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國華
彙校説明:
《中國小説史略》由最初的油印本,到鉛印本,再到新潮社的初版本,修改較大。因此,油印本和鉛印本暫不列入《彙校記》中,而僅將初版本、合訂本、訂正本和再次修訂本等四個版本進行彙校。校對過程中只記録各版本與內容相關的較明顯的修改,對誤排文字及標點的改動,由於與著作內容關係不大,暫不列入彙校記。在校録過程中,舊式標點轉換爲現(xiàn)今通行標點(如“”轉換爲“《》”)。同時,以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魯迅全集》第九卷爲參照,并參考1938年、1957年分別出版的《魯迅全集》(《中國小説史略》分別收入1938年版《魯迅全集》第九卷、1957年版《魯迅全集》第八卷)。
版本説明:
初版本: 上冊,北大第一院 新潮社1923年12月初版。
下冊,北大第一院 新潮社1924年6月初版。
合訂本: 北京: 北新書局1925年9月版。
訂正本: 上海: 北新書局1931年7月版。
再次修訂本: 上海: 北新書局1935年6月版,簡稱“再訂本”。
全集本: 《魯迅全集》(16卷本)第九卷,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魯迅全集》(20卷本)第九卷,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上海: 復社1938年版。
《魯迅全集》(10卷本)第八卷,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彙校記:
目録
[初版本] 無目録
[合訂本] 第Ⅹ頁,第6行: 陳森書《品花寶鑒》。魏子安《花月痕》。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第14頁,第7行: 陳森《品花寶鑒》。魏秀仁《花月痕》。
[全集本] 同[再訂本]。
題記: [訂正本]增入,此後各版本與[訂正本]同。
序言
[初版本] 第Ⅰ頁,第6行: 執(zhí)筆賦墨者實早勞矣,
[合訂本] 第Ⅰ頁,第7行: 任其事者實早勞矣,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第一篇
1. [初版本] 第2頁,第8行: 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p>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頁,第5行: 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中華書局標點排印本《漢書》作: 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
2. [初版本] 第2頁,第9行: 其言者殷時,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頁,第6行: 其言殷時者,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中華書局標點排印本《漢書》作: 其言非殷時。
3. [初版本] 第5頁,第5行: 十五家一百十五卷,
[合訂本] 第5頁,第5行: 十五家一百五十卷,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初版本]。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二篇
1. [初版本] 第9頁,第10行: 以是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7頁,第10行: 是以神話雖托詩歌以光大,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13頁,第1—2行: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31頁,第3行: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19頁,第19—20行: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訂正本]。
3. [初版本] 第13頁,第8行: 西王母爲天子謡曰,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31頁,第9—10行: 西王母爲天子謡,曰,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4. [初版本] 第15頁,第9行: 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譎詭及古聖賢怪物行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1頁,第15—16行: 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譎詭及古賢聖怪物行事,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全集本]。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
第三篇
1. [初版本] 第20頁,第3行: 《漢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一篇,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7頁,第17行: 《漢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
2. [初版本] 第21頁,第5—6行: 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傳,……束發(fā)而就大學,……居則習禮文,行則鳴珮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大戴禮記》《保傅篇》)
[合訂本] 第21頁,第5—9行: 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居則習禮文,行則鳴珮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胖疇懧奋囈?,蓋圓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軫方以象地,三十幅以象月。故仰則觀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則睹和鸞之聲,側聽則觀四時之運: 此車巾之教也。(《大戴禮記》《保傅篇》)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3. [初版本] 第21頁,第10—11行: 《逸周書》《大子晉》篇記師曠見大子,聆聽而知其不壽,大子亦自知“後三年當賓於帝所”,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40頁,第2—3行: 《逸周書》《大子晉》篇記師曠見太子,聆聽而知其不壽,太子亦自知“後三年當賓於與帝所”。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29頁,第2—4行: 《逸周書》《太子晉》篇記師曠見太子,聆聽而知其不壽,太子亦自知“後三年當賓於帝所”,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四篇
1. [初版本] 第26頁,第11行: 乃延朔問其所在及所有之物名,
[合訂本] 第26頁,第11行: 乃延朔問其所有之物名,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2. [初版本] 第29頁,第8行: 因出桃七枚,母自噉二枚,與帝二枚。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35頁,第4行: 因出桃七枚,母自噉二枚,與帝五枚。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31頁,第8行: 可不勉勖耶?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36頁,第13行: 可不勖勉耶?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34頁,第2—4行: 惠帝嘗與趙王同寢處,呂后欲殺之而未得。後帝早獵,王不能夙興,呂后命力士被中縊殺之。及死,呂后之不信,以緑囊盛之,載以小駢車入見,乃厚賜力士。力士是東郭門外官奴;帝後知,腰斬之,后不知也。(卷一)
