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煒芬
摘要:寫作是語言文字的表達,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就是用嘴說出心中所思。如何通過語言訓練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奠定學生語言表達的堅實地基呢?本文擬通過搭建思維支架,降低學生表達的難度,進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語言地基;思維支架;積累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5-0005
寫作是語言文字的表達。對于還不會寫多少漢字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語言表達就是用“嘴”說話,說出心中所思。而表達的基礎,是積累語言。那么,如何通過語言訓練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奠定學生語言表達的堅實地基?筆者通過思維支架的指引訓練,降低了學生語言表達的難度,讓學生找到語言表達的自信,具體策略如下。
一、立足文本理解,積累語言
積累語言是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良好的語言表達以及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基礎,而積累的前提是理解。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語言時,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搭建一個思維支架,更易于理解積累。在學習一上《比尾巴》的過程中,筆者做了這樣的引導。
1.組詞:傘,知道哪些傘?(雨傘、太陽傘、降落傘)
2.你覺得小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什么傘?
生1:像雨傘,用尾巴來遮雨。
追問:用尾巴來遮雨,那尾巴不是全濕了嗎?
生2:我認為應該是降落傘,松鼠是在樹林里的,它的尾巴大大的,松鼠從樹上下來的時候,尾巴就像飛行員的降落傘,可以讓松鼠慢慢掉到地上,不會摔傷。
生3:我有補充,從高高的樹上跳下來的時候,尾巴上的毛是豎起來的,尾巴大大的,更像一把降落傘了。
只要讓學生讀順會背,目標才比較容易實現(xiàn)。但是,學生理解了嗎?會存在疑惑嗎?以上雖只是簡單的一句追問:“你覺得小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什么傘?”卻指向了學生的深層思維,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使他們結合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判斷。
有時候,我們的教學容易走進某個死胡同,就差一層窗戶紙的距離,學生的理解就是無法達到我們預設的點。這時候,我們不妨停一停,順著孩子的思維,找到轉折點,就能到達目的地。
二、立足秘妙發(fā)現(xiàn),模仿表達
一年級學生對于語言表達并非一張白紙,只是缺少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訓練。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習得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基于學生已有的積累,教師應當充分挖掘統(tǒng)編教材的語言訓練點,進行學生科學系統(tǒng)的語言訓練,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語言訓練中發(fā)展表達能力。
一上教材的語言訓練點多在課后題第二題中。如《小小的船》的課后練習:“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練習中出示了四組“事物+疊詞短語”的例子,如:船——小小的船?!缎⌒〉拇肥且皇锥绦〉膬和姼瑁娭芯褪怯蛇@四個疊詞短語,勾畫出一幅充滿想象、靜謐童真的夜晚景象。這樣的疊詞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學生仿說。編者設計這樣的課后練習題,就是為了讓學生積累疊詞短語,模仿表達,感受語言的魅力。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給學生搭建思維支架。
1.讀一讀左邊的這一列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都是寫一樣什么東西。)
2.讀一讀右邊的這一列短語,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都在前面加上了什么樣的,而且兩個字一樣,是疊詞。)
3.再讀一讀,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列?(學生交流:更喜歡右邊這列,讀起來感覺更可愛。)再來讀一讀右邊這列。
4.像這樣,把一樣東西前面加上一個疊詞,讓它更可愛,你會加嗎?
學生或許有困難,那就給出幾張事物的圖片??梢杂伞皬潖澋男『樱{藍的大?!钡膱D片來過渡。
5.和你的同桌游戲,考一考,說一說:一人說事物,另一人說疊詞(什么樣)的事物。
以上片段,在進行學生語言訓練時,沒有直接讓學生和同桌進行仿說,而是先逐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的秘妙,再給學生一些圖片的輔助,在已有的語言基礎上進行拓展。如此,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降低了難度,學生也享受語言表達的愉悅。
三、立足想象拓展,自由表達
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我們應該搭建啟發(fā)想象的思維支架,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輸出的平臺,并不斷地在語言表達訓練中,鞏固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谡Z交際,就是統(tǒng)編教材給學生提供的語言表達集中訓練的載體。
如第八單元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這是學生第四次接觸口語交際。相較于前面的三次口語交際課,這一次的要求更高,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真正意義上的“看圖說話”,他們要補充好教材空白的第二幅圖(小兔運南瓜的過程,一個大大的“?”)。這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且表達清楚小兔是怎么搬南瓜的。在明白了學生的難處后,筆者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思維支架:小兔之所以很難搬動南瓜,是因為這個南瓜——太大了。那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說清楚:這個南瓜到底有多大呢?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南瓜的樣子書本上有圖片,那么我們先啟動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激起他們通過閱讀積累的豐富語言,暢談南瓜的“大”:
生1:南瓜像熱氣球那么大。
生2:三個小朋友手拉手,都沒法把南瓜圍攏。
生3:南瓜的柄比小朋友的大腿還粗呢!
生4:這么大的南瓜,要是用來做萬圣節(jié)的面具的話,那這個面具一定是巨人戴的。
……
做足了“大”的功夫,搭建好了思維的支架,學生就能更好地展開想象,說清小兔是怎樣搬南瓜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搭建思維支架,引導落實語言實踐,在各種語言實踐中,讓兒童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與發(fā)展,奠定語言表達的“地基”,才能在將來建起“小學生寫作”的高樓大廈、瓊樓玉宇。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外國語學校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