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平
我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古詩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詩經(jīng)》《離騷》《唐詩三百首》《聲聲慢》……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誦讀古詩,可讓學生從中感受祖國的歷史,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更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入高年級后,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古詩教學不宜再按照解題、釋詞、串講、悟情的模式教學,而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讓其參與其中,多讀多悟,獲得體驗。
在古詩教學中,大多教師習慣了直接揭示課題,然后釋詞并串講,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整個課堂中的興趣不高,雖然教師在賣力的講,而效果卻不甚理想。其實,因?qū)W生的興趣沒有被激發(fā),是被動的參與,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古詩教學中,大多教師將目標鎖定為“三會”,即會背、會默寫、會翻譯,而對詩歌的意境、詩情關注力度不足,故而教學中多采用講授模式進行。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古詩的教學不能局限于“三會”,而要以此為基礎,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能會詩情、品詩意、悟詩境。
要讓學生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情境必不可少。在古詩教學中,要結合古詩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靈活應用活動、多媒體等方式而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如《小池》的教學中,對于小池塘,學生再熟悉不過,先以“我所見過小池塘”為話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接著借助課件引入,讓學生在說中初步了解詩意,為意境探究打下基礎。同樣《元日》的教學也可利用話題方式由過年的話題引入。又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中,借助課件呈現(xiàn)黃鶴樓,由黃鶴樓而引入“送”,接著由“煙花”引出時間,即“三月”,地點“揚州”,由“孤帆”引出“長江”,讓學生在看圖中說,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學習古詩的不二法寶,然反觀小學高年級古詩教學,大多教師引入詩題后就開始串講詩意,很多學生課前對古詩并不熟悉,故雖教師講解得很清楚,但學生卻不一定能理解。故在高年級古詩教學中,引入詩題后,要以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詩文,做到正確、流利朗讀,且能熟悉詩文,為詩意探究奠定基礎。
在誦讀環(huán)節(jié),一是要讓學生自讀自悟。高年級學生此前已經(jīng)學過了很多古詩,借助工具書弄清關鍵字、詞,正確朗讀,初步了解詩意。二是要發(fā)揮同桌、小組作用,互讀。如同桌接龍讀、小組交換讀,通過同桌或小組讀而進一步了解詩內(nèi)容。此外,還可借助多媒體,采用配樂朗讀的方式進行。在誦讀中,一是要注意引導學生邊讀邊理解詩意,如《石灰吟》中“烈火焚燒若等閑”的“若”為“好像、好似”,“等閑”為“常,輕松”之意,在讀時同桌或小組內(nèi)就可相互交流。二是要引導學生對詩歌的含義進行整理,即在對字、詞含義理解基礎上對整首詩進行翻譯和整理。
對于詩歌的內(nèi)容,大多教師是采用串講的方式進行,雖然教師的講解清楚且全面,但學生只是被動的聽,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并不深刻。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古詩教學要跳出這種束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詩歌的內(nèi)容展開探究,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加深印象,對詩歌意境的理解也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對詩意的探究,本質(zhì)是詞語表象化的過程,并使其強化、轉(zhuǎn)化、加工的過程,即在讀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的背景、借助想象,將詩歌的詞語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如《村居》中“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忙”為“急忙”,為何“急忙”,因為要“放紙鳶”,由此字即可見孩子們急切的心情。在該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就詩歌中的字、詞進行翻譯,再連詞成句,融入想象分析。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先弄清“接天”、“無窮”、“無窮碧”、“映日”、“別樣”、“別樣紅”的含義,嘗試用自己的話以最簡短、精煉的方式概括。
受應試觀念所影響,在古詩教學中,大多教師對古詩的意境分析并不太在意。其實,意境是作者主觀感受和客觀景物相互融合而成的,是建立在“象”上的“情”與“意”的融合。在古詩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入其“境”,才能真正體會其“情”、其“意”,才能真正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也才能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在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因?qū)W生想象能力還較弱,很難體會詩歌的意境,故而應充分發(fā)揮好教師的導向作用,借助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融入到詩歌意境中。以《觀書有感》為例,借助圖片讓學生感受池塘的明凈和清澈,天色和月影倒影在池塘中的景象,再引導學生置身于作者的場景中,引出“問渠那得清如許”的思考,由此而感悟其中的哲理。又如《贈汪倫》的教學中,可讓學生扮演送別的場面,借助場景來體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所蘊含的深意。
以情境而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古詩學習過程中。在此基礎上,通過多樣化的誦讀,讓學生熟悉詩文,為詩意的理解奠定基礎。提倡合作探究,弄清詩意,在師生互動中體會詩歌的情感,領悟詩歌的意境。如此,學生真正融入到古詩學習過程中,才能學好古詩,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