[合訂本] 無。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5. [初版本] 第35頁,第6—7行:
齊人劉道強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卷五)
武帝以象牙爲簟,賜李夫人。(同上)
[合訂本] 無。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第五篇
1. [初版本] 第39頁,第10—11行: 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土爲之肉,三尺以上爲糞,三尺以下爲地。(卷一《地》)
[合訂本] 無。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第六篇
1. [初版本] 第54頁,第8—9行: 與皇娥宴戲,
[合訂本] 第54頁,第9—10行: 與皇娥遊戲,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第57頁,第20行: 與皇娥宴戲,
[注] 此處修改自新潮社1925年2月再版本始。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七篇
1. [初版本] 第57頁,第10行: 然要爲遠實用而近文藝矣。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77頁,第10行: 然要爲遠實用而近娛樂矣。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58頁,第4行: 五侯家各餉遺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0頁,第18行: 五侯家各遺餉之,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54頁,第4行: 唐志云,賈泉注,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1頁,第13—14行: 唐志云,“賈泉注”,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初版本]。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63頁,第11行: 橫執(zhí)之不可入,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4頁,第16—17行: 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5. [初版本] 第64頁,第12行: 《唐志》有《啓顔録》二卷,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65頁,第10行: 《唐志》有《啓顔録》十卷,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6. [初版本] 第67頁,第2行: 焦竑《類林》,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87頁,第5行: 焦竑《類林》及《玉堂叢話》,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7. [初版本] 第67頁,第3—4行: 至於清,又有吳肅公作《明語林》,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87頁,第7行: 至於清,又有梁維樞作《玉劍尊聞》,吳肅公作《明語林》,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8. [初版本] 第67頁,第5行: 汪琬作《説鈴》,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87頁,第8—9行: 汪琬作《説鈴》而惠棟爲之補注,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第八篇
1. [初版本] 第71頁,第6行: 有深州陸澤人張鷟字文成,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91頁,第7行: 有深州陸渾人張鷟字文成,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71頁,第9行: 蓋即鷟少時所爲,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91頁,第10—12行: 莫休符謂“鷟弱冠應舉,下筆成章,中書侍郎薛元超特授襄樂尉,”(《桂林風土記》)則尚其年少時所爲。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71頁,第23—24行: 莫休符謂“鷟弱冠應舉,下筆成章,中書侍郎薛元超特授襄樂尉”(《桂林風土記》),則尚其年少時所爲。
3. [初版本] 第71頁,第10行: 逢二女曰十娘五娘,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72頁,第1行: 逢二女曰十娘五嫂,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75頁,第3—4行: 《沈下賢集》卷二卷三,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74頁,第8—9行: 《沈下賢集》卷二卷四,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九篇
1. [初版本] 第83頁,第9—10行: 崔終不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顔色,將行,賦詩一章以絶之云,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3頁,第10—11行: 崔終不出;後數(shù)日,張生將行,崔則賦詩一章以謝絶之云,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83頁,第11行: 時人多許張爲善補過者云。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3頁,第12行: 自是遂不復知。時人多許張爲善補過者云。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3. [初版本] 第87頁,第1—2行: 明人則本之作平話(見《拍案驚奇》十九),後來記包拯施綸斷案,類此者更多矣。
[合訂本] 第87頁,第2—3行: 明人則本之作平話(見《拍案驚奇》十九)。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注] 此處修改自新潮社1925年2月再版本始。
