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少兒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現(xiàn)狀,從三個角度加以探究,簡要分析此種舞蹈課程模式下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方向,致力于培養(yǎng)少兒具備舞蹈方面的才能,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少兒舞蹈培訓機構;舞蹈課程;基礎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2
近幾年,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除基礎的文化課外,開展多種興趣性的學習活動,各類的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部分學校與當?shù)氐南嚓P培訓機構合作,以推動全方位地成長發(fā)展。
一、少兒舞蹈培訓機構舞蹈課程模式現(xiàn)狀
此類舞蹈培訓機構內部包含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其舞蹈課程模式中包含課程實施目標、課程內容設計以及其課程教學模式的規(guī)劃等方面。
(一)課程實施目標
任何教學活動都需制定一定的課程目標,并以此為努力方向,少兒舞蹈課程也是如此。課程實施的目標應融入到整個舞蹈課程開展的全過程,對具體的課程實施具有引導的作用,并間接影響實際的舞蹈教學實施以及實際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在實際的舞蹈課程模式中,實施的目標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注重在特定的教學課時內,使學員達到某種舞蹈程度,因此,要求課程設置期間需制定具體的課程目標。通過對某個少兒舞蹈培訓機構的調查顯示,其舞蹈課程目標按照班級劃分,包括初級、中級、提高以及明星四個班級。其中初級班中,其課程設計的目標是要求學員能夠掌握相關舞種的基本理論;能夠熟練施展出舞蹈最基礎的動作;調動學員對于舞蹈學習的興趣;通過舞蹈最基礎的考級。而中級班的課程目標是能夠掌握所學舞種的舞蹈技術;完成更高級別的考級;學習另一種舞種,并完成相應最低級別的考級;參加大型少兒舞蹈比賽,并獲取較好的結果。提高班級中,其課程目標是可以熟練施展出相應舞蹈技術;所學第一個舞種更高級別的考級;繼續(xù)參加大型的少兒舞蹈比賽,并呈現(xiàn)較好的結果。最終的明星班,其目標設計要求學員能夠達到某舞種的專業(yè)級水平;完成第一、二個所學舞種更高層次的考級,并參加全國級別的舞蹈比賽;參與本舞蹈培訓機構的演出活動[1]。
舞蹈課程目標與其他學科教學相同,需根據具體的培訓狀況、學員的學習情況,同時還需強調個體的差異性,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模式。當前,少兒舞蹈培訓機構便是根據學員自身的舞蹈程度,將其劃分至不同的班級,同時相應的舞蹈課程培訓設置的目標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其目標的設計在確保學員能夠達到的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提高。個人認為,目前大部分的兒童舞蹈培訓機構設置的舞蹈課程教學目標無明顯的問題,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初級班中的學員年齡偏小,通常在六歲以下,此年齡段的學員對舞蹈本身無清晰的概念。對此,舞蹈教師應注重調動學員的興趣,通過構建舞蹈情境、玩游戲等課程模式進行教學。隨著學員的年齡以及學習時間的增加,其本身對于舞蹈的感受也會逐漸加強,主觀意識也會有所強化,因此,在課程目標上適當提高難度,也有助于激發(fā)學員的熱情。
(二)課程內容設計
對于舞蹈培訓而言,實際的教學過程是學和教相互反應的結果。由于培訓機構的課程規(guī)劃以及教師個人的教學特點等因素,使實際教學會存在區(qū)別。深圳市某少兒舞蹈培訓機構強調學員個人的偏好,更為注重學員的基本功,同時按照學員本身現(xiàn)有的舞蹈水平給予對應的舞蹈課程,課程的內容涉及到基本功以及學員所學舞種。其中基本功的舞蹈課程中,會訓練學員的舞姿、音樂把控以及專項培訓,此類課程的開展目的在于幫助學員掌握舞蹈的基本內容。此外,部分少兒舞蹈培訓機構中設有拉丁舞的課程,具體可劃分成桑巴、牛仔、恰恰等。對于剛接觸舞蹈的學員而言,其課程內容更偏向于理論以及基礎教學,使學員能夠對相應舞種形成大致的認識,并掌握最為基本的舞步。在此階段,通過基礎性的教學,訓練學員的協(xié)調能力,致力于提升學員的整體表現(xiàn)效果。當前,各舞蹈培訓機構,會根據自身的師資力量以及學員的偏好進行課程的內容設計。
通過對某少兒舞蹈培訓機構進行探訪,其課程內容設計能夠滿足各類舞種的教學,但其基礎性的形體、舞步和力量培訓的比重相對較小,而其他的比賽等的比重較大,并且比賽等套路課程在任何舞種培訓中都占有較大的比重,其比例超過百分之六十。由此可知,現(xiàn)階段,在少兒舞蹈培訓機構中,基礎類的教學在課時以及人員重視度方面都極為不足,因此,該種課程內容設計并不合理,不利于少兒提高其實際的舞蹈能力。此外,力量方面的培訓應根據學員的年齡以及實際的身體素質進行調整,但很顯然,大部分的培訓機構未能做到。例如,處于六到八年齡段的學員,在身體基礎培訓中,應強調其整體的平衡力,并適當加入反應、靈活度、爆發(fā)力等訓練內容,但根據部分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現(xiàn)存培訓活動的針對性不強,未能明確區(qū)分不同的身體素質,同時,該類課程課時不多。目前,在少兒舞蹈培訓中,將套路教學作為培訓的重點,該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助于提高學員在舞蹈呈現(xiàn)方面的效果,但由于忽視基礎性的訓練,會使學員在跳舞期間,整體狀態(tài)不穩(wěn)定,長此以往,不利于舞蹈呈現(xiàn)效果的提升[2]。
