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勝平
摘要:初中生較小學生而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寫作基礎,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主要啟發(fā)他們的情感思維,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積累,擴展其知識面。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以后,可通過自身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理解,進行情感的表達,這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從而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認識和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與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逐漸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需要不斷變化。而現階段的學生已經步入了“青春期”階段,身體和生理上出現變化,或形成個性行為等特點。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行為特點和思想觀念,根據個體之間不同的學習需求進行課堂學習內容的布置,以滿足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進行轉變,使教育方式和課堂內容更加適應學生的成長需求。
一、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所存在的弊端
1.??? 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站在教育學的角度來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作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而興趣的產生源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將寫作興趣培養(yǎng)好,而部分學生也會因此厭惡上作文寫作課,這對于教師的統(tǒng)一教學來說是極為困難的。教師在課程教學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給出作文例題并選出范文給學生示范參考,其中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的運用等方面可能會著重講解,但是對于這一些理論性質的課程知識論述往往較為枯燥,對于沒有寫作欲望和閱讀興趣的學生來說,是極為枯燥乏味的,這也將進一步加劇對其作文寫作和閱讀的抵觸厭惡。
2.??? 學生課外閱讀較少,導致文學素材積累不到位
據我國的教學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中學生的平均課外閱讀量為一年4.1本書。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少的一個數據。教師要想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教學,閱讀量的提升、文學素材的積累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每個階段學生學習和認知的思維方式和探索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尊重這一差異,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挑選甄別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于挑選的書籍要全面化、多元化,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認識和思考
1.??? 以讀促寫,重視知識積累
閱讀是人們收集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F階段的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等方面的練習較少,閱讀量有限,是導致他們出現“素材差異不大、寫作內容單一、詞匯使用能力差”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重視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文化基礎,讓他們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并在其中發(fā)現語言邏輯和詞匯含義,從而提升個人的文字把握能力和理解應用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積累的過程中,要讓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本身進行思考,才能啟發(fā)其智慧產生,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2.??? 進行仿寫,在仿寫中思考
文章本身具有教育性,而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就在于發(fā)揮文學作品的教育性。通過讀寫結合的課堂學習模式,學生能夠在對閱讀內容產生啟發(fā)和思考的同時,對文章內容、結構、主旨進行整理和思考,對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從而在文字表達的過程中進行運用,提升個人作品的質量和水平。采用仿寫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欲望,但是,教師應該重視仿寫的弊端,讓他們對文章和文義進行徹底地領悟和思考,啟發(fā)學生在進行作品的寫作中摻雜自身的情感表達內容和自身的獨立思考內容,從而提升個人的寫作能力。
以“敬業(yè)與樂業(yè)”為例,在進行學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兩個“業(yè)”字進行思考,讓他們對“業(yè)”字產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從而對文章內容產生“多層意義”的理解,并根據這一啟發(fā)進行“多層意思”的文章的構建,讓他們根據文章模式進行構架的仿寫。同時,也根據這一例子,啟發(fā)學生在進行文章內容的仿寫時,也進行例子的使用,并思考在作文中哪一地方插入,如文頭、文尾和文中位置,對文章結構有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其在仿寫中進行思考。
3.??? 評價機制,激發(fā)寫作熱情
現階段學生出現“寫作興趣不大”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沒有充分地發(fā)揮,在進行練習時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進行,而教師始終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tài),導致他們在心中沒有對寫作內容形成要求,從而喪失文字表達欲望。而有效地評價機制能夠讓教師對個體學生更加了解,認識到他們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布置出不同的學習內容,讓教學方式和內容更加靈活,在鼓勵的過程中保持寫作的熱情。在建立評價機制、構建全面評價系統(tǒng)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從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產生了解,才能讓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和準確,為評價機制本身提供條件保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課程主要啟發(fā)學生認識世界,因此,在教學方式上,不能只傳授他們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更要使其對客觀世界產生認識和思考,對課堂內容更加深刻理解,才能啟迪智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激發(fā)文字表達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成雷.淺談初中語文讀寫教學的具體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2]?? 陳麗珠.根植教材讀寫結合以讀悟寫——初中語文專題式讀寫結合實踐研究策略[J].教育觀察,2018,7(24).
[3]?? 高麗麗.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