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盈旭
蓮荷半開時,端午節(jié)的粽香漸漸撲面而來,記憶,也似一卷古書,帶著陳香徐徐展開……
——題記
1
蓮荷半開時,端午節(jié)的粽香漸漸撲面而來,記憶,也似一卷古書,帶著陳香徐徐展開:
多年以前。那個蓮開的夏季,鄉(xiāng)下老屋,一如既往的古樸寧靜,小廚房里飄散著淡淡的煙火。
一個年輕女子,束著花圍裙,身邊圍著六個小孩子,忙忙碌碌的。她的孩兒們小眼睛饞饞地看著母親包粽子。
女子很美,是我的母親。她的粽子和她一樣好看,因為她姓楊,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親切地稱之為“楊娘粽”。
晚上,母親用冰涼清甜的井水,把這些食材放在一口小缸里淘洗干凈,泡上。
第二天天不亮,母親就開始起床包粽子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也爬起來,揉著惺忪的睡眼,一群小鳥兒似的圍著母親,灶前灶后地轉(zhuǎn)。
母親用新綠的葦葉,綿韌的棉線,把一只只包裹著花生、葡萄干、紅棗、糯米的粽子,捆成菱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等各種小巧美麗的形狀。
哥兒說,我吃菱角的。
姐兒說,我吃寶塔的。
弟弟說,我吃大棒棒的。
妹兒說,我吃…我吃…小枕頭……
母親溫柔地笑。她把手指在圍裙上擦了擦水,點一點男娃的小腦瓜,刮一刮妞兒的小鼻頭,愛憐地說:一群小饞貓。
5.勞動力流出嚴(yán)重。由于各個因素導(dǎo)致農(nóng)村經(jīng)濟(jì)收入較低,年輕勞動力被迫外出他鄉(xiāng)。有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得不帶上自己的子女,甚至舉家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安家落戶。因為勞動力的流出從而導(dǎo)致田地荒蕪、消費流出、空巢老人,空巢子女等一系列問題。這一列問題導(dǎo)致了生產(chǎn)力的下降,從而影響了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
粽子在屜上蒸,灶膛里跳躍著紅紅的火苗,歡歡喜喜的,映著燒火父親憨厚的笑臉。
香氣鋪滿柴門小院時,粽子熟了。敬祖宗,拜屈原,給東院的爺奶和西院的叔嬸送過去兩盤,然后,我們圍坐在掉了漆的小木桌前,母親把一小盤熱氣騰騰的粽子端上桌,孩兒們不爭不嚷,安靜地等著母親分粽子。
母親在每個人的小瓷碗里,放上一只他們喜歡的粽子,輕輕念叨著:你的寶塔,她的小菱角……六個孩子,母親一個也沒分錯。剝開墨綠的粽葉,潔白的米團(tuán),嵌著一顆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好看極了!味道也美極了!清香,甜而不膩,咬一口,唇齒生香。我們細(xì)細(xì)地品味著每人僅此一只的粽子,小小的心里溢滿了幸福和驕傲!
是??!那個年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家能在端午節(jié)吃上粽子,在村人眼中,是何等的奢華??!那時的那天,能用棉籽油炸上幾個糖糕的人家,村子里都寥寥無幾。
被棕香吸引來的鄰居小孩兒,倚門吮指。
母親便把自己和父親的那兩只,慌慌地剝開,切成極小瓣兒,在盤子里托著,連同另一盤熟透的紅桃子,端去分給門前的孩子們吃。
后來,年邁的母親告訴我們,那些年月包粽子,她其實只能聞聞粽子的香,從不知其味。
2
有一天,我們都長大了。
村子里的阿牛也長大了。前年,他從南方回來,幾輛豪車都裝滿了粽子,一箱箱挨家挨戶地給村人們送。
中年阿牛握著我母親蒼老的瘦骨嶙峋的手,情深意長:楊娘??!多虧了您當(dāng)年的粽子,讓我覺得世上還有那么一種美味!十幾年哦,每年的端午節(jié),一直有我的份兒,直到我考上大學(xué)離開家。從那時起,我立下了誓言:此生只做粽子人!
阿牛被村里楊娘一縷棕香十幾年的滋養(yǎng),知道了生活還有另外一種極美好的樣子,激勵著他為好日子而努力拼搏。他親歷遠(yuǎn)方山水,讓夢成為了現(xiàn)實。他現(xiàn)在是身價上億的粽子人了。那次回鄉(xiāng),不僅帶來了他們生產(chǎn)的粽子,還斥巨資為村里建了一所養(yǎng)老院。
愿山河靜美,盛世長寧。
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舊事。粽子是流年記憶中最美味的佳肴。還有當(dāng)年蘭花般美麗的母親,和她對我們低眉含笑的愛憐。也有阿牛們的情深若許,母親的禪靜如初。
母親老了,始終是清淡安和的,八十八歲高齡的老人,獨守一座老屋,任兒女們誰也接不去。許多年來,端午節(jié)那天,她終究是要親自動手包粽子的,這期間,幫她燒地鍋蒸粽子的父親,走了;那個一直喜歡吃她包的菱角形粽子的二兒子,也走了。但每年的端午,他們爺倆的肖像前,她都會顫顫巍巍地擺上兩份清香的粽子。
吃過她包的粽子,穿過她做的衣襪,接受過她學(xué)費的當(dāng)年的阿牛們,每年端午節(jié)幾乎都要回來看望他們的“楊娘”,圍在她的老庭院里,對著籬畔的花朵,吃著各種形狀的“楊娘”粽子,團(tuán)團(tuán)圓圓,開開心心。
母親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個最潔凈的角落,永遠(yuǎn)如初時美好。
明媚的陽光順著老屋的黛瓦流淌,清瘦矍鑠的老母親開始在檐下曬紅棗了,今年的端午粽香,和夏蓮一起,已在故鄉(xiāng)的老庭院一往情深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