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溫舒藝
當前的心理大環(huán)境較惡劣,導致很多家長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以致他們像“無臉怪”一樣患上了“空心病”。他們失去了最本真的自己,慢慢變得阿諛逢迎卻求而不得,胡吃海喝也填不滿心靈的空缺。本文分析了無臉怪意象,探討親子教養(yǎng)的有為與無為,希望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的時候能順應孩子的天性,無為而為。
榮格認為,自性是心靈的核心,而自我是意識的核心,自我常會因認同集體設定的角色而脫離了自性。自性化指一個人最終成為一個整合性、不可分割,但又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所經(jīng)歷的歷程。這個歷程必須經(jīng)過時間的淬煉與生命智慧的積累,朝向意識和潛意識情結(jié)中原型的和諧一致,以統(tǒng)一內(nèi)在的力量,賦予人格的整體性和堅實感。只是,自性化歷程很難用學術語言界定與闡釋,于是榮格借用夢的分析、煉金術或象征與神話等讓人在經(jīng)驗層次上碰觸、覺察,并理解人類集體潛意識中的原型,探索自性化的隱喻,進而引發(fā)自性化的歷程。
人們最熟知的無臉怪意象是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的。宮崎駿大師的動畫中大多數(shù)角色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映射及諷刺。無臉怪就是這樣的存在,它之所以處于沒有臉的狀態(tài),是因為它找不到真實的自己,在異世界中漫無目的地游蕩,沒有歸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到哪里去。它變金子是因為別人喜歡,是對別人曲意奉迎。為了讓別人注意,他企圖用一些外在的東西吸引別人,這么做反而與它的自性越行越遠。一些父母從小對孩子嚴加管教,希望他們成績好,禁止他們做和學習無關的任何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一只用好成績來博取他們注意的無臉怪。然而父母何嘗不是那只在澡堂里漸漸受到金錢和世俗的影響,成為可以變出金子,不停地吃東西,甚至吃人的怪物呢?
《千與千尋》中的無臉怪是孤獨的,它渴望朋友。它一方面希望給予他人利益獲得友情,另一方面又對這樣的友情充滿質(zhì)疑和不屑。上文說到的孩子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慢慢也成了這樣的無臉怪。矛盾感讓他們對社會充滿了不安全感。生活就像一條河流慢慢磨平他們的棱角,他們表面由一開始的拒絕到慢慢被同化,內(nèi)心卻把自己置于道德高位,必須做到極致的耗竭感讓他們痛苦不已,像無臉怪一樣,胡吃海喝也填不滿內(nèi)心的空虛。無臉怪代表著孤獨,代表著貪念,代表著丑陋,代表著落寞,也許這也是目前很多孩子患上“空心病”的原因。
在日本的另一部動畫《怪化貓》里講述了另一個關于無臉怪的故事:一個為滿足母親的虛榮心而嫁入貴族家族的女人,在遭受婆家人和丈夫的精神虐待后,因為過度的悲傷和壓抑導致被無臉怪附身,在自殺后卻不自知,只以為自己將夫家的人殺死,并將被處刑。而無臉怪則在每次的處刑前將其救出,并送回夫家,導致無限的輪回悲劇,最終由作為法師的主角將她從輪回中救出。這里的無臉怪就是女主人公心中壓抑幻化的妖怪,是一個備受欺辱,記不起自己原來的樣貌和身份,連自己已淪為妖怪都不知道的悲哀靈魂。這個變成了無臉怪的女人從出生到長大,每一個階段仿佛母親已經(jīng)安排了固定的任務,而她在手忙腳亂應對這一切的時候,已經(jīng)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哪里,巨大的壓力讓她不停地隱忍,躲在面具后面的自己漸漸地變得冷漠,變得壓抑,變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只知道要完成那些面具化的任務。
這兩個故事中的無臉怪都帶著天真者和破壞者的原型,破壞者原型代表著死亡的沖動,有時也具有毀滅的沖動,它摧毀人們對自己的信念,使人們蒼老、生病,甚至死亡,但破壞者也是蛻變者,死亡之后便是新生。天真者代表信念、希望、信任及樂觀,相信事物本身所呈現(xiàn)的樣子,使人心中保有期待和希望。天真者的自我因認同集體設定的角色而脫離了自性,因為過于壓抑變成了傷害別人或自我毀滅的破壞者。
