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要從對知識的傳授轉(zhuǎn)向?qū)W生的關鍵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考試題近年來對學生關鍵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實驗探究題是考查關鍵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類重要題型,近幾年的全國卷Ⅰ、Ⅱ、Ⅲ均有涉及,分值一般在10 分以上。但從閱卷反饋的信息來看,該類型題目學生的得分普遍偏低。這是因為實驗探究類題目對思維、能力和規(guī)范答題的要求較高,是高考的難點所在。本文對實驗探究題的類型和考查方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廣大同人的教學提供參考。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以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都對實驗與探究能力有明確的要求(如表所示)。根據(jù)表中的要求并結(jié)合近幾年全國卷中的實驗探究類試題,筆者將實驗探究題分為實驗評價題、實驗設計題、實驗分析題3 種類型。
表 《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中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要求
實驗評價題是指對題目中給出的實驗材料或操作步驟等進行評價,指出其中的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案或進行修訂等。該類型的題目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材實驗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能等,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遷移和綜合運用。此類題目在高考中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難度中等。
【例1】(2014 年,全國卷Ⅰ,第4 題)下列關于植物細胞質(zhì)壁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與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紅色花瓣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B.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C.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質(zhì)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答案】B
【分析】“觀察植物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是《考試大綱》中“生物知識內(nèi)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本題在該教材實驗的基礎上,讓考生判斷不同實驗材料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屬于對實驗材料的評價,考查了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解答此題需要理解并熟記教材實驗中采用紫色洋蔥的原因:紫色色素在液泡中,便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如果所選材料的液泡顏色不明顯,也可觀察到細胞質(zhì)中的顏色,如黑藻的葉綠體,明白這兩點,便可輕易選出答案。
【例2】(2016 年,全國卷Ⅰ,第3 題)若除酶外所有試劑已預保溫,則在測定酶活力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順序合理的是 (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緩沖液→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chǎn)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計時→加入緩沖液→保溫→一段時間后檢測產(chǎn)物的量
C.加入緩沖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溫并計時→一段時間后檢測產(chǎn)物的量
D.加入底物→計時→加入酶→加入緩沖液→保溫→一段時間后檢測產(chǎn)物的量
【答案】C
【分析】此題是酶活力的測定實驗,讓考生在多個設計方案中找出正確的操作順序,屬于對實驗步驟的評價,考查了考生的高中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酶促反應具有高效性,且易受反應條件的影響,這是此題考查的基本知識點。酶與底物接觸后要立即計時,且為了維持實驗條件的穩(wěn)定,反應要在緩沖液中保溫進行,可見只有C 項符合要求。
實驗設計題是指為達到一定的實驗目的,要求考生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材料或自行選擇材料,利用“觀察與實驗”“假說演繹”“建立模型”等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或驗證簡單的生物學現(xiàn)象。一般要求考生寫出實驗的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jié)果或得出實驗結(jié)論,或者對已經(jīng)設計但不完整的實驗方案進行補充完善。此類題目在高考中一般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難度較大。
【例3】(2019 年,全國卷Ⅰ,第29 題節(jié)選)將生長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過減少澆水進行干旱處理,該植物根細胞中溶質(zhì)濃度增大,葉片中的脫落酸(ABA)含量增高,葉片氣孔開度減小。回答下列問題。
(3)有研究表明:干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 引起的。請以該種植物的ABA 缺失突變體(不能合成ABA)植株為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結(jié)論。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jié)果。
【答案】取ABA 缺失突變體植株在正常條件下測定氣孔開度,經(jīng)干旱處理后,再測定氣孔開度。預期結(jié)果是干旱處理前后氣孔開度不變;將上述干旱處理的ABA 缺失突變體植株分成兩組,在干旱條件下,一組進行ABA處理,另一組作為對照組,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兩組的氣孔開度。預期結(jié)果是ABA 處理組氣孔開度減小,對照組氣孔開度不變。
【分析】此題要求考生從題目中獲取信息,設計實驗來驗證題目中給出的結(jié)論,寫出實驗的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的結(jié)果,考查了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規(guī)范答題能力等。該題目的原型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第2 章第5 節(jié)“技能訓練”中的實驗設計題:證明某種無機鹽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需要設計兩次對照分別證明結(jié)論中的兩個要點,這是此題的難點所在,考生很容易回答不完整。所以,上課時教師要講清楚二次對照的意義。
【例4】(2018 年,全國卷Ⅱ,第29 題)為研究垂體對機體生長發(fā)育的作用,某同學用垂體切除法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用幼齡大鼠為材料,以體重變化作為生長發(fā)育的檢測指標?;卮鹣铝袉栴}:
(1)請完善下面的實驗步驟
①將若干只大鼠隨機分為A、B 兩組后進行處理,A 組(對照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B 組的處理是____________。
②將上述兩組大鼠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飼養(yǎng)。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2)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B 組大鼠生長發(fā)育的狀況不如A 組,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由于B 組的處理使大鼠缺失了來源于垂體的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激素。
【答案】(1)①手術(shù)但不切除垂體 切除垂體
③每隔一定時間,測定并記錄兩組大鼠的體重(2)生長 促甲狀腺
【分析】本題以“研究垂體對機體生長發(fā)育的作用”為情境,要求考生明確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依據(jù)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寫出待完善的實驗步驟,并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考查了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激素調(diào)節(jié)的相關知識。解答此題,首先要清楚對照實驗應遵循的一些原則,如單一變量原則,所以對照組大鼠雖然不切除垂體但也要手術(shù),排除手術(shù)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其次,要知道對照實驗設計的三部曲:分組編號,自變量處理,培養(yǎng)并測定因變量。
