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泉
(長春科技學院 語言文化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0)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自然的偉力便是在季節(jié)的更迭流變中孕育萬物生靈,并以無私的饋贈延續(xù)蕓蕓眾生的血脈生命。人類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的進步,從農耕時代到工業(yè)文明的跨越,近四百萬年的文明發(fā)展史,都以“天人合一”的理性思想為前提。而在資本邏輯主導的當下時代,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的矛盾沖突日益尖銳,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負面效應,造成了資本逐利與生態(tài)文明的二元對立,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逐漸走向異化。新世紀以后,法國導演尼古拉·瓦尼埃以“意在醒世”為己任,帶著他對工業(yè)文明粗糲發(fā)展的理性批判走入大眾視野,尼古拉·瓦尼埃的作品基本會選擇從萬物生靈的視角,審視人類生命意識的淡薄和悲憫情懷的喪失。比如反映自然物種生而平等的作品《狼》,還有堅持生命信仰、尊重山河故土的故事片《最后的獵人》等。2019年尼古拉·瓦尼埃以“守護”為主題的作品《給我翅膀》在法國上映,電影講述了沉溺于網絡世界的叛逆少年托馬,回歸原生自然后重塑自我價值,化身為瀕危物種領航員的故事。影片通過擬人化的情感,真切自然地呈現(xiàn)了主人公和白額雁的成長之路,并著重刻畫了托馬對萬物生靈,善護其生的使命感和驚人的勇氣。
《給我翅膀》是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的藝術再現(xiàn),影片的靈感來源于氣象學者克里斯提安·穆萊克領航野雁遷移的真實故事。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他以“母親”的身份引領雁群上百次橫穿歐洲大陸,以此募集資金拯救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電影在現(xiàn)實藍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重點刻畫了原型人物的飾演者柯斯提安,在候鳥遷徙計劃中面臨的種種困境,一方面是社會功利環(huán)境的阻撓,一方面是家人親友的不解和親子關系的僵裂。影片在塑造人物角色時,沒有陷入道德說教和完美人設的窠臼,而是通過多種“戲劇性”情節(jié)和靈動有力的細節(jié)展示,增強電影的感染力和真實性,并以此尋喚觀眾的靈魂共鳴。比如巴黎博物館不批準野雁保護項目,柯斯提安狡猾地“竊取”政府公章為自己開具許可證明書;城市擴張工程危及濕地和野雁棲息地,他偽造瀕危生物倉鼠的活動現(xiàn)場,使產業(yè)園區(qū)的修建工程無限期延后;為了提前讓白額雁認知飛機引擎聲,他在鳥蛋孵化期間日日播放提前錄制的轟鳴聲;在野雁破殼而出后,他和托馬每天穿著奇異的服裝引導野雁進行逃生演習。詼諧幽默的生活點滴背后,是一段關于守護和奉獻、執(zhí)著和堅持的動人詩篇。也正如柯斯提安對托馬所說:多年以后這個物種得救了,還要感謝我們這些傻瓜。
除了呈現(xiàn)父親柯斯提安妙趣橫生的堅守生活之外,創(chuàng)作者更加注重對主人公托馬,階梯型成長模式的藝術加工,著重挖掘托馬與白額雁平凡生活背后的真知真味,在脫胎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的理念重構中,賦予人物詩性的靈魂。影片選擇以嘈雜驚險的電子競技游戲開篇,14歲的托馬終日沉迷于網絡生活,冷漠地抗拒著復雜的成人世界,但是在跟隨父親生活的日子里,托馬在原生自然中重拾自我價值,在自然法則面前感知生命的莊嚴神圣。影片中托馬化身“雁媽媽”見證了幼鳥破殼而出的頑強,在“印記效應”的天性使然中,幼鳥便將第一眼見到的托馬認定為族群的母親,也可以說是托馬在與白額雁形影不離的生活中,經歷了一次自我價值定位的反思?!笆裁礃拥娜松怯袃r值的,什么樣的人是本真的人,這是人作為自由主體的超越性追問?!币幻幱谇啻号涯嫫诘纳倌?,會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標新立異的行為作為盔甲,保護自己已具雛形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或者說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正試圖擺脫父母的掌控,渴望以獨立個體的身份獲得存在價值。