《千與千尋》里面的無臉怪沒有朋友,不貪圖享受和物欲,象征著最初始的人性,無臉怪之所以對千尋感興趣,是因為千尋一直秉持初心。千尋單純善良的品質(zhì),其實也是每個人曾經(jīng)有的品質(zhì),只不過時間和環(huán)境讓人變得圓滑或矛盾,讓人忘記了最初的自己?!豆只垺防锩孀兂闪藷o臉怪的女人被自己面具背后以少女形象呈現(xiàn)的天真者所震驚從而清醒過來,意識到原來自己曾是少女,有選擇的權利,可以打破循環(huán),可以離開那個地方。
為何無臉怪內(nèi)在的天真者會在“善意的期待”中變成破壞者而走向毀滅呢?也許從古籍或神話故事中可以找到答案。
《山海經(jīng)》第二卷《西山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p>
《莊子·應帝王》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帝江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比砧徱桓[,七日而渾沌死。
帝江是上古神獸之一——渾沌,是中央的天帝,渾沌的皮膚紅如丹火,但沒有臉部。倏和忽常去它那里玩耍,每次去,渾沌都熱情地招待它們。
倏和忽很是感激,便在一塊兒商量怎么報答渾沌的友情。它們說:“每個人都有耳鼻口眼七竅,方便視聽飲食,只有渾沌什么都沒有,我們不妨幫他鑿出七竅來吧?!庇谑?,他們找來了斧頭、鑿子等工具幫混沌鑿七竅。他們一日一鑿,七天之后終于把七竅鑿成了,而混沌也一命嗚呼了。
這個故事里面的倏和忽太像某些焦慮的父母,非要以愛之名用強不可,就要把孩子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結(jié)果竅是開了,孩子的命卻沒了。老子有言:“道德者,順天知命不強矯!”真正有為的人,都是順自然的人,而不是強矯的人。他們會心如明鏡,淡然處之,不會刻意要怎樣,當點撥時就點撥,當中止時就中止,順著自然那根竿前進。因此,他不會過剛則折,過柔則弱,他可以讓一切順順當當?shù)厍靶?。他永不會認為自己十分有才華,他會小心地聽從自然而然的規(guī)律,抓住每一個至關點,而又慈和內(nèi)斂,有為似無為。親子之間的相處,甚至人與人、人與自身的相處與莊子的為政之道一樣,還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為好,不慈不靜努力借為別人好之名爭強好斗,必然有人會成為無臉怪。
心神定而不為世俗塵垢所沾染的人就像《十牛圖》中入塵垂手的形象:“進入市街上的酒屋魚肆中,謙遜地為眾生說法,使他們趨向于善,成就佛道?!鼻拔闹袃蓚€無臉怪故事的結(jié)局則呈現(xiàn)了《十牛圖》中騎牛歸家和忘牛存人的狀態(tài)。
《千與千尋》中,無臉怪的本真和欲望之間的干戈已息,到了無所謂得牛失牛的階段。從初見千尋(尋牛)、進入湯屋(見跡)、表達寂寞(見牛)、吐出所有(得牛)到一同前行(牧牛),無臉怪的自性化歷程已經(jīng)費了一番辛苦,現(xiàn)在進入“干戈已罷、人牛一體”的境界,不再需要繩鞭了。騎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短笛,奏一支山歌俚曲,何等逍遙,自有牛兒載著你回家。這是一種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安詳?shù)木车?,也是故事最后無臉怪在錢婆婆家里吃蛋糕、一起紡紗的狀態(tài)。
《怪化貓》中,女人意識到真實的自己與變成無臉怪的自己并不是自我存在的兩面,而是一體,無臉怪只是作為一種理念的象征物而已?!翱嗫嗟厍髮ぃ降妙^來,原來追尋到的目標竟是剛剛?cè)栽趯で蟮淖陨怼_@是一個回到本來的家,連牛都給忘掉的階段。捕兔時套兔繩是有用的;抓魚時魚筌同樣不可缺少。一旦捕捉到手了,工具就不再有用了。”女人落入最后一次輪回,當丈夫兇神惡煞地再次讓她備酒菜時,她早已離家遠去。既然已經(jīng)遠離世俗,面具也就沒有用了。
因此,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請順應他們的天性,允許他們完全展現(xiàn)自我,讓他知道自己是可以表達的,可以哭泣的,可以憤怒的,可以訴說自己需求的。滿足了自我的舒張之后,他們會恢復到平靜之中,這種平靜是他們自己想要的平靜,在平靜中更能把持自己的限度,對自己想完成的事情也更為專注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