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馳
冬日的傍晚回到家,窩在沙發(fā)上不愿動彈,一只貓咪瞇著眼溫暖地臥在大腿上,溫馨靜對,它時不時地在身上磨蹭兩下,“喵嗚”兩聲,那都是最暖心的陪伴。我喜歡貓咪在我的書桌一角蹲臥,互不打擾。我喜歡在冬日的午后暖陽下,腳邊蹲一只貓,以及比貓更孤獨(dú)的時間,放空自己,享受這份靜謐。
貓仿如精靈般讀懂著人的一切。都說孤獨(dú)者養(yǎng)貓,其實(shí)是沒人懂得那份孤寂中蘊(yùn)含的力量,而貓,以它獨(dú)有的靜謐去了解那個能和它溝通之人。
宮崎駿是愛貓的,他的電影中,處處都有貓的身影。其中有一部《貓的報恩》,更是以貓為主角,故事淋漓盡致,引人入勝?!洱堌垺芬彩菍m崎駿的代表作之一,這只善良與人性化的貓,不知賺取了我多少的眼淚與感動。
兒時,家里寵養(yǎng)一只花貓,冬日寒雪紛飛,花貓會提前鉆入我的被窩,火球般為我取暖。等我上床后,它便“喵嗚喵嗚”地輕輕躲入我的懷抱,驅(qū)走冬日的一身寒氣。那毛絨的一團(tuán),勝過暖水袋,有一種溫暖的貪戀。
冬日下班回家,煮一碗面,加一個雞蛋,幾顆青菜,一把蔥花,胃就滿足得稀里嘩啦,渾身熱氣升騰。貓依偎在我的腳畔,不急不躁,不聲不響,就這么仰面安靜地看著我,仿若母親派來的使者,丈量著我的幸福,在樸素安穩(wěn)的平淡生活里,錦上添花。
回家,門口石榴樹上的果實(shí)密密匝匝,似燈盞,透著光亮。院中的柿樹掛滿了紅艷艷的柿子,飽滿,圓潤,把樹枝壓得低垂,煞是喜人。房屋是紅磚瓦房,紅磚院落,房前屋后皆是樹木、河流。院角是雞舍,屋后是豬圈。母親已有十多年沒有養(yǎng)豬了,豬圈一直空置著,放些柴火,倒也原貌地保存了下來。河水清清,花草茂盛。家,一成不變,還是兒時的樣子。
家,彷如牽掛的代名詞?!扒镲L(fēng)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边@是鄉(xiāng)愁鼻祖張翰的思鄉(xiāng)情;“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瘪R致遠(yuǎn)的心境,五味雜陳,離人最是心酸;家在人們的心中幻化成了“郵票”的寄托、“港灣”的守護(hù)、“溫情之夜”的期許。古往今來,家是最溫暖的牽絆。
是的,現(xiàn)在的我,在城里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奔波勞碌,為了妻兒,為了家。但城里的這個家,始終不是我想象中家的樣子。家要煙火氣十足,要家畜成群,要果樹如蓋,就像漢字“家”的構(gòu)造一樣。
多想有一個像林逋一樣的院落,靠山依水,花鳥相伴,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不鬧不燥。若有馬拉帕特式的懸崖別墅,更妙,面依大海,背靠群山,靈魂在此刻自由傲視,每天清晨都是春暖花開般的喜悅。
我想居一院落,石砌草屋,籬笆小院。院子不大,草木俱榮,院內(nèi)一杏樹,樹下石桌,與友談天喝酒,杏花白,蒼茫空靜,入畫入神。春來桃艷,秋有桂香,在樹下不急不慢地閱讀、出神、遐想。與四時草木對話、頌吟,扮一株草,與風(fēng)月纏綿。
