人不知道如何對待戰(zhàn)爭,至少我們清楚中國文化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我們僅僅以自家圣賢的這些思想來反觀現(xiàn)實,就明白當代人的無知和罪性。在我們無知自己的真實處境時,我們?nèi)绻脕砉诺浜陀蛲獾难酃?,雖不中,亦必不遠。
初越從新詩轉(zhuǎn)向古典文化和國詩,同樣有這個道理。白話新詩固然有直白的方便,但容易失之不文而流之于偷。國詩有所不同,它有著數(shù)千年無數(shù)圣賢才子們千錘百煉的加持,它有廣大時空的賦能。在對我們心性的發(fā)揚和闡述方面,我極為看重我們的國詩。以我有限的閱讀,我知道屈原、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蘇軾、龔自珍們的詩篇足以照亮人生,他們的很多文字絕不亞于軸心時代圣哲們的經(jīng)典,他們的文字般若直取無上正法,讓我們從中明心見性。即使我們活得卑微,我們有這樣的般若文字,足以讓自己的生活弦歌不綴,富有詩意,足以讓我們完成審斷時代社會的天命。
以母語中最精練的言思來參贊天地,這才是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最值得現(xiàn)代人一生皈依的事業(yè),回到國詩,回到屈陶李杜們的隊伍,這才是豐富、新鮮、生生不已的人生。正如尼采對自家德語詩人歌德的稱道和追隨,“做地上的王者,這也是我和眾詩人的事業(yè)?!北绕鹁裆母畸?,一切權(quán)力和資本王國的威福者們還只是人生的未完成形式,如同李白以詩的語言為我們陳述的一個歷史事實,“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p>
國詩的極高明之處,在于它伏藏了天地間的消息。如初越和他的詩歌老師都認同的“詩讖”一說,文字本身在詩中承擔了踏破虛空、打通生死的功用。這也是我們文化早就洞明的,“富有之謂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而一旦人舉意弘道,道也就能來弘人。初越的人生證實了這一點。國詩的廣大而精微之處,就在于它能見道。初越和他的詩活出了性情、道理,活成了參見天地風云的大樹。每一個時代的個體,既可以從外邦世界得到參照,也可以從古典世界得到參照,更應(yīng)該從身邊、從自家人這里得到參照。因為這是我們自家的現(xiàn)實成果。初越感嘆過,“故邦近已微喬木,秋實依然飽蠹蟲”,但他不止于此類觀察,更進一步,他把自己活成了喬木。他以此耐心吟哦,我們可以從他的詩中,感受到搖曳穿梭于今古間的自得、自度并度人,感受到漢語詩歌在當代生長的另一種可能。
對我們當代世界來說,現(xiàn)代漢語和英語尚未足以鑿開其混沌,我愿意相信,是鴻蒙之元借重初越之手,參與了這一重大的工作。他的工作如此富有成效,讓我感受到古典世界、千百年眼、傳統(tǒng)中國的諸多圣賢才子確實活在當下,如此熱烈地注視著并提攜著我們。我們活著,并不偶然僥幸,并不唯物孤獨。
我在“一個人的世界史”中收錄過這么一個故事,曾給愛因斯坦畫過像的畫家問普林斯頓一位普通的老人:你既不理解愛因斯坦的科學(xué)理論,又不明白愛因斯坦的抽象思想,你為什么愛慕愛因斯坦?老人回答說:“當我想到愛因斯坦教授的時候,我有這樣一種感覺,仿佛我已經(jīng)不是孤孤單單一個人了?!痹诋斒菚r的世界里,知道身邊有這樣巨大的精神個體的存在,既有一種同事、擔當?shù)墓睬?,又有一種慈悲的救贖。我愿意初越和他的詩也能為當代的讀者所知,讓人們知道自己身邊的人格精神,人們可以在他這里得到休息、安慰,得到人生的力量。
(2020年3月春分初稿、清明訂稿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