4. [初版本] 第87頁,第3行: 其餘二篇,未詳原題,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7頁,第5行: 所餘二篇,其一未詳原題,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5. [初版本] 第87頁,第3—4行: 曰李湯(四百六十七)。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6. [初版本] 第87頁,第4行: 《馮媼記》董江妻亡更娶,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7頁,第5—6行: 記董江妻亡更娶,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7. [初版本] 第87頁,第5行: 李湯者,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7頁,第7—8行: 其一曰《古嶽瀆經(jīng)》(見《廣記》四百六十七,題曰《李湯》),有李湯者,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8. [初版本] 第88頁,第8—9行: 元人《西遊記》(有數(shù)出在《納書楹曲譜》中)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09頁,第1行: 元吳昌齡《西遊記》雜劇中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第十篇
1. [初版本] 第93頁,第7行: 然《太平廣記》所引尚三十三篇,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91頁,第9—10行: 然《太平廣記》所引尚三十一篇,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
第十一篇
1. [初版本] 第108頁,第5行: 唯利是視,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03頁,第24行: 唯利是務,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十二篇
1. [初版本] 第116頁,第10行: 曰説經(jīng)説參,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12頁,第14行: 曰説經(jīng)説參請,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十三篇
1. [初版本] 第129頁,第2—3行: 師不要敬,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51頁,第3行: 師不要敬(驚字之略),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129頁,第7行: 當時吞入腹中,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21頁,第24行: 當時吞入口中,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130頁,第8行—第131頁,第4行:
次二爲文言而并雜以詩,如敘宣和七年兇兆云:
……十二月,有天神降伸寗殿;修神保觀。神保觀者,乃二郎神也,都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傾城男女皆負土以獻神,謂之“獻土”;又有村落人裝作鬼使,巡門催“納土”者,人物絡繹於道。徽宗乘輿往觀之,蔡京奏道,“‘獻土’‘納土’,皆非好話頭。”數(shù)日,降聖旨禁絶。詩曰:
道君好道事淫荒,稚意求仙慕武皇,
納土識言無用禁,縱有佳識國終亡。
其四,則爲梁山濼聚義本末,
[合訂本] 第132頁,第9—10行: 次二爲文言而并雜以詩者其四,則爲梁山濼聚義本末,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第122頁,第18—19行: 次二爲文言而并雜以詩者;其四,則爲梁山濼聚義本末,
[注] 此處修改自新潮社1925年2月再版本始。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132頁,第1行: 九紋龍史進……
[合訂本] 第133頁,第7行—第134頁,第2行: 九紋龍史進 入雲(yún)龍公孫勝 浪裏白條張順 霹靂火秦明 活閻羅阮小七 立地太歲阮小五 短命二郎阮進 大刀關必勝 豹子頭林沖 黑旋風李逵 小旋風柴進 金槍手徐甯 撲天雕李應 赤發(fā)鬼劉唐 一直撞董平 插翅虎雷橫 美髯公朱同 神行太保戴宗 賽關索王雄 病尉遲孫立 小李廣花榮 沒羽箭張青 沒遮攔穆橫 浪子燕青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 鐵鞭呼延綽 急先鋒索超 拼命三郎石秀 火船工張岑 摸著雲(yún)杜千 鐵天王晁蓋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注] 此處修改自新潮社1925年2月再版本始。
5. [初版本] 第133頁,第5行: 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24頁,第13行: 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十四篇、第十五篇
[初版本]第十四篇標題爲“元明傳來之講史”,[合訂本]同[初版本]。[訂正本]經(jīng)修改,作爲第十五篇,標題爲“元明傳來之講史(下)”。[初版本]第十五篇標題爲“明之講史”,[合訂本]同[初版本]。[訂正本]經(jīng)修改,作爲第十四篇,標題爲“元明傳來之講史(上)”。此後各版本與[訂正本]同。至[全集本]文字又做個別修改。
1. [初版本] 第135頁,第1行—第136頁,第2行:
宋之説話人,于小説講史皆多高手(名見《夢粱録》及《武林舊事》),而不聞有著作;其以講史著稱後世者,蓋莫過於元之施耐庵。耐庵,錢唐人(明高儒《百川書志》六),著《水滸傳》;胡應麟曾見一小説序,云耐庵“嘗入市肆紬閲故書,於敝楮中得宋張叔夜擒賊招語一通,備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潤飾成此編?!倍笆论E皆不可考,(序言見《筆叢》四十一,然難信,又云“施某事見田叔禾《西湖志餘》”,而實無有,乃誤記也。)或者實無其人。又有羅本字貫中,亦錢唐人(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十二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四十五及《筆叢》),或云耐庵門人(亦《筆叢》説),或云名貫(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或云越人,生洪武初(周亮工《書影》一);疑實生於元,至明初猶在(約一三三〇—一四〇〇)。其所著小説尤夥,明時云有數(shù)十種(《志餘》),今存者有《三國志演義》《隋唐志演義》及《三遂平妖傳》;亦能詞曲,有雜劇《龍虎風雲(yún)會》(目見《元人雜劇選》)。然今所傳《水滸》《三國志》等書,皆屢經(jīng)後人增損,施羅真面,殆已無從複見矣。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57頁,第2行—第159頁,第8行: 宋之説話人,……餘四種恐亦此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注] 此段文字[訂正本]中改動較大,與[全集本]第127頁第2行至第128頁第18行文字同,在此不録全文。
2. [初版本] 第135頁,第7—8行: 又有羅本字貫中,亦錢唐人(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十二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四十五及《筆叢》),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0頁,第5行: 貫中,名本錢唐人(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十二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四十五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十一),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129頁,第5—6行: 貫中,名本錢唐人(明郎瑛《七修類稿》二十三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二十五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十一),