實驗分析題是指題目中給出實驗過程或?qū)嶒灧桨?,要求考生對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jié)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一般要求考生寫出實驗依據(jù)的原理、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以及得到的結(jié)果或結(jié)論等。此類題目在高考中一般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難度中等。
【例5】(2018 年,全國卷Ⅰ,第31 題)為探究不同因素對尿量的影響,某同學用麻醉后的實驗兔進行不同的實驗,實驗內(nèi)容如下:
a.記錄實驗兔的尿量(單位:滴/分鐘)。
b.耳緣靜脈注射垂體提取液0.5 mL,記錄尿量。
c.待尿量恢復后,耳緣靜脈注射20% 葡萄糖溶液15 mL,記錄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發(fā)現(xiàn),與a 相比,b 處理后實驗兔尿量減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處理后,腎小管腔內(nèi)液體的滲透壓會升高,實驗兔的尿量會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試劑做尿糖定性實驗出現(xiàn)磚紅色,說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
(3)若某實驗兔出現(xiàn)腹瀉,尿量減少現(xiàn)象,導致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的滲透壓感受器,從而引起尿量減少。
【答案】(1)垂體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進了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腦
【分析】本題以“麻醉兔的尿量變化實驗”為情境,要求考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結(jié)合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的有關知識,考查了考生對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交流與推理能力。(1)是要求回答“原因”的題目,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相關的原理,教師要教會學生在新情境中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2)(3)考查的是“識記”水平,學生要熟記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如還原糖檢測的原理、下丘腦的功能等。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驗探究類題目能全面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在高考中對此類題目的考查比重會越來越大。這類題目對于學生而言也是難點,區(qū)分度很大,很多考生在考場上往往無所適從。關于如何應對這一問題,筆者通過對高考試題的分析并結(jié)合日常教學經(jīng)驗,提出以下4 點教學建議。
受實驗室條件、教師觀念以及知識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往往只是“講實驗”,而不是讓學生去實際操作實驗。所以很多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非常薄弱,這是實驗類題目成為學生難點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要做的是扭轉(zhuǎn)觀念,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完成教材中的必做實驗,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這不僅僅是應對高考,更是國家教育方針對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要求。
不具備實驗室條件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校實際和當?shù)氐泥l(xiāng)土特色,對教材實驗的材料、用具等進行改進,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實驗課。例如,一個雞蛋和一支毛細吸管就可以做滲透作用的實驗,一些不同顏色的玻璃珠就可以做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和標志重捕法調(diào)查種群密度模擬實驗等。此外,還可以結(jié)合一些綜合實踐活動或項目學習,設計一些探究性活動或?qū)嵺`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品質(zhì)。例如,給校園植物掛牌、調(diào)查當?shù)啬硹l河流的水污染情況等都是很好的活動。
對于實驗類的題目,教師要收集近幾年全國卷的真題,并結(jié)合自己改編或原創(chuàng)的試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量變積累一定會引起質(zhì)變。針對性訓練可在考前三輪復習時采用微專題的方式進行,建議用時不低于3 個課時。實驗思路的設計往往對思維的要求層次較高,通過針對性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例如,對高考常考的一類實驗探究題: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實驗結(jié)果。教師可以用2019 年全國卷Ⅰ第29 題(設計實驗驗證干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的原因)、2019 年全國卷Ⅲ第29 題(設計實驗驗證植物對無機鹽離子吸收的偏好性)、2017 年全國卷Ⅰ第29 題(設計實驗確定一種新病毒的核酸類型)等進行真題訓練。還可以收集整理教材上的一些探究類實驗,把它們改編為高考題的形式,在考前對學生進行再一次的強化,如必修1 第2 章第5 節(jié)中的“技能訓練”:證明某種無機鹽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第4 章自我檢測中的“技能應用”:設計實驗探究溫度是否影響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速率等。
日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強調(diào)一些重點知識,如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變量的控制、無菌操作、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等,這些都是高中生物實驗的最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師可以在考前設計一些知識清單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記憶。比如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及其變量的控制,2018 年全國卷Ⅱ第29 題就進行了考查。另外,學生有很多易混淆的關于實驗的概念,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如對照實驗與對比實驗、驗證實驗與探究實驗、實驗結(jié)果與實驗結(jié)論等,學生很容易因概念不清而答非所問。例如,2019 年全國卷Ⅰ第29 題要求寫出“預期實驗結(jié)果”,有的考生寫成了“實驗結(jié)論”;2019 年全國卷Ⅲ第29 題其實是一個“探究性實驗”,需要寫出兩個實驗結(jié)果,有些考生理解成了“驗證性實驗”,就只寫出了一個實驗結(jié)果。
實驗題中的實驗設計題往往需要用長句子或整段話來回答,而且要求回答的內(nèi)容精練、思路清晰、語言專業(yè)??忌R蚧卮饡r字跡不工整、語言不專業(yè)、抓不住重點等不規(guī)范的答題現(xiàn)象而失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能力。以2019 年全國卷Ⅰ第29 題(3)為例,參考答案共有144 個字符,相當于一篇短文。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可以布置一些“小寫作”的作業(yè),限定字數(shù),要求學生用規(guī)范的生物學術(shù)語完成,教師再根據(jù)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評,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綜上所述,以考查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的高考實驗探究題,在全國卷中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過,且比重越來越大,是學生面臨的難點和易失分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足夠重視,并在考前加以針對性輔導,以幫助學生科學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