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霞
(新疆精河縣第二中學 新疆 精河 833300)
“剪刀差,分難提”是應試教育條件下教師追求高平均分的絆腳石,但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以分數(shù)來衡量“學困生”的成長,使素質教育仍在學困生中得不到真正的體現(xiàn)。怎樣去輔導這部分的學困生,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幫助他們重塑自我,走出學困生的隊伍,是每一個教育者不容忽視的問題,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F(xiàn)在我就這一點談談自已的拙見。
轉變觀念是學困生轉化工作的前提。學困生的“差”,只是學生在獲取知識時某一階段或某一方面暫時性的落后,它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我們在轉化工作中,切忌“以點帶面”。
因為學生某一點的差,而抹殺其所有的閃光點,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這種思盤的作法無異于給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判了死刑”。
其次對學困生做認真、準確的定性分析。學困生大體分三種:即學習成績差生、思想表現(xiàn)差生和雙差生。教師在進行轉化工作之前一定要對轉化對象了如指掌。包括他們的學習、生活、愛好、理想、交友、家庭環(huán)境、不良習慣等等。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設計一份心理測試卷,采用選擇、積分的方式,讓每位學生完成一份。然后再讓全班學生及學困生家長根據(jù)自己知道的情況,替學困生再答一份問卷。這樣做有助于我們對學困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確定轉化目標,選準突破口,做到有的放矢。當然這些只是“紙上談兵”,還需要我們深入實際,做真實、準確的調查了解。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教師切忌盲目、沖動、急躁冒進,犯拔苗助長的錯誤,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前功盡棄。
在我們班上有一個叫張鵬的孩子,從一年級起養(yǎng)成了不做作業(yè)的惡習。提起他,那真是個徹頭徹尼的“頑固分子”,任你老師使盡渾身解數(shù),他橫豎就是不做作業(y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在一天下午放學后,我同他作了一次長時間的交談。起初他只是低著頭,默不作聲,故作“低頭認罪”的樣子,其實心里想著其他事,(唉,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賊”著呢!)于是我就給他講了一個我自己的故事,當然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我告訴他我小時候上學時,有一段時間也不喜歡做作業(yè),我把自己猜測的種種他不完成作業(yè)的心理全部假設進去,如那些題我都會了老師還講:我對xx老師有意見,我就是不做他布置的作業(yè)……當我說到一半時,他漸漸對我的話題感興趣了,不一會竟點點頭,顯得若有所思的樣子。我看他漸漸進入我的“圈套”,就故意讓他多說,后來他竟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述他種種不公正的待遇,頗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情,我趕緊打住話頭,插了一句:“你愿意這樣下去嗎?”他不做聲了。我接著說到:“老師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只是許多老師不理解你……”我努力搜尋他的優(yōu)點,把他好好地夸了一番,同時也非常委婉地指出了他的缺點。他的小臉顯得有些興奮,又有一絲悔意。于是我便趁熱打鐵,說道:“他們都說你從來不做作業(yè),我就不信。我想我們的張鵬不但能把今天的作業(yè)做完,而且能做得最好!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對不對?”他抿了抿嘴,很有信心的點了點頭?!霸蹅兝^,老師等著你,張鵬一定是個最好的孩子!”我又補充了一句,他背著書包,高興地走了。第二天早晨,檢查作業(yè)的組長興奮地對我說:“張鵬的作業(yè)全做完了,而且做對了”。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句表揚、一聲鼓勵,對孩子的成長是多么重要??!那種動輒訓斥、體罰、打罵孩子的老師,在其教育工作尚未開展之前,就己步入失敗的泥潭!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接受知識的載體,學生只有把艱苦的學習活動當成樂事,其心理活動才能達到優(yōu)化狀態(tài)。對待學困生,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個性心理的引導入手,設身處地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為達到這一目的,在班里我采用“化整為零”、“個個擊破”的方法,將全班47名學生按座位、成績、思想狀況等因素,每四人一組,分成了十二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配有學習小組長。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授課,讓學生一起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在課堂上,我還采用了分層教學,老師點撥的每一個問題都按難度人小出示給學生,學生可按其能力大小自由選擇問題,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學困生,可以考慮多給一些“優(yōu)惠政策”,對他們可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鼓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暗示,人們常謂之“非語言信號”,主要指老師用目光、微笑及一些動作來暗示學生達到引導學生的目的。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較強的自尊心,但因為人格尚未成熟,在課堂上難免做出一些不當?shù)呐e動來。尤其是學困生,自控能力較之一般學生要差,而且大多數(shù)學困生自卑心理嚴重。此時出于對學生的尊重,教師可巧妙地用目光、微笑及一些動作來暗示學生。但如果學生犯錯后,教師就加以嚴辭斥責,只能助長學生厭學、抵觸情緒,最終走向教育的失敗。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從“神壇”上走下來,學會扮演多種角色,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心理醫(yī)生、法官、辨論者……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學困生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復雜的,讓我們?yōu)樗麄兗芷鹨蛔ハ嘁蕾嚨男臉?,用我們的愛去融化他們心靈的冰雪,去吹綠他們心田中想上進的心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