所以正是因為白額雁對于托馬的依賴感,激發(fā)了他對生靈的保護欲,并以此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創(chuàng)作者們在呈現(xiàn)主人公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的同時,還著重強調了父親柯斯提安對托馬的無形引導。守護候鳥行動的背后,是以個體力量激發(fā)人類對地球命運的關注反思,電影在書寫自然、謳歌生命的同時,也通過四時之序、萬物榮枯的生態(tài)法則,訴說著人類和自然亙古不變的共生關系。
從生態(tài)哲學角度來講,當人類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開始了,當人類砍倒最后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便宣告結束。所以在全球性資源環(huán)境、生態(tài)危機的現(xiàn)實壓迫下,《給我翅膀》無疑是借深厚的生態(tài)內涵關照當下的危機境遇,告誡世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理性生存真諦。影片通過對自然生態(tài)、人文事跡的隱喻指引觀眾進行獨立思考,以不抨擊、不尖刻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堅守者的人生選擇,同時以簡潔明快的敘事基調,具象呈現(xiàn)了柯斯提安整個家庭的蛻變。以托馬為例,當他剛剛來到圣羅芒濕地時,在沒有信號和無線網的農場處處不適,因為脫離田園生活太久,他顯然不理解父親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守護熱忱,但是當他被雁群認定為原生母親后,托馬以巨大的責任感接納并融入了候鳥遷徙計劃。特別是在政府阻撓并準備撲殺白額雁時,托馬為了保護瀕危生靈,獨自駕駛輕型機帶領雁鳥們逃生,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托馬在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和書中的尼爾斯一樣,經歷了重重風險和苦難,但是隨著視野的開闊和精神世界的充盈,托馬蛻變成為勇敢自強的少年,生命的信念力量和自然孕育的情感積淀,促使托馬在守護之旅中綻放自己絢爛的價值。
候鳥遷徙是遵循自然法則的一種生存本能反應,也是候鳥的生命周期中,最為艱苦和死亡率最高的階段。因為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為性的獵殺,常年埋頭于固定路線的候鳥遷徙活動變得危險重重,長此以往則會加快瀕危生物的消亡步伐。所以電影中柯斯提安在權衡利弊之下,為候鳥重新設定了一條更加安全的遷徙路線,并且要帶領它們進行第一次“識途”之旅。而在整體遷徙新航線的開辟中,從駕駛輕型機的緊張恐懼,到露宿野外時與野生動物的對峙,再到雷電交加的惡劣天氣,托馬都以超人的膽識和擔當,化解了奮斗路途中的重重困境。特別是雷云之上雁鳥重聚的感人瞬間,讓觀眾迅速沉浸在這場偉大的功業(yè)之中,一方面為托馬平凡中的崇高所感動,一方面通過飛行視角,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壯觀,并在驚險刺激的情緒渲染中產生共情心理?!督o我翅膀》無論是內涵深意,還是“戲劇性”情節(jié)的起承轉合,都力圖通過主人公的成長蛻變,讓觀眾感受到人類與自然難以言傳的生命感應,通過對托馬和領頭雁阿卡之間情感升溫的細節(jié)展示,我們可以看到在與候鳥的朝夕相處間,托馬敞開了心門,并學會了如何去表達愛和感恩。
電影在寫實風格中同樣注重敘事技巧的運用,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流變,大眾的思想意識開始由人類中心主義向大自然主義靠攏,“人類中心主義實際上就是把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作為最根本目標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動都應該遵循這一價值目標。”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當托馬在萬眾矚目中用真實勇敢的人格魅力,消解人類與自然的隔閡和異化時,見證者們逐漸改變了對于“中心主義”的價值取向。