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梨林 杜曉丹 楊文黎
【摘 要】目的:探討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為觀察對象,依據(jù)護理方法均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運動康復護理),各34例。兩組護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對比。結果:心功能指標比較,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運動康復護理;慢性心衰;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前言: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因患者心肌梗死、炎癥等多種病因而造成的心肌損傷,其心臟結構與功能發(fā)生變化,造成心室泵血(或充盈),最終導致呼吸困難、體液潴留等,而慢性心衰指持續(xù)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tài),針對該病癥治療不僅要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還需對患者的心肌重構機制進行干預,從而延緩心肌重構發(fā)展,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與病死率[1]。而康復運動護理是以系統(tǒng)性的運動鍛煉為核心的康復措施,通過指導患者運動鍛煉,促使患者及早康復,為探究該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本文以68例患者為例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8例,依據(jù)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16;最小年齡58歲,最大年齡81歲,均齡指數(shù)為(65.38±3.65)歲;病程時間為1-8年,平均時間為(3.26±1.02)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6例,Ⅲ級12例,Ⅳ級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15;最小年齡56歲,最大年齡82歲,均齡指數(shù)為(65.32±3.25)歲;病程時間為2-7年,平均時間為(3.76±1.23)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13例,Ⅳ級4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無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神經(jīng)疾病、惡性腫瘤等,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均無差異特性(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保持臥床休養(yǎng),依據(jù)患者病情遵醫(yī)囑給藥,給予心理鼓勵與支持,指導患者飲食、運動等。
觀察組為運動康復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①制定計劃:護理人員依據(jù)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制定護理計劃,嚴格執(zhí)行,同時對患者每日的軀體狀況進行評估,若出現(xiàn)不適,及時停止。②具體措施:若患者為Ⅱ級心功能,護理人員囑咐患者保持多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積極鼓勵患者進行戶外運動,保持步行500-1000m/d;并進行上下樓梯爬行運動,2次/d。依據(jù)患者病情適當調(diào)整,以稍感疲勞為宜。若患者為Ⅲ級心功能患者,護理人員接待患者入院,保持多臥床休養(yǎng),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室內(nèi)運動,保持站立、床邊移行5-10min/次,3次/d,若情況良好,適當增加患者運動量。若患者為Ⅳ級心功能,保持絕對的臥床休養(yǎng),護理人員輔助患者進行洗漱、飲食、體位變換等,給予患者各關節(jié)被動運動,5-10min/次;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進行各關節(jié)主動運動,輔助患者進行床邊活動,循序漸進,依據(jù)患者病情調(diào)整運動量。
1.3 觀察指標
檢測記錄患者心功能指標,包含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SV(每一次心臟搏出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2.1分析組間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t檢驗;差異組間比較P<0.05,有差異特性。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LVEDD、LVESD、LVEF、SV等指標無差異特性(P>0.05);護理后兩組LVEDD、LVESD、LVEF、SV等指標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心衰是臨床常見病癥,多發(fā)于老年人群,而近年來隨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該病癥病發(fā)率顯著上升,而病發(fā)機制與患者的心肌容量負荷過大、原發(fā)性心肌病變等因素有直接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2]。同時治療過程中需患者保持一定的臥床休息,給予患者利尿、飲食、運動與降低心臟負荷等多種治療,雖可短時間內(nèi)改善患者病情,但臨床效果并不顯著[3]。而臨床運動康復訓練是臨床新型的護理模式,針對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患者不同的運動訓練方案,從而改善患者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促使血管舒縮功能改善,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從而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肌營養(yǎng)[4]。同時還可增強患者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促使血管舒張因子釋放,減弱心臟負荷,促使患者及時康復[5]。
本文實驗結果中,觀察組心功能各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可見經(jīng)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接受運動康復護理,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可依據(jù)患者實際病情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運動鍛煉,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臟負荷,有效緩解患者病情,促使患者及早康復,其價值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葉利華.運動康復護理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18):118-119.
史曉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運動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017(017):221-222.
陳鶯,戴紅英,陳加林.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03(041):22,26.
劉艷麗.運動康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06(007):114.
祖曉堋.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030(016):109-111.