月下小院,溫潤有度,青苔泛著淡淡的光,散溢著悠悠的動人故事。張生與崔鶯鶯,在紅娘的牽引下,在院中相會,月光清甜,情人蜜意。沈三白和蕓娘,小院的秘密,鋪展在《浮生六記》的濃情文字里。我喜歡的老宅小院含蓄、輕美,像一個錦盒,裝滿我的歡喜與家人的故事,若隱若現(xiàn),回憶起來花般透鮮,一片葉,一朵花,都是我們情愫的記錄者。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詩人韋應(yīng)物懂得家的氣息,絲絲縷縷滿是塵煙的質(zhì)感。喜歡這種家的氣息。和老婆閑聊,回家把老家的兩畝閑田,建草屋,筑小院,養(yǎng)雞鴨,種瓜果蔬菜。老婆欣然應(yīng)之,說:我縫補(bǔ)做飯,養(yǎng)雞趕鴨;你種菜植樹,看書寫字。想想都是那么美好,清淺中帶一絲不拘的潦草,一切都氤氳在淺淺的霧氣中,融融春光,滿園青翠,獨(dú)坐一院春。
誰構(gòu)思了家的溫暖溫馨?心心念念,千里迢迢,家不論在哪,父母在,就有家的期盼。家不遠(yuǎn),是從一顆心到另一顆心,優(yōu)雅、緩慢。
傍晚時分,霞光萬里,母親又要和她的雞鴨們,在霞光里呢喃輕語啦,影子拉得很長,長進(jìn)了我的心里,連同雞鴨的叫聲。
千年之前,杜牧路經(jīng)山林,在山中,他看見“白云深處有人家”。這里的人家,讓人無限遐想。白云拉扯著小屋,纏綿有愛,人家借山而居相得益彰。“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的林逋,把自己活成了自然之氣,還有陶潛的桃花源,為世人勾畫出了太多的向往。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歡喜的凈地,這里只屬于閑情的自己。
夜已深,妻兒已睡。拉開窗簾,月亮依舊圓潤光亮,不聲不息地朗照大地;風(fēng)兒依舊輕撫著每個夢中的人;蟲鳴聲依舊不偏不倚地和耳膜纏綿;遠(yuǎn)處的黑暗依舊在每個夜晚與你凝視。一日將息,月夜籠罩,家人在畔,暖意橫生。窗前的桂花,仿佛會魔法般,轉(zhuǎn)眼開滿了小米粒似的花瓣,一夜間,香徹整個小區(qū)。
“籬落隔煙火,農(nóng)談四鄰夕?!币凰查g,被柳宗元的這句話拉入了記憶的深處。隱約記得兒時的老家是籬笆院墻,院中有菜園,一棵柿樹,有一次因為拉肚子,母親順手拿起鐵鍬,在柿樹下挖了一個坑,后來越挖越大,演變成了一個糞堆,再后來我長大了,院中的糞堆掩埋,搬到了屋后豬圈旁。在夢中一次次地出現(xiàn)這些場景,四周籬笆扎起的小院,在院中嬉鬧,簡單隨意的小院生活,我也曾擁有過。
最近抖音上很火的山澗樹下牽牛的視頻,一老人,身披蓑衣,擔(dān)水、牽牛,走在溫婉的石板小路之上,日光氤氳,霧氣彌散,鳥聲鳴翠,在老樹的庇護(hù)下,宛如仙境,云間煙火人家。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找尋光陰的隱秘,有許多趣味就在這仿佛一瞬,層層剝離后,那就是尋常人家的幸福所在。一院落,一棵老樹,一盤石磨,一尊石缸,悠然寧靜,深秀祥和。
從記事起,院中的那棵柿樹就安扎在了院內(nèi),樹干清瘦,樹葉蔥蘢,與紅磚青瓦的房子,一起照應(yīng)著家人的安生。柿樹守時,春天,起死回生般地從枯枝上發(fā)芽,青嫩、嬌羞;夏天,枝葉茂盛,遮蔽整個院落;秋天,碩果累累,光艷迷人。家,被一片金紅包裹著,溫暖喜人。
