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永青事件”毫無疑問在藝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除了大眾眼中其對道德的破壞和對藝術界不正之風的揭示之外,更惡劣的影響在于讓人將藝術視為和利益掛鉤的一場騙局,讓人喪失對藝術的信仰。該論文通過對葉永青抄襲行為本身性質的分析,就其造成的結果而言具體論述其對藝術學科研究的不良影響,從而剖析藝術研究的原則和規(guī)范。
關鍵詞:葉永青;抄襲;藝術學科規(guī)范;藝術評論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013-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09
一、前言
葉永青事件發(fā)生后,輿論中的一些聲音,不是大呼自己在此之前早已窺見了藝術是復制修改的騙局的事實,就是大談葉永青抄襲的道德敗壞,卻不知其對藝術學科發(fā)展的意義,當后者看過幾篇網絡媒體對于藝術史的抄襲挪用行為的科普文更是極為容易向前者轉化,這些便是該事件對在藝術學科研究之外的人對藝術的認知的改變就抄襲本身論抄襲已經有太多漏洞可鉆,筆者就既定事實而言回看葉永青事件的影響,對其抄襲行為作出完整的判定。換句話說,我認為“葉永青事件”有著藝術超越道德的本質所無法包容的惡劣性,是葉永青的行為,評論界的現狀和一些人對藝術的認知問題共同造成了對藝術學科的危害。
二、藝術的超越性與藝術學科的抄襲行為
當我們就從藝術學科本身的角度去思考“葉永青事件”,首先是要分辨藝術的超越性和制約學術規(guī)范的關系的問題。當藝術作為學術門類,藝術作品便成了學術成果。藝術作品呈現出來時,它的確有對大眾友好的一面,但作為學術成果,它所包含的大大小小領域的學科知識的應用、創(chuàng)新與認知都要求極強的專業(yè)性和藝術修養(yǎng)去理解。美學與藝術理論作為支持藝術學科發(fā)展的理論體系,隨著與之對應的哲學思想發(fā)生的種種層出不窮的變化,都表現出了超越甚至無視道德,規(guī)則的趨勢。有時我們被要求在思考藝術相關問題時放下對倫理和道德的執(zhí)著。這也導致了一些抄襲,挪用等行為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合理化。而當我們去理解藝術超越世俗道德觀念的獨特內涵,使藝術發(fā)揮開闊人類視野和思維的作用和價值,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堅信“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藝術學科和其它學科一樣需要學科規(guī)范的引導使其良性發(fā)展,而非讓藝術凌駕于學科規(guī)范之上。當我們談論起這次抄襲事件時,藝術史的一些事例會讓我們動搖對于““葉永青事件””抄襲的判定。但我們?yōu)榱藘艋囆g學科的學術環(huán)境,維護藝術學科的地位和尊嚴就必須去認清該事件的惡劣影響,明確藝術學的學科規(guī)范和界限。
三“、“葉永青事件””藝術學科的惡劣性分析
很多藝術家都有挪用、致敬、再創(chuàng)造等行為,其中一些就有抄襲的嫌疑。就行為動機而言,我們很難揣測他們是屬于一種問心無愧的創(chuàng)作嘗試心態(tài),還是對自己藝術學地位的有恃無恐任意妄為,但就客觀事實而言,他們的確依靠個人的行為對藝術學科的發(fā)展產生了自己的影響,并在這些或在創(chuàng)造或抄襲或致敬的行為中,傳播了自己的藝術魅力。我們以此為參考,分析“葉永青事件”的情況我們可以掌握這些事實:
1.??? 就國內的輿論情況來看,原作畫家的藝術成就并不算高,知名度并未高到在這事件之前被國內的多數人知曉。
2.??? 在媒體消息可知,3月,也就是事件發(fā)生的初期,原作作者自認以自己的手段和精力無法去在法律層面向葉永青討回自己的損失。
3.??? 葉永青的爭議作品與原作相似度較高且價格高于原作。就這些情況而言,葉永青的行為的確存在借國內的學術地位從事學術失范行為活動的嫌疑。
而且,對比歷史藝術作品的借鑒挪用行為對藝術本身的發(fā)展的影響力,葉永青作品上的再創(chuàng)造的痕跡與構思無法戰(zhàn)勝原作的元素得到大眾的認可,而且本人默認評論家的錯誤解讀,將作品的誕生完全作為個人的創(chuàng)造,作品的藝術價值被夸大了。當我們拋開道德輿論的那些控訴,光就作品而言,試著去問這么個問題:“這作品是否有著革命性的影響力,有著改變國內甚至國際藝術界面貌的力量?”有智慧的少數人不會和聽風就是雨的無知者那樣急于否定,但也很難說“是”,我們也許在跟著其他人對“抄襲”事件下定論前就意識到一件確定的事就是:葉永青失敗了,作為一個藝術領域,在創(chuàng)作和超越的嘗試中,失敗了,因為人看到作品的抄襲和對原創(chuàng)作者的打擊多于他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境界的高度。人們看到的是藝術這個學科的褻瀆,對學術評價權威性的濫用,在大眾眼里,藝術發(fā)展到現代藝術的階段已經變成了沒有原則,沒有規(guī)范,以學術之名榨取利益的騙局,弱化了人對藝術真諦的信仰。
綜上所述,葉永青的行為有以下幾個判定為對藝術學科研究造成惡劣影響的理由:
第一點,葉永青藝術層面上的失敗。假定葉永青的抄襲行為有借鑒藝術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實驗的事實,就結果而言,他的成品沒能超越原作,人們在作品畫面中看到的元素挪用、借鑒與照抄卻多于他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創(chuàng)意構思,他的自我表達沒能顯露于作品中,評論界對其進行的虛假的背書行為更讓人質疑甚至認定:在當代藝術家中許多人極為看重的內核——自我可能壓根不存在于這些作品中;
第二點,物質利益的得失心和學術的求索精神的本末倒置。如果沒有利益的存在,也許葉永青的抄襲可以被當作一次學習和繪畫語言試驗來看待,但在既定事實面前,人們不無理由地開始懷疑葉永青將獲利的動機放在了嚴謹純粹的學術態(tài)度,嚴格的學術規(guī)范之前,將學術作為牟利的工具。
四、從“葉永青事件”看如何進行符合學術規(guī)范的藝術再造行為
我認為,如果真正是致力于探索藝術學科的無窮真理的人,應當既不懈于努力嘗試各種途徑不畏人言大膽嘗試,同時也可以分開學術研究的進取心和謀取個人利益的得失心。如果是學習和致敬的作品,無論創(chuàng)作時創(chuàng)作者懷著如何虔誠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心去借用他人的元素進行藝術嘗試,都不應當用其作為個人學術成果和個人創(chuàng)作成果謀取利益,在得到自己努力耕耘收獲的果實之前,潛心研究直到得到自己的卓越成果,而非將自己的每一點足跡都貼金之后公開,以博取功名和贊揚。對于對他人學術成果的研究,則是抱著學者的心態(tài)研究學習,而非去發(fā)掘便捷得利的可能。
五、從“葉永青事件”談藝術評論對藝術學科傳播的影響
結合葉永青的過往藝術作品來談,我們可以意識到,學術環(huán)境對高學術地位的藝術研究者其成果的合理化判定的問題。我們普通觀者和評論者都出于對當代藝術的思想性的尊重而去包容其晦澀,奇異的有意味的形式,我們在頭腦中預設了一個深邃的內涵的存在讓我們能夠在現當代的藝術作品面前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創(chuàng)作者和評論者的信息則向我們提供了達成這一預設的原料,讓我們去完成這一提升,這樣的過程和創(chuàng)作活動本身一起構成了面向大眾的學術與文化傳播。
然而,“葉永青事件”表明了因為學術環(huán)境的評論者與創(chuàng)作者都逐漸失去求實的精神選擇了沽名釣譽的欺騙行為而導致我們被這種合理化的預設引導進了對學術成果的認知誤區(qū)。而當大眾意識到這種欺騙后則會逐漸喪失對藝術的信仰,開始認為藝術就是圈子里的一些如披著冠冕堂皇的外衣玩的利益游戲。后來的真正的藝術研究者則因此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甚至很多活動都要承受被認為是“騙子”的成見。
因此,學術研究者一方面應當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對于應當讓大眾了解的過程與事實應當做到公開透明,擺正利益和學術活動的關系,作為藝術學科的研究者,應當先有問心無愧的學術,后有與之相配利益,個人的名利應當是附帶的成果,是滿足研究者物質生活需要和學術研究的生活條件的基礎,而非取代學術成果本身成為學術研究者的終極目標。
六、從“葉永青事件”談藝術學學術規(guī)范的發(fā)展
當人么對藝術成果進行評價方面,藝術評論的理想情況便是既有高度的贊揚又有適當的空間容忍爭議,批判以及不同的聲音的容忍度,給予其平臺發(fā)聲,保證正面的藝術評論在一些如辦展,媒體推送的環(huán)節(jié)的必要作用的同時建立平臺讓這些批判的聲音同樣具有強烈的關注度,防止過多的正面評價造成的虛假背書的問題。藝術學的研究者,本質上便是藝術家,容忍一點質疑并不會消滅藝術家,反而會讓真的藝術家留下來。這個藝術家會得到自己應有的回報,物質的也好,心靈的也好,但在應該后退的時候他們始終懂得站在作品后面。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們不能不重視實踐性學術成果的理論性依據的把控,作為學術活動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美學思想,方法論實踐等,都有翔實的背景。藝術家可以是瘋子,而非騙子,可以擁有因窺見比常人更多的世間真理而與世俗格格不入的瘋狂,但不應該帶著謊言之軀賣弄知識。
參考文獻:
[1]佚名.葉永青[J].美術文獻,2006(01).
[2]?? 蘇堅.我道歉!——關于““葉永青事件””的一封公開信[J].藝術市場,2019(06).
[3]?? 牛宏寶.西方現代美學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高云.淺議當下藝術批評之殤[J].中國美術,2019(03).
[5]梁毅.帥好:應當誠實面對“藝術抄襲”的追問[J].藝術市場,2020(Z1).
作者簡介:葛君白(1997-),男,江蘇常州人,學生,藝術碩士在讀,成都大學法美術與設計學院思想美術專業(yè),研究方向: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