3. [初版本] 第146頁,第1—4行: 其成書年代,殆在嘉靖中(一五二二—一五六六),設郭本所據(jù)舊本已列施名,則其人當生成化至正德(一四六五—一五二一)之際(詳見《胡適文存》三)。後人見繁本題作施作羅編,未及悟其依託,遂或意爲次第,定耐庵生元代,而貫中爲其門人。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3頁,第3行—第184頁,第2行: 後人見繁本題作施作羅編,……未可輕信矣。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注] 此段文字[訂正本]中改動較大,與[全集本]第145頁第18行至第146頁第3行文字同,在此不録全文。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148頁,第9行: 忱浙江烏程人,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6頁,第4—5行: 忱字遐心,浙江烏程人,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5. [初版本] 第148頁,第10行: (俞樾《茶香室叢鈔》十三引沈登瀛《南潯備志》),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6頁,第5—6行(《兩浙輶軒録》補遺一《光緒嘉興府志》五十三),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6. [初版本] 第151頁,第2—3行: 明代所傳羅貫中小説至數(shù)十種,慮亦當有依託者,然不可考,現(xiàn)存三種中,則大抵文詞已多改易,徒存貫中之名而已,其最著稱者爲《三國志通俗演義》。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7. [初版本] 第151頁,第4行: 三國時多英雄,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59頁,第9行: 説《三國志》者,在宋已甚盛,蓋當時多英雄。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8. [初版本] 第151頁,第5行: 宋時,里巷間有説古話者,其中即含三國故事,東坡(《志林》六)所謂。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59頁,第10行: 東坡(《志林》六)謂。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9. [初版本] 第151頁,第10行: 則其爲世所樂道可知也。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0頁,第3—4行: 則其爲世所樂道可知也。其在小説,乃因有羅貫中本而名益顯。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0. [初版本] 無。
[合訂本] 無。
[訂正本] 第160頁,第6—10行: 或云名貫,……真面殆無從複見矣。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注] 此段文字爲[訂正本]新增,與[全集本]第129頁第5行至第13行文字同,在此不録全文。
11. [初版本] 第152頁,第1—3行: 然宋元之三國話本,今俱不傳,能見者要以羅氏本爲最古,惟亦莫辨其出於模擬,抑又有所師承。全書一百二十回,回分上下,得二百四十卷。明嘉靖時本題曰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0頁,第11—12行: 羅貫中本《三國志演義》,今得見者以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刊本爲最古,全書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回,題曰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2. [初版本] 第152頁,第3行: 明羅本貫中編次。(《百川書志》六)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0頁,第12行: 後學羅貫中編次。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129頁,第12行: 後學羅貫中編次。
13. [初版本] 第152頁,第5行: 間采稗史,且又雜以臆説作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1頁,第2—3行: 間亦仍采平話,又加推演而作之;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4. [初版本] 第152頁,第6行: 引詩則多爲胡曾與周靜軒。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1頁,第3—4行: 且更盛引“史官”及“後人”詩。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5. [初版本] 第153頁,第10行: 而羽之氣概則凜然: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2頁,第8—9行: 而羽之氣概則凜然,與元刊本平話,相去遠矣: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6. [初版本] 第155頁,第10行: 清康熙時,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4頁,第9—10行: 弘治以後,刻本甚多,即以明代而論,今尚未能詳其凡幾種(詳見《小説月報》二十卷十號鄭振鐸《三國志演義的演化》)。迨清康熙時,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7. [初版本] 第155頁,第11行: 而舊本乃不復行。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4頁,第12行: 而一切舊本乃不復行。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8. [初版本] 第155頁,第12行: 如舊本第八十回上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4頁,第12行—第165頁,第1行: 如舊本第百五十九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19. [初版本] 第156頁,第1行: 如第八十四回上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5頁,第2行: 如第百六十七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0. [初版本] 第156頁,第3行: 如第百三回上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5頁,第3—4行: 如第二百五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1. [初版本] 第156頁,第4行: 如第百十七回上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5頁,第4—5行: 如第二百三十四回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2. [初版本] 第157頁,第7行: 祿山侍坐於側旁,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33頁,第11行: 祿山侍坐於側,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23. [初版本] 無。
[合訂本] 無。
[訂正本] 第167頁,第2行—第168頁,第1行: 《殘?zhí)莆宕费萘x》未見,日本《內閣文庫書目》云二卷六十回,題羅本撰,湯顯祖批評。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注] 此段文字爲[訂正本]新增。
