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高考英語閱讀“七選五”和“完形填空”在出題方式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其命題原理都是格式塔心理學,都需要考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瞻前顧后”“上躥下跳”“左顧右盼”,從多項備選答案中給每道題選擇匹配最合適、唯一的那個答案。但是“七選五”卻不像“完形填空”考查得那么細膩,它更側重對文章結構的考查,尤其是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
縱觀近三年的高考英語全國卷,“七選五”篇章的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體裁多以說明文為主,兼有記敘文和夾敘夾議文。
說明文的結構多為“總—分”或“總—分—總”。由于篇章不長,“開門見山”是它們的主要表達方式,一般首段便會亮出說明對象。所以,在“七選五”閱讀時,考生須關注首句、首段,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而記敘文或夾敘夾議文是事、情、理的逐步升華過程,文章的精髓往往在結尾會升華到一定高度。所以,在“七選五”閱讀時,考生須關注段尾、句尾,這是抓住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
“七選五”的選項設置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多為段落主題句、段落總結句、句間過渡句等,目的是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以及通過上下文細節(jié)信息,段間、句間的邏輯關系準確地還原原文的能力。
通過以上部分的分析,我們明確了近年高考英語閱讀“七選五”的考情、考況和考法特點,下面筆者將具體闡述教師如何在考前沖刺階段指導學生快速、巧妙、準確地解答“七選五”試題。
其實,完成一篇“七選五”閱讀就猶如“破一場大案”,案件涉及一個案發(fā)現(xiàn)場(即文章),七個線索(即選項),作為偵探(即考生)必須智慧地尋找蛛絲馬跡,準確地還原案發(fā)經(jīng)過,才能最終抓住這五位“真兇”,釋放那兩位“嫌犯”。
下面,以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卷Ⅱ為例,進行“七選五”破案支招。
“七選五”的破案過程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其實就類似于“剝洋蔥”,第一題為“七選一”,第二題就會降到“六選一”,第三題繼續(xù)降到“五選一”,以此類推。而由于七個選項之間的關聯(lián)密切,即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整個案件看似簡單易破,實則稍有不慎便會錯抓嫌犯,將真兇放虎歸山,最終一錯再錯,滿盤皆輸。所以尋找“蛛絲馬跡”“對號入座”“鎖定嫌犯”是首要任務,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篇章結構入手,將文章劃分為幾個獨立的部分;
2.仔細研讀選項,尋找關鍵詞,對應文章相關部分,逐步將選擇的難度降為“三選二”或者“二選一”等;
3.這個過程中考生可以運用的偵查手段有:
破“七選五”案要“先吃肉后啃骨頭”。第一步完成后,考生則根據(jù)蛛絲馬跡完成了“對號入座”,鎖定了4個空的“罪犯”,還剩下第一個空比較棘手,考生面臨“三選一”的艱難處境。如何精準“各個擊破”,避免“張冠李戴”,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鎖定干擾選項,對它們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差別,逐步鎖定“真兇”,釋放“嫌犯”;
這一步的偵查手段主要是準確獲取所有干擾項嫌犯的特點,依據(jù)如下:①字面不相關;②字面雖相關,但邏輯和原文無關;③字面雖相關,邏輯亦合理,但不能在整個語篇中承上啟下。
破案檔案參考:
這一步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1.比較分析,尋找差別
36題屬于“句間空”,破案的關鍵就是要兼顧此空的前后兩句。前句說“Motivation and goal setting are the two sides of same coin.”即“動機和目標設定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焙缶湔f“Like the child on the diving board,you will stay undecided.”即“就像跳板上拿不定主意的孩子一樣?!笨梢姡缶涫菍?6題的進一步舉例說明,從而判斷出前、中、后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可能是“如同硬幣有兩面——動機和目標也應該共存——如果不能同時具備——就會像跳板上這個孩子一樣做事情猶豫不決”。是否正確呢?接下來就要驗證這個猜想在邏輯上是否合理。
2.細微觀察,鎖定“真兇”
進一步觀察這三個“嫌犯”的特點后不難發(fā)現(xiàn):D選項和F選項在字面與原文相關,D選項含有關鍵詞“set specific goals”,F(xiàn)選項含有中心詞“Motivation”,但它們不僅不全面,而且在邏輯上也和原文無關,更不能在整個語篇中承上啟下。只有G選項能體現(xiàn)“動機和目標設定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沒有動機也就無法設定目標,否則就像跳板上這個猶豫不決的孩子?!奔群锨橐埠侠?,那么真兇是G選項也就毫無疑問了。
完成了前兩步,還需要進行最后一個步驟,才能最終“結案”,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將所有匹配好的選項帶回原文之中,進行整篇的閱讀回顧,以保證所有句段銜接順暢,邏輯合理;
2.被刪除的選項也要進行再一次的判斷,判斷是否真的字面不符,語無倫次,邏輯混亂。
只有這樣反復驗證,才能保證每個選項“一對一”的合理性,最終才能緝拿五位“真兇”,釋放兩位“嫌犯”。
總之,要達到考生在高考考場上完美地破解“七選五”案的目標,在高考最后的沖刺階段,教師應該對考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使其具備以下能力:一、了解文章體裁特點和掌握解題技巧;二、具備詞匯、句子和語篇解讀的能力,包括辯證、綜合、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三、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中,關注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