聽姐姐說,我小時候,農(nóng)忙時,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兩束麻花辮,樹葉篩落的陽光,撲在她有些土氣的臉上,我扣著一個花兜兜,咿咿呀呀地不知所云,躺在搖床上,她一邊無心地?fù)u晃,一邊數(shù)滿樹的柿子。蟲鳴纏繞,雞鴨歡叫。這樣的場景像姐姐為我勾勒的一幅畫,清冽、淡美。
枝頭青澀的柿子,待秋風(fēng)輕輕一點(diǎn),葉落滿院,柿子,嬌羞地展露了出來,像串串冰糖葫蘆,又像是盞盞燈籠,紅艷,亮目。熟透的柿子,光滑剔透,宛如穿了件素紗禪衣,一眼能看穿肉核,吹彈可破的一層薄皮,輕輕一含,那汁液便被吸入口中,在舌尖上打轉(zhuǎn),碰撞味蕾,廝磨出秋日暖陽般的香柔,綻放、盛開,輕勻絳蠟裹團(tuán)酥,不比人間甘露,芳香、馥郁。
霜降摘柿子,這是鄉(xiāng)村的規(guī)矩,遵時令。早早地準(zhǔn)備好網(wǎng)兜,用鐵絲穿口,撐開,綁在竹竿的一頭,這樣勾下來的柿子就不會落地、破裂。紅紅的柿子,軟軟的,哪經(jīng)得起摔呀。爬上樹,能夠到的,直接用手摘,夠不到的,就用得上網(wǎng)兜了。把柿子網(wǎng)進(jìn)兜里,巧勁一勾,一顆完整的柿子就躺在了網(wǎng)兜里,連上幾片綠葉,紅綠相間煞是可人。那時,我和姐姐比賽網(wǎng)柿子,在母親的指揮下,你追我趕,歡聲笑語在樹上回蕩。
摘下的柿子,不能立馬就吃,要在柿蒂上抹點(diǎn)白酒,放置幾日,名曰“風(fēng)柿”。院子里、窗臺上,擺放的都是柿子,頓時,給寒秋肅殺的小院憑添了絲絲暖意,一下子韻味鮮活起來。幾日后,那色勝金衣美,甘逾玉液清的柿子可以品嘗了,母親總不會忘記親戚、鄰居,你家?guī)讉€,他家?guī)讉€,一院的柿子最后所剩無幾。母親總說,好東西吃不完的,年年有,我們不能吃獨(dú)食。的確,年年的柿子,總是那么鮮美,甜到了心窩里。
神鼎十分火棘,龍盤三寸紅珠。中國紅,突然想起這三個字,再適合柿子不過了。柿子屬于鄉(xiāng)村,鄉(xiāng)村又最有中國的文化神韻,中國紅般的柿子,堅定、從容。在深秋,蕭瑟的村莊,一抹柿子紅,那就是故鄉(xiāng)的色彩,是秋天,留給村莊的最后鮮亮。這紅,由內(nèi)而外,洗心革面的紅,透徹,不留余地,是晨曦中的朝日,傾盡所能地浸染。柿子紅,中國紅,謙和,不漏聲色,它不和春日百花爭艷,不和初秋百果爭熟,它淡定、無爭、隱于鄉(xiāng)村,山澗,凝結(jié)成別樣的柿子紅,中國紅。
回家,一樹的柿子,耀眼、沉淀。滿樹的喜鵲、麻雀嘰嘰喳喳,飛來趕去。這若在小時,母親早趕走了這些鳥雀,今日怎么任憑他們啄食?她說:“鳥兒們,也辛苦了一年,留點(diǎn)給他們,他們的叫聲,不會讓家里太空嘮。莊子上也沒幾個人了,沒人送了。就讓柿子留在樹上看樹吧,樹老了,太寂寞?!彼跣踹哆兜卣f著。我久久地看著樹,它老了,奉獻(xiàn)了一輩子,不該讓它那么寂寥。一樹寂寞紅,獨(dú)守鄉(xiāng)村,些許傷感,像母親,但又無法割舍那片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