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
都說,語文課應該做到“語文味”和“人文味”兩相宜。的確,在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滋養(yǎng)品性、浸潤情感、鍛造內(nèi)心,應該成為語文教師的“必修課”。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文味”都能滋養(yǎng)學生,并非所有的品性都趨向積極、健康、高效的一面。如果介入的時機不合適,言說方式不合適,拓展的對象不合適,反而會傷害學生們、拘囿學生們?;诖?,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合適的、理性的,有分寸的取舍中,做到語文味和人文味的和諧統(tǒng)一。
案例一:且看《一塊奶酪》公開課中的教學片段:
師:說說現(xiàn)實生活中碰到特別有誘惑的食品但不屬于你時,你們是怎么做的?
生1: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xxx總是搶別人的糖吃。
生2:我認識的一個大哥哥,就老是強迫我拿出自己的零食讓他吃……
學生們越說越多,而教師則一直鼓勵著學生“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一派“百花爭鳴”的熱鬧景象。表面看,這樣的拓展由文本到現(xiàn)實,由理論說教到現(xiàn)實印證,由道德體驗到生活拷問,是一條活潑的學用結(jié)合之路。然而,這樣的道德滲透合適嗎?師生是否發(fā)現(xiàn)那個被揭發(fā)出來的學生的臉紅、惱怒和尷尬?細究,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課變成了批判課,人文味變成了“硝煙味”,如此,課堂哪有自由、愜意和安全?竊以為,面對這樣的“揭發(fā)與互相揭發(fā)”,教師應該勇敢地按下“刪除鍵”:“停!停!停!不要指名道姓,你只說你自己是如何面對巨大誘惑的,就行了!”這樣的“調(diào)轉(zhuǎn)”必將使學生們從壓抑、緊張和“硝煙”中解脫出來,還課堂以清爽、自由和快樂。對此,教師應具備高度的警覺、敏感和快速反應,對學生們言說的走向加以合理引導。
案例二:仍然以《一塊奶酪》的教學為例,且看以下教學片斷:
師:你喜不喜歡螞蟻隊長?說說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生1:我喜歡,因為螞蟻隊長特別遵守紀律,要求自己和其他人一樣,不搞特殊。
生2:我不喜歡螞蟻隊長,因為從他發(fā)出指令的詞句可以看出,他太威嚴了,不夠親切。
師:如果不嚴肅一點,就管不住這群螞蟻……(其他還有準備說不喜歡螞蟻隊長的同學,聽到教師的話,都不吭聲了。)
多么遺憾,教師的一句話阻斷了學生們的多元解讀和個性解讀。竊以為,教師完全可以放開權(quán)利,讓學生們說說對螞蟻隊長的不喜歡,比如,螞蟻隊長中途居然下令螞蟻們“哪里涼快就到哪里休息”,讓螞蟻們消失在草叢中,試圖制造一個自己吃掉奶酪渣子而不被別的螞蟻發(fā)現(xiàn)的場面。真理愈辯愈明,正是在“不喜歡”和“喜歡”的辯論中,學生們漸漸明白:是呀,螞蟻隊長不是“完人”,不是“圣者”,在此過程中生出一些自私、貪念和不自律是完全正常的,而這,絲毫不影響它的高大形象,反而更加真實、可愛。因為最終,經(jīng)過內(nèi)心的復雜斗爭,它不是戰(zhàn)勝了另一個“試圖偷嘴”的自己嗎?這樣的一個輾轉(zhuǎn)、迂回的心理變化,不也正是當下小學生的真實心理的反映嗎?引領(lǐng)學生們在這樣的“輾轉(zhuǎn)”處或“迂回”處多多“較真”,必將在更深的層面上豐富學生們的語言生命、開闊學生們的情感版圖、滋養(yǎng)學生們的精神生命。
案例三:師:掉到地上的奶酪渣子被那個最小的螞蟻吃掉之前和之后,螞蟻們的反應一樣嗎?為什么?
生1:奶酪渣子被那個最小的螞蟻吃掉之前,螞蟻們“牽掛著那一點兒奶酪渣子”,吃掉之后,螞蟻們干活的勁頭比剛才更足了,這說明螞蟻隊長處理事情是公平的。
生2:說明了螞蟻隊長沒有偷嘴,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師總結(jié):對。讓最小的螞蟻吃掉這塊奶酪渣子是最公平的,所以大家干活的勁頭比剛才更足了。
這樣的拓展“順風順水靠岸”。然而,如果教學進行到這兒就戛然而止,顯然,文本的張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余音還不夠,后續(xù)力還不強。如,螞蟻們干活的勁頭之所以比剛才更足,是因為螞蟻隊長照顧了最弱小的那一位,而這樣的處理讓所有動物都感到心服口服。引領(lǐng)學生們在這樣有爭議的地方反復“糾纏”,必將發(fā)現(xiàn)更美的風景和更美的情感世界。
語文課堂中“人文味”的滲透,一定要慎之又慎。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不僅能識別“硝煙味”,而且善于按下“暫停鍵”;教師能充分尊重學生們個性化的閱讀感悟,而不是限制、拘囿;教師能引領(lǐng)學生們深入到文本的深處和細微處開掘、體味,從而發(fā)現(xiàn)語言、思想和情感的高峰。人文味和語文味水乳交融,師生必將與以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