24. [初版本] 第158頁,第10行: 《北宋三遂平妖傳》二十回,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68頁,第2行: 《北宋三遂平妖傳》原本亦不可見,較先之本爲四卷二十回,序云王慎修補,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5. [初版本] 第161頁,第8行: 此乃明嘉靖慶隆間事,見《五雜俎》(六),
[合訂本] 第163頁,第11—12行: 此蓋相傳舊話,尉遲偓(《中朝故事》)云在唐咸通中,謝肇淛(《五雜俎》六)又以爲明嘉靖慶隆間事,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注] 此處修改自新潮社1925年2月再版本始。
26. [初版本] 第161頁,第10—11行: 余人所作講史,種類尤多,明已有荒古(周遊《開闢演義》),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7頁,第2—3行: 此外講史之屬,爲數(shù)尤多。明已有荒古虞夏(周遊《開闢演義》鍾惺《開闢唐虞傳》及《有夏志傳》),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7. [初版本] 第161頁,第11行: 兩漢(《前漢演義》《後漢演義》)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7頁,第3行: 兩漢(袁宏道評《兩漢演義傳》),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8. [初版本] 第161頁,第11—12行: 兩唐(《説唐前傳》《説唐後傳》),兩宋(《北宋志傳》《南宋志傳》)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7頁,第4行: 唐(熊鍾谷《唐書演義》),宋(衛(wèi)蠖齋評釋《兩宋志傳》)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9. [初版本] 第162頁,第8—9行: 有《精忠全傳》,吉水鄒元標編次,記宋岳飛功績及冤獄;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88頁,第2—3行: 有《宋武穆王演義》,熊大本編,有《岳王傳演義》,余應鼇編,又有《精忠全傳》,鄒元標編,皆記宋岳飛功績及冤獄;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第十六篇
1. [初版本] 第166頁,第8行: 言有妙吉祥童子以殺獨火鬼忤如來,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90頁,第9—10行: 象斗爲明末書賈,《三國志演義》刻本上,尚見其名。書言有妙吉祥童子以殺獨火鬼忤如來,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167頁,第8行: 何又想吃人,
[合訂本] 第169頁,第9行: 如何又想吃人,
[訂正本] 第191頁,第10行: 如何又要吃人,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3. [初版本] 第168頁,第6—7行: 惟書於何時始出,則未詳。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無。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4. [初版本] 第170頁,第9—10行: 一名《西遊記》,倘《納書楹曲譜》(補遺一)所摘録者即此本,則收孫悟空,加戒箍,火孩兒,豬八戒皆已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94頁,第10—12頁: 一名《西遊記》(今有日本鹽谷溫校印本),其中收孫悟空,加戒箍,沙僧,豬八戒,紅孩兒,鐵扇公主等皆已見。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第157頁,第22—24行: 一名《西遊記》(今有日本鹽谷溫校印本),其中收孫悟空,加戒箍,沙僧,豬八戒,紅孩兒,鐵扇公主等皆已見。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5. [初版本] 第171頁,第3行: 悟空被獲。書敘當時戰(zhàn)鬥變化之狀云:
[合訂本] 第173頁,第4行: 悟空手所獲爽敘當時戰(zhàn)鬥變化之狀云:
[訂正本] 第195頁,第4行: 悟空爲所獲,其敘當時戰(zhàn)鬥變化之狀云: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6. [初版本] 第171頁,第7行: 鑽入水中。
[合訂本] 第173頁,第8行: 入水中。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7. [初版本] 第171頁,第8行: 又變一群飛鳥,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58頁,第12行: 又變一鴇鳥,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初版本]。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8. [初版本] 第173頁,第6—7行: 《西遊記》雜劇中《揭缽》一出,蓋用鬼子母揭缽盂救幼子事者,中有云,
[合訂本] 第175頁,第8—9行: 《西遊記》雜劇中《鬼母皈依》一出,即用揭缽盂救幼子故事者,其中有云,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9. [初版本] 第173頁,第8行: (《納書楹曲譜》補遺一引)即此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197頁,第10行: (卷三)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第十七篇
1. [初版本] 第176頁,第5—6行: 雜記之一即《西遊記》,餘未詳(見天啓《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緒《淮安府志貢舉表》)。
[合訂本] 第178頁,第6—7行: 雜記之一即《西遊記》(見天啓《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緒淮安府志》貢舉表),餘未詳。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第161頁,第24行—第162頁,第2行: 雜記之一即《西遊記》(見《天啓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緒淮安府志》貢舉表),餘未詳。
[注] 1938年版《全集》作: 雜記之一即《西遊記》(見《天啓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緒《淮安府志貢舉表》),餘未詳。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2. [初版本] 第179頁,第12行: 後一事則取《華光傳》中之鐵扇公主以配《西遊志傳》中僅見其名之牛魔王,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04頁,第2—3行: 後一事則取雜劇《西遊記》及《華光傳》中之鐵扇公主以配《西遊志傳》中僅見其名之牛魔王,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3. [初版本] 第180頁,第1行: 滅火焰山,
[合訂本] 第182頁,第3—4行: 滅火焰山火,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第十八篇
