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沁曄 徐 芳/.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翰林幼兒園;.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近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比較突出的健康問題,如:超重、偏瘦等,均與體力活動不足有一定關系。那么,影響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呢?相關專家、學者認為,兒童本身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是導致體力活動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它原因,從社會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說,影響兒童體力活動不足的因素,既包括兒童自身的因素,也包括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等。唯有積極正視這些制約因素,才能更好地開展學齡前兒童的體力活動,促進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待體力活動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學齡前兒童受到性別、認知、體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自身就會對體力活動有一定排斥。具體來說:第一,學齡前兒童中,男孩子的體力活動興趣、頻率等,一般比女孩子要多一些,女孩子更喜歡靜坐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么,在學齡前兒童中,“胖女孩”的現(xiàn)象會比較多;第二,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對體力活動的認知,不會聯(lián)想到健康、成長這些深刻的意義,只會單純地考慮是否感興趣。對于他們不感興趣的體力活動,他們往往不愿意主動參與;第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越來越豐富,學齡前兒童容易被口感好的美食所吸引,一旦飲食過度,就會出現(xiàn)“超重兒童”,參與體力活動對身體素質(zhì)是有一定要求的,超重兒童由于手腳不協(xié)調(diào),很多體力活動都無法參與。對于這個問題,家長們也很苦惱,看到孩子們越胖越不想運動,越不想運動就越胖的惡性循環(huán),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家庭教育”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非常重要。作為父母,應該思考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的體力活動意識。目前,家庭教育中不夠重視孩子的體力活動,主要表現(xiàn)在這些方面: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有些父母總是教導孩子要多鍛煉、多吃蔬菜,不能整天玩游戲、不能暴飲暴食,但自己卻沒有給孩子樹立這樣的榜樣。如果父母自身都不運動,喜歡給孩子做大魚大肉的食物,那么,父母的教導對于孩子來說,根本沒有說服力;其次,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孩子睡在床上玩手機,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如果需要喝水、吃東西,隨便叫一聲,父母就馬上送過來了。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在這樣的生活習慣下,孩子不僅無法做體力活動,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沒有;最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齡前兒童的興趣點在哪里,他們的精力就會投入在哪里。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家長一方面讓孩子多運動、多出門走走,一方面又給孩子配備各種上網(wǎng)工具,讓孩子的興趣全部都被網(wǎng)絡占據(jù)了,根本沒有參與體力活動的積極性。
體力活動是無處不在的,為學齡前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力活動氛圍,不僅是家長們需要關心的事情,同時也是社會需要肩負的責任。進入現(xiàn)代化社會,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不利于學齡前兒童認識體力活動、參與體力活動的呢?第一,學齡前兒童雖然沒有正式上學,但各種各樣的教育機構已經(jīng)開始做宣傳了,例如:幼小銜接班、學齡前輔導班等,適當?shù)你暯有詫W習確實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有幫助,但有些教育機構夸大了銜接性學習的必要性,給孩子的學齡前生活造成了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孩子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參與一些社會實踐;第二,進入信息化社會,兒童電影更多了,兒童智能玩具也更多了,這讓學齡前兒童的娛樂方式都趨于“靜止化”,缺乏一些有活力的娛樂形式;第三,在一些公開的娛樂場所,例如:動物園、游樂園、電影院等,通常會設有一些適合學齡前兒童娛樂的場所,但這些場所都是要收取費用的,而且費用還不低,這樣就會形成一種社會風氣,讓小孩子們在思想上覺得體力活動是需要付費的,而家人們也會認為付費的體力活動,更多的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第一,對于不主動參與體力活動的女孩子,家長要適時引導,要帶孩子多接觸集體活動,認識新朋友,讓小女孩從意識上知道,自己和男孩子一樣,不可以太嬌氣,應該多參與體力活動,多結交新朋友;第二,如果家長很直白地告訴孩子要多運動,以及運動的重要性,孩子可能很難理解家長的意思。但如果孩子在參與體力活動的過程中,家長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多夸獎孩子:寶貝,你真棒!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意識到,應該做一個活潑開朗、熱愛運動的孩子;第三,有些家長看到孩子體型比較胖,就不建議孩子去參加公開的體力活動,其實,參加體力活動的意義主要在于“參與感”,不是為了爭輸贏,更不是為了展現(xiàn)給別的小朋友們看。因此,對于體型超重的小朋友,家長更加要科學地引導,要鼓勵孩子多參與體力活動,循序漸進地改變孩子的體型。
首先,父母要嚴于律己,做孩子的榜樣。簡單來說就是,父母讓孩子少玩一點游戲,首先自己要少看一點手機,父母讓孩子多去參與體力活動,首先自己要經(jīng)常運動鍛煉,父母讓孩子科學膳食,首先自己要學會做營養(yǎng)均衡的食物;其次,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能力雖然有限,但認知能力是可以一點點培養(yǎng)的,父母應該從生活習慣上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在收納、整理的過程中,小孩子們相當于也在進行體力活動。久而久之,小孩子就能養(yǎng)成生活自理習慣,將體力活動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最后,家長可以布置一些適合孩子們進行體力活動的場景,比如說,布置“籃球角”,將籃筐固定在家里的墻上,高度不要太高,讓小孩子可以輕松地進行投籃運動。再比如說,布置“小花園”,讓孩子每天澆水、打理,并形成自己的記錄,下雨天提醒孩子把小花盆端進來,天氣好的時候提醒孩子把花盆拿出去曬太陽。
第一,相關部門要嚴格管控各種教育機構的夸大宣傳,要合理地控制孩子們上學習班的尺度,不能剝奪孩子們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第二,社會提供給學齡前兒童的娛樂內(nèi)容,除了要信息化、先進化,還應該體現(xiàn)“實踐性”、“運動性”,讓小孩子接觸到的娛樂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第三,增設更多免費的公益兒童娛樂場所,鼓勵小孩子多參與體力活動,回歸學齡前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讓學齡前兒童可以玩的更開心,讓家長們可以減輕經(jīng)濟負擔,讓社會樹立兒童活動新風尚。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化、舒適化、自動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的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開展科學、適度的體力活動已經(jīng)不再重要。相反,正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更加需要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保證學齡前兒童擁有參與體力活動的機會。在開展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的過程中,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容易出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過度呵護”,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對待學齡前兒童就像對待溫室的花朵,家長對待學齡前兒童就像對待牙牙學語的小寶寶,不想讓兒童的成長經(jīng)歷任何一點風吹雨打。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齡前兒童很難重視體力活動,也很難接觸到體力活動。因此,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力量,應該團結起來,共同營造適合兒童進行體力活動的環(huán)境,讓每一位學齡前兒童都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