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劍華
(廣西英華國際職業(yè)學院,廣西欽州 535000)
OBE 的全稱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也叫能力導向教育或目標導向教育。 在理念上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哲學,主要強調5 個核心問題:(1)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2)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3)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4)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5)如何保障學生能夠取得這些成果?
課堂教學應該從5 個方面進行轉變,來順應OBE 教育理念的要求: 從灌輸課堂向對話課堂轉變;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轉變;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轉變;從重學輕思向學思結合轉變;從重教輕學向教主于學轉變。
《幼兒英語教學法》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對幼兒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理解透徹,對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對教學的操作流程熟練掌握。 然而,在教學中存在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不夠細致等問題。
《幼兒英語教學法》 課程均是在普通教室授課,主要是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為主。教師運用講授法授課,很少與學生互動,課堂枯燥乏味,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期末評教意見非常多。教師嚴重的懷疑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價值,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打擊。
認知目標被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 教育學家布魯姆分成了6 個層次,分別是: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 其中,記憶、理解和應用是低階層次,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是高階層次。根據(jù)他的分類,結合OBE 強調的“學習成果”特點和《幼兒英語教學法》的實際,重新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1)識記幼兒英語的基本概念、理論等。(記憶)
(2)能夠列舉幼兒英語教育教學模式。 (理解)
(3)掌握并在教學設計中應用幼兒英語教學的模式。 (應用)
(4)能對常見的幼兒英語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分析,能夠比較不同教學理論、模式和 方法等之間的差異。 (分析)
(5)能對各類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評價其中的優(yōu)缺點;能對他人的教案、授課實踐等做出恰當?shù)脑u價。 (評價)
(6)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撰寫幼兒英語教案,展開教學實踐。 (創(chuàng)造)
前3 點是幼兒英語教學法的陳述性知識,屬于低階層次的認知活動,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低階能力。后3 點是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屬于高階層次的認知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能力。
當前,英語教育越趨低齡化,幼兒英語培訓機構迅猛發(fā)展,優(yōu)秀英語教師的需求量也不斷擴大。 《幼兒英語教學法》 課程正是順應了社會的這一需求而開發(fā)的。在教學中,將幼兒英語教師崗位的需求作為本門課程的依據(jù),著重培養(yǎng)幼兒英語教師的職業(yè)能力,旨在為幼兒園和社會各類幼兒英語培訓機構培養(yǎng)從業(yè)者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能[1]。根據(jù)該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基于課程目標與學情,同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該文對《幼兒英語教學法》的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解構與重構如下。
(1)第一章整合為專題1:幼兒英語教育和學習,課后作業(yè)形式為以小組形式做一次社會調查(調查該市的雙語幼兒園相關情況),小組提交一份調查報告。
(2)第二章與第八章進行整合,重構為專題2:邀請幼兒園有經驗的英語教師針對師資的培養(yǎng)和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方面做講座。
(3)第三、四、五章整合成專題3:幼兒英語教育的目標、內容、活動與教學模式。
(4)第六、七章整合成專題4:案例剖析、專題5:學生授課展示和專題6 :幼兒園聽課學習。
OBE 理念強調的第3 和第5 個問題是要幫助和保障學生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 正確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幫助和保障學生取得這些“成果”的有力措施,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靈活地采取這些措施。如果單純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只會讓學生感覺到厭煩,無法幫助和保障學生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2]。
教師借助學院暢課平臺,逐步摸索并積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經驗。首先,學生提前自主地觀看教學視頻或者講座,查閱相關的資料,積極參與平臺上的討論; 其次,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討論和教學反饋,找出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的內容,在課堂上適當?shù)睦弥v授法講解這些內容,通過舉一反三的例子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答疑,在課堂上爭取跟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實現(xiàn)從“灌輸課堂向對話課堂”的轉變[3]。
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與OBE 反向設計的理念相符,它包括3 個方面:(1)教學目標。 (2)教與學活動。 (3)學生效果評價。 教師可根據(jù)《幼兒英語教學法》的具體教學內容,運用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設計對其進行設計。以下以第三章《全身反應法》為例,以目標導向進行教學設計,見表1。
如第一章的作業(yè)布置形式如下。
(1)課后思考:我國若全面實行幼兒英語教育,面臨的困難是什么?
該作業(yè)旨在使課堂由重學輕思向學思結合轉變,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地消化所學,運用所學進行思考,學思結合。
(2)對所在城市的雙語幼兒園進行深入調查,調查這些雙語幼兒園是否都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并調查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撰寫一份小報告。
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社會調查,撰寫小報告,培養(yǎng)學生進行高層次的學習,實現(xiàn)從“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的轉變。
充分利用中國慕課網等渠道,尋找相關材料放到平臺,設置必看和選看內容等形式,實現(xiàn)從“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的轉變,使層次各異的學生收獲不同的成果[4]。
OBE 的第四個核心問題強調的是學生學完某一門課程后要采用評價模式,來了解學生是否已經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 OBE 的課程評價模式要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考查學生是否已獲得一定的實踐能力。教師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持續(xù)的評價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5]。
表1 《全身反應法》以目標導向的教學設計單
表2 學生模擬課堂教學實踐評價表
3.4.1 知識、能力素質并重
學習成果應該包括知識、能力和素質3 個方面。知識是學生應該知道或理解的; 能力是學生學習后應該能做的; 素質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等。 在考核時,應對這3 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核。 知識方面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學習,如對幼兒英語教學法的一些理論知識是否有所掌握。 能力方面考查學生是否能運用所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結合理論依據(jù),進行授課實踐。 素質方面考查學生經過學習后是否具備科學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對幼兒英語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否充滿期待和好奇,是否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6]。
3.4.2 多元化考核
學生在學完專題6 后進入模擬授課實踐環(huán)節(jié)。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前一周布置作業(yè)并提出相關的要求,然后讓學生進行授課實踐。授課實踐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學生自評的3 種形式。教師提前制定好Rubric 評分工具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聽課和評課知識進行互評。模擬授課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授課進行點評,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得成績的原因,同時也讓學生運用Rubric 評分表對其他學生的授課進行評價并給出合理的分數(shù),見表2。 學生在聽取教師和同伴的評價后,對自己的授課實踐進行自評。
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完該門課后,到雙語幼兒園進行授課實踐,讓幼兒園的英語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
運用OBE 教育理念對《幼兒英語教學法》課程進行改革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 它需要任課教師在廣泛學習他人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課程的實際,一步步地根據(jù)OBE 的理念去落實具體的措施,然后進行經驗總結,以期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