1. [初版本] 第185頁,第2行: 不題撰人。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09頁,第2行: 今本不題撰人。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185頁,第5—6行: 然名宿之名未詳。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09頁,第6行: 然名宿之名未言。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3. [初版本] 第185頁,第6—7行: 張無咎作《平妖傳》序已及《封神》,是其書殆成于隆慶萬曆間(十六世紀後半)矣。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09頁,第6—8行: 日本藏明刻本,乃題許仲琳編(《內閣文庫圖書第二部漢書目録》),今未見其序,無以確定爲何時作,但張無咎作《平妖傳》序,已及《封神》,是殆成于隆慶萬曆間(十六世紀後半)矣。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4. [初版本] 第195頁,第2行: 倒是我緑珠樓上強遙丈夫。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76頁,第23行: 倒是我緑珠樓上的遙丈夫。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十九篇
1. [初版本] 第201頁,第1—2行: 你何如這等厚愛?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81頁,第20行: 你如何這等愛厚?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2. [初版本] 第204頁,第6行: 耀亢(作元或作光者誤),字西生,
[合訂本] 第206頁,第9行: 耀亢字西生,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3. [初版本] 第204頁,第11行: 志但云
[合訂本] 第207頁,第1行: 《諸城志》但云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第二十篇
1. [初版本] 第218頁,第1行: 往往略不如意。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94頁,第23行: 往往略不加意。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二十一篇
1. [初版本] 第220頁,第9行: 崇禎中,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245頁,第1行: 故緑天館主人稱之曰茂苑野史,崇禎中,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
2. [初版本] 第222頁,第5行: 有何不可?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99頁,第13行: 有何不美?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222頁,第12行: 那有白做?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199頁,第23行: 那有白做的?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第二十一篇中有三段文字,至[訂正本]有大幅修改,[再訂本]、[全集本]同[訂正本],[合訂本]同[初版本]?,F(xiàn)抄録[初版本]原文如下。
[初版本] 第219頁,第6行—第220頁,第4行:
此等書之繁富者,最先有三言。三言云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今皆未見。王士禎(《香祖筆記》十)云,“《警世通言》有《拗相公》一篇,述王安石罷相歸金陵事,極快人意,乃因盧多遜謫嶺南事而稍附益之”?!掇窒喙芬娝巍毒┍就ㄋ仔≌h》第十四卷中,則《通言》蓋兼采故書,不盡爲擬作。三曰《醒世恒言》,凡四十卷三十九事,不題撰人名,首有天啓丁卯(一六二七)隴西可一居士云,“六經(jīng)國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説也,而尚理或病于艱深,修詞或傷於藻繪,則不足以觸裏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所以繼《明言》《通言》而作也”。是知《恒言》之出,在三言中爲最後,中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一事,即《京本通俗小説》卷十五之《錯斬崔寧》,因知此亦兼存舊作,爲例蓋同於《通言》。
[初版本] 第224頁,第3—9行:
《拍案驚奇》三十六卷,卷爲一篇,凡唐六,宋六,元四,明二十,亦兼收古事,與《醒世恒言》同。首有即空觀主人序云,“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書,頗存雅道,時著良規(guī),復取古今來雜碎事可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得若干卷”。頗似三言僅輯舊文,而此則馮夢龍所自作,顧敘述平板,引證貧辛,馮猶龍雖“不得爲詩家,然亦文苑之滑稽”(朱彝尊云),其伎倆當不僅此。松禪老人序《今古奇觀》,於言墨憨齋纂三言之下,即云“即空觀主人壼矢代興,爰有《拍案驚奇》之刻,頗費搜獲,足供談麈”。是作書撰序,同出一人,謂龍子猶,乃假託也。
[初版本] 第229頁,第3—8行:
《喻世》等三言在清初蓋尚通行,後漸晦,然其小分,則又由選本流傳至今。其本曰《今古奇觀》,凡四十卷四十回,殆成于崇禎時,序謂三言與《拍案驚奇》合之共二百事,觀覽難周,故抱甕老人選刻爲此本。校以見存原書,則取《醒世恒言》者十一篇(第一,二,十五至十七,二十五,二十八回),取《拍案驚奇》者七篇(第九,十,十八,二十九,三十七,三十九,四十回),餘二十八篇自當爲《明言》及《通言》之文,可借此窺見二書大略,且推知原本當有一百二十餘卷也。
第二十二篇
1. [初版本] 第236頁,第7—8行: 時則有吳門沈鳳起作《諧鐸》一卷(乾隆三十六年序),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11頁,第19—20行: 時則有吳門沈起鳳作《諧鐸》一卷(乾隆五十六年序),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2. [初版本] 第236頁,第9行: (亦三十六年序),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11頁,第21—22行: (亦五十六年序),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238頁,第5—6行: 以編排秘笈至奉天,
[合訂本] 第240頁,第6行: 以編排秘笈至熱河,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4. [初版本] 第238頁,第8行: 嘉慶三年夏復至奉天,
[合訂本] 第240頁,第8行: 嘉慶三年夏復至熱河,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第二十三篇
無異文。
第二十四篇
1. [初版本] 第255頁,第10行: 一把酸辛淚。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27頁,第13行: 一把辛酸淚。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2. [初版本] 第256頁,第11—12行: 左即賈氏譜,而省其無關重要者,
[合訂本] 第258頁,第12行: 左即賈氏譜大要,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第228頁,第7—8行: 右即賈氏譜大要,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合訂本]。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260頁,第8行: 是誰給了寶玉氣受?
