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棟
1
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字牧之,是我國晚唐詩壇的杰出代表。他的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老少皆知?!巴\囎鴲蹢髁滞?,霜葉紅于二月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杜牧的各體詩中,最受人稱道的是五言和七言絕句。晚唐以及后世,對杜牧的人品與詩藝評價頗高。與杜牧同時的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道:“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杜司勛》)”李商隱與杜牧堪稱晚唐詩壇上光芒閃爍的雙子星座,時人稱為“小李杜”??梢钥闯觯钌屉[將杜牧視為詩壇知己,在詩中極力地表現(xiàn)對杜牧滿心傾倒與相互惋惜的情誼,表達了對杜牧詩的深切理解。
杜牧是唐京兆府萬年縣(今陜西西安市)人。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數(shù)百年的高門望族,在唐代尤其煊赫。杜牧出身名門,少年得志,人生色彩紛呈,一生未出現(xiàn)大的跌宕起伏。杜牧出生那年,祖父杜佑入朝拜相(歷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十歲時,祖父杜佑去世,不久父親杜從郁病死,家道開始中落,曾有過一段清貧的生活,故杜牧自稱“某幼孤貧”。中了進士進入仕途后,是漫長的十年幕僚生涯(洪州、宣州、揚州,回京擔任監(jiān)察御史一年,再赴宣州)?;鼐┧哪辏哼w官左補闕、史館修撰(從七品上,相當清要的官職),后任比部員外郎。然后是“三守僻左,七換星霜”。受宰相李德裕排擠,先后外放三個窮僻小州:湖北黃州(1.3萬戶)、安徽池州(1.7萬戶)和浙江睦州(9千戶),做了七年的州刺史。直至李德裕被貶逐,他才有出頭的機會,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回朝任吏部司勛員外郎(從六品上)、史館修撰。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夏天因家庭困難連上三啟,請求出守湖州,秋天獲準成行。大中五年秋末冬初返回長安,就考功郎中(從五品上,屬吏部)、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新職,兼知制誥者,多是工于文章的人。第二年遷官中書舍人(正五品上,屬中書省)。大中六年(公元852年),50歲的杜牧終于中書舍人任上。杜牧一生的仕途生涯應算善始善終。
一個人的生命情態(tài)與其家世及周邊人物息息相關。人生有幸有不幸,得意與失意之間,對世人來說皆憂喜所系。杜牧的世族家庭、家風傳承、骨肉情誼和一生中的交往,造就了他風流倜儻的性格,并由此形成豪邁奇崛的詩風。這正是杜牧在詩壇獨步千古的原因。
2
杜牧26歲進士及第,制策登科。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的科舉在東都洛陽舉行,是唐朝歷史上唯一一次在東都舉辦的進士科考,也是唐代最后一次制舉考試。這年進士共錄取33人,杜牧考中第5名。制舉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共錄取包括杜牧在內(nèi)的19人。春風得意的杜牧在洛陽中進士后赴長安參加制舉考試前寫道: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
——《及第后寄長安友人》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以監(jiān)察御史分司東都。因居福地洛陽,避開了兇險的“甘露之變”。大和九年十一月,長安朝廷中發(fā)生政變,許多官員被殺,宦官氣焰高漲,“天下事皆決于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碑敃r白居易在洛陽任太子賓客,曾針對“甘露之變”慨嘆仕途的風波險惡: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十年為幕府吏”(公元829年-公元838年)的揚州時期,杜牧先隨沈傳師江西、宣州觀察使府中幕職約四年半。再隨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至揚州,先為幕府推官,后官至掌書記。在揚州的兩年時間(唐文宗大和七年——大和八年)(公元833年-公元834年),是杜牧人生最愉悅灑脫、恣意忘懷的時光?!笆暌挥X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在座主牛僧孺的庇護下(密派兵卒保護),杜牧徘徊于歌樓,浪跡于舞榭,陶醉于觴歌,寫下了大量流傳千古的詩篇,也獲得了風流才子的名聲。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吠?,杜牧曾作《揚州》詩三首,專事描寫揚州的繁華。當然,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杜牧的早衰早亡也可能與他揚州時期的過度快活和身體透支有關。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秋,48歲的杜牧外放湖州刺史一年,“出守吳興”。湖州即吳興郡,三國時吳主孫皓取“吳國興盛”之意。湖州是一個相當富庶的大州(4.3萬戶),風景清美,人物俊秀。此地北臨太湖,苕溪、霅溪環(huán)繞州城,產(chǎn)茶名地顧諸山旁有二山相對,絕壁峭立,大澗中流。這些皆可供年近半百的杜牧公余游賞,他在湖州度過了人生最后的美好時光,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
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huán)珮月如襟。
——《沈下賢》
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無情紅艷年年盛,不恨凋零卻恨開。
——《和嚴惲秀才落花》
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3
杜牧詩“不務奇麗,不涉習俗”,講求詩意的直接抵達。杜牧曾說明自己作詩的態(tài)度:“某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居于中間?!薄捌纣悺?,是指李賀的詩風;“習俗”,是指元稹、白居易風靡一時的“元和體”。杜牧詩的詩意非常直白,一目了然。如:
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
——《池州送孟遲先輩》
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
——《洛陽長句二首》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杜牧的詩文特別注重思想內(nèi)容而輕視辭采章句。他說:“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堃獠幌攘?,止以文采辭句繞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亂。是以意全勝者,辭愈樸而文愈高,意不勝者,辭愈華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辭,辭不能成意?!彼脑娔芨腥酥辽?,正在于言之有物,不作無病呻吟之語。
杜牧的懷古詩大氣磅礴,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杜牧出生于宦門世家,祖父杜佑不但有政治才能,并且很好學,博古通今。他曾撰成《通典》二百卷,成為中國典章制度史的名著,為后世治史者所必讀。因此,杜牧年輕時很有抱負,在26歲未中進士前,就已經(jīng)寫下《阿房宮賦》和《感懷詩》,表現(xiàn)出對于時局的關切。杜牧一向注重研究兵法,20歲讀《尚書》《左傳》《國語》慨嘆,“見其樹立其國,滅亡其國,不始不由兵也?!庇谑?,他搜求自古以來的兵書,凡十數(shù)篇,認為孫武所著的十三篇最好。大中三年春,杜牧上書宰相,說大儒在位應當知兵,并將自己所注的《孫子》十三篇呈獻。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重讀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本透菀鬃x懂詩人的深刻和厚重了。杜牧的七言懷古詩常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選取典型的歷史事件做出評價,再上升到對歷史發(fā)展的哲理思索。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似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
——《登樂游原》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澹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杜牧詩真實反映了都市生活。揚州是唐代第一個繁華的商業(yè)都市,飲食歌舞娛樂甲天下。唐人詩中描寫揚州繁華盛況的很多,如張祜詩云: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進士及第不久的杜牧來到了揚州,真是如魚得水,他的真性情也在這些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贈別一》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贈別二》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
4
自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起,杜牧的人生進入收官謝幕的時段。
“事必直書、辭無華飾”。大中四年夏天,杜牧遷官吏部員外郎。唐朝士大夫做官重內(nèi)輕外,愿作京官而不愿作外官。杜牧卻在大中三年請求外放為杭州刺史未果后,連上三啟,再次請求外放為湖州刺史。第一啟首先表明,自己不是急于進趨之徒,然后敘述他的弟弟杜顗聰明俊杰,非尋常人,不幸失明廢棄,窮居海上,只有一兄,仰以為命,復不得一郡以供其衣食與醫(yī)藥,是很可同情的。第二啟談到自己早衰多病,今年48歲,已經(jīng)耳聾齒落,不敢以壽考自期,愿未死前早得一郡,能求異人術士為杜顗治病。第三啟寫他的病弟孀妹寓居揚州,生活困窘,必須自己以官俸接濟,聽說湖州刺史出缺,所以敢啟請外放。杜牧身居吏部要職,卻以一般人看來難以啟齒的家事親情為由,一而再再而三請求外放,表明晚年杜牧不戀京畿樞要但求安逸舒適的果敢,著實令人欽佩。
“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倍拍寥魏荽淌返囊荒?,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期,詩興也是相當?shù)暮?。其中,大中五年(公?50年)在顧諸山寫下的這首《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最有神采:
倚溪侵嶺多高樹,夸酒書旗有小樓。
驚起鴛鴦豈無恨,一雙飛去卻回頭。
中唐劉禹錫在杜佑任淮南節(jié)度使時幕府任職,他亦留有詩句“何處人間似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時杜牧刺史任上的幕僚李郢也曾寫《自水口入茶山》:“蒨蒨紅裙好女兒,相偎相依看人時。使君馬上應含笑,橫把金鞭為詠詩”。酒樓林立,酒旗招展,茶山修貢,攜妓采茶,不亦樂乎!
“邀侶以官解,泛然成獨游?!焙萌兆涌偸巧钥v即逝。大中五年秋,杜牧內(nèi)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距大中四年秋初任湖州正好一年。大中五年秋末冬初時就新職,第二年遷官中書舍人。重新回到權力的中心長安,杜牧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明明是升官赴京,而他卻說是“流落西歸”:
鏡中發(fā)絲悲來慣,衣上塵痕拂漸難。
惆悵江湖釣竿手,卻遮西日向長安。
——《途中一絕》
夾岸垂楊三百里,只應圖畫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歸疾,不見東風二月時。
——《隋堤柳》
大中六年元旦,杜牧上朝歸來吟詩一首:
星河猶在整朝衣,遠望天門再拜歸。
笑向春風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
——《歲日朝回口號》
“孤墳一尺土,誰可為培栽?!贝笾辛辏ü?52年)冬,杜牧得病且相當沉重,自認為陽壽將盡,作《自撰墓志銘》,敘述平生經(jīng)歷。那年的冬末,杜牧病逝于故鄉(xiāng)長安安仁里官邸,享年50歲。晚唐最耀眼的一顆詩星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