雖然守護候鳥計劃在最初的時間里,只是柯斯提安一意孤行的想法,輿論的阻撓和家人的不解并沒有使他退縮。顯然是通過托馬的成長蛻變,大家感受到了自然萬物的溫情和崇高;隨著妻子的加入,候鳥遷徙計劃演變成了整個家庭的事業(yè);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也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支持這項創(chuàng)舉,并傾注了對候鳥的牽掛和祝福。此時此刻,候鳥已經不是動物,而是跟人類有著平等生存權利的“家人摯友”,關乎愛和夢想的初心起航在大眾的擁護中結束,這是柯斯提安一家的結局,卻不是人類的結局,一場關于人類與自然、自由與平等的哲學思辨才剛剛開始。
“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對工業(yè)文明發(fā)展做深刻反思的結果,是對工業(yè)文明的矯正和超越,旨在克服工業(yè)文明的弊端,傳承工業(yè)文明之正能量?!薄督o我翅膀》正是通過托馬一家和白額雁的朝夕相處,說明新時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應以遵循良性循環(huán)為宗旨,匡正以征服自然為主要目的的工業(yè)文明,將人類從追求物質財富的單一性需求中解脫出來。顯然在資本市場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當下時代,建立文明發(fā)展的新范式道阻且長,正如電影中柯斯提安的遷徙計劃被巴黎博物館駁回,他們認為“有比拯救物種更加迫切的問題,比如失業(yè)率,所以野雁不會成為當下的首要考量”。而當托馬引領白額雁,成功開拓了新航線并受到萬眾矚目后,相關管理機關又認為 “這只是一種動物訓練,而不是真正的科學試驗,把人類視為父母的雁鳥怎么可能懂得重回野外,因此它們不可能再回到北極地區(qū)筑巢”。由此可見,人類對于與自身發(fā)展休戚相關的生態(tài)意識依然薄弱。想要掙脫以往局限,重拾人類對于“生命共同體”的理性思想,需要更多人接過柯斯提安手中的接力棒,在荊棘滿途的道路中勇往直前。
所以,《給我翅膀》的主創(chuàng)并沒有單一地把影片的焦點放在柯斯提安身上,而是通過緊湊飽滿的故事情節(jié),突出少年托馬的堅毅成長,與充滿復雜規(guī)矩的成人世界相比,男孩對抗體制、追求真理的夢想會顯得更加純粹,同時加入親情和冒險等元素,使影片具有觸及心靈的感動,達到直抵人心的力量。在男孩的帶領下,六個月后的白額雁在遷徙路線上成功往返,完成了物種的生存和繁衍。而在生靈溫情的感召下,托馬脫離了虛擬的網絡世界。隨著家庭的破鏡重圓,他也擔起了父輩身上的重擔和希望,守護候鳥遷徙的接力任務從柯斯提安的身上傳遞到了托馬手中,父子之間的薪火相傳,前人與后人的代代不息,這恰恰是人類駐足體味生態(tài)文明的開始。也正如影片結尾時所說:如今我們要謹記這句印第安諺語,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里繼承的,而是向后代子孫借來的。
《給我翅膀》通過一個溫情的故事,展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質樸情感,以少年的身份向社會傳達生態(tài)保護的精神信念,真純質樸的發(fā)聲者和反思性主題相結合,能讓大眾產生共情心理并引發(fā)更強烈的社會效應。這是創(chuàng)作團隊關于自然與人類和諧發(fā)展的精心敘述,同時也避免了電影的敘事主題掉入“自然中心主義”的泥沼。影片在對人類發(fā)展方向的選擇上,沒有做出聲色俱厲的批判,而是呼吁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和規(guī)范非理性的破壞和消費。所以,作品的內在精神向度,依然是強調人類與動物具有同樣的生存權利,將人與自然的沖突上升為對“生命共同體”的呼喚,電影在寫實風格下,傳遞出鋼筋水泥之外的溫情,并告誡我們,在保證人類發(fā)展方向合理性的同時,應該時刻心懷對自然的感恩。
《給我翅膀》通過“戲劇性”情節(jié)對真實的生活藍本進行藝術再現(xiàn),在寫實風格和浪漫基調的交替并行中,見證托馬驚人的勇氣和執(zhí)著的使命感,并引領大眾感受自然萬物的生命躍動。影片中柯斯提安父子帶領白額雁的遷徙之旅,不僅是對瀕危物種的指引和拯救,還開拓了一條人類踐行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朝圣之路,追求生存溫度的候鳥用振動的羽翼,向人類詮釋著飛翔和自由的真諦,在山水叢林間書寫“自然一體、和諧共生”的宏大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