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凰菊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溪霞中心小學
在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需要掌握簡單的四則運算法則。同時,數學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運算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抽象思維。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下設計教學課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可能會因為數學難度對學習數學產生畏懼心理,而教師通過題海戰(zhàn)術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學習數學更提不起興趣,甚至厭惡學習數學。小學數學教師過分強調數學公式的記憶,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掌握公式運用方法,在大量的習題訓練中記憶,學生處在這種狀態(tài)模式下,只會越發(fā)厭惡學習數學。所以要想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學需要采取合適的方式,而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手段。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當以學生熟悉的周圍環(huán)境為依據。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氛圍中,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如學生在學習“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數學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一個小區(qū)里有五棟樓,每棟樓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八戶人家,那么整個小區(qū)一共居住了多少人家?在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學生會自然聯想到自己所住的小區(qū)情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進行解決,學生快速得出答案。小區(qū)里居住人家的數量為80。計算方式為8+8=16,16+16+16+16+16=80。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既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又保障課堂的有效性。情境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將數學概念知識與生活場景結合在一起,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數學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聯系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周圍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該環(huán)境下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課堂有效性這一教學目標。[1]
在教學二年級數學時,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九九乘法表即可,只要學生掌握九九乘法表,就能掌握相應的四則運算。由此也可以看出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老舊,教師對小學數學并不重視。在這樣的教學觀念下,教師教學不理想,小學數學課堂枯燥單調,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然而,事實上,小學數學是基礎的一門學科,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也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熟練使用教學設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質量。[2]
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展示鐘表一天的周轉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領會數學知識。這種通過視頻、動畫、聲音的方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以新穎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認識時間”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數學游戲活動。在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時間在鐘表上呈現的樣子。小組成員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搶答,回答正確則計一分,分數最高小組為獲勝。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眼、腦,加深學生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鐘表上正確讀出時間,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二年級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生處在主動地位,自發(fā)學習數學,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后續(xù)數學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為學生的后續(xù)數學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保證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