(三)舞蹈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教師教學觀念的具象展現(xiàn),更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在少兒舞蹈培訓活動中,由于學員的個人能力和教師本身的教學特點有所差異,造成相應的教學形式也存在細微的差異。目前,舞蹈培訓方式有三種教學形式,包括集中式、分組式以及針對式。具體需根據班級的學員人數(shù)、學員舞蹈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通過對深圳市某少兒舞蹈培訓機構調查,整體式的教學形式所占的百分比達到88.18%;分組式教學為7.75%;針對式教學為4.07%。根據上述的數(shù)據可直接得到,整體式的教學方式為該機構應用的主要形式,并且極少會出現(xiàn)針對性的個體教學形式。上述數(shù)據顯示的是主要的舞蹈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采用綜合性的舞蹈教學形式,在整體式教學過程中,會根據部分學員的實際情況,適當開展分組式教學以及針對性教學。
根據相關數(shù)據顯示,當前的舞蹈教學主要采取整體式的教學形式,與常規(guī)學科教學相同,學員仍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主動獲取個人感興趣的內容。除此之外,當前還存在其他的教學劃分形式,根據舞蹈教學對學員實施的具體培訓方式進行劃分。在實際舞蹈培訓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所要教授的內容,規(guī)劃具體的教學方式,使學員能夠熟練施展出舞蹈技術,以達到某種教學目的。通過對深圳市某少兒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得出,分解訓練占比為35.75%;教師示范占比為21.68%;重復練習占比達到18.35%;其他多種教學方法占比達到24.22%。結合上述數(shù)據顯示,分解訓練的培訓方式在此類舞蹈培訓機構中較多,該種方式是將完整的舞蹈動作進一步細化,進行教授,這也適用于舞蹈本身的展現(xiàn)方式。該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少兒完全理解每個舞蹈動作的施展方式,使其在個人練習時能夠通過分布練習,逐漸熟練舞蹈動作。緊跟其后的便是教師示范的教學方式,教師向學員展示某舞蹈動作,學員通過觀察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以實現(xiàn)標準化的學習方式。此外,還有其他教學方式。在實際舞蹈培訓期間,教師往往都會采取綜合性的教學方式,以整體式加之分解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結合學員的具體學情以及舞蹈內容開展開放式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提高培訓效果,調動少兒對舞蹈的學習熱情。
二、少兒舞蹈培訓機構舞蹈課程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對策
(一)舞蹈課程模式的不足
現(xiàn)階段,深圳市的部分少兒舞蹈培訓機構的舞蹈課程主體定位較為模糊,少兒參與舞蹈學習活動響應國家課程改革的號召,是常規(guī)課程的延展。通過對某此類舞蹈機構的調查分析,舞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但其目標的設計過于片面化。將舞蹈技巧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舞蹈的情感表達方面缺少相應的培訓,使學員在舞蹈展現(xiàn)方面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但在情感的融入上卻達不到同級別的效果,導致其呈現(xiàn)的舞蹈過于注重技術,較為空洞,帶給人缺少“靈魂”的感受。此種狀態(tài)下,少兒難以理解舞蹈的含義,逐漸喪失興趣。另外,部分舞蹈培訓機構缺少標準的教材,且采用的方式較為枯燥,同時,學員若想在常規(guī)學習后繼續(xù)練習,機構無法提供相應的場所,部分學員若想在課時外到專業(yè)場地訓練則需要另交費用,此種狀況對舞蹈練習有嚴重的制約作用。
在基礎性教學內容上,教師通常僅會進行簡單的形體訓練,同時也不會深入訓練,此外,其他的力量訓練,如爆發(fā)力、身體控制力等方面的教學比例較少,甚至達不到舞蹈訓練的標準。在教學方式上,應注重多樣化的設計,但實際上僅有少數(shù)幾家舞蹈機構能夠使用多種教學形式。同時,受到機構管理者辦學理念的驅使,以及教師本身的創(chuàng)新水平不佳等,導致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部分機構在教學設施的投入量較少,目前,基礎的地板已經得到全面普及,但擁有形體訓練場所以及現(xiàn)代化教學場所的舞蹈機構極少[3]。
(二)優(yōu)化舞蹈課程模式的對策
一方面,應完善當前的師資團隊,注重培養(yǎng)教學的專業(yè)水平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各機構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另一方面,應明確具體的課程目標。該目標的設定應包括學員認知、技術以及情感三個模塊,具體根據學員的年齡以及舞蹈水平進行設置。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少兒舞蹈培訓機構總量較多,且已經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體系,但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希望此類機構能夠深入分析自身的舞蹈課程模式,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為自身構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浩盛.“互聯(lián)網+”背景下臨沂市少兒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運營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9.
[2]雷帥.信陽市少兒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碩士論文,2019.
[3]武心怡.舞蹈科學在少兒舞蹈教育中的價值與運用[J].藝海,2018(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