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妮
(沈陽市第一四六中學,遼寧沈陽 110121)
磁性教具作為一種直觀展示的道具,能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反復巧妙利用,從而設計出不同實踐方案,近些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磁性教具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顯著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與水平,也可以使得課堂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達到預期要求。很多生物學教師會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磁性道具,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磁性教具主要是通過磁性材料為主,構成的各種教學道具,對生物教學具有非常直觀的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磁性教具必須要能夠與課程教學的內(nèi)容保持一致,充分發(fā)揮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對生物知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運用磁性教具可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因為磁性教具可動、可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自動手實踐,不同的磁性道具相互組合可以模擬出不同的生物現(xiàn)象[1],進一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在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操作磁性教具可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通過磁性教具也能夠滿足高中學生的實際特點,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用磁性教具時還能夠更好幫助學生轉(zhuǎn)移注意力,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思考,還能夠讓生物的信息內(nèi)容,直接展示給學生。通過立體的形象,幫助學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了解與記憶,促使學生深入微觀世界進行深入探索,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同時磁性教具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感受,增強學生的良性發(fā)展。應用磁性教具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通過磁性教具直觀生動的特點,可以讓學生深入感知生物的教學內(nèi)涵與本質(zhì)增強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能力,在實際教學分析中,也可以推動學生的良性發(fā)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由于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各不相同,對生物實驗儀器的購置條件也存在顯著差異,很多高校無法配備足夠的生物實驗儀器,滿足學生的動手實踐與要求[2]。通過磁性教具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到教具制作中,在教師的帶領下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的深刻認知,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提高,增強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磁性教具不僅方便易得、操作簡單,而且成本低廉,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教學實踐,都可以通過磁性道具的方式來滿足學生探索生物知識的欲望,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磁性教具實際選擇中,也可以幫助學生動腦、動手進行操作,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自制磁性教具的過程中,還能夠滿足學生豐富的設計能力和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對生物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磁性教具應用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生物知識與生活中常見問題的緊密聯(lián)系,促使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在實際生物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磁性教具時,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熟悉感,無論是磁鐵還是紙條,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在進行生物教學演示中,也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也能成為教具的神奇效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正確認知。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進行緊密連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學生運用磁性教具解決問題之后,能夠真正感受到磁性教具的特點和效果,充滿自豪感,并且也能夠感受到探索生物知識的作用,真正幫助學生喜歡上生物學知識。
在講解分子分解效應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重點把握基因型、配置型等多種化學組成方式,而通過利用磁性教具的形式,能夠快速、醒目、直觀地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展示,從而幫助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得基因配型更加直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基因D 和d兩件磁性教具不斷靠攏,并且快速吸引形成Dd 基因型,而利用手動模式將兩件分開也可以顯示為D 和d兩種配置。
在遺傳規(guī)律中性狀重組、基因重組都是重組效應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磁性教具等方式,能夠比教學掛圖展示更加直觀準確,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例如在講解人類遺傳性特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磁性教具來分別制作成XY 型精原細胞和XX 型卵原細胞以及XY 型受精卵XX 型受精卵,分別組合之后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男女性別比,并且對學生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也能夠向家人朋友普及健康的常識。在講解高中生物必修二染色體變異這節(jié)課時,由于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和聯(lián)系密切,學生理解非常困難,而常用的染色體,主要以雙手食指交叉展示顏色體。這種課堂演示的方法非常得復雜,而且不夠生動直觀,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染色體變異磁性教具,將抽象的問題簡單化,例如,在實際制作中可以利用果蠅體細胞或者生殖細胞,用瓷板制作成果蠅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異焦距,不同顏色的瓷板代表不同的顏色體。在其中白色則代表單面磁性軟細胞,可以利用圓規(guī)化緣,并且用剪子裁剪,整個瓷板具有非常強的吸性,在黑板上展示也不容易掉落,而不同顏色的瓷板可以隨意,在白色圓形中進行擺放,還能夠隨著白色圓形瓷板快速移動,再用打印紙打印完畢后,可以立即貼上紅藍兩種染色體模型,并且與此版教具染色體保持一致,通過利用事先準備的教學材料來游學生進行分析。且對正常果蠅細胞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模型結構進行判斷,充分利用瓷板教具在黑板上吸附,其他的小組成員還可以直接根據(jù)磁性教具來進行展示[3]。從而對染色體的變異性質(zhì)進行準確判斷在教具制作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分析,判斷不同的果蠅體細胞各有幾個染色組,每一組染色體都包括哪幾條?學生根據(jù)教具的展示以及課文的內(nèi)容。可以很輕松地獲得答案。這時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如果卵細胞中的染色體增加或者減少一條染色體組。形成的受精卵是什么形狀?卵細胞又會增加幾個染色體組呢,通過選擇不同小組代表,利用磁性教具進行生動展示,并且與其他的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磁性教具的演示,能夠進一步對染色體的單體和三倍體有深入的了解,增強對染色體組概念的探究能力。同時也能夠為接下來多媒體的成因和特點作出有利鋪墊,加強對學生的吸引效果。
在DNA 分子結構中,基因、染色體與DNA 三者的分子水平關系轉(zhuǎn)變非常復雜,對學生來說教學難度非常大。通過運用磁性教具可以使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簡單生動,也能夠突出重點把握矛盾,最終有效解決問題。在講解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磁條剪成5cm×4cm 的長條,并且利用圓形高強磁鐵作為著色點,分別用紅藍兩種配色,將圓形磁鐵與長條磁鐵縫合紅藍,兩色各做4 個,其中紅藍兩色分別含有兩個9cm 和兩個11cm 的長度,經(jīng)過復制之后形成4 條染色體。兩對同源染色體,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父方和母方,在使用教具中教師可以利用詞條貼在黑板上予以直觀展示,幫助學生對染色體組進行分析與比較。
生命運動的過程非常復雜,涉及到許多方面和層次。對學生而言,如果死記硬背很難理解。通過運用可動可靜的磁性教具,能夠真實展示出生物的過程。例如通過DNA 分子、mRNA 和tRNA 分子信息轉(zhuǎn)錄和翻譯的過程,利用磁性教具進行全方位展示,能夠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更直觀生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生命運動的過程。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和教學的效果,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磁性教具,確保磁性教具簡單實用,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避免學生被磁性教具過度吸引,反而會影響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充分運用磁性教具等方式來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吸引力,使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生物教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生物的學習興趣,通過磁性教具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能夠進一步判斷高中生物磁性教學的具體應用內(nèi)容,增強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