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保忠
(呼和浩特市蒙醫(yī)中醫(yī)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不規(guī)律飲食及煙酒等原因,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該病主要臨床表現有胃脘脹痛、口苦、反酸、食欲不振、全身疲乏等。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是通過服用一些抑制類藥物治療慢性胃炎,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硫糖鋁片等,雖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是存在比較大的副作用,長期服藥容易引發(fā)耐藥性、肝損傷、藥物依賴的不良后果。中醫(yī)將慢性胃炎歸為“胃脘痛”、“痞滿”的范疇[1]。近年來通過臨床實踐驗證,中藥對患者調整血氣,改善臟腑功能有重要作用,輔助西醫(yī)治療慢性胃炎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诖耍狙芯恐荚谟^察連夏芪麥湯在治療慢性胃炎的具體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各20例。觀察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3~68歲,平均年齡(55.23±5.45)歲;病程0.6~7年,平均病程(3.82±0.67)年。對照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47~71歲,平均年齡(55.68±5.84)歲;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11±0.54)年。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
西醫(yī)診斷: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判斷標準》[2]中慢性胃炎相關標準。中醫(yī)辨證標準:與《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脾胃虛寒證,主癥:胃脘隱痛、喜按喜暖、脘腹脹滿;次癥:噯氣頻繁、食欲不振、全身疲乏、大便稀薄或常腹瀉;舌脈: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厚,有齒痕,脈弦。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精神異常者。(2)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肝腎疾病者;②消化系統(tǒng)癌前病變者;③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傳染性疾病者;⑥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4.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247,規(guī)格:20 mg),口服,1粒/次,2次/d;硫糖鋁片(河南福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219,規(guī)格:25 mg),餐前、睡前1 h空腹咀嚼服下,1 g/次,4次/d。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連夏芪麥湯治療,方劑組成:半夏9 g,黃岑10 g,麥冬10 g,干姜10 g,甘草10 g,黃連12 g,枳殼12 g,丹參15 g,葛根15 g,黨參15 g,延胡索15 g,黃芪30 g;氣陰兩虛者則去除黨參改為太子參15 g。200 ml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餐后溫服。兩組均治療8 d為1個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2個療程結束的清晨采集2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分離血漿,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漿胃動素(MTL)、P物質(SP)、胃泌素(GAS)水平,試劑盒來自上海潤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血漿MTL、SP、GAS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MTL、SP、GAS水平較治療前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MTL、SP、GAS水平對比(±s,ng/L)
表1 兩組血漿MTL、SP、GAS水平對比(±s,ng/L)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時間 組別 MTL SP GAS治療前對照組(n=20) 213.53±38.61 12.18±2.31 28.59±5.63觀察組(n=20) 211.52±37.72 11.51±2.18 29.36±5.82 t 0.167 0.943 0.425 P 0.869 0.352 0.673治療后對照組(n=20) 346.89±47.93a22.37±4.11a39.21±6.85a觀察組(n=20) 410.23±55.12a28.42±4.65a47.12±7.79a t 3.878 4.360 3.410 P 0.000 0.000 0.002
慢性胃炎的誘發(fā)因素較多,一般認為與長期飲用刺激性物質、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口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Hp感染以及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有關。該病具有病程長、癥狀時輕時重的特點,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早期臨床治療該病多采用西醫(yī)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西藥毒副作用大,會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療效果。而在祖國醫(yī)學中認為,胃掌機體消化吸收、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患者在飲食不規(guī)律、外感邪氣入體等情況下引起臟腑功能失調,導致體胃失養(yǎng)、痞滿、胃脘痛等癥狀。因此,中醫(yī)治療該病以清熱消痞、疏肝理氣、和胃健脾為治療原則。
連夏芪麥湯針對慢性胃炎患者病理特點給出針對性的藥方,以滋陰養(yǎng)胃、健脾益氣為主,輔以活血利氣[4]。該方劑中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黃連、黃岑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麥冬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消炎抗菌;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枳殼理氣寬胸,行滯消積;丹參活血、祛瘀止痛、防血栓;葛根、黨參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黃芪補氣、止汗、利尿消腫。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和胃、清熱燥濕、氣血順暢之功效。而在現代藥理學中,水煎半夏能夠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保護胃黏膜損傷,對胃腸的功能起到促進作用;甘草能夠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環(huán)等;黃芪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加胃動力、保護肝臟的功效。正如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血漿MTL、SP、GAS水平高于對照組,充分表明連夏芪麥湯治療可改善患者胃動力功能。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連夏芪麥湯治療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血漿MTL、SP、GAS水平,提升患者胃動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