[合訂本] 第262頁,第8行: 是誰給了寶玉受氣?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初版本]。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
4. [初版本] 第269頁,第4行: 雪芹名霑,一字芹圃,鑲藍旗漢軍。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297頁,第6行: 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白旗漢軍。
[全集本] 同[再訂本]。
5. [初版本] 第269頁,第10行: 乾隆二十九年,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297頁,第12行: 乾隆二十七年,
[全集本] 同[再訂本]。
6. [初版本] 第269頁,第10行: 數(shù)月而卒,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297頁,第12行—第298頁,第1行: 至除夕,卒,
[全集本] 同[再訂本]。
7. [初版本] 第269頁,第10—11行: (一七一九?——一七六四)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298頁,第1行: (一七一九?——一七六三)
[全集本] 同[再訂本]。
8. [初版本] 第269頁,第11—12行: 其《石頭記》未成,止八十回,次年遂有傳寫本。(詳見《胡適文存》三及《努力週報》一)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298頁,第1—2行: 其《石頭記》尚未就,今所傳者止八十回。(詳見《胡適文選》)
[全集本] 第236頁,第20—21行: 其《石頭記》尚未就,今所傳者止八十回(詳見《胡適文選》)。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9. [初版本] 第270頁,第12行—第272頁,第8行:
以上,作者生平與書中人物故事年代之關係,俞平伯有年表(見《紅樓夢辨》卷中)括之,并包續(xù)書。今最其略:
一七一五,清康熙五十四年,曹頫爲江寧織造。
一七一九,康熙五十八年,曹雪芹生於南京。
一七二八,雍正六年,曹頫卸江寧織造任。雪芹隨他北去。
一七三〇,雍正八年,《紅樓夢》從此起筆,雪芹十一歲。
一七三二,雍正十年,鳳姐談南巡事,寶玉十三歲。依這裏所假定的推算,雪芹也是十三歲。
一七三七,乾隆二年,書中賈母慶八旬。
一七三八,乾隆四年,八十回《紅樓夢》止此。雪芹十九歲。
一七三九—五七,乾隆三—二二年,這十八年之中,雪芹遭家難,以致困窮不堪,住居於北京之西郊。
一七五四—六三,乾隆一九—二八年,雪芹三十五至四十歲(?),作《紅樓夢》八十回。
一七六四,乾隆二十九年,曹雪芹卒於北京,年四十餘,無子,有婦孀居。
一七六五,乾隆三十年,《紅樓夢》初次流行。
一七七〇,乾隆三十五年,《紅樓夢》盛行。
一七八八,乾隆五十三年,高鶚中戊申科舉人。
一七九一,乾隆五十六年,高鶚補《紅樓夢》四十回。
一七九二,乾隆五十七年,程偉元本——一百二十回本——初成。從此以後,方才有了百二十回的《紅樓夢》。
[合訂本] 除“今最其略”作“今撮其略”外,其餘文字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無。
[全集本] 無。
第二十五篇
1. [初版本] 第283頁,第6行: (《光緒嘉興府志》五十三)
[合訂本] 第285頁,第7行: (《光緒嘉興府志》五十二)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2. [初版本] 第285頁,第12行: 京兆大興人,
[合訂本] 第288頁,第1行: 直隸大興人,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3. [初版本] 第287頁,第11—12行: 而實風姨月姊化身,即席成詩,
[合訂本] 第289頁,第12行—第290頁,第2行: 而實風姨月姊化身,旋複以文字結嫌,弄風驚其坐衆(zhòng)??莿t現(xiàn)形助諸女;麻姑亦化爲道姑,來和解之,於是即席誦詩,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第二十六篇
1. [初版本] 第296頁,第1行: 實爲常州人陳森書,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324頁,第3—4行: 實爲常州人陳森書(作者手稿之《梅花夢傳奇》上,自署毘陵陳森,則“書”字或誤衍),
[全集本] 同[再訂本]。
2. [初版本] 第300頁,第3—7行: 子安名未詳,福建閩縣人,少負文名,尤工駢儷,長而客游四方,所交多一時名士,亦常出入狹邪中,中年以後,乃折節(jié)治程朱之學,鄉(xiāng)里稱長者,晚年事事爲身後誌墓計,學行益高,而於少作詩詞,未忍割棄,於是撰《花月痕》收納之(同上引《小奢摩館脞録》)。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328頁,第6—11行: 子安名秀仁,福建侯官人,少負文名,而年二十餘始入泮,即連舉丙午(一八四六)鄉(xiāng)試,然屢應進士試不第,乃遊山西陝西四川,終爲成都芙蓉書院院長,因亂逃歸,卒,年五十六(一八一九——一八七四),著作滿家,而世獨傳其《花月痕》。(《賭棋山莊文集》五)秀仁寓山西時,爲太原知府保眠琴教子,所入頗豐,且多暇,而苦無聊,乃作小説,以韋癡珠自説,保偶見之,大喜,力獎其成,遂爲巨帙云。(謝章鋌《課餘續(xù)録》一)
