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良,劉芳芳,楊 清,林惠京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惠州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001)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指在糖尿病基礎(chǔ)上出現(xiàn)胃脘痞脹,食后脹增,早飽,惡心嘔吐,體質(zhì)量減輕等以胃動力低下為特點的臨床證候群,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血糖波動[1]。西醫(yī)以改善胃動力藥及對癥止吐等治療,顯效快但易復(fù)發(fā),且長期使用不良事件增加。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病”的范疇,胃輕癱根據(jù)其臨床癥狀及表現(xiàn)特點,可歸屬于“胃痞”“嘔吐”“納呆”等范疇。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其病位在肝脾胃,基本病機與脾胃升降失和相關(guān),兼夾氣滯、血瘀、濕阻、痰濁、食積等實邪。本課題組在應(yīng)用消痞啟膈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糖尿病胃輕癱中,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15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5 組。空白對照組31 例,男17 例,女14例,平均年齡(54.12±6.11)歲,病程(6.73±1.35)年。藥物對照組33 例,男15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54.51±9.83)歲,病程(6.62±1.73)年。中藥湯劑治療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齡(53.12±7.79)歲,病程(7.03±1.82)年。耳穴治療組32 例,男16 例,女16例,平均年齡(53.69±8.83)歲,病程(7.52±1.93)年。聯(lián)合治療組26 例,男11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54.21±7.89)歲,病程(7.14±2.03)年。5 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糖尿病胃輕癱診斷標準 根據(jù)《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制定:1)糖尿病病程在5 年以上;2)臨床有顯著的胃脹,早飽,惡心,嘔吐等主要癥狀并反復(fù)持續(xù)發(fā)作至少2 月;3)超聲,X 線片或者胃鏡檢查有胃潴留;4)有其它部位神經(jīng)病變者;5)排除胃腸道或者肝膽胰器質(zhì)性病變。
1.2.2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DGP 診斷標準者;2)年齡20~70 歲者;3)近2 周內(nèi)未服其他中藥及使用其余藥物治療者;4)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3 排除標準 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合并器質(zhì)性消化疾病者;3)合并有重要臟器病變(如心、腦、腎等疾?。┱?;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5)惡性腫瘤患者等;6)服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使用其他影響血糖的藥物者。
1.3 治療方法 全身性治療:患者均加強糖尿病知識宣傳教育,予個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案及飲食運動方案??瞻讓φ战M僅予基礎(chǔ)治療。藥物對照組采用鹽酸伊托必利(國藥準字J20160075,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每次50 mg,每日3 次,口服。中藥湯劑治療組給予消痞啟膈湯,方藥組成:大黃10 g,枳實15 g,半夏10 g,陳皮10 g,木香10 g,神曲10 g,白術(shù)15 g,茯苓15 g,澤瀉10 g,黃連10 g,吳茱萸10 g,桃仁10 g,川芎10 g,黨參15 g,干姜5 g,炙甘草5 g,按組方水煎成200 mL 左右,每日2 次,早晚餐后溫服。耳穴治療組給予耳穴壓豆,取穴:肝、脾、胃、胰、大腸、小腸、神門、糖尿病點、三焦等。每次選取3~5穴,逐穴替換。每穴、每次按壓50 次,每日3 次。以有酸、麻、脹、發(fā)熱感覺為度。聯(lián)合治療組同時予消痞啟膈湯及耳穴壓豆。上述5 組以4 周為療程,比較組間治療前后的變化。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臨床證候積分及胃半排空時間的變化,記錄所有觀察對象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及病情。
1.5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3]制定。顯效: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主要癥狀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主要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1.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5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見表1。
2.2 5 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
2.3 5 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比較 見表3。
表1 5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例
表2 5 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
表2 5 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其他組比較,△P <0.05
表3 5 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變化比較() min
表3 5 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變化比較() min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其他組比較,△P <0.05
DGP 為糖尿病的繼發(fā)性疾病,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西醫(yī)以改善胃動力藥及對癥止吐為主,雖能改善癥狀,仍有一定局限性。
消痞啟膈湯方中大黃味苦性寒,去胃中實熱,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二藥合用,取小承氣湯之意,可增強大黃瀉熱作用。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黃連和木香合用,取香連丸之意,可清熱燥濕、行氣止痛。黃連和吳茱萸合用,取左金丸之意,可清肝瀉火,降逆止嘔。白術(shù)、茯苓、黨參、炙甘草四藥合用,取四君子湯之意,可補益脾氣以升清,調(diào)暢中焦脾胃之升降。澤瀉滲濕利水、泄熱化濁。久病絡(luò)瘀,氣為血之帥,行氣則可活血,桃仁活血祛瘀,川芎行氣活血,二者合用,既可行氣,又可逐膈下之瘀。干姜,炙甘草溫中補氣,神曲消食和胃。諸藥合用,標本兼顧,以“瀉”代“消”,辛開苦降。研究[4]證明耳穴壓豆對脾胃相關(guān)疾病具有有效性。在口服中藥基礎(chǔ)上加之耳穴壓豆治療,可共奏健脾益氣、降逆和胃、消痞除滿、化瘀導(dǎo)滯之功。
研究[5]發(fā)現(xiàn),大黃中富含的大黃素,可通過提高血清胃動素。枳實、白術(shù)可雙向調(diào)節(jié)胃腸道運動,增強胃腸運動節(jié)律從而促進胃排空[6]。陳皮的提取液可通過刺激胃平滑肌[7]。綜上所述,消痞啟膈湯中的多種藥物均具有促進胃排空、保護胃黏膜、降糖等作用,可運用于糖尿病胃輕癱的治療中。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消痞啟膈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DGP 患者可提高總有效率,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及加快胃排空,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