[全集本] 第260頁,第19行—第261頁,第1行: 子安名秀仁,福建侯官人,少負文名,而年二十餘始入泮,即連舉丙午(一八四六)鄉(xiāng)試,然屢應進士試不第,乃遊山西陝西四川,終爲成都芙蓉書院院長,因亂逃歸,卒,年五十六(一八一九——一八七四),著作滿家,而世獨傳其《花月痕》(《賭棋山莊文集》五)。秀仁寓山西時,爲太原知府保眠琴教子,所入頗豐,且多暇,而苦無聊,乃作小説,以韋癡珠自況,保偶見之,大喜,力獎其成,遂爲巨帙云(謝章鋌《課餘續(xù)録》一)。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3. [初版本] 第300頁,第7行: 然其故似不盡此,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第328頁,第11行: 然所托似不止此,
[全集本] 同[再訂本]。
4. [初版本] 第303頁,第7行: 寄與拜林夢仙仲莫,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63頁,第2行: 寄與拜林夢仙仲英,
[注] 1938《全集》作“寄與拜林、夢仙、仲英”。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二十七篇
1. [初版本] 第312頁,第12行: 因奉母居京師,
[合訂本] 第315頁,第1行: 因奉母避居山林,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2. [初版本] 第313頁,第3—4行: 驥又有妻曰張金鳳,與玉鳳睦如姊妹,各生一子,故此書初名《金玉緣》。
[合訂本] 第315頁,第4—5行: 驥又有妻曰張金鳳,亦嘗爲玉鳳所拯,乃相睦如姊妹,後各有孕,故此書初名《金玉緣》。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3. [初版本] 第314頁,第1行: 問得他動嗎?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71頁,第3行: 問得動他嗎?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4. [初版本] 第323頁,第12行—第324頁,第1行: 爲潞河張廣瑞録哈輔源演説,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77頁,第20行: 爲潞河郭廣瑞録哈輔源演説,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初版本]。
5. [初版本] 第324頁,第5行: 《彭公案》續(xù)至四集;
[合訂本] 第326頁,第9—10行: 《彭公案》續(xù)至十七集;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6. [初版本] 第324頁,第8—9行: 張廣瑞序《永慶升平》云,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78頁,第7行: 郭廣瑞序《永慶升平》云,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初版本]。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第二十八篇
1. [初版本] 第327頁,第8—9行: 則南亭亭長與我佛山人尤有名。
[合訂本] 第329頁,第9行: 則南亭亭長與我佛山人名最著。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2. [初版本] 第327頁,第10行: 江蘇上元人,
[合訂本] 第329頁,第10行: 江蘇武進人,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3. [初版本] 第328頁,第2—3行: 有長篇小説曰《文明小史》,斥責時弊,分刊於《繡像小説》中,亦有名。
[合訂本] 第330頁,第2—4行: 所著有《庚子國變彈詞》若干卷,《海天鴻雪記》六本,《李蓮英》一本,《繁華夢》《活地獄》各若干本。又有專意斥責時弊者曰《文明小史》,分刊於《繡像小説》中,尤有名。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同[合訂本]。
4. [初版本] 第328頁,第8行: (見周桂笙《新庵筆記》三及李祖?zhèn)苤潞m書)
[合訂本] 第330頁,第9行: (見周桂笙《新庵筆記》三,李祖?zhèn)苤潞m書及顧頡剛《讀書雜記》等)
[訂正本] 同[合訂本]。
[再訂本] 同[合訂本]。
[全集本] 第283頁,第5—6行: (見周桂笙《新庵筆記》三,李祖?zhèn)苤潞m書及顧頡剛《讀書雜記》等)。
[注] 1938年版《全集》同[合訂本]。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5. [初版本] 第333頁,第2行: 年四十四(一八六七—一九一〇)。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同[初版本]。
[再訂本] 同[初版本]。
[全集本] 第286頁,第5—6行: 年四十五(一八六六—一九一〇)。
[注] 1938、1957年版《全集》同[全集本]。
6. [初版本] 第340頁,第6行: 則改稱李純客者實其師
[合訂本] 同[初版本]。
[訂正本] 第368頁,第11行: 則改稱李純客者實其師李慈銘字蒓客
[再訂本] 同[訂正本]